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雲譜
目錄
古典園林
  青雲譜 [江西-南昌]
  為八大山人故居。位於南昌市南5公裏處,始建於西漢年間,稱梅仙祠。至東晉大興四年(321年),為道士許遜之"淨明真境",唐貞觀十二年(641年),刺史周遜奏建,名"天寧觀"。大和五年(831年),改稱"大乙觀",由道教天師萬元振在此修道,至北宋至和二年(1055年),敕建為"天寧觀"。歷代屢廢屢建。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改稱青雲譜,寓意"青高如雲"。
  八大山人三十六歲時,想“覓一個自在場頭”,找到南昌城郊十五裏的天寧觀。就在這一年,他改建天寧觀,並更名為“青雲圃”。“青雲”兩字原是根據道傢神話“昌純陽駕青雲來降”的意思。並有用“飛劍插地,植桂樹規定舊基”的說法,這也是亥處現存唐桂的由來。清嘉慶二十年(1815年),狀元戴均元將“圃”改為“譜”,以示“青雲”傳譜,有牒可據,從此改稱“青雲譜”。
  青雲譜原是一處歷史悠久的道院。相傳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周靈王太子晉(字子喬)到此開基煉丹,創建道場,“煉丹成仙”。西漢時南昌縣尉梅福棄官隱居於此,後建梅仙祠。晉朝許遜治水也在此開闢道場,始創“淨明宗教”,易名為“太極觀”,從此正式形成道統,屬淨明道派。唐太和五年(831年),刺史周遜又易名為“太乙觀”。宋至和二年(1055年),又敕賜名為天寧觀。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八大山人前來訪求先賢遺跡,很賞識這裏的山川風景,於是在原有道院基礎上進行重建,並改名為“青雲圃”。從此,八大山人便成了青雲圃的開山祖師。後人還建立了“正開山祖道朗號良月文號八大山人朱真人”功德堂的牌位。
  八大從山人三十六歲至三十八歲時,往返於南昌城與青雲譜之間,青雲譜的重建由其弟朱道明主持。八大山人正式定居青雲譜,約在三十九歲以後至六十二歲。他苦心孤詣經營這所道院,歷時二十多年。八大山人在度過了十三年的佛教徒生涯後,又成了一所道院的開山祖師。他的亦僧亦道的生活,主要不在於宗教信仰,而是為了逃避清朝滿洲貴族對明朝宗室的政治迫害,藉以隱蔽和保存自己。
  明末清初,明代寧獻王朱權九世孫朱良月(即朱耷、畫名八大山人)偕其弟朱秋月(即牛石慧),因厭惡世俗隱居於此,出傢為道士。後人慕其賢,集資改建為"青雲圃",後又將"圃"改"譜"。
  園內有前、中、後三殿。前殿祀關羽,中殿祀呂洞賓,後殿祀許遜。後殿院中有桂樹數枝,相傳為萬振元手植。每至仲秋,桂香四溢,十分清幽。整個園內古樹參天,麯徑幽回,亭臺玲瓏。外有清泉環抱,內有異花奇草,鬧中取靜,悠然自得。
  園內藏有八大山人(別號有雪個、個山、人屋等)真跡。朱耷擅長畫水墨花卉禽鳥,筆墨簡括,形象誇張;書法學王獻之,風格自成一傢。這些藏品對於研究清代的繪畫藝術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2006年05月25日,青雲譜作為清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行政區劃
  青雲譜,今南昌市一區級行政區劃單位名稱,即青雲譜區。
  青雲譜位於江西省省會——南昌市區的南部,因境內的“青雲譜道院”而得名,有“英雄城南大門”之稱。有着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和水域風光,有傳統的工業製造基地,便捷的水陸空交通網絡。區域面積43.17平方公裏,人口約30萬人,轄5個街道、1個鎮和1個農場,55個社區居委會、12個村民委員會。全區形成了自然水係、古色文化、園林生態、工業科技、休閑旅遊、商貿購物、人居娛樂等七大特色。
  青雲譜區歷史文化悠久,人傑地靈。據考古資料記載,遠在五千年前就有先人繁衍生息。自古就有“城南勝地、人世蓬島”之美譽,常有文人雅士留下墨寶。明末清初大畫傢八大山人(朱耷)曾隱居於此,潛心書畫創作,終成享譽畫壇的一代宗師。區境內的徐孺子故裏、朱橋梅村、八大山人紀念館、鐵柱萬壽宮等一批人文歷史景觀。
  青雲譜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發達。京九鐵路、浙贛鐵路在此交匯;105、320國道縱貫全區,連通全國各地;貫穿全省的天字形高速公路網絡,使青雲譜區到浙、粵、鄂、湘、皖等周邊省市的行程縮短到6小時左右。這裏距昌北國際機場衹有半小時的車程;通過南昌港,可以沿贛江往鄱陽湖入長江黃金水道。年吞吐量數千萬噸的大型鐵路貨運站——青雲譜車站坐落在區內,並設有1座現代化水廠——青雲水廠。全區郵電通訊便捷,文化、教育、衛生、體育設施齊全。
  青雲譜區生態環境優良,風光無限。具有一級空氣、一級水質。區內有“三湖三河”(即占地3165畝的象湖,占地1313畝的梅湖,占地75畝的高潮湖和轄區段長2公裏、寬40多米的玉帶河,長5公裏、寬100多米的護城河,長2.6公裏、寬80多米的撫河)。全區緑化覆蓋率38.6%,人均緑地面積達8.1平方米。被人們稱為:“美的空間、人的樂園”。
  青雲譜區教育資源豐富,人才充足。全國綜合性重點大學南昌大學及江西師範大學、南昌航空工業學院、中國藥科大學、上海華東理工大學等紛紛與區內江西航空技術學院、江西機械工業學校、江西醫藥學校等大中專院校進行聯合辦學,培養高素質人才;江西電力高級技工學校、江西南方高級職業學校、江西女子高級職業學校、江西工商貿專修學院、江西信息應用職業技術學院、江西生物科技職業學院、江西誠信服裝學院、新華學校等職業教育,每年培養出的各類專業技術人才一萬餘人,區內專業技術人才充足。
  青雲譜區工業基礎雄厚,是新中國第一架飛機、第一輛輪式拖拉機、第一輛摩托車和第一枚海防導彈的誕生地。境內以國內200強洪都航空工業集團、江鈴汽車集團為代表的一大批中央、省、市所屬大中型企業。2004年全區地區生産總值達75億元,列全省各縣(區)前茅。基本形成了飛機、汽車、摩托車製造和汽車及摩托車配件、紡織服裝、飲料加工、機械製造、建築材料、電子儀表、食品添加劑、精細化工,以及商貿物流、房地産開發等行業格局。近年來,舉全區之力興建的昌南工業園,基礎設施日趨完備,入園企業初具規模,正成為青雲譜區建設現代製造業重要基地的主戰場。
  青雲譜區第三産業發達,市場繁榮。國貿大酒店、富豪大酒店、華宇大酒店、希爾頓大酒店等一批高檔酒店生意興隆,賓客盈門;麥德竜、沃爾瑪、好又多、環球嘉年華等一批著名公司進駐青雲譜區;華宏、本田、大衆、豐田汽車4S店等重點項目的建成開業,展示着一批名牌汽車企業看好青雲譜,紛紛在此設立銷售、服務、零配件和信息反饋公司。區內以“八條特色街” (現代商業一條街、機電配件一條街、餐飲一條街、大衆購物一條街、古玩字畫一條街、汽車配件一條街、汽車銷售一條街、衛生保健一條街)和“十一個專業市場、物流中心”(迎賓國際傢具廣場、酒店和旅遊用品專業市場、水果批發市場、肉製品批發市場、江南建材市場、廢舊鋼材交易市場、再生資源市場、華東國際工業博覽城、新地冷藏物流中心、南昌深圳農産品城南物流中心、中聯物流中心)為重點,基本形成了商業發展格局。通過特色街和專業市場的知名度、輻射力,拓展了一批相關、相近、相連的經營項目。促進了全區第三産業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
  青雲譜區從北面分流老城區密集的人口,引人才,引人氣,引財氣;嚮東面拓展,拉開城南新城建設的框架;南面在改造和完善南高公路的基礎上,積極融資對南蓮路及周邊進行綜合改造,主動與昌南區域“北進”對接;西面進一步優化象湖及梅湖的人居、旅遊、休閑環境;中間突出抓好區域商務中心建設,打造大商貿新平臺,培育發展以錦城商貿廣場為核心的綜合商務板塊,以洪都南大道為主的特色商業街板塊,以新昌南城周邊為主的半月型産業帶板塊,以象湖、梅湖和八大山人紀念館為主的旅遊經濟板塊,以及以洪城路、解放西路為主的樓宇經濟板塊,全力打造宜工宜商宜居的以産業為支撐的城市副中心。
近義詞
青雲譜
青雲譜
包含詞
青雲譜區青雲譜站青雲譜鎮
南昌市青雲譜學校南昌市青雲譜中學南昌青雲譜錦和假日酒店
南昌市青雲譜區衛生防疫站南昌市青雲譜新華工藝廠南昌市青雲譜達美針織廠
南昌市青雲譜錦江飯店南昌市青雲譜洪都字牌工藝皮件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