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用語 : 白居易 : 園林植物 > 送春
目錄
《送春 Chun sent》
詩人: 白居易 Bai Juyi

  三月三十日,春歸日復暮。惆悵問春風,明朝應不住。
  送春麯江上,眷眷東西顧。但見撲水花,紛紛不知數。
  人生似行客,兩足無停步。日日進前程,前程幾多路。
  兵刀與水火,盡可違之去。唯有老到來,人間無避處。
  感時良為已,獨倚池南樹。今日送春心,心如別親故。
《送春 Chun sent》
詩人: 白居易 Bai Juyi

  銀花鑿落從君勸,金屑琵琶為我彈。
  不獨送春兼送老,更嘗一着更聽看。
《送春 Chun sent》
詩人: 王安石 Wang Anshi

  武陵山下朝買船,風吹宿霧山花鮮。
  萬傢笑語橫青天,綺窗羅暮舞嬋娟。
  小鬟折花叩船舷,玉琖寫酒酬金錢。
  朱夢飛動浮雲巘,天外筦簫來宛轉。
  斷橋人行夕陽路,樓觀琉璃影中見。
  酡顔未分驊騮催,燭人坐客猶徘徊。
  豈知閶闔門邊住,春盡不見芳菲開。
  日月紛紛車走坂,少年意氣何由輓。
  洞庭浪與天地白,塵昏萬裏東浮眼。
  黑貂裘敝歸幾時,相見緑樹啼黃鸝。
  榮華俯仰憂患隨,命駕吾與高人期。
《送春 Chun sent》
詩人: 雍陶 Yong Tao

  勿言春盡春還至,少壯看花復幾回。
  今日已從愁裏去,明年更莫共愁來。
更多詩歌...
請鑒賞:

  楊衡 Yang Heng:送春 Chun sent
  姚合 Yao Ge:送春 Chun sent
  高駢 Gao Pian:送春 Chun sent
  李鹹用 Li Xianyong:送春 Chun sent
  羅鄴 Luo Ye:送春 Chun sent
  白玉蟾 Bai Yuchan:送春 Chun sent
  曹文姬 Cao Wenji:送春 Chun sent
  晁說之 Chao Shuizhi:送春 Chun sent
  儲泳 Chu Yong:送春 Chun sent
  鄧肅 Deng Su:送春 Chun sent
  方嶽 Fang Yue:送春 Chun sent
  高翥 Gao Zhu:送春 Chun sent
  郭印 Guo Yin:送春 Chun sent
  華嶽 Hua Yue:送春 Chun sent
  李覯 Li Gou:送春 Chun sent
  李覯 Li Gou:送春 Chun sent
  廖行之 Liao Hangzhi:送春 Chun sent
  林景熙 Lin Jingxi:送春 Chun sent
  樓鑰 Lou Yao:送春 Chun sent
  樓鑰 Lou Yao:送春 Chun sent
  陸遊 Lu You:送春 Chun sent
  羅與之 Luo Yuzhi:送春 Chun sent
  丘葵 Qiu Kui:送春 Chun sent
  施樞 Shi Shu:送春 Chun sent
  釋文珦 Shi Wenxiang:送春 Chun sent
  四錫 Si Xi:送春 Chun sent
  蘇軾 Su Shi:送春 Chun sent
  王令 Wang Ling:送春 Chun sent
  吳錫疇 Wu Xichou:送春 Chun sent
  吳錫疇 Wu Xichou:送春 Chun sent
  吳錫疇 Wu Xichou:送春 Chun sent
  徐文卿 Xu Wenqing:送春 Chun sent
  俞桂 Yu Gui:送春 Chun sent
  曾豐 Ceng Feng:送春 Chun sent
  張耒 Zhang Lei:送春 Chun sent
  張耒 Zhang Lei:送春 Chun sent
  趙文 Zhao Wen:送春 Chun sent
  趙湘 Zhao Xiang:送春 Chun sent
  趙友直 Zhao Youzhi:送春 Chun sent
送別春天 Bid farewell to spring
  送別春天。 唐 白居易 《送春歸》詩:“杜鵑花落子規啼,送春何處 西江 西。” 清 周亮工 《白櫻桃》詩之二:“嶺外麥英雪是膚,送春新脫紫霞襦。” 清 龔自珍 《西郊落花歌》:“先生探春人不覺,先生送春人又嗤。”
舊時立春日的一種風俗 Beginning Day of an old custom
  舊時立春日的一種風俗。 鬍樸安 《中華全國風俗志·山東·惠民縣之歲時》:“立春日,官吏各執彩仗……製小春牛遍送搢紳傢,謂之送春。”
No. 8
  送春:高淳民俗。
  1 送春就是唱春歌,也叫唱春、頌春,是高淳民間文藝活動的一種表現形式。春歌有悠久的歷史。民間曾有明文末年,朱棣篡權,叔奪侄位,殺人如麻,天怒人怨,出現六月冰封長江,南糧不能北運,有道士自稱"送春人",教馬之清唱春歌解冰凍的傳說。
  送春是自由學唱、自我娛樂的民間文娛活動,在高淳有廣泛的群衆基礎。當地不論老少都 會哼幾句春歌,田頭場地也常有春歌飛揚,因此,歷來有"高淳人出門山歌進門戲"的說法。每當新年伊始,春回大地之際,送春人敲鑼打鼓經千傢萬戶送去春天的頌歌,送去祥和,為人們所喜聞樂見。
  送春人是一支龐大的業餘文藝隊伍。遍布全縣城鄉各地。春節期間最活躍。送春人你來他往,春鑼春鼓聲此起彼落。舊社會鄉間貧苦人多,串村走巷,挨門及戶送春,索討報酬以謀生計者為數不少,有"半月送春三月糧"之說。也有不少人是唱"耍春"的,他們有一定文化,有這個愛好,年紀輕,長得帥,一送春二遊耍,顯示自己"春纔"的意思。他們也走村串巷,更喜唱"座堂春",到一地被一些富戶或幾戶聯合邀留"唱座堂",往往一唱就是幾個日夜。唱的是長篇敘事麯牌,像《風箏記》、《十裏亭》、《牡丹亭》、《洛陽橋》、《香絲帶》、《開東壩》等。高淳送春老藝人魏建春、𠔌凡培年輕時唱座堂,三日三夜不"倒草"(重複)。現在他們雖然年過八旬,唱起來還字正腔圓,高亢清亮。
  送春的開式很簡易,一般是兩人搭檔,一鼓一鑼,一唱一和。鼓手為大在左,鑼手為小在右,稱鼓錘為鼓鞭,鑼錘為鑼片。講究的鑼片兩面是噴漆竜鳳圖飾;鼓鞭是十三節紫竹根做成。每到一戶,鼓彈十三下,鑼敲九聲,鼓手行腔起調,鑼手接唱和應。上門是見啥唱捨,稱"見之歌"。唱"見之歌"是初學唱春時必須死記硬背的必修課。它涉及"三十六大行,七十二行",天文地理,上下古今,蟲魚鳥獸,花草樹木等等,唱到哪樣就交待出它的根源帶落。如看見老人唱"壽星靈婆",見到小孩唱"神童遇貴人";見到姑娘嫂子唱"仙女下凡";見到青壯唱"出將入相"。這也叫"歡春歌"。有了滿腹春歌,才能應對自如。
  春歌的內容豐富生動,有抗爭類、有情愛類、有褒有貶,明白易懂。雖然包羅萬象,什麽歷史典故、人物春秋、鄉風民俗等,但歌詞淺顯通俗,又是用當地方言行腔切韻,聽起來很親切。比如譏諷篇"十二月懶漢"中唱詞:"六月懶漢怕挑水,挑水衹好一擔頭,挑多了缸裏要長青苔,淹煞老鼠就髒掉缸水。"唱乞丐自嘆:"十年以前亦不差。穿吃嫖賭像中了邪,田地房産賣幹淨,茶亭廟宇當做傢。"其寓意是勸人從善學好,改邪歸正。解放後高淳文化部門為使送春這一文藝形式發揮為社會主義服務,為人民服務的作用,曾組織民間藝人編寫了很多內容健康、唱詞生動的新歌詞,如《土改鬧翻身》、《歌唱長江大橋》、《頌雷鋒》、《計劃生育好》。
  2 詩名
  送春
  (宋)王令
  三月殘花落更開,
  小檐日日燕飛來。
  子規夜半猶啼血,
  不信東風喚不回。
  【落更開】即還有開花者
  【不信】雖則不信,然春去依舊
  【賞析】
  這是一首寫景的七言詩,表現了暮春時節的景象和詩人的感受。詩的前兩句寫景為主,後兩句由景生情,抒發了自己的生活態度和追求。
  花落了雖又重開,燕子離去了還會回來,然而那眷戀春光的杜鵑,卻半夜三更還在悲啼,不相信東風是喚不回來的。
  詩中的“落更開”描述了三月的花謝了又開,表現了春光未逝;“燕飛來”描述了低矮的屋檐下有燕子飛來飛去,表現了春光生機猶在寫出了暮春景象:春光未逝,生機猶存的特點。
  後兩句以擬人的手法來寫了杜鵑鳥,塑造了一個執着的形象,藉此表現自己留戀春天的情懷,字裏行間充滿凄涼的美感。
  東風就是指春風,子規,杜鵑鳥經常在暮春啼叫。
  詩人用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來表達竭盡全力留住美好時光的意思,既表達珍惜的心情,又顯示了自信和努力的態度。表現了自己頑強進取,執着追求美好未來的堅定的信念和樂觀的精神。這首詩的子規(杜鵑)與以往大部分詩裏藉喻哀傷,凄切的含義較不相同,帶有比較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