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用語 : 佛教寺塔 : 中國風景名勝 : 中國 >內蒙古 >錫林郭勒盟 > 貝子廟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貝子廟聯繫方式 地址:錫林浩特市北部的額爾敦陶力蓋敖包山南坡下。
  電話:0479-8221343
  郵編:026000
  貝子廟投訴電話 錫林郭勒盟市旅遊投訴電話:0479-8263204
  內蒙古自治區旅遊投訴電話:0471—628265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貝子廟景區榮譽 國傢文物保護單位 貝子廟門票價格 10元(學生證半價) 貝子廟節慶活動 每年七月中下旬舉辦的那達慕草原旅遊節,集中展示蒙古民族歌舞、體育、競技、服飾、飲食各方面的燦爛文化。 貝子廟開放時間 每年的7月到9月8:00——18:00 貝子廟最佳旅遊時間 這裏屬於典型的溫帶半幹旱大陸性氣候,春秋短暫,夏無酷暑,鼕季漫長,四季分明。近年來,春秋兩季的沙塵暴天氣較多,建議遊客最好不要選擇在揚沙天氣到草原遊玩。 貝子廟特別提醒 10月到第二年4月如果想去草原旅遊一定要做充分的準備,衣物、食品、車輛要應付零下20-30度的嚴寒和風雪。 貝子廟美食 錫林浩特市的餐飲特色仍以蒙古風味為主,烤全羊、手把肉、涮羊肉、奶茶是每一個到草原旅遊的人必嘗之美味。
  貝子廟住宿 錫林浩特市賓館錫林浩特市賓館坐落於錫林浩特市中央大街西端,與錫林廣場相鄰,占地面積36477平方米,是集住宿、娛樂、餐飲、購物、會議服務於一體的二星級賓館。 賓館環境幽雅,設施齊全,目前擁有豪華大套7間,標準客房56間,7個雅間和可供250人同時就餐的餐廳。豪華的會議接待中心可為各種類型的會議提供理想場所,此外,賓館還設有桑拿、歌舞廳、汽車美容等活動場所和服務項目供您選擇錫林浩特市賓館將以高標準的設施、高質量的服務讓您感受現代旅遊城市的魅力,真誠的歡迎您下榻錫林浩特賓館。 貝子廟購物 錫林郭勒物寶天華,自然資源豐富,盛産白蘑、發菜、黃花、杏仁以及黃芪、柴鬍、知母、甘草、防風等近二十餘種名貴的中草藥材土特産品,並且年産250噸獨具地方特色的奶食係列産品。
  此外,其別具特色的民族工藝品有:蒙古碗、蒙古刀、結盟杯、鼻煙壺、哈達、銀製藝術品、《錫林郭勒草原》特種郵票係列郵品等。
  特別介紹
  純天然緑色食品——錫林郭勒牛羊肉
  錫林郭勒草原自然保護區是全國第一個草地類國傢級自然保護區,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劃”接納為國際生物圈保護區網絡成員,國外科學家稱之為“歐亞大陸上的一塊淨土”。
  錫林郭勒草原地形平緩,土質良好,牧草生産力高,以土壤肥沃、牧草茂盛、水草豐美、六畜興旺而馳名中外。錫盟地區可利用草場面積17.6萬平方公裏,優良畜種有:蘇尼特羊、烏珠穆沁肥尾羊、內蒙古細毛羊、白絨山羊、草原紅牛、錫林郭勒馬、蘇尼特駝等,牲畜飼養量穩定在1600萬頭(衹),年出欄600萬頭(衹),肉乳皮毛等畜産品在內蒙古獨占鰲頭。
  豐富的肉類資源為錫林郭勒盟肉類食品加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得天厚地的條件。目前,全盟有大小冷庫近二百座,冷藏能力兩萬餘噸,年加工能力達300萬羊單位。這些冷庫按穆斯林教規的要求進行屠宰,並擁有牛、羊吊宰設施和檢疫、預冷、加工分割、包裝等配套設施。 貝子廟交通 1路公交可到達,乘出租車5元,從市內出發步行也衹需20分鐘。 貝子廟玩法 參觀、旅遊、
  貝子廟位於錫林浩特市北部的額爾敦陶力蓋敖包山南坡下,始建於清乾隆年間,是內蒙古四大廟宇之一。因當年主持修建此廟的是當地貝子巴拉吉道爾吉,而且是建在貝子旗,寺廟因此而得名。
  整個建築群共分為七大殿,分別為朝剋欽、明幹、卻日、珠都巴、甘珠爾、丁剋爾、額日特圖等,在這7座大殿之外,還有十幾座小殿和兩千多間僧捨,規模龐大,氣勢雄偉。
  在寺廟建成後的百餘年間,該廟成為遠近牧民朝拜的主要場所,香火極盛。寺內存有大量的反映蒙古民族歷史和生活的壁畫,是研究蒙古族史和民族藝術的寶貴史料。
  清雍正年間,有一名叫巴拉吉爾隆德布的活佛從遙遠的青海歷經幹辛萬苦,一路誦經布道來到錫林河畔,深受巴拉吉爾道爾吉的祟拜和賞識。為了表示對活佛的謝意。於1741年巴拉吉爾王爺給活佛建造了一座小廟。隨之貝子廟聽教、出傢人的增多,小廟裏擁擠不堪,乾隆八年(1743年),開始修建規模宏大的廟宇,磚瓦石佛像經捲,均是駝運、勒勒車拉從張傢口、多倫運來,有的從西藏等地運來。
  1786年,乾隆帝賜封巴拉吉隆德布為一世活佛以“阿日旺,章竜,斑智達”稱號。意為“聰明傳教師”。並賜給滿、榮、漢、藏四種文字書字匾額頒發了度牒。“班智達葛根廟”由乾隆帝欽賜漢名“崇善寺”。到第二世活佛時佛殿經掌又大規模擴充。具有百多年的興盛時期。清光緒年間達到極盛。喇嘛最多時達1200多人。廟寺的上層喇嘛與西藏拉薩和山西五臺山等地的宗教上層保持薯密切的聯繫。
  貝子廟雕梁畫棟,重樓復閣。飛檐鬥拱的建築風格,千姿百態的佛像塑造。富麗堂皇的繪畫裝飾。均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貝子廟歷經蒼桑,在1966年“破四舊”運動中,幾天之內廟頂被砸、塑像搗毀、堆積如山的經捲圖書付之一炬。
No. 2
  貝子廟
  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錫林浩特市北區額爾敦敖包南麓,原名為“班迪德格葛黑特”,市民稱“大廟”,係阿巴哈納爾左買翼旗(今錫林浩特市前身)旗廟。
  貝子廟占地面積為1.2平方公裏,沿襲黃教傳統建築格式,結構獨特,雕刻精細美觀。由主廟、屬廟、傢廟、佛塔及衆多僧房組成。整體佈局上共分七座高工墻寺院。並排的七座圍墻兩側為各呼畢勒罕(轉主者)私廟、廟倉、王公府邸及喇嘛房屋2500所。代表性大殿(獨宮)七座,經堂(學部)五座,寢宮(拉卜楞)六處,塔六座,帶有寶頂的廟十一座。其中,西紅墻內(亦稱西廟或千佛殿)以供奉千尊佛像為主,包括拉卜楞寺、千佛殿、活佛殿及執事喇嘛廟房。中紅墻內以朝剋沁大殿(亦稱大經堂、大雄殿、行政教務殿)為主,包括彌勒佛、鐘鼓樓及安放本廟歷代活佛捨利塔的靈堂。東紅墻內(亦稱東廟),以卻日殿(大涌經堂、顯教部、亦稱“福源寺”)為主,包括廂房、沙木慶、貢青、容肯、卻日後宮、大廟倉、查度服庫房及執事喇嘛住處。再往東為珠都巴、滿巴、丁剋爾、甘珠爾四座。西邊四座大殿內有山門,其餘的為小門或側門。其中大經堂山門高大,它的前方為整個大廟的廣場(今市集貿市場),這裏有講經臺,凡屬全廟性集會均在這裏舉行。
  貝子廟的西廟亦稱活佛倉,是一座規模宏麗壯闊的四合式院落。為全廟建築的精華。東廟有五座拉卜楞,即活佛倉、色木春、新拉卜楞、卻日後宮、古力道布圖、旺岱哈斯爾。每座建築都莊嚴雄偉,彩繪細膩,內外裝飾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是本廟活佛的高級住處或接待尊貴賓客處,如同皇宮般富麗堂皇。
  全廟四周聳立一座紅塔、五座白塔。其中處紅塔的修建是為了鎮邪。羅本喇嘛廟東處有座白塔(亦稱內白塔),據該廟喇嘛憶述是為了紀念一位有功的經師而建,迄今已有二百餘年。其餘四座白塔分別設在全廟四周角上四座白塔觀以內的區域為本廟管轄區。
  貝子廟喇嘛教係藏傳佛教,在該地區又稱黃教、喇嘛教或黃帽派教,從元朝起由藏、青傳入此地。清廷為達到“政教合一”的目的,把喇嘛教分成四個管轄區。內蒙古等地的黃教由章嘉活佛教所統轄。
  貝子廟的佛事用品經捲等一應俱全,因而以“廣富寺”聞名。據記載,各殿經堂內供奉的佛像,種類齊全,數量龐大,形狀各樣。以釋迦佛像為主的圖畫雕塑、泥塑、銅木質佛像達幾千尊,有不少純金銀及金銀粉飾的佛像,多數為銅質佛像。該廟各學部有豐富的經捲。其貴重經捲為《甘珠爾經》、《丹珠爾經》二套。還有《宗喀巴全集》、《佛學要義》、《經咒》等,也有藏譯蒙文經捲,共四千餘捲。法器樂器應有盡有。
  貝子廟又是形成五大學山(學部)的寺。即喇嘛日本(研究成佛之道)、卻日(佛教哲理)、珠都巴(密宗、咒語)、滿巴(醫藥)、丁剋爾(時輪、數學、養濟、占卜、美學、語言)五個學部,依附於大經堂。平時每座經堂裏均有幾十到百名學徒、班迪鑽研各種學識,並有修業期。畢業時成績最優秀者即可授予國師、道仁巴、馬仁巴、策仁巴、阿格仁巴、嘎布吉等學位稱號。但這類稱號的獲勝者在本廟史上並不多見。另外,貝子廟喇嘛念的都是藏文經捲。但平時交談、賬册賬目上普遍使用蒙古語言文字。尤其葛根身邊喇嘛是蒙藏兼通者。本廟曾出現過許多有才華有學識的喇嘛,還有畫傢、雕塑傢、工匠等。尤其本廟滿巴學部是蒙醫知識的傳授之地,今市蒙醫院前身即是本廟滿巴經堂。
  貝子廟鼎盛時期,常駐喇嘛保持在千名以上。在二世時曾達到1500名,在清末民初達到1200名。平時一般在千名左右,因而有“山麓千僧”之稱。但到1945年8月,全廟喇嘛不足500名,後來時增時減,1957年時,總數也達到過800名。
  貝子廟喇嘛清規戒律很嚴。如誦經不分心,學道要潛心,削發守戒,衣冠端正,生活儉樸等。還有不取妻,離姿色,戒芋酒(鼻芋例外),不偷盜,不殺生,不妄語,杜淫蕩等。對不法者視其情節輕重,予以法杖、法鞭、秉香謝罪、面壁思過,甚至驅逐廟門等懲罰。旗民俗人來廟叩頭拜佛時也有不出大聲、不吸芋、嚴禁婦女在寺內留宿等註意事項。但平時與傢族、朋友之間往來通信是自由的。
  貝子廟大小法會不勝枚舉。但可分年讀經會、月讀經會、日讀經會及早晚讀經會等。每年的正月初一早晨到臘月除夕,幾乎不間斷地進行。此外,還有全廟性的紀念宗喀巴誕生日、本廟歷世活佛降生日、圓寂日讀經會等。而日期最長的則是卻日經會,一年裏通常進行160多天。各經會均定期召開,從二裏以外即能聽見衆僧的讀經聲和伴奏的鼓樂聲。此時又是朝拜者的集會時期,叩頭者、上供者、布施者,背着經捲環繞經堂者川流不息,虔誠拜佛。
  上世經以來,貝子廟地區逐漸嚮集鎮發展。各類集會經常不斷。各地客商也陸續到貝子廟附近設點經商,於是形成了“東商”、“西商”、“南商”。從此貝子廟地區變為錫盟北部旗裏最大商貿活動集散點,基本滿足了牧民、喇嘛們日常生活的需要。1930年之後,日軍入侵東阿納旗,將貝子廟地區變成擴大侵略的大本營,橫行霸道,無所不為。
  1945年8月8日上午,蘇軍戰機將日寇在貝子廟附近的駐地轟炸成灰,黑煙衝天,整整燃燒兩天兩夜。日寇投降後,烏蘭夫等老一代革命傢先後帶領一批共産黨員和各旗優秀兒女來貝子廟放手發動草原人民,堅持武裝門爭,積極開展民族自治運動。1946年起,貝子廟地區成了中共錫察盟工委所在地。本廟的年輕喇嘛不少自願參加人民解放軍行列,還有的在基層當幹部或從事領導工作。
  1949年後,貝子廟宗教活動仍然正常,國內外客人來廟參觀者逐年增多。盟市領導曾多次采取措施,保護了該廟的主體建築。然而,在“文化大革命”中,本廟遭到慘重的破壞,宗教活動完全停止。據調查報告,其全部損失折合當時人民幣八千萬元。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該廟和重點建築被保護起來。市裏撥款整修了個別廟堂,並解决了部分喇嘛的生活睏難問題。逐步修復了珠都巴殿、卻日殿等,還將進一步修繕朝剋沁殿。貝子廟一世活佛章竜.阿日亞.班迪德;二世活佛阿格旺.羅布桑.丹畢紮拉欽;三世活佛羅布桑.丹金.朱力圖木吉木楚;四世活佛羅布桑.根頓.丹金紮木楚;五世活佛羅布桑.海都布.帕賴拉巴傑;六世活佛羅布桑.圖布登.格力格尼瑪;七世活佛阿格旺.羅布桑.巴勒登卻金。
  現任第八世活佛,法名丹僧.普仁賴.隆德布,1955年出生於拉薩市郊農民達瑪達木丁之傢。1957年經達賴、班禪等高層喇嘛認定後請他作貝子廟葛根,此後,廟方專派蘇德寶(大夫)等人前往拉薩服侍他九年。1984年,他被選為拉薩市政協委員。31歲首次來貝子廟時引進《甘珠爾經》一部。1987年畢業於北京中國藏語係高級佛學院。
  2006年05月25日,貝子廟作為清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美食
  貝子廟美食手把肉是呼倫貝爾草原蒙古、鄂溫剋、達斡爾、鄂倫春等遊牧、狩獵民族千百年來的傳統食品。即用手把着吃肉之意。羊、牛、馬、駱駝等牧畜及野獸的肉均可烹製手把肉,但通常所講的手把肉多指手把羊肉而言。 手把肉是草原牧民最常用和最喜歡的餐食,也是他們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食品。常年似乎已形成這樣一種概念,即到草原觀光旅遊不吃一頓手把肉就算沒完全領略到草原食俗風味和情趣,虛此一行。牧民不用手把肉招待客人,就不能完全表達自己的心意。因此,用手把羊肉款待遠方客人,在呼倫貝爾地區已成為一種定規。
  住宿
  呼和浩特酒店2003年10月21日新近開業,有洲際酒店管理集團管理。樓高9層,共有客房198套,標準間面積31平方米起。假日酒店位於市中心繁華地帶,周圍有國貿大廈、天元商場、民族商場、青城公園。距火車站3公裏,車程5分鐘;距飛機場16公裏,車程25分鐘;距展覽中心6公裏,車程15分鐘;距長途車站3公裏,車程10分鐘。
  交通
  呼和浩特市近年來的公交事業發展非常快,市內交通非常便利,市區內現有運營綫路有40多條,多為無人售票車,呼市市區內的主要景點,如白塔、五塔寺、大召、昭君墓、將軍衙署、公主府遺址公園等,以及市內主要的購物場所等,都通有公交車。
  旅遊
  60年代中期該廟部分建築滲到大為破壞,近年來政府投資進行了修繕。而今,珠都巴殿已經修繕完畢,煥然一新,廟內又有身穿袈裟的喇嘛在念佛誦經,重、現了貝子廟昔日的風采。
  購物
  馬奶酒是用鮮馬奶經過發酵變酸釀製而成的一種酒精含量衹有1.5到3度的飲料,是流行整個草原地區的傳統飲料,最早始於秦漢時代,歷史悠久,味道酸辣,有舒筋、活血、健胃等功效,被譽為“蒙古八珍”之一,曾為元朝時期的宮廷和貴族的主要飲料,相傳忽必烈曾以金碗盛着馬奶酒來犒勞將士們。
  貼士
  內蒙古草原旅遊節是在那達慕大會的基礎上發展而來,是融經貿洽談、物資交流和競技比賽以及文娛活動等為一體的民間傳統節日,節會期間會邀請世界各地的人士參加,規模龐大、內容豐富,有馬術、安代舞等各種表演節目,但最為吸引人的則是“好漢三賽”。
包含詞
錫林浩特貝子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