本文主要介紹法國首都巴黎(Paris),關於其市名的其他意義請參見詞條Paris,有關於“巴黎”的其他內容請參見本文十三、其他(城市);十四、其他(詩歌)。
市名
巴黎市(法語:Ville de Paris 英語:Paris)
格言
漂浮而不沉沒(拉丁語:Fluctuat nec mergitur)
別稱
燈城(法語:La Ville lumière)、花都
經緯度
市中心位於北緯48度52分0秒,東經2度19分59秒。
國傢
法蘭西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France)
地區
法蘭西島(法語:ile-de-France)。又稱巴黎大區。
省
巴黎省。法國第75省。
區
20個
市長
貝特朗·德拉諾埃(Bertrand Delanoe)(法國社會黨,2008年—2014年)。
城市面積
105.4平方公裏,其中陸地面積86.9平方公裏。城市面積2,723平方公裏(1999年)。巴黎大區面積14,518.3平方公裏(1999年)。
人口
220.1578 萬人(2009年1月1日,法國城市第1名),人口密度約25000人/平方公裏。城市人口964.45萬(1999年)。巴黎大區人口1,206.70萬(2007年),人口密度816人/平方公裏(大都會)。
民族
法國人、英國人、阿拉伯人、華人、印度人、非洲人等。
宗教
天主教、新教、東正教、伊斯蘭教
時間
中部歐洲時間(Central European Time ,CET)。GMT+1。
夏令時為 UTC+2 。
巴黎市是法國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法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巴黎同時也是法國的第75省,屬於法蘭西島大區。巴黎大都會為歐洲最大的都會區之一。
從古至今,從世界各地匯集到巴黎的年輕人都擁有各種夢想和野心,在這裏他們曾實現夢想,也曾有過失望,然而正如利爾剋曾說過的,“巴黎是一座無與倫比的城市。”
歷史沿革 History
法國大革命(巴士底獄,1789年7月14日)市名
Paris一詞源自古代高盧的一個分支、巴黎西人(Parisii),該部落於公元前3世紀在塞納河一帶聚居。據說Parisii的名字源自荷馬史詩《伊利亞特》中的特洛伊王子帕裏斯(Paris),在羅馬人來到此地後,將其命名為Lutetia(lutetja)或Lutetia Parisiorum,也就是後來的呂得斯(法文:Lutèce)。當時的呂得斯衹是一個河邊的小鎮,僅占今日巴黎範圍中心的一小部分而已。
建城
早在地球上尚未存在“法蘭西”這個國傢,也未曾有今天我們稱為“法蘭西人”的兩千多年前,便有了古代巴黎。不過,那時的巴黎還衹是塞納河中間西岱島(ile de la Cité)上的一個小漁村,島上的主人是古代高盧部族的“巴黎西人”。公元前52年,巴黎地區被羅馬人徵服。公元358年,羅馬人在這裏建造了宮殿,這一年被視為巴黎建城的元年。羅馬人起初將該城命名為Lutetia(“魯特西亞”,意為“沼澤地”)。在公元400年左右改名巴黎。但是羅馬時期高盧行省的中心在南方的裏昂,巴黎衹是一個小規模的定居點,而且集中在左岸。
歷史沿革
公元508年,法蘭剋王國定都巴黎。10世紀末,雨果·卡佩國王在此建造了皇宮。此後又經過了兩三個世紀,巴黎的主人換成了菲利浦·奧古斯都(1165-1223年)。此時的巴黎已發展到塞納河兩岸,教堂、建築比比皆是,成為當時西方的政治文化中心。
1789年,法國爆發了大革命。作為革命的措施之一,巴黎的很多地名被更換:路易十五廣場被更名為協和廣場,巴黎聖母院被更名為“理性堂”,傑出的哥特式建築聖雅剋教堂被夷平,旺多姆廣場的路易十四銅像、新橋的亨利四世銅像和巴黎其他各處的國王銅像被推翻。大革命結束後,拿破侖對巴黎進行了新的擴建工作,興建了巴黎凱旋門和盧浮宮的南北兩翼,整修了塞納河兩岸,疏瀎河道,並修建了大批古典主義的宮殿、大廈、公寓。
此後的巴黎歷經反法同盟占領、1830年七月革命、1848年革命。到拿破侖三世時期,城市已經破敗不堪。1859年,拿破侖三世任命塞納大省省長、巴黎警察局長喬治·歐仁·奧斯曼男爵(Baron Georges Eugène Haussmann)負責巴黎的大規模城市改造。奧斯曼拆除了巴黎的外城墻,建設環城路,在舊城區開闢出許多筆直的林蔭大道,並建設了衆多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廣場、公園、住宅區、醫院、火車站、圖書館、學校,以及公共噴泉和街心雕塑,還利用巴黎地下縱橫交錯的舊石礦建造了城市給排水係統。但是他也拆掉了許多珍貴的歷史遺産和文物,對巴黎舊城的破壞一直存在歷史爭議。
1870年普法戰爭和1871年巴黎公社期間,巴黎再一次遭到戰爭的破壞。巴黎公社在面臨失敗時,於1871年5月24日放火燒毀了巴黎的衆多主要建築。此後巴黎經歷了第二次大規模發展時期。作為法國大革命一百周年紀念,同時為了迎接巴黎世界博覽會,於1889年修建了埃菲爾鐵塔。為迎接1900年世界博覽會修建了巴黎地鐵,同時建造了大皇宮和小皇宮。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巴黎都沒有遭到嚴重破壞,但是在二戰期間被德軍占領。1944年巴黎解放前夕,希特勒曾經下令徹底摧毀這座城市,但這個命令沒有被執行。1944年8月25日,巴黎解放。
戰後巴黎繼續嚮四周發展,到20世紀70年代停止盲目擴張,改為發展郊區衛星城。70年代末開始,在巴黎西郊的上賽納省(Hauts de Seine)建設了拉德芳斯中心商務區(CBD)。如今巴黎作為法國的首都和政治、文化、商業中心,仍然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從凱旋門俯瞰香榭麗捨大道由夏特勒廣場放射狀建設的城市以夏特勒(Chatelet)廣場為基點,其周圍到香榭麗捨大道都是市中心(Centre),亦即這塊巴黎市中心是全城最古老,但也最熱鬧的地點。市中心的“中心”是為塞納河所圍繞的西堤島(Cite)上的聖母院(Notre-Dame de Paris)和巴黎地方法院(Conciergerie)。
西堤島之北,是協和廣場(Pl. de Concorde)、巴黎歌劇院(即加尼埃歌劇院)、馬德蓮教堂(Sainte Marie Madeleine)、盧浮宮(Palais du Louvre)、杜勒麗花園(Parc des Tuileries)等都位於右岸市中心這一地區。從卡盧索凱旋門(Arc de Triumphe du Caroussel)為起點,進入杜樂麗花園,經協和廣場方尖碑,順着香榭大道直通莊嚴的凱旋門,再延續到拉德芳斯(La Defense)的方舟建築(Grande Arche),這條中軸綫是舉世知名的風景綫。
若以香榭大道為分界綫,往西看,巴黎的象徵——艾菲爾鐵塔、榮軍院(Les Invallides)在左岸。更北一些,蒙馬特山丘上的聖心堂(Basilique du Sacre Coeur)白色尖頂彷如地標似地聳立,是僅次於艾菲爾鐵塔高度的巴黎地標景物。
旅遊景點
埃菲爾鐵塔(La Tour Eiffel)
巴黎凱旋門(l'Arc de Triomphe)
巴黎聖母院(Notre-Dame de Paris)
榮軍院(Les Invalides)
先賢祠(Le Pantheon)
巴黎歌劇院(Le Palais Garnier,或又稱L'Opera Garnier)(加尼埃宮)
聖禮拜堂(La Sainte Chapelle)
聖心堂(白教堂)(Le Sacre-Cœur)
瑪德蓮教堂(Eglise de la Madeleine)
巴黎地方法院(Conciergerie)(古代監獄)
巴黎市政廳(Hotel de Ville)
盧森堡公園(Jardin du Luxembourg)(法國參議院(Senat)所在地)
波旁宮(Palais Bourbon)(法國國民議會所在地)
拉德芳斯區新凱旋門(La Grande Arche)
博物館和展覽館
盧浮宮(Musee du Louvre)(遠古和古代藝術)
奧塞美術館(Musee d'Orsay)(近代藝術)
龐比度中心(Centre Georges Pompidou)(現代藝術)
巴黎格雷萬蠟像館(Musee Grevin)
羅丹博物館(Musee Rodin)
畢加索博物館(Musee Picasso)
巴黎達利蒙馬特空間(L'Espace Dali)(超現實主義藝術)
剋呂尼博物館(L'Hotel de Cluny)
蒙帕納斯博物館(Musee du Montparnasse)
大皇宮(Le Grand Palais)(1900年世界博覽會展館)
小皇宮(Le Petit Palais)(1900年世界博覽會展館)
夏佑宮(Palais de Chaillot)(1937年世界博覽會展館)
街道、廣場和其它地區
香榭麗捨大街(Avenue des Champs-Elysees)
裏沃利路(Rue de Rivoli)
協和廣場(Place de la Concorde)
巴士底廣場(Place de la Bastille)
巴黎塞納河左岸(Rive gauche)
孚日廣場(Place des Vosges)
亞歷山大三世大橋(Pont Alexandre III)
新橋(Pont Neuf)
拉雪茲神父公墓(Cimetiere du Pere Lachaise)
杜樂麗公園(Jardin des Tuileries)
索邦大學(La Sorbonne)
春天百貨店(Printemps,20層高的百貨店)
左岸咖啡(les cafes de la Rive gauche)
夜生活
紅磨坊夜總會(Bal du Moulin Rouge)
蒙馬特高地(Montmartre)
瘋馬(Crazy horse)
拉丁天堂
大巴黎地區
凡爾賽宮(Chateau de Versailles)
楓丹白露宮(Chateau de Fontainebleau)
巴黎迪士尼度假區(Disneyland Paris)
拉德芳斯(La Defense)
盧浮宮(Louvre)
這個舉世聞名的藝術宮殿始建於12世紀末,當時是用作防禦目的,後來經過一係列的擴建和修繕逐漸成為一個金碧輝煌的王宮。從16世紀起,弗朗索瓦一世開始大規模的收藏各種藝術品,以後各代皇帝延續了這個傳統,充實了盧浮宮的收藏。如今博物館收藏的藝術品已達40萬件,其中包括雕塑,繪畫,美術工藝及古代東方,古代埃和古希臘羅馬等7個門類。1981年,法國政府這座精美的建築進行了大規模的整修,從此盧浮宮成了專業博物館。值得一提的是盧浮宮正門入口處有一個透明金字塔建築,它的設計者就是著名的美籍華人建築師貝聿銘。
埃菲爾鐵塔(Eiffel Tower)
建於1889年是為當時的國際博覽會而建的,建好後遭到很多非議,說是一堆爛鐵破壞了巴黎的美。如今,這座曾經保持世界最高建築紀錄四十多年的鐵塔成為巴黎最重要的標志。
凡爾賽(Versailles)
原來是王室狩獵的地方,路易十四開始(1682年)至法國大革命期間的王宮,這也是所有到巴黎的人必到的地方,王宮後面是一個巨大的禦花園。
巴黎聖母院(Cathedral of Notre Dame)
位於巴黎的發源地西岱島,建於1163年,歷時四百年完工,是哥特式教堂的代表作。巴黎聖母院內部裝璜嚴謹肅穆,彩色玻璃窗設計引人,飛扶壁及怪獸出水口唯妙唯肖。
凱旋門(Arc De Triomphe)
地處寬闊的星星戴高樂廣場。這裏是香捨裏榭大街的盡頭,又是沙佑山丘的最高點。從戴高樂廣場嚮四面八方延伸,有12條大道。宏偉、壯麗的凱旋門就聳立在廣場中央的環島上面。這座拱門是在拿破侖時期1806年由夏爾格蘭負責動工建築的。根據拿破侖的命令,它被用來紀念法國大軍。凱旋門建成於1836年。它衹有一個拱洞,上為桶形穹窿,其規模超過了羅馬的康斯坦丁凱旋門。高50米,寬45米,凱旋門的每一面上都有巨幅浮雕。
其中最著名也是最精美的的一幅就是位於面嚮香捨裏榭大街一面右下側的那幅浮雕,上面描繪了1792年義勇軍出徵的情景,這一名作取名《馬賽麯》。拿破侖大捷慶祝儀式的場面則被刻在這幅浮雕上方的其他位置,在頂端的盾形飾物上刻有每場戰役的名稱。1920年在拱洞下建了一處“無名戰士墓”,每到傍晚,這裏便燃起不滅的火焰。建築物裏還有一座小開支的紀念館,館內記載着這座紀念性建築物的歷史,在那裏,遊人可以看到558位將軍的名字,其中一些人的名字下面劃着綫,那是因這些人都是在戰鬥中陣亡的。
索邦大學巴黎是教育事業的中心。法國著名的法蘭西學院、巴黎大學、綜合工科學校、高等師範學校、國立橋路學校以及國傢科學研究中心等均設在巴黎。巴黎大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之一,創建於1253年。巴黎還有許多學術研究機構、圖書館、博物館、劇院等。
法國有一種專門培養“精英”的學院,叫“大學校”(Grandes écoles),學生不多,但質量很高。很多有名的“大學校”設在巴黎,其中理工學院(école polytechnique)聲譽最隆。
每年7月14日國慶節,在凱旋門前舉行的閱兵式上,排在最前面方陣的青年軍官,就是該校的學員。理工學院創辦於1794年。不久拿破侖看中了這所學校,將其劃歸軍事建製,還將一面寫着“為了祖國的科學和榮譽”(Pour la patrie,les Scineces,la Gloire)的錦旗授與該校。
1814年,俄普奧聯軍兵臨巴黎城下,理工學院的學生要求參戰,但面臨滅頂之災的拿破侖卻說:“我不願為取金蛋而殺掉我的老母雞!”
這句名言一直激勵着該校學生勤奮學習。200年來,這裏為法國培養出大量人才,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協約國聯軍統帥福煦、諾貝爾物理奬得主貝古勒耳、汽車工業傢雪鐵竜、法國總統德斯坦等。
現在該校已遷往西南郊的帕萊索(Palaiseau),占地150公頃,學生1200多人。巴黎高等師範學校很有名,新生錄取名單最後要由教育部長决定。化學與微生物學家巴斯德、文學家薩特、蓬皮杜總統等都是這裏的畢業生
著名大學與高等學院
巴黎大學 (Université de Paris):歷史悠久的綜合性大學,1971年拆分成13所大學。
巴黎第一大學 (Université Panthéon Sorbonne)
巴黎第二大學 (Université Panthéon-Assas)
巴黎第三大學 (Université Sorbonne Nouvelle)
巴黎第四大學 (Université Sorbonne)
巴黎第五大學 (Université René Descartes)
巴黎第六大學 (Université Pierre et Marie Curie)
巴黎第七大學 (Université Paris Diderot)
巴黎第八大學 (Université Vincennes-Saint-Denis)
巴黎第九大學 (Université Paris Dauphine)
巴黎第十大學 (Université Nanterre)
巴黎第十一大學 (Université Paris Sud)
巴黎第十二大學 (Université Val de Marne)
巴黎第十三大學 (Université Paris Nord)
大學校(Grandes écoles)
國傢行政學院 (ecole nationale d'administration)
高等電力學院 (ecole Supérieure d'électricité)
巴黎中央學校 (ecole Centrale de Paris)
師範大學校 (e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de Paris)
巴黎政治學院 (Institut d'Etudes Politique de Paris/Sciences Po)
巴黎綜合理工學院 (ecole Polytechnique)
巴黎高等礦業學院 (ecole des Mines de Paris)
巴黎橋梁公路學院 (ENPC)
北方高等商業研究學院(EDHEC)
高等商業研究學院(HEC)
巴黎高等商業學院-歐洲管理學院(ESCP-EAP)
高等社會科學學院(EHESS)
高等研究實踐學院(EPHE)
藝術學院
國立美術學院,俗稱巴黎美院(les Beaux-Arts de Paris,ENSBA)前巴黎皇傢美術學院。畢加索生前花費大量精力但仍沒有考上的學院。
國傢高等裝飾藝術學院,世界應用藝術最傑出的學校之一,簡稱ENSAD, 羅丹(Rodin)畢業的學校。
國立高等工業設計學院,法文慣用縮寫"ENSCI-Les Ateliers",實用設計是學院的唯一教學專業。
巴黎賽爾奇國傢藝術學院,縮寫ENSAPC,法國著名的當代藝術學院之一。
國立高等音樂學院(Conservatoir National Supérieur de Musique et de Danse)
巴黎音樂院(Conservatoir National Régional de Musique - Paris)
巴黎師範音樂學院(L'école normale de musique de pa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