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阿巴嘎旗投诉电话锡林郭勒盟市旅游投诉电话:0479-8263204
内蒙古自治区旅游投诉电话:0471—6282653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阿巴嘎旗有名胜有风景秀丽的乌利雅斯太河,修复一新的杨都庙大主殿、雄伟壮观的宝格都山、奇峰林立的海日罕山、独具特色的明图布山“通天穿石路”、70眼泉水汇流的达楞图如河源头等。古迹有金边遗址、突厥石人墓碑、隋唐时期古墓群、浩日格山岩石画。还有从巴音查干、额尔登高毕苏木出土的犀牛化石和恐龙化石等。突厥石人在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阿巴嘎旗、正蓝旗和多伦县境内,都发现了数量很多的古雕石人。这些石人的形态基本相似,有站毛、挤牛奶、制奶豆腐、煮手扒肉、搭蒙古包、骑马、放牧、搓毛绳、穿蒙古袍、学几句蒙语等活动,从而进一步加深了解蒙古族。 |
|
邮编:011400 代码:152522 区号:0479
拼音:ā Bā Gā Qí,Abaga Qi
阿巴嘎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中北部,北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175千米。总面积27495平方千米,总人口4万人(2006年)。全旗辖3个镇、3个苏木:别力古台镇、查干淖尔镇、洪格尔高勒镇,那仁宝拉格苏木、吉尔嘎朗图苏木、伊和高勒苏木。旗人民政府驻别力古台镇。
历史沿革
1959年设旗。因部落名而命名,系蒙古语“叔叔”之意。
2000年,阿巴嘎旗辖1个镇、13个苏木:新浩特镇、德力格尔苏木、浑迪乌素苏木、巴彦查干苏木、洪格尔高勒苏木、宝格达乌拉苏木、查干淖尔苏木、那仁宝拉格苏木、额尔敦高毕苏木、吉尔嘎郎图苏木、巴彦德力格尔苏木、巴彦图嘎苏木、青格勒宝拉格苏木、伊和高勒苏木。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46975人,其中: 新浩特镇 21097 那仁宝拉格苏木 2467 青格勒宝拉格苏木 1491 巴彦图嘎苏木 1940 吉尔嘎郎图苏木 1495 伊和高勒苏木 1754 额尔敦高毕苏木 1457 巴彦查干苏木 1710 宝格达乌拉苏木 1549 查干淖尔苏木 3992 巴彦德力格尔苏木 1547 洪格尔高勒苏术 3161 德勒格尔苏木 1476 浑迪乌苏苏木 771 玛尼图煤矿虚拟乡 1068
某年阿巴嘎旗行政区划一览 全旗辖1个镇、11个苏木:巴彦查干镇、那仁宝拉格苏木、青格勒宝拉格苏木、巴彦图嘎苏木、吉尔嘎郎图苏木、伊和高勒苏木、额尔敦高毕苏木、宝格达乌拉苏木、查干淖尔苏木、巴彦德勒格尔苏木、洪格尔高勒苏木、德勒格尔苏木。
2006年,阿旗将原有的12个苏木镇调整为6个,即那仁宝拉格苏木、吉尔嘎朗图苏木、伊和高勒苏木和别力古台镇、查干淖尔镇、洪格尔高勒镇;其中,撤销巴彦查干镇、宝格达乌拉苏木,将其所辖区域整建制合并设立别力古台镇,为旗政府所在地。 |
|
阿巴嘎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中北部,东邻东乌珠穆沁旗、锡林浩特市,西邻苏尼特左旗,南与正蓝旗相连,北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175公里。全旗总面积2.7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8万,由蒙、汉、回、满等9个民族组成,其中 蒙古族2.3万。全旗辖11个苏木,一个镇 ,煤矿、渔场、林场各一处,旗所在地巴彦查干镇是一个新兴的草原边城。
全旗境内风景秀丽,景致怡人,主要有美丽的乌里雅斯台,名扬区内外的佛教圣地彦都庙,全区四大淡水湖之一的呼尔查干淖尔,独具特色的明图布山“通天穿石路”,70眼泉水汇流的达楞图如河源头,古迹有“金界壕”遗址,突厥石人墓碑,隋唐时期古墓群等,特别是新发现的成吉思宝格都山,可堪称为世界奇观,极为神奇而壮观。 |
|
阿巴嘎旗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畜牧业是主体经济,主要以牛、马、骆驼、绵羊、山羊五畜为主。盛产的牛羊肉为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主要销往北京、天津、沈阳、哈尔滨等大中城市,并出口到中东地区。地方优良品种“乌冉克”羊在区内外享有盛誉。工业以畜产品加工、矿产开发、民族特色手工业为主。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有种子植物426种,名贵药材200余种,野生动物几十种。矿产资源种类多,已探明的有铁、钨、煤、莹石等,储量较大,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
|
2006年,阿巴嘎旗辖3个镇、3个苏木:别力古台镇、查干淖尔镇、洪格尔高勒镇,那仁宝拉格苏木、吉尔嘎朗图苏木、伊和高勒苏木。 |
|
阿巴嘎旗位于锡林郭勒盟中北部,总面积2.75万平方公里,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2.7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98.2%,是内蒙古十大天然牧场之一。全旗总人口4.8万人,辖有3个苏木、3个镇。阿巴嘎,蒙古语叔叔之意,这里是成吉思汗异母弟弟别力古台的属地,旗政府所在地——别力古台镇是全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阿巴嘎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中北部,东经113°27′-116°11′,北纬43°04′-45°26′。 东与东乌旗、锡林浩特市为邻;南与正蓝旗接壤;西与苏尼特左旗毗连;北与蒙古国交界,国境线长175公里。全境南北长约260 公里, 东西宽约110公里,总面积2.75万平方公里, 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2.7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98.2 %,是内蒙古自治区十大天然牧场之一。全旗现辖3个苏木、3个镇、71个嘎查、4个社区居委会,另有煤矿、林场、渔场各1处,旗所在地为别力古台镇。总人口4.38万人,其中蒙古族2.42万人,占总人口的55.2 %;牧业人口2.1万人、占总人口的47.9 %。2006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4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8081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15元,牧民人均纯收入3984元。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为173.3万头只。
阿巴嘎旗地形系蒙古高原低山丘陵地,是以低山阶状高平原、台地、丘陵为主体,兼有多种地貌单元组成的地
区,没有明显的山脉和沟壑,地势呈波状起伏。地形东北高西南低,海拔960-1500米,最高点海拔1648米。从形态和成因上可划分为四个类型:低山丘陵、高平原丘陵、熔岩台地、沙丘沙地。阿巴嘎旗地处中纬度西风气流带内,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主要特点:冷暖剧变,昼夜温差大,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春秋两季多寒潮大风,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凉短促。年平均气温0.7℃,年平均地温2.8℃。年平均相对湿度59%,年平均日照时数3126.4小时,年平均降水量244.7毫米。年平均无霜期103天,降雪期217天,年平均风速3.5米/秒 。
阿巴嘎旗历史沿革 阿巴嘎旗是由一个古老的部落演变而来。“阿巴嘎”系蒙古语音译,汉语“叔叔”之意。因部落首领为元太祖成吉思汗同父异母弟别里古台后裔,故将其所率部落称为“阿巴嘎”部,延用下来。
据史书记载,该地汉为上谷郡北境;晋为拓拔氏居地;隋、唐为突厥所居;辽为上京道西境;金属北京路西北境;元属上都路;明为察哈尔万户地。17世纪,阿巴嘎右翼旗、阿巴嘎左翼旗、阿巴哈纳尔右翼旗、阿巴哈纳尔左翼旗先后建制,清政府对其均设札萨克统治,世袭罔替。隶属于锡林郭勒盟。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原封不动地保留了封建王公的统治地位和一切待遇。抗日战争爆发后,此地被伪蒙疆统治,日本侵略者疯狂掠夺畜产品资源,阿巴嘎草原满目疮夷,人民饱受苦难。1946年春,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首次派出以中共党员为骨干的工作组来到阿巴嘎草原开辟工作,建立民主政府。草原上的广大贫苦牧民从此摆脱了封建剥削的桎梏,获得民族的解放。从1947年开始,阿巴嘎旗一直隶属锡林郭勒盟。
1948年,阿巴嘎右、阿巴哈纳尔右旗合并为西部联合旗,阿巴嘎左、阿巴哈纳尔左旗合并为中部联合旗。1952年,中、西部联合旗合并,统称为西部联合旗,旗政府驻地设在汉贝庙。1956年7月,西部联合旗改称为阿巴嘎旗。1959年9月、1963 年12月先后将阿巴嘎旗的伊勒图人民公社,阿尔善宝拉格人民公社划归阿巴哈纳尔旗(今锡林浩特市)。此后,行政区域再无变化。旗政府所在地别力古台镇(原汉贝庙)位于阿巴嘎旗中部,是全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阿巴嘎旗地上地下资源十分丰富,开发利用的前景十分广阔。矿产资源:主要有煤、油页岩、铁、石油、镍、钨、萤石、石灰石、石膏、磷、芒硝、水晶等。其中:煤炭总储量约200亿吨;石灰石储量约5.6亿吨;钨矿储量约700吨;铁矿石D级储量约781.5万吨。目前,已开发煤炭、石灰石、风能,铁矿石、萤石、石膏等矿产资源。风能资源:风天占全年日数的83%,年平均风速3.5米/秒,平均风功率密度249瓦/平方米。辉腾梁、别里古台是著名风场。
有效风能109-249瓦/平方米。畜产品资源:每年出栏牲畜100多万头只,生产肉类约2万吨、绵羊毛1.2万吨、山羊绒130吨、各类皮张100万余张、鲜牛奶2万吨。水资源:境内主要河流有5条,湖泊138个,泉水83处。流域面积4570平方公里,年径流量4420万立方米。位于查干淖尔镇境内的呼尔查干淖尔,面积109.93平方公里,总储水量为4.4亿立方米,是全区四大淡水湖之一,年产华子鱼、鲫鱼100吨,是锡林郭勒盟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地下水总储水量3.9亿立方米/年,可开采量为0.7亿立方米/年。目前,地下水年开采量为0.13亿。草原资源:全旗98%的土地被原始植被覆盖,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27024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98.2%,可划分为4个大类、14个草场组、37个草场型。年平均产草量60-80公斤左右/亩,是内蒙古自治区十大天然牧场之一。动植物资源:丰林茂草之间,栖息着种类繁多的珍禽异兽,有灰鹤、大鸨、黄羊、旱獭、狍、獾、天鹅、白琵鹭等野生动物。常见植物426种,其中药用植物200多种,较名贵的有蒙古黄芪、麻黄、柴胡、白芍等。南部的浑善达克沙地,还分布着近10万亩的天然林,多为乔灌树种,有柳树、榆树、杨树、桦树等。旅游资源:境内风景秀丽,景致怡人,有世界奇观成吉思宝格都山、“北国江南”乌里雅斯台、奇峰林立的海日罕山、草原明珠—呼尔查干淖尔、突厥石人墓碑、隋唐时期古墓群、金界壕遗址、佛教圣地杨都庙等。
阿巴嘎旗是由一个古老的部落演变而来,“阿巴嘎”系蒙古语,汉语“叔叔”之意。因部落首领为元太祖成吉思汗同父异母弟别力古台后裔,故将其所率部落称为“阿巴嘎”部,并延用至今。全旗地形系蒙古高原低山丘陵区,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平均海拔1127米。从形态上可划分为低山丘陵、高平原、熔岩台地、沙地四个类形。气候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多大风寒潮,冷暖多变,日温差大。年平均温度0.7℃,年平均降水量245毫米,多集中在6—8月,无霜期90—110天。阿巴嘎旗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地上地下资源十分丰富。主要矿产有铁、铜、煤、石油、莹石、石膏等20余种,具有埋藏浅、储量大、品位高等特点,开发利用的前景十分广阔。
阿巴嘎旗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主要有煤、油页岩、铁、石油、镍、钨、萤石、石灰石、石膏、磷、芒硝、水晶等。其中:煤炭总储量200亿吨以上;石灰石储量约5.6亿吨;钨矿储量约700吨;铁矿石D级储量约781.5万吨。目前,已开发煤炭、石灰石、风能,铁矿石、萤石、石膏等矿产资源。
畜产品资源:阿巴嘎旗是以畜牧业为主体经济的纯牧业旗。年肉类总产量1万吨左右,羊毛1200吨左右,山羊绒130吨左右,皮子100万张左右,鲜奶2万吨左右。 主要家畜品种有:草原红牛、西门塔尔牛、黑白花牛和安—蒙杂交牛、森僧黑马、内蒙古细毛羊、高加索细毛羊、乌珠穆沁肥尾羊、杜泊羊以及当地优良品种乌冉克羊。乌冉克羊体长个大、抗寒能力强、出肉率高、肉质鲜嫩无膻味,是享誉区内外的羊肉佳品。
水资源:全旗水资源总量9.34亿立方米/年,其中地表水资源5.39亿立方米/年,地下水资源3.95亿立方米。境内内主要河流有5条,湖泊138个,泉水83处。流域面积4570平方公里,年径流量4420万立方米。位于查干淖尔镇境内的
阿巴嘎旗 呼尔查干淖尔,面积109.93平方公里,总储水量为4.4亿立方米,是全区四大淡水湖之一。
风能资源:年平均风速为3.5米/秒,有效风能量为109-249瓦/平方米。风天占全年日数83%的时间,全年大风日数在70天以上,低于4米/秒的日数34.4天,月平均风速为2.5米/秒的日数为11.9天。辉腾梁、别里古台是著名风场。
太阳能资源:大草原天高气爽,多晴少云,大气透明度高,日照时间长,有较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年日照时数均在3000小时以上,自东向西递增。年日照百分率为70%,平均日照时数12份月为200小时,5月份为308小时,4~9月总日照数达1700小时以上。太阳辐射全年142.06千卡/平方厘米。
草原资源:有可利用草场27024万平方公里(合4053.6万亩),占总面积的98.2%。草场可划分为4个大类、14个草场
阿巴嘎旗 组、37个草场型,年均亩产可食性饲草260.17公斤,是内蒙古自治区十大天然牧场之一。
动植物资源:有灰鹤、大鸨、黄羊、旱獭、狍、獾、天鹅、白琵鹭等野生动物。常见植物426种,其中药用植物200多种,较名贵的有蒙古黄芪、麻黄、柴胡、白芍等。此外,还有白磨、黄花、发菜等野生经济发展植物。境内现有次生林数万亩,主要分布在南部的浑善达克沙地,多为乔灌树种,有柳树、榆树、杨树、桦树等。
旅游资源:境内风景秀丽,景致怡人,有世界奇观成吉思宝格都山、“北国江南”乌里雅斯台、奇峰林立的海日罕山、草原明珠—呼尔查干淖尔、突厥石人墓碑、隋唐时期古墓群、金界壕遗址、佛教圣地杨都庙等。
阿巴嘎旗名优特产
经国家矿产三部委鉴定,黑眼睛矿泉水属火山型矿泉,形成于第三世上新世,产生于晚毕力西褶皱带山玄岩中,其矿物质十分丰富。其中锶、偏硅酸两项分别达到了国家饮用矿泉水《GB8537-1995》标准,实属少有的对人体极有益的优质饮用矿泉水。黑眼睛矿泉水以其自然、纯洁而获得了成功,2000年3月被自治区评为“名牌产品”奖,2000年在蒙古国举办的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品奖”,并多次被盟委、行署评为了“乡镇企业名优产品”奖。
黑眼睛矿泉水是纯真的,这是因为她来自绿色草原的深处。一瓶矿泉水,一份治沙情,在同草原沙化做斗争的过程中,黑眼睛矿泉水有限责任公司设立了生态建设基地,为草原的明天更美好走出了积极的一步。
面对市场的跌宕起伏,同行的群雄崛起,该公司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始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品牌求发展,以管理求效益”的原则,严格按照国家标准,保证产品质量,使产品展销远销区内外,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信任与青睐。
阿巴嘎旗文教卫生
文体广电系统内设文化馆、图书馆、乌兰牧骑、文化稽查大队、文物所、业余体校、新闻中心、有线广播电视技术维护部、无线广播电视技术维护部等9个二级单位,现有在职工作人员80人。各苏木镇都建立了文化站,71个嘎查全部普及了文化室,目前3个苏木镇文化站已晋升为自治区级优秀文化站。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猛,有线电视网络从
电缆传输到现今的光缆传输,从起初的12套节目发展到现在的23套节目,前端机房全部实现数字接收,数字解调,基本形成广电光缆干线网双向互传通道,初步建起了广播电视信息传输高速公路框架。“村村通”工程顺利推进,全旗广播和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了98%和89%。
全旗现有中小学6所,其中:小学3所、中学3所。另有,蒙古族幼儿园1所、民办幼儿园3所、民办小学1所、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6所。全旗在园(班)幼儿781人,中小学在校生4509人,其中:小学2778人、初中1312人、高中419人。全旗在职教职工378人,其中专任教师290人。中小学占地面积总量226785平米,校舍建筑面积总量32245平米。各校都装备了现代远程教育接收与应用系统(模式I和模式II),第一中学和民族综合高中完成了现代远程教育模式III建设项目,蒙古族中学建成了全旗第一个校园网。
全旗现有各类医疗机构69所,在职职工为295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43人,共有医生151名(其中:中蒙医51名),护士61名,药剂、检验、放射等专业技术人员31名。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65人、拥有医生3.5人、拥有病房床位2.95张。全旗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覆盖率,旗级和苏木级分别达到100%,嘎查卫生室达52.11%。
阿巴嘎旗经济建设
“十五”期间是阿巴嘎旗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是阿巴嘎旗发展进程中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变化
起伏的市场环境和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全旗各族干部群众在旗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把握机遇,克服困难,开拓创新,加快发展,全旗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日趋合理,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稳步提高,超额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跟上了全盟快速发展的步伐,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五年来,全旗国民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加快、总量翻番、效益提高、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2005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3934万元,较上年增长31.9%,增速排在全盟第三位,在2003年的基础上实现了两年翻一番的目标,是2000年的2.5倍,超出“十五”计划目标61.8%,年均增长20.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742 万元,较上年增长7.4%;第二产业增加值33650万元,较上年增长72.1%;第三产业增加值24542万元,较上年增长29.6%,分别是2000年的1.3倍、9.4倍和2.7 倍。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期初的61.6:10.8:27.6调整到30.7:40.1:29.2,第二产业比重首次超过一产,成为全旗经济的主导力量。
——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工业经济总量显著提升。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全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启动建设了德力格尔重化工基地、查干淖尔煤电化工业园区和辉腾梁风电场。电石、煤电、风电等一批具有重要带动作用的工业大项目和实力雄厚的大企业落户阿旗。现有中小工业企业也呈现出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综合经济效益逐步提高的良好发展态势。2005年,全旗工业增加值达到了15651万元,较上年增长53.9 %,是2000年的6.2倍,超出“十五”计划目标129.8%,年均增长43.8%。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期初的18.8%提高到28.5%,提高了9.7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期初的7.6%提高到18.6%,提高了1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期初的5户增加到了9户。
——生态环境逐步好转,畜牧业综合效益进一步提高。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成效显著,总体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
制。“十五”期间累计完成生态建设投资11326万元,是“九五”时期的18.9倍。“三区三带一个基点”以及生态较为脆弱的中北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两项基本制度得到进一步落实。草原“三牧”覆盖面和草畜平衡责任书入户签订率连年达到100%。草牧场流转行为进一步规范,草原鼠虫害等自然灾害得到有效防治。大力实施生态移民工程,自2002年以来,累计转移牧区人口556户2780人。牲畜结构调整取得实效。“十五”期间,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由期初的243.6万头只调整到期末的186.4万头只,总数减少57.2万头只,年均递减5.2%;通过采取黄牛冷配、良种畜引进和地方良种提纯复壮等措施,牲畜良改比重由期初的44%提高到82.2%,提高了38.2个百分点。重点加强了W病、布病、禽流感等重大牲畜疫病的防治工作,年免疫密度均达到100%。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明显转变。肉、乳、草三大产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产业化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萨如拉牛业公司西门塔尔优质肉牛养殖规模达到200头,阿盛公司日处理鲜奶10吨的乳制品生产线建成投产。牧区各类合作经济组织篷勃发展,到目前已培育和发展各类合作经济组织29个,有效促进了牧民与企业和市场的对接。通过结构调整和转变生产经营方式,畜牧业综合效益有了进一步提高。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加,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十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45495万元,是“九五”时期的13.4倍,年均增长89%。其中,2005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6282万元,较上年增长81.6%。城镇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十五”期间累计投入城镇建设资金14500万元,完成旧城区改造3.6万平方米,房地产开发4.3万平方米;拓宽镇区道路10.7万平方米,油路罩面7.5万平方米;新增水源井4眼,日供水能力提高到1800立方米,延伸供水管网15公里,自来水供水率提高到了85%;启动了排污工程和集中供热工程,建设排污管网3745延长米,集中供热面积达14.3万平方米;城区绿化30万平方米,新建了别力古台生态公园和两处休闲广场。进一
步改造升级了城镇供电网络。牧区交通、电网、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五年来,累计修建乡村公路175.2公里, 打通不通公路嘎查57个。101省道阿旗段全线竣工通车,省道101线至宝格都乌拉小油路开工建设。农网改造顺利完成。锡市至德力格尔重化工基地110千伏和别力古台镇至查干淖尔煤电化工业园区35千伏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实施了牧区人畜饮水解困和牧区安全饮水等一系列水利工程,五年间共打水源井581眼,在4个苏木所在地建设了自来水工程,解决了8857人、38.6万头只牲畜的饮水问题。“十五”期间,全旗所有苏木镇开通了程控电话和数字传输业务,基本开通了移动通讯业务。通过ETS固定电话解决了1700余户边远偏僻地区牧民通讯难的问题。
——第三产业发展步伐加快,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旅游和交通运输等三产重点行业取得实质性进展。洪格尔草原旅游区初具规模,被列入全盟重点旅游项目区;爱德基金会援助成吉思宝格都山旅游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十五”期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2.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1924万元;引进了几家物流企业,带动了全旗运输业总量和规模迅速提升。同时,邮电通讯、商贸餐饮、金融保险、房地产开发等传统服务业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总量不断扩大。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为我旗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注入了活力。“十五”期间累计实施项目156个,引进盟外资金82195万元,是“九五”期间的8倍多。其中,2005年引进国内(盟外)到位资金48286万元,较上年增长231.2%。
——财政收入显著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改善。2005年,财政总收入达到5071万元,较上年增长116.5%,总量和增速均创历史新高,是2000年的2.3倍,比“十五”计划目标超额完成1731万元,年均增长18.5%。从2002年开始减免了牧业税,牧民人均纯收入由灾后2001年的2409元恢复性增长到3638元,年均增长10.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的3702元提高到6043元,年均增长10.3%。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18平方米和15平方米提高到24平方米和17平方米,储蓄存款由15199万元增加到26719万元。
——社会事业全面推进,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展。始终把推广牧业生产适用技术和提高牧民职业技能作为科技工作的重点,积极组织开展“1315工程”、“阳光工程”等各类科技普及和培训活动;在4个苏木开通了科技信息网站,进一步拓宽了广大牧民获取科技知识的渠道。“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96.8%,青壮年非文盲率99.3%;对全旗学校布局进行了调整,牧区中小学全部撤并到旗所在地;“危改”工程顺利实施,一批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投入使用;“两免一补”和牧区户籍高中生补贴政策全面落实。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顺利推进,广播和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8%和89%。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不断加强对重大疫病的防治,开展了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严格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21‰以内。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镇养老、失业、医疗保险覆盖人数由3200人增加到4400人;低保覆盖人数由179人增加到799人。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7%以内。“千村扶贫工程”和区直单位帮扶工作通过验收,稳定脱贫牧民达2035人。深入开展“平安阿巴嘎”创建活动,建立了三线两区治安防范体系,社会治安秩序不断改善。“四五”普法工作顺利通过验收。进一步完善了信访工作。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全面落实,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巩固。
阿巴嘎旗交通线路
建旗50多年以来,阿巴嘎旗交通事业蓬勃发展,路网等级不断提高,路网密度持续加大,多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
步。“十五”期间,新改建苏木乡公路239.6公里,建设完成首条黑色苏木乡公路;打通不通公路嘎查50个,公路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截止目前,阿旗公路路网总里程达1058公里,207国道和101省道贯穿境内,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全旗6个苏木镇全部通了公路,通公路行政嘎查达54个,占全旗行政嘎查总数的76%,初步形成了以省道101为主动脉,以9条乡间公路和边防公路为支线,辐射全旗各苏木镇、各嘎查的路网格局。 |
|
- n.: Abaga Qi
|
|
|
|
阿巴嘎旗医院 | 阿巴嘎旗蒙医院 | 枋山乡阿巴嘎旗 | 阿巴嘎旗盐务管理局 |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 | 阿巴嘎旗卫生防疫站 | 内蒙古阿巴嘎旗卫生防疫站 | |
|
|
洪格尔高勒苏木 | 洪格尔高勒镇 | 巴彦查干镇 | 那仁宝拉格苏木 | 青格勒宝拉格苏木 | 巴彦图嘎苏木 | 伊和高勒苏木 | 额尔敦高毕苏木 | 宝格达乌拉苏木 | 查干淖尔苏木 | 巴彦德勒格尔苏木 | 查干淖尔镇 | 吉尔嘎郎图苏木 | 别力古台镇 | 德勒格尔苏木 | 德力格尔苏木 | 玛尼图煤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