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 : 药品 : 中草药 : 动物 : 维管植物 > 芫花
目录
yuán huā yuán huā
  植物名。又名“芫华”、“鱼毒”,“药鱼草”。瑞香科,瑞香属。中国和朝鲜的一种花。
No. 2
  (Daphne genkwa),先花后叶,叶对生,偶为互生,纸质
No. 3
  ⒉〖中药〗
  芫花 学名:daphne genkwa sieb.et zucc.
  英文名:lilac daphne
  科名:瑞香科 thymelaeaceae
  flos genkwa
  (英)lilac daphne flower bud
  别名 杜芫、老鼠花、黄阳花、野丁香花。
  来源 为瑞香科植物芫花daphne genkwa sieb.et zucc.的花蕾。
  植物形态 落叶灌木,高达1m。茎略带紫褐色,幼时有柔毛。叶对生,有的互生,椭圆形,长3~6cm,宽1.5~2cm,下面有绢状毛。花先叶开放,3~7朵簇生于叶腋;花被筒状,先端4裂,淡紫色,外被白色短柔毛;雄蕊8,上下2轮,生于花被筒内;子房1室,瓶状,被白色柔毛,柱头头状,红色。核果肉质,白色。种子1粒。花期4~5月,果期6月。
  生于路旁及山坡林间。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及山东、河南、陕西。
  采制 春季花未开放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性状 常3~7朵生于短花轴上,基部有苞片1~2片,多脱落为单朵。单朵为棒状,多弯曲,长1~1.7cm,直径约为1.5mm;花被筒表面淡紫色或灰绿色,密被短柔毛,先端4裂呈花冠状,裂片淡紫色或黄棕。质软。气微,味甘、微辛。
  化学成分 含芫花素(genkwanin)、芹菜素(apigenin)、羟基芫花素、芫花瑞香素(genkwabaphnin)、淡黄木樨草甙、淡黄木樨草甙-7-甲醚。
  性味 性寒,味苦,辛。
  功能主治 泻水逐饮,解毒杀虫。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 、痰饮积聚、气逆喘咳、二便不利、疥癣秃疮、冻疮
  ===============================================================================================================
  ⒉〖植物〗
  学名:daphne genkwa sieb.et zucc.
  英文名:lilac daphne
  科名:瑞香科 thymelaeaceae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高达1米;茎多分枝,幼枝有淡黄色绢状柔毛,老枝褐色或带紫红色,无毛或有疏柔毛。叶对生,很少互生,长椭圆形或椭圆形,长3—4.5厘米,宽0.9—1.5厘米,背面有长绢状柔毛,叶脉上尤密;先叶开花,紫色或粉红色, 3—5朵,簇生于叶腋;花萼外面有白色绒毛,花瓣状;花瓣缺;雄蕊8,排成2轮;子房有白色柔毛;柱头红色。核果长圆形,肉质,白色。花期3—5月,果期6—7月。
  【分布】生于山坡路边或疏林中;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及山东、河南、陕西也有。
  【用途】茎皮纤维柔韧,为高级文化用纸的原料,也可作人造棉原料;花蕾为泻下利尿药;枝皮能活血、解毒,可治乳腺炎等;全株亦可作土农药。
  释名:杜芫、赤芫、去水、毒鱼、头痛花、儿草、败华。根名黄大戟、蜀桑。
  气味:(花、根)辛、温、有小毒。
  主治:1、突发咳嗽。用芫花一升,加水三升煮汁一升,以枣十四枚,放入汁中煮干,一天吃五枚,必愈。
  2、咳嗽有痰。用芫花一两(炒),加水一升,煮开四次,去渣,再加入白糖半斤。每服约一个枣子大的量。忌食酸咸物。
  3、干呕胁痛(伤寒有时头痛,心下痞满,痛引两胁,干呕短气,汗出而不恶寒)。用芫花(熬过)、甘遂、大戟,等分为末。以大枣十枚、水一升半,煮成八合后,去渣纳药。体壮者服一钱,弱者半钱,清晨服下。能下泻则病除,否则次晨再服药。此方名“十枣汤”。
  4、水肿。用上方(十枣汤)加大黄、甘草五物各一两,大枣十枚,同煮,如法服。另方:药中再加硭硝一两。
  5、久疟,腹胁坚痛。用芫花(炒)二两,朱砂五钱,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枣汤送下。
  6、水盅胀满。用芫花、枳壳等分,先以醋把芫花煮烂,再加可枳壳煮烂,一起捣匀做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汤送下。
  7、子宫结块,月经不通。用芫花根三两,锉细,炒黄,研为末。每服一钱,桃仁煎汤调下。泻下恶物即愈。
  8、牙痛难忍,诸药不效。用芫花末擦牙令热。痛定后,以温水漱口。
  9、痈肿初起。用芫花末和胶涂搽。
  10、痔疮。用芫根一把,捣烂,慢火煎成膏,将丝线于膏内度过,以线系痔,当有微痛的感觉。等痔疮干落后,即以纸捻蘸膏纳入肛门中,可以便痔疮断根。另方:只捣汁浸线一夜即用,不必熬膏。
  【英文名】 flos genkwa
  【别名】南芫花芫花条、药鱼草、莞花、头痛花、闷头花、老鼠花、癞头花、金腰带、浮胀草[根皮]
  【来源】本品为瑞香科植物芫花daphne genkwa sieb. et zucc.的干燥花蕾,其根白皮(二层皮)也供药用。春季花未开放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制法】
  芫花:除去杂质。
  醋芫花:取净芫花,照醋炙法(附录Ⅱ d)炒至醋吸尽。每100kg芫花,用醋30kg。
  【性状】本品常3~7朵簇生于短花轴上,基部有苞片1~2片,多脱落为单朵。单朵呈棒槌状,多弯曲,长1~1。7cm,直径约1。5mm;花被筒表面淡紫色或灰绿色,密被短柔毛,先端4 裂,裂片淡紫色或黄棕色。质软。气微,味甘、微辛。
  【鉴别】
  (1) 本品表面观:花粉粒黄色,类球形,直径23~45μm,表面有较明显的网状雕纹。花被下表面有非腺毛,单细胞,多弯曲,长88~780μm,直径15~23μm,壁较厚,微具疣状突起。
  (2) 取本品粉末1g,加石油醚(30~60℃)2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芫花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醋酸乙酯(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天蓝色荧光斑点。
  【性味归经】
  花:苦、辛,寒;有毒。归肺、脾、肾经。
  根皮:辛、苦,平。有毒
  【功能主治】
  花:泻水逐饮,解毒杀虫。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喘咳,二便不利;外治疥癣秃疮,冻疮。
  根皮:消肿解毒,活血止痛。用于急性乳腺炎,痈疖肿毒,淋巴结结核,腹水,风湿痛,牙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1.5~3g。醋芫花研末吞服,一次0.6~0.9g,一日1次。外用适量。
  【注意】孕妇禁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备注】(1)用醋炒芫花配合雄黄,研末内服,治虫积腹痛;以芫花研末,用猪油拌和,外涂治头癣。
  【摘录】《中国药典》
No. 4
  【中文名】芫花(《本经》)
  【类 别】花类
  【异名】芫(《山海经》),去水(《本经》),败花、赤芫、儿草(《吴普本草》),毒鱼、杜芫(《别录》),头痛花(《纲目》),闷头花、老鼠花(《东还纪程》),闹鱼花(《中国树木分类学》),棉花条、大米花(《江苏植药志》),芫条花、野丁香花(《山东中药》),九龙花、浮胀草、地棉花(《湖南药物志》),银腰带、小叶金腰带(《江西草药》)。
  【来源】为瑞香科植物芫花的花蕾。
  【植物形态】芫花
  落叶灌木,高可达1米。茎细长而直立,幼时有绢状短柔毛。叶通常对生,偶为互生,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3~5.5厘米,宽5~20厘米,略为革质,全绿,先端尖,幼时两面疏生绢状细柔毛,脉上较密,老时上面渐脱落;叶柄短,密布短柔毛。花先叶开放,淡紫色,通常出于枝顶叶腋,3~7朵簇生;花酶性,无花瓣;萼圆筒状而细,长约1厘米,密被绢状短柔毛,先端4裂,裂片卵形,长不及1厘米;雄蕊8,2轮,着生于萼筒上,不具花丝;雌蕊1,子房上位,1室,花柱极短或缺乏,柱头头状。核果革质,白色。种子1粒,黑色。花期2~4月。果期5月。
  生于路旁、山坡,或栽培于庭园。分布福建、浙江、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四川、山东、河南、河北、陕西等地。
  本植物的根(芫花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春季花未开放前采摘,拣去杂质,晒干或烘干。
  【药材】干燥花蕾呈弯曲或稍压扁的棒锤状,长约1厘米,直径约0.3厘米,常单朵或3~7朵成簇。上端稍膨大,裂为4片,淡黄棕色,下端较细,灰棕色,密布白色绒毛。花心较硬,呈紫红色。全花质软。气微香,久嗅能致头痛,味微甘。嚼之有辣感。以花蕾多而整齐。淡紫色者为佳。
  产安徽、江苏、浙江、四川、山东、福建、湖北等地。
  除上述品种外,尚有黄芫花,为同科植物河朔芫花的干燥花蕾。与芜花相似而略小,长约0.3~1厘米。表面灰绿色或灰黄色,有白色细绒毛。
  产于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亦同等使用。
  【化学成分】芫花芫花素、羟基芫花素、芹菜素及谷甾醇;另含苯甲酸及刺激性油状物。
  【炮制】芫花:拣净杂质,筛去泥土。醋芫花:取净芫花,加醋拌匀,润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醋吸尽,呈微黄色,取出,晾干。(每芫花100斤,用醋25斤)
  ①陶弘景:"芫花,用之微熬,不可近眼。"
  ②《纲目》:"芫花留数年陈久者良。用时以好醋煮十数沸,去醋,以水浸一宿,晒干用,则毒灭也,或以醋炒者次之。"
  【性味】辛苦,温,有毒。
  ①《本经》:"味辛,温。"
  ②《别录》:"苦,微温,有小毒。"
  ③《药性论》:"有大毒。"
  【归经】入肺、脾经。
  ①《长沙药解》:"入足太阳膀胱经。"
  ②《得配本草》:"入手太阴经。"
  ③《本草求真》:"入脾,肺、肾。"
  【功用主治】逐水,涤痰。治痰饮癖积,喘咳,水肿,胁痛,心腹癥结胀满,食物中毒,疟母,痈肿。
  ①《本经》:"主咳逆上气,喉鸣喘,咽肿短气,鬼疟,疝瘕,痈肿。"
  ②《别录》:"消胸中痰水,喜唾,水肿,五水在五藏皮肤及腰痛,下寒毒、肉毒。"
  ③《药性论》:"治心腹胀满,去水气,利五脏寒痰,涕唾如胶者。主通利血脉,治恶疮风痹湿,一切毒风,四肢挛急,不能行步,能泻水肿胀满。"
  ④《日华子本草》:"疗嗽,瘅疟。"
  ⑤《纲目》:"治水饮痰辩,胁下痛。"
  ⑥《本草原始》:"煎汁渍丝线,系痔易落,(并能)系瘤。"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或煎水含漱。
  【宜忌】体质虚弱及孕妇禁服。
  《本草经集注》:"决明为主使。反甘草。"
  【选方】①治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其人絷絷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鞕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芫花(熬),甘遂、大戟。上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飘一钱匕。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伤寒论》十枣汤)
  ②治卒得咳嗽:芫花一升。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以枣十四枚,煎令汁尽,一日一食之,三日讫。(《补缺肘后方》)
  ③治水病通身微肿,腹大,食饮不消:芫花(微炒),甘遂(微炒),大黄(锉碎、醋炒拌干)、葶苈(炒令紫色)各一两,巴豆(去心,皮,麸炒,研出油尽)四十枚。上五味,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每服,饮下三丸,不知,稍增至五丸,以知为度。(《圣济总录》小消化丸)
  ④治蛊胀:枫壳、芫花各等分。上用酽醋浸芫花透,将醋再煮枳壳烂,擂芫花末,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数丸,温白汤送下。(《普济方》枳壳丸)
  ⑤治时行毒病七、八日,热积聚胸中,烦乱欲死:芫花一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渍故布薄胸上。不过三薄,热即除,当温暖四肢护厥逆也。(《千金方》凝雪汤)
  ⑥治疟母弥年,经吐、汗、下,荣卫亏损,邪气伏藏胁间,结为癥癖,腹胁坚痛:芫花(炒),朱砂(研)各等分。为末,炼蜜丸,如小豆。每服十丸,浓煎枣汤下,下后即与养胃汤。(《仁斋直指方》消癖丸)
  ⑦治痈:尧花为末,胶和如粥敷之。(《千金方》)
  ⑧治急性乳腺炎,兼治深部脓肿:芫花二钱至一两,鸡蛋三至五个。二味同煮,蛋熟后剥去壳,刺数小洞放入再煮,至蛋发黑为度,吃蛋喝汤,每天一至二次,每次一至二个。服后有头昏、恶心者,可吃蛋不喝汤。如反应甚者,以菖蒲煎服解之。孕妇忌服。勿与甘草同服。(《江苏省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资料选编》)
  ⑨治白秃头疮:芫花末,猪脂和涂之。(《集效方》)
  ⑩治牙痛,诸药不效者:芫花碾为末,擦痛处令热。(《魏氏家藏方》芫花散)
  ⑾治小瘤:先用甘草煎膏,笔蘸妆瘤傍四围,干后复妆,凡三次,然后以药:大戟、芫花、甘草(等分),上为末,米醋调,别笔妆敷其中,不得近著甘草处。次日缩小,又以甘草膏壮小晕三次,中间仍用大戟、芫花、甘草如前法,自然焦缩。(《世医得效方》)
  ⑿治心痛有虫:芫花一两(蜡炒),雄黄一钱。为末,每服一字,温醋汤下。(《乾坤生意》)
  ⒀治诸般气痛:芫花(醋煮)半两,延胡索(炒)一两半。为末,每服一钱。疟疾,乌梅汤下;妇人血气痛,当归酒下;诸气痛,香附汤下;小肠气痛,茴香汤下。(《仁存堂经验方》)
  ⑷治酒疸,心懊痛,足胫满,小便黄,饮酒发赤斑黄黑,由大醉当风入水所致:芫花、椒目等分。烧末,服半钱,日一两遍。(《补块肘后方》)
  ⒂治一切菌毒:芫花生研,新汲水服一钱,以利为度。(《世医得效方》)
  ⒃治妇人积年血气癥块结痛:芫花一两(醋拌炒令干),当归一两(锉,微炒),桂心一两,上药,捣罗为末,以软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热酒下十丸。(《圣惠方》)
  ⒄突发咳嗽。用芫花一升,加水三升煮汁一升,以枣十四枚,放入汁中煮干,一天吃五枚,必愈。
  ⒅咳嗽有痰。用芫花一两(炒),加水一升,煮开四次,去渣,再加入白糖半斤。每服约一个枣子大的量。忌食酸咸物。
  ⒆干呕胁痛(伤寒有时头痛,心下痞满,痛引两胁,干呕短气,汗出而不恶寒)。用芫花(熬过)、甘遂、大戟,等分为末。以大枣十枚、水一升半,煮成八合后,去渣纳药。体壮者服一钱,弱者半钱,清晨服下。能下泻则病除,否则次晨再服药。此方名"十枣汤"。
  ⒇水肿。用上方(十枣汤)加大黄、甘草五物各一两,大枣十枚,同煮,如法服。另方:药中再加硭硝一两。
  (21)久疟,腹胁坚痛。用芫花(炒)二两,朱砂五钱,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枣汤送下。
  (22)水盅胀满。用芫花、枳壳等分,先以醋把芫花煮烂,再加可枳壳煮烂,一起捣匀做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汤送下。
  (23)子宫结块,月经不通。用芫花根三两,锉细,炒黄,研为末。每服一钱,桃仁煎汤调下。泻下恶物即愈。
  (24)牙痛难忍,诸药不效。用芫花末擦牙令热。痛定后,以温水漱口。
  (25)痈肿初起。用芫花末和胶涂搽。
  (26)痔疮。用芫根一把,捣烂,慢火煎成膏,将丝线于膏内度过,以线系痔,当有微痛的感觉。等痔疮干落后,即以纸捻蘸膏纳入肛门中,可以便痔疮断根。另方:只捣汁浸线一夜即用,不必熬膏。
  【临床应用】①治疗传染性肝炎
  初步观察,黄芫花对急、慢性肝炎有促使谷丙转氨酶值趋于正常和自觉症状改善的作用,特别对转氨晦持续不降的病例,用药一定时间后可获得改善。但对其它肝功能指标的改变并不突出。制剂与用法:㈠水浸膏片(每片含干浸膏0.35克),成人每服5片,每日3次。㈡脱脂醇浸膏片(含量同上),成人每次2片,日服3次。㈢黄芫花酮片(每片含黄酮50毫克),每次2片,日服3次。
  ②治疗精神病
  取黄芫花花蕾及叶晒干研粉,过筛备用。成人每天2~4克,连服3~7天。治疗精神分裂症、躁抑症、神经官能症、癫痫等计153例,结果痊愈71例(46.5%),好转46例(30.1%)。一般连服3~7天即可见效。如不见效,休息几天,再服一疗程。其主要作用能使兴奋型病人安静,抑郁型病人情绪活跃,忧虑型病人有所缓解。又报道每日用黄芫花粉4~10克,饭前顿服,治疗精神病152倒,有效率达73%。副作用有不同程度的胃部灼痛和腹泻。体弱者偶有虚脱现象。凡发热、体弱、消化道疾患、孕妇均忌服。
No. 5
  ⒉〖中药〗
  芫花 学名:Daphne genkwa Sieb.et Zucc.
  英文名:Lilac Daphne
  科名:瑞香科 Thymelaeaceae
  Flos Genkwa
  (英)Lilac Daphne Flower Bud
  别名 杜芫、老鼠花、黄阳花、野丁香花。
  来源 为瑞香科植物芫花Daphne genkwa Sieb.et Zucc.的花蕾。
  植物形态 落叶灌木,高达1m。茎略带紫褐色,幼时有柔毛。叶对生,有的互生,椭圆形,长3~6cm,宽1.5~2cm,下面有绢状毛。花先叶开放,3~7朵簇生于叶腋;花被筒状,先端4裂,淡紫色,外被白色短柔毛;雄蕊8,上下2轮,生于花被筒内;子房1室,瓶状,被白色柔毛,柱头头状,红色。核果肉质,白色。种子1粒。花期4~5月,果期6月。
  生于路旁及山坡林间。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及山东、河南、陕西。
  采制 春季花未开放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性状 常3~7朵生于短花轴上,基部有苞片1~2片,多脱落为单朵。单朵为棒状,多弯曲,长1~1.7cm,直径约为1.5mm;花被筒表面淡紫色或灰绿色,密被短柔毛,先端4裂呈花冠状,裂片淡紫色或黄棕。质软。气微,味甘、微辛。
  化学成分 含芫花素(genkwanin)、芹菜素(apigenin)、羟基芫花素、芫花瑞香素(genkwabaphnin)、淡黄木樨草甙、淡黄木樨草甙-7-甲醚。
  性味 性寒,味苦,辛。全株有毒,以花蕾和根毒性较大。含刺激皮肤、粘膜起徊的油状物,内服中毒后引起剧烈的腹痛和水泻。大鼠腹腔注射花蕾的煎剂LD50为9.25g/kg,死亡前有惊厥现象,多死于呼吸衰竭;小鼠腹腔注射LD50为1.470g/kg,出现活动减少、伏地、肌松、后肢无力,最后衰竭死亡,死前未见惊厥
  功能主治 泻水逐饮,解毒杀虫。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 、痰饮积聚、气逆喘咳、二便不利、疥癣秃疮、冻疮
  ===============================================================================================================
  ⒉〖植物〗
  学名:Daphne genkwa Sieb.et Zucc.
  英文名:Lilac Daphne
  科名:瑞香科 Thymelaeaceae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高达1米;茎多分枝,幼枝有淡黄色绢状柔毛,老枝褐色或带紫红色,无毛或有疏柔毛。叶对生,很少互生,长椭圆形或椭圆形,长3—4.5厘米,宽0.9—1.5厘米,背面有长绢状柔毛,叶脉上尤密;先叶开花,紫色或粉红色, 3—5朵,簇生于叶腋;花萼外面有白色绒毛,花瓣状;花瓣缺;雄蕊8,排成2轮;子房有白色柔毛;柱头红色。核果长圆形,肉质,白色。花期3—5月,果期6—7月。
  【分布】生于山坡路边或疏林中;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及山东、河南、陕西也有。
  【用途】茎皮纤维柔韧,为高级文化用纸的原料,也可作人造棉原料;花蕾为泻下利尿药;枝皮能活血、解毒,可治乳腺炎等;全株亦可作土农药。
  释名:杜芫、赤芫、去水、毒鱼、头痛花、儿草、败华。根名黄大戟、蜀桑。
  气味:(花、根)辛、温、有小毒。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以花蕾和根毒性较大。含刺激皮肤、粘膜起徊的油状物,内服中毒后引起剧烈的腹痛和水泻。大鼠腹腔注射花蕾的煎剂LD50为9.25g/kg,死亡前有惊厥现象,多死于呼吸衰竭;小鼠腹腔注射LD50为1.470g/kg,出现活动减少、伏地、肌松、后肢无力,最后衰竭死亡,死前未见惊厥。
  主治:1、突发咳嗽。用芫花一升,加水三升煮汁一升,以枣十四枚,放入汁中煮干,一天吃五枚,必愈。
  2、咳嗽有痰。用芫花一两(炒),加水一升,煮开四次,去渣,再加入白糖半斤。每服约一个枣子大的量。忌食酸咸物。
  3、干呕胁痛(伤寒有时头痛,心下痞满,痛引两胁,干呕短气,汗出而不恶寒)。用芫花(熬过)、甘遂、大戟,等分为末。以大枣十枚、水一升半,煮成八合后,去渣纳药。体壮者服一钱,弱者半钱,清晨服下。能下泻则病除,否则次晨再服药。此方名“十枣汤”。
  4、水肿。用上方(十枣汤)加大黄、甘草五物各一两,大枣十枚,同煮,如法服。另方:药中再加硭硝一两。
  5、久疟,腹胁坚痛。用芫花(炒)二两,朱砂五钱,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枣汤送下。
  6、水盅胀满。用芫花、枳壳等分,先以醋把芫花煮烂,再加可枳壳煮烂,一起捣匀做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汤送下。
  7、子宫结块,月经不通。用芫花根三两,锉细,炒黄,研为末。每服一钱,桃仁煎汤调下。泻下恶物即愈。
  8、牙痛难忍,诸药不效。用芫花末擦牙令热。痛定后,以温水漱口。
  9、痈肿初起。用芫花末和胶涂搽。
  10、痔疮。用芫根一把,捣烂,慢火煎成膏,将丝线于膏内度过,以线系痔,当有微痛的感觉。等痔疮干落后,即以纸捻蘸膏纳入肛门中,可以便痔疮断根。另方:只捣汁浸线一夜即用,不必熬膏。
  【英文名】 FLOS GENKWA
  【别名】南芫花芫花条、药鱼草、莞花、头痛花、闷头花、老鼠花、癞头花、金腰带、浮胀草[根皮]
  【来源】本品为瑞香科植物芫花Daphne genkwa Sieb. et Zucc.的干燥花蕾,其根白皮(二层皮)也供药用。春季花未开放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制法】
  芫花:除去杂质。
  醋芫花:取净芫花,照醋炙法(附录Ⅱ D)炒至醋吸尽。每100kg芫花,用醋30kg。
  【性状】本品常3~7朵簇生于短花轴上,基部有苞片1~2片,多脱落为单朵。单朵呈棒槌状,多弯曲,长1~1。7cm,直径约1。5mm;花被筒表面淡紫色或灰绿色,密被短柔毛,先端4 裂,裂片淡紫色或黄棕色。质软。气微,味甘、微辛。
  【鉴别】
  (1) 本品表面观:花粉粒黄色,类球形,直径23~45μm,表面有较明显的网状雕纹。花被下表面有非腺毛,单细胞,多弯曲,长88~780μm,直径15~23μm,壁较厚,微具疣状突起。
  (2) 取本品粉末1g,加石油醚(30~60℃)2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芫花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醋酸乙酯(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天蓝色荧光斑点。
  【性味归经】
  花:苦、辛,寒;有毒。归肺、脾、肾经。
  根皮:辛、苦,平。有毒
  【功能主治】
  花:泻水逐饮,解毒杀虫。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喘咳,二便不利;外治疥癣秃疮,冻疮。
  根皮:消肿解毒,活血止痛。用于急性乳腺炎,痈疖肿毒,淋巴结结核,腹水,风湿痛,牙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1.5~3g。醋芫花研末吞服,一次0.6~0.9g,一日1次。外用适量。
  【注意】孕妇禁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备注】(1)用醋炒芫花配合雄黄,研末内服,治虫积腹痛;以芫花研末,用猪油拌和,外涂治头癣。
  【摘录】《中国药典》
中国药典2005版
  名称:
  芫花
  汉语拼音:
  Yuanhua
  英文名:
  FLOS GENKWA
  基原:
  本品为瑞香科植物芫花Daphne genkwa Sieb.et Zucc.的干燥花蕾。春季花未开放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性状:
  本品常3-7朵簇生于短花轴上,基部有苞片1-2片,多脱落为单朵。单朵呈棒槌状,多弯曲,长1-1.7cm,直径约1.5mm;花被筒表面淡紫色或灰绿色,密被短柔毛,先端4裂,裂片淡紫色或黄棕色。质软。气微.味甘、微辛。
  鉴别:
  (1)本品表面观:花粉粒黄色,类球形,直径23-45μm,表面有较明显的网状雕纹。花被下表面有非腺毛.单细胞,多弯曲,长88-780μm,直径15-23μm,壁较厚,微具疣状突起。
  (2)取本品粉末1g,加石油醚(30-60℃)2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芫花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乙酸乙酯(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天蓝色荧光斑点。
  炮制方法:
  芫花 除去杂质。
  醋芫花 取净芫花,照醋炙法(附录Ⅱ D)炒至醋吸尽。
  每100kg芫花,用醋30kg。
  性味:
  苦、辛,温;有毒。
  归经:
  归肺、脾、肾经。
  功效:
  污水逐饮,解毒杀虫。
  主治:
  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喘咳,二便不利;外治疥癣秃疮.冻疮。
  用法用量:
  1.5-3g。醋芫花研末吞服,一次0.6-0.9g,一日1次。
  用药禁忌:
  孕妇禁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中西药分类:
  中药(药材及饮片)
中草药
    FLOS GENKWA
中国药典2000版
  芫花
  拼音名:Yuanhua
  英文名:FLOSGENKWA
  书页号:2000年版一部-125
  本品为瑞香科植物芫花DaphnegenkwaSied.etZucc.的干燥花蕾。春季花未开放
  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性状】本品常3~7朵簇生于短花轴上,基部有苞片1~2片,多脱落为单朵。单
  朵呈棒槌状,多弯曲,长1~1.7cm,直径约1.5mm;花被筒表面淡紫色或灰绿色,密被短
  柔毛,先端4裂,裂片淡紫色或黄棕色。质软。气微,味甘、微辛。
  【鉴别】(1)本品表面观:花粉粒黄色,类球形,直径23~45μm,表面有较明显
  的网状雕纹。花被下表面有非腺毛,单细胞,多弯曲,长88~780μm,直径15~23μm,
  壁较厚,微具疣状突起。
  (2)取本品粉末1g,加石油醚(30~60℃)2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
  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芫花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
  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G薄层板上,以苯-醋酸乙酯(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天蓝色荧光斑点。
  【炮制】芫花除去杂质。
  醋芫花取净芫花,照醋炙法(附录ⅡD)炒至醋吸尽。
  每100kg芫花,用醋30kg。
  【性味与归经】苦、辛,寒;有毒。归肺、脾、肾经。
  【功能与主治】泻水逐饮,解毒杀虫。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
  逆喘咳,二便不利;外治疥癣秃疮,冻疮。
  【用法与用量】1.5~3g。醋芫花研末吞服,一次0.6~0.9g,一日1次。
  【注意】孕妇禁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花木百科 Flowers encyclopedia
  芫花介绍
  芫花 (Daphne genkwa)
  科属:
  瑞香科
  别名:
  杜芫、老鼠花、黄阳花、野丁香花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高达1米;茎多分枝,幼枝有淡黄色绢状柔毛,老枝褐色或带紫红色,无毛或有疏柔毛。叶对生,很少互生,长椭圆形或椭圆形,长3—4.5厘米,宽0.9—1.5厘米,背面有长绢状柔毛,叶脉上尤密;先叶开花,紫色或粉红色,3—5朵,簇生于叶腋;花萼外面有白色绒毛,花瓣状;花瓣缺;雄蕊8,排成2轮;子房有白色柔毛;柱头红色。核果长圆形,肉质,白色。花期3—5月,果期6—7月。
  分布与习性:
  黄河中下游至长江流域,阳性,颇耐寒
  繁殖与栽培:
  暂无
  应用:
  庭院观赏
英文解释
  1. :  Lilac Daphne Flower Bud,  Flos Genkwa,  Flos Daphnis Genkwae,  flower of lilac daphne
  2. n.:  lilac daphne
法文解释
  1. n.  Daphné lilas, Daphne genkwa
  2. n.  Daphné lilas / Daphne genkwa
包含词
芫花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