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呈塊狀﹐肉質﹐莖圓柱形﹐葉片鱗狀﹐葉與莖黃褐色﹐花暗紫色。莖可入藥﹐性微溫味甘﹐中醫用做強壯劑和止血劑。參閱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一.肉蓯蓉》。 |
|
拉丁名:cistanche deserticola ma
中文名: 肉蓯蓉
拉丁科名:orobanchaceae
中文科名 :列當科
保護級別:3
英文名 :desertliving cistanche
別名 :大蕓、寸蕓、蓯蓉、查幹告亞(蒙語)。 |
|
多年生寄生草本,高80~100cm。莖肉質肥厚,不分枝。鱗葉黃色,肉質,覆瓦狀排列,披針形或綫狀披針形。穗狀花序頂生於花莖;每花下有1苞片,小苞片2,基部與花萼合生;背面被毛,長約為花莖的1倍,花萼5淺裂,有緣毛;花冠管狀鐘形,黃色,頂端5裂,裂片藍紫色;雄蕊4。蒴果卵形,褐色。種子極多,細小。花期5~6月。
不分枝,下部較粗。葉肉質,鱗片狀,蠃旋狀排列,淡黃白色,下部葉緊密,寬卵形或三角狀卵形,長5一15毫米,寬10-20毫米,上部葉稀疏,披針形或窄披針形,長10一40毫米,寬5一10毫米。穗狀花序頂生,伸出地面,長15一50釐米,有多數花;苞片綫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4釐米,寬5一8毫米、與花冠近等長;小苞片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與花萼近等長;花萼鐘狀,長10一15毫米,5淺裂,裂片近圓形;花冠管狀鐘形,長3-4釐米,淡黃白色,管內彎,裏面離軸方向有2條鮮黃色的縱嚮突起,裂片5,淡黃白色、淡紫色或邊緣淡紫色;雄蕊4,2強,近內藏;子房橢圓形,白色,基部有黃色蜜腺,花柱細長,與花冠近等長,柱頭近球形。蒴果卵圓形,2瓣裂,褐色;種子多數,微小,橢圓狀卵圓形或橢圓形,長0.6一1毫米,表面網狀,具光澤。 |
|
主産內蒙、甘肅、新疆、青海。生於湖邊、沙地梭梭林中。寄生於藜科植物梭梭(????木)haloxylon ammodendron bunge的根上。 |
|
肉蓯蓉為名貴中藥,有經濟價值。它也是古地中海殘遺植物,對於研究亞洲中部荒漠植物區係具有一定的科學價值。
瀕危種。肉蓯蓉由於被大量采挖,其數量以急劇減少。據調查,每千株寄生植物梭梭中,僅有7株肉蓯蓉。又因梭梭是駱駝的優良飼料和當地群衆的燃料,因此過度放牧和大量砍挖梭梭,也促使肉蓯蓉處於臨危的境地。 |
|
應建立較大面積的以保護肉蓯蓉為重點的梭梭保護區,嚴禁砍伐梭梭和采挖肉蓯蓉,並積極進行人工繁殖,擴大其分佈區。 |
栽培要點 Cultivation techniques |
肉苁蓉 栽培要点
本種尚未人工馴化,應積極研究其生長發育的生物學特性及其寄生機理,探索人工栽培的途徑。 |
|
來源 本品為列當科植物肉蓯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y.c.ma的乾燥帶鱗葉的肉質莖。
采製 多於春季苗未出土或剛出土時采挖,除去花序,切段,曬幹。
性味 歸經甘、鹹,溫。歸腎、大腸經。 本品扁圓柱形,稍彎麯,長3~15cm,直徑2~8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密被覆瓦狀排列的肉質鱗片,通常鱗片先端已斷。體重,質硬,微有柔性,不易折斷。斷面棕褐色,有淡棕色點狀維管束,排列成波狀環紋。氣微,味甜、微苦。
功能主治 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用於陽痿,不孕,腰膝酸軟,筋骨無力,腸燥便秘。
應用 1. 用於腎虛陽痿,遺精早泄及腰膝冷痛,筋骨痙弱。治腎虛陽痿、遺精、早泄等癥,配熟地黃、菟絲子、山萸肉等;治腰膝冷痛、筋骨痿弱,配續斷、補骨脂等。
2. 用於腸燥便秘。與火麻仁. 柏子仁等藥同用。 |
|
【中文名】肉蓯蓉(《本經》)
【類 別】莖藤類
【異名】肉鬆蓉(《吳普本草》),縱蓉(《本草經集註》),地精(《石藥爾雅》),金筍(《現代實用中藥》),大蕓(《青海藥材》)。
【來源】為列當科植物肉蓯蓉或蓯蓉、迷肉蓯蓉等的肉質莖。
【植物形態】①肉蓯蓉
多年生寄生草本,高15~40釐米。莖肉質肥厚,圓柱形,黃色,不分枝或有時從基部分2~3枝。被多數肉質鱗片狀葉,黃色至褐黃色,覆瓦狀排列,卵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1~2.5釐米,寬4~8毫米,在莖下部者較短且排列較緊密,上部者較長,排列較疏鬆。穗狀花序圓柱形,長8~25釐米;寬6~8釐米,花多數而密集;每花的基部有1枚火苞片和2枚對稱的小苞片,大苞片卵形或長圓狀披針形,先端尖,小苞片長圓狀披針形,與花萼幾等長;花萼鐘形,淡黃色或白色,長1~1.3釐米,5淺裂,裂片近圓形,無毛或多少被有綿毛;花冠管狀鐘形,5淺裂,裂片近圓形,紫色,管部白色;雄蕊4,花藥倒卵圓形,先端有短尖的藥隔,花藥與花絲基部被皺麯的長柔毛;子房上位,長橢圓形,花柱細長。蒴果橢圓形,2裂。種子多數。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於????鹼地、幹河溝沙地、戈壁灘一帶。寄生在紅沙、????爪爪、着葉????爪、珍珠、西伯利亞白刺等植物的根上。分佈內蒙古、陝西、甘肅、寧夏、新疆等地。
②蓯蓉
多年生寄生草本,高可達1米。形與肉蓯蓉相似,但莖上鱗片狀葉呈披針形或綫狀披針形,長1.5~4釐米,寬4~8毫米,先端漸尖。花黃色,大苞片綫狀披針形,近於光滑,小苞片披針形或綫狀披針形,稍長於花萼;花萼光滑無毛,裂片邊緣有細圓齒。
生於湖邊、沙地、瑣瑣林中,寄生在瑣瑣的根上。分佈內蒙古等地。
③迷肉蓯蓉
多年生寄生草本。莖基部特別肥厚,直徑30~45釐米,鱗片狀葉;呈卵狀披針形;莖中部較細,直徑15~25釐米,鱗片狀葉呈長團狀披針形。穗狀花序長圓形或圓柱形;苞片邊緣密被綿毛;花冠裂片邊緣具細毛。
生於沙地、瑣瑣林中,寄生在瑣瑣根上。
分佈內蒙古等地。
【採集】春、秋均可采收。但以3~5月間采者為好,過時則中空。春季采者,通常半埋於沙土中曬幹,商品稱為"甜大蕓"、"淡大蕓"或"淡蓯蓉"。秋采者,因水分多,不易曬幹,須投入????湖中1~3年後,取出曬幹,稱為"????大蕓"、"鹹大蕓"或"鹹蓯蓉"。
【藥材】①甜蓯蓉呈圓柱狀而稍扁,一端略細,稍彎麯,長10~30釐米,直徑2~6釐米。表面灰棕色或褐色,密被肥厚的肉質鱗片,呈覆瓦狀排列。質堅實,微有韌性,肉質而帶油性,不易折斷,斷面棕色,有花白點或裂隙。氣微弱,味微甜。
②????蓯蓉形狀較不整齊,黑褐色,質較軟,外面帶有????霜。斷面黑色,氣微,味鹹。以上均以肉質、條粗長、棕褐色、柔嫩滋潤者為佳。
産於內蒙古、甘肅、新疆、青海等地。以內蒙古産量最大。
【化學成分】肉蓯蓉含有微量生物鹼及結品性中性物質。迷肉蓯蓉含有生物鹼。
【藥理作用】肉蓯蓉稀酒精浸出物加入飲水中飼養幼大鼠,其體重增長較對照組快。水浸劑、乙醇-水浸出液和乙醇浸出液試驗於狗、貓及兔等麻醉動物,證明有降血壓作用。肉蓯蓉對小鼠有促進唾液分泌及呼吸麻痹作用,促進唾液分泌的成分為某種有機酸樣物質,呼吸麻痹的成分可能力甙類。
【炮製】肉蓯蓉:揀淨雜質,清水浸泡,每天換水1~2次(如係鹹蓯蓉,泡盡????分),潤透,切片(縱切),曬幹。酒蓯蓉:取蓯蓉片,用黃酒拌勻,置罐內密閉,坐水鍋中,隔水加熱蒸至酒盡為度,取出,晾幹。(每肉蓯蓉100斤,用黃酒30斤)
《雷公炮炙論》:"凡使(肉蓯蓉),先須用清酒浸一宿,至明,以棕刷刷去沙土浮甲盡,劈破中心,去白膜一重如竹絲草樣,卻蒸,從午至酉出,又用酥炙得所。"
【性味】甘酸鹹,溫。
①《本經》:"味甘,微溫。"
②《別錄》:"酸鹹,無毒。"
③《本草正》:"味甘鹹微辛酸,微溫。"
④《玉楸藥解》:"甘鹹,氣平。"
【歸經】入腎、大腸經。
①《本草經疏》:"入腎、心包絡、命門。"
②《本草經解》:"入足厥陰肝經、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
③《玉楸藥解》:"入足厥陰肝、足少陰腎、手陽明大腸經。"
【功用主治】補腎,益精,潤燥,滑腸。治男子陽痿,女子不孕,帶下,血崩,腰膝冷痛,血枯便秘。
①《本經》:"主五勞七傷,補中,除莖中寒熱痛,養五髒,強陰,益精氣,婦人癥瘕。"
②《別錄》:"除膀胱邪氣,腰痛,止痢。"
③《藥性論》:"益髓,悅顔色,延年,治女人血崩,壯陽,大補益,主亦白下。"
④《日華子本草》:"治男絶陽不興,女絶陰不産,潤五髒,長肌肉,暖腰膝,男子泄精,尿血,遺瀝,帶下陰痛。"
⑤《本草經疏》:"白酒煮爛頓食,治老人便燥閉結。"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2~3錢;或入丸劑。
【宜忌】胃弱便溏,相火旺者忌服。
①《本草蒙筌》:"忌經鐵器。"
②《本草經疏》:"泄瀉禁用,腎中有熱,強陽易興而精不固者忌之。"
③《藥品化義》:"相火旺,胃腸弱者忌用。"
④《得配本草》;"忌銅、鐵。火盛便閉、心虛氣脹,皆禁用。"
【選方】①治男子五勞七傷,陰痿不起,積有十年,癢濕,小便淋瀝,溺時赤時黃:肉蓯蓉、菟絲子、蛇床子、五味子、遠志、續斷、杜仲各四分。上七物,搗篩,蜜和為丸如梧子.平旦服五丸,日再。(《醫心方》肉蓯蓉丸)
②治下部虛損,腹內疼痛,不喜飲食,平補:肉蓯蓉二斤,酒浸三日,細切,焙幹,搗羅為末,分一半,醇酒煮作膏,和一半入臼中,搗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溫酒或米飲下,空心食前。(《聖濟總錄》肉蓯蓉丸)
③補精敗,面黑勞傷:蓯蓉四兩(水煮令爛,薄切細研),精羊肉,分為四度,下五味,以米煮粥,空心服之。(《藥性論》)
④強筋健髓:蓯蓉、蟬魚。為末,黃精酒丸服之。(《本草拾遺》)
⑤治虛損,暖下元,益精髓,利腰膝:肉蓯蓉(酒浸一宿,颳去皺皮,炙幹)、蛇床子、遠志(去心)、五味子、防風(去蘆頭)、附子(炮裂,去皮、臍)、菟絲子(酒浸三日,曝幹,別搗為末)、巴戟、杜仲(去粗皮,炙微黃,銼)各一兩。上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溫酒下二十丸,????湯下亦得,漸加至四十丸為度。(《聖惠方》肉蓯蓉丸)
⑥治腎虛白濁:肉蓯蓉、鹿茸、山藥、白茯苓等分。為末,米糊丸梧子大。棗湯每下三十丸。(《聖濟總錄》)
⑦治發汗利小便亡津液,大腑秘結,老人、虛人皆可服:肉蓯蓉(酒浸,焙)二兩,沉香(別研)一兩。上為細末,用麻子仁汁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用米飲送下。(《濟生方》潤腸丸)
⑧治高年血液枯槁,大便燥結,胸中作悶:大肉蓯蓉三兩,白酒浸,洗去鱗甲,切片,白湯三碗,煎一碗,頓服。(《醫學廣筆記》)
⑨治消中易饑:肉蓯蓉、山茱萸、五味子。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湯下二十丸。(《醫學指南》)
⑩勞傷,精敗面黑。用肉蓯蓉四兩,水煮爛,切薄研細,燉羊肉吃。
⑾腎虛白濁。用肉蓯蓉、鹿茸、山藥、白茯苓,等分為末,加米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棗湯送下。
⑿汗多便秘(年老或體虛的病人)。用肉蓯蓉(酒浸,焙過)二兩、沉香末一兩,共研為末。加麻子杜汁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八丸。白開水送下。
⒀消中易饑(按:患此病者常多食,但身體很消瘦)。用肉蓯蓉、山萸、五味子等分,共研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酒送下。
⒁破傷風(口禁,身強直)。用肉蓯蓉切片曬幹,燒成煙熏傷處,纍效。 |
栽培要點 Cultivation techniques |
現在內蒙古等地已經成功地進行人工繁育種植,並形成規模種植。
具體栽培要點是:
1.選地、整地 宜選砂土或半流沙荒漠地帶,以土壤呈c扣性或偏鹼性、陽光充足、雨量少、排水良好、晝夜溫差大為佳。可利用天然棱梭林較集中的沙漠地,進行圈攔,防止牛羊和駱駝啃食,澆水施肥,保護扶壯寄主。也可培育人工棱棱林,秋後采收梭梭種子,春天作畦播種育苗;種子播種後1-3天出苗,1-2年後定植,行株距1 - 1.5m,定植2-3年以後,生長健壯,可以接種肉蓯蓉。棱梭也可直播,但應註意防風保水保苗。
2.繁殖方式 用種子繁殖。
在野生棱梭東側或東南側方向挖苗床,距寄主50 - 80釐米處,苗床大小不一,長1-2m,寬1m左右,深50 - 80釐米;或寄主密集處,呵挖一一條大苗床溝圍繞許多株寄主,將種子點播於苗床上,施入駱駝糞、牛羊糞等,覆土30-40釐米。上面留溝或苗床坑,以便澆水。人造棱梭林生長整齊、成行,可在植株兩側開溝作苗床。播種後保持苗床濕潤,誘導寄主根延伸到苗床上。
春天或秋天播種,第二年部分苗床內有肉蓯蓉寄生上,少數出土生長,大部分在播種後2-4年內出土、開花結實。
3.田間管理 沙漠裏風大,寄主根經常被風吹裸露,要註意培土或用樹枝圍在寄主根附近防風,苗床要經常澆水保墒,除掉其它植物。肉蓯蓉5月開花時,要進行人工授粉,提高結實率。 |
|
來源 本品為列當科植物肉蓯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Y.C.Ma的乾燥帶鱗葉的肉質莖。
采製 多於春季苗未出土或剛出土時采挖,除去花序,切段,曬幹。
性味 歸經甘、鹹,溫。歸腎、大腸經。 本品扁圓柱形,稍彎麯,長3~15cm,直徑2~8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密被覆瓦狀排列的肉質鱗片,通常鱗片先端已斷。體重,質硬,微有柔性,不易折斷。斷面棕褐色,有淡棕色點狀維管束,排列成波狀環紋。氣微,味甜、微苦。
功能主治 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用於陽痿,不孕,腰膝酸軟,筋骨無力,腸燥便秘。
應用 1. 用於腎虛陽痿,遺精早泄及腰膝冷痛,筋骨痙弱。治腎虛陽痿、遺精、早泄等癥,配熟地黃、菟絲子、山萸肉等;治腰膝冷痛、筋骨痿弱,配續斷、補骨脂等。
2. 用於腸燥便秘。與火麻仁. 柏子仁等藥同用。
註意事項 陰虛火旺及大便泄瀉者忌服。
各傢論述
1.《本經》:主五勞七傷,補中,除莖中寒熱痛,養五髒,強陰,益精氣,婦人癥瘕。
2.《別錄》:除膀胱邪氣、腰痛,止痢。
3.《藥性論》:益髓,悅顔色,延年,治女人血崩,壯陽,大補益,主赤白下。
4.《日華子本草》:治男絶陽不興,女絶陰不産,潤五髒,長肌肉,暖腰膝,男子泄精,尿血,遺瀝,帶下陰痛。
5.《本草經疏》:白酒煮爛頓食,治老人便燥閉結。
6.《本草經疏》:肉蓯蓉,滋腎補精血之要藥,氣本微溫,相傳以為熱者誤也。甘能除熱補中,酸能入肝,鹹能滋腎,腎肝為陰,陰氣滋長,則五髒之勞熱自退,陰莖中寒熱痛自愈。腎肝足,則精血日盛,精血盛則多子。婦人癥瘕,病在血分,血盛則行,行則癥瘕自消矣。膀胱虛,則邪客之,得補則邪氣自散,腰痛自止。久服則肥健而輕身,益腎肝補精血之效也,若曰治痢,豈滑以導滯之意乎,此亦必不能之說也。
7.《本草匯言》:肉蓯蓉,養命門,滋腎氣,補精血之藥也。男子丹元虛冷而陽道久沉,婦人衝任失調而陰氣不治,此乃平補之劑,溫而不熱,補而不峻,暖而不燥,滑而不泄,故有從容之名。
8.《本經逢原》:肉蓯蓉,《本經》主勞傷補中者,是火衰不能生土,非中氣之本虛也。治婦人癥瘕者,鹹能軟堅而走血分也。又蓯蓉止泄精遺溺,除莖中熱痛,以其能下導虛火也。老人燥結,宜煮粥食之。
9.《玉楸藥解》:肉蓯蓉,暖腰膝,健骨肉,滋腎肝精血,潤腸胃結燥。凡糞粒堅小,形如羊屎,此土濕木鬱,下竅閉塞之故。𠔌滓在胃,不得順下,零星傳送,斷落不聯,歷陽明大腸之燥,煉成顆粒,秘澀難通,總緣風木枯槁,疏泄不行也。一服地黃、龜膠,反益土濕,中氣愈敗矣。肉蓯蓉滋木清風,養血潤燥,善滑大腸,而下結糞,其性從容不迫,未至滋濕敗脾,非諸潤藥可比。方書稱其補精益髓,悅色延年,理男子絶陽不興,女子絶陰不産,非溢美之詞。
10.《本草求真》:肉蓯蓉,諸書既言峻補精血,又言力能興陽助火,是明因其氣溫,力專滋陰,得此陽隨陰附,而陽自見興耳。惟其力能滋補,故凡癥瘕積塊,得此而堅即消。惟其滋補而陽得助,故凡遺精莖痛,寒熱時作,亦得因是而除。若謂火衰至極,用此甘潤之品,同於桂、附,力能補陽,其失遠矣。況此既言補陰,而補陰又以蓯蓉為名,是明因其功力不驟,氣專潤燥,是亦宜於便閉,而不宜於胃虛之人也。謂之滋陰則可,謂之補火正未必然。
11.《本草正義》:肉蓯蓉,《本經》主治,皆以藏陰言之,主勞傷補中,養五髒,強陰,皆補陰之功也。莖中寒熱痛,則腎髒虛寒之病,蓯蓉厚重下降,直入腎傢,溫而能潤,無燥烈之害,能溫養精血而通陽氣,故曰益精氣。主癥瘕者,鹹能軟堅,而入血分,且補益陰精,溫養陽氣,斯氣血流利而否塞通矣。《別錄》除膀胱邪氣,亦溫養而水府寒邪自除。腰者腎之府,腎虛則腰痛,蓯蓉益腎,是以治之。利,今木皆作痢,是積滯不快之滯下,非泄瀉之自利,蓯蓉滑腸,痢為積滯,宜疏通而不宜固澀,滑以去其著,又能養五髒而不專於攻逐,則為久痢之中氣己虛,而積滯未盡者宜之,非通治暑濕熱滯之痢疾也。蓯蓉為極潤之品,市肆皆以????漬,乃能久藏,古書皆稱其微溫,而今則為鹹味久漬,溫性已化除淨絶,縱使漂洗極淡,而本性亦將消滅無餘,故古人所稱補陰興陽種種功效,俱極薄弱,蓋已習與俱化,不復可以本來之質一例論矣。但鹹味能下降,滑能通腸,以主大便不爽,頗得捷效,且性本溫潤,益陰通陽,故通腑而不傷津液,尤其獨步耳。自宋以來,皆以蓯蓉主遺泄帶下,甚且以主血崩溺血,蓋以補陰助陽,謂為有收攝固陰之效。要知滑利之品,通導有餘,奚能固澀,《本經》除陰中寒熱痛,正以補陰通陽,通則不痛耳。乃後人引申其義,誤認大補,反欲以通利治滑脫,謬矣。 |
|
列當科寄生草本植物肉蓯蓉帶鱗葉的肉質莖。産於內蒙古、甘肅、青海、新疆等地。春季苗未出土或剛出土時采挖,除去花序,乾燥。切片生用。
[性能]味甘、鹹,性溫。能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
[參考]含微量生物鹼、多糖、無機????。
有降低血壓、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有一定抗衰老作用;能促進小鼠唾液分泌;能提高小腸推進度,縮短通便時間,能明顯抑製大腸對水分的吸收。
[用途]用於腎陽不足、精血虛虧,陽痿或不孕,腰膝酸軟,筋骨無力;腸燥便秘。
[用法]一日10~15g,每次6-9g,或用至30g。煎湯,煎膏滋,浸酒,煮粥等。
[附方]
1,肉蓯蓉粥:肉蓯蓉30g,鹿角膠5g,羊肉100g,粳米150g。肉蓯蓉煎水取汁,羊肉切小塊,與米同煮粥,臨熟時下鹿角膠煮至粥熟。
源於《聖惠方》。本方以肉蓯蓉、鹿角膠及羊肉補腎陽、益精血。用於腎虛、精血不足,陽痿泄精、早泄,婦女宮寒不孕,腰膝酸痛。
2,蓯蓉麻子仁膏:肉蓯蓉15g,火麻仁30g,沉香6g。蓯蓉、火麻仁煎水,沉香後下,一同煎取濃汁,加入約等量的煉蜜,攪勻,煎沸收膏。每次食1~2匙。
源於《金匱翼》(原方為丸)。本方以蓯蓉、火麻仁潤腸通便,沉香行氣除脹,蜂蜜有潤腸之功。用於津枯腸燥,便秘腹脹。 |
肉蓯蓉挑選知識介紹: The Cistanche _select_ed knowledge description: |
肉蓯蓉為列當科植物肉蓯蓉帶鱗葉的肉質莖。主産於內蒙古、甘肅、新疆、青海等地的沙質土壤和半沙質的草原地帶。蓯蓉它比較平補,補益力量還比較大,適合長期的補,因為對人的補益是和人參相似的,所以它有沙漠人參之稱。
肉蓯蓉肉質莖呈長扁圓柱形,長3至15釐米,直徑2至8釐米,下粗上細。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密被覆瓦狀排列的肉質鱗葉,鱗葉菱形或三角形。體重,質硬難折斷。斷面棕褐色,有淡棕色點狀維管束,排列成波狀環紋,木部約占4/5,有時中空。氣微,味甜,微苦。以條粗壯,密生鱗葉,質柔潤者為佳。
商品有淡蓯蓉和鹹蓯蓉兩種,淡蓯蓉以個大身肥、鱗細、顔色灰褐色至黑褐色、油性大、莖肉質而軟者為佳。鹹蓯蓉以色黑質糯、細鱗粗條、體扁圓形者為佳。習慣認為産於內蒙古者為最著。 |
肉蓯蓉適合人群: Cistanche for the crowd: |
1. 適宜性功能衰退的男子;月經不調、不孕、四肢不溫、腰膝酸痛的女性;體質虛弱的老年人、高血壓患者、便秘者。
2. 相火偏旺、胃弱便溏、實熱便結者禁服。
3.臨床研究:對患有子宮肌瘤的患者有顯著效果。(浙江中醫雜志,1993,28,(1):20) |
肉蓯蓉食療作用: Cistanche therapeutic role: |
肉蓯蓉味甘、鹹,性溫,歸腎、大腸經,質潤肉厚,從容和降;
具有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的功效;
主治腎陽虛衰,精血虧損,陽痿,遺精,腰膝冷痛,耳鳴目花,帶濁,尿頻,月經愆期,崩漏,不孕不育,腸燥便秘。 |
|
1. 忌用銅、鐵器烹煮。
2. 凡腎陽不足,病見男子陽痿、不育及女子宮蹇不孕者,宜與巴戟天、熟地、五味子等配伍;若腎陽虧虛,精血不足,大便秘結不通者,多與當歸、牛膝、熟地相伍;若老年性、習慣性便秘者,宜與决明子、蜂蜜同用;若津虧氣滯,大便秘澀者,可與麻仁、沉香相合。便溏者慎用。 |
肉蓯蓉的現代研究: Cistanche modern research: |
肉苁蓉的现代研究:
1.能增強免疫力,調整內分泌促進代謝,促進生長發育,顯示出雄性激素樣強壯作用。
2.有抗衰老和抗輻射作用 |
中國藥典2005版 Chinese Pharmacopoeia 2005 Edition |
肉苁蓉 中国药典2005版
名稱:
肉蓯蓉
漢語拼音:
Roucongrong
英文名:
HERBA CISTANCHES
基原:
本品為列當科植物肉蓯蓉Cistanchede deserticola Y.C.Ma或管花肉發蓉Cistanche tubulosa(Schrenk)Wight的乾燥帶鱗葉的肉質莖。多於春季苗未出土或剛出土時采挖,除去花序,切段,曬幹。
性狀:
肉蓯蓉 呈扁圓柱形,稍彎麯,長3-15cm,直徑2-8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密被覆瓦狀排列的肉質鱗葉,通常鱗葉先端已斷。體重,質硬,微有柔性,不易折斷,斷面棕褐色,有淡棕色點狀維管束,排列成波狀環紋。氣微,味甜、微苦。
管花肉蓯蓉 呈類紡錘形、扁紡錘形或扁柱形,稍彎麯,長5-25cm,直徑2.5-9cm。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斷面顆粒狀,灰棕色至灰褐色,散生點狀維管束。
鑒別:
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20ml,超聲處理15分鐘,濾過,濾液濃縮至近幹,殘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鬆果菊苷對照品、毛蕊花糖苷對照品,分別加甲醇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2μl,分別點於同一聚酸胺薄層板上,以甲醇-醋酸-水(2:1:7)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顔色的熒光斑點。
檢查:
水分 照水分測定法(附錄Ⅸ H第一法)測定,不得過10.0%。
總灰分 不得過8.0%。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過1.5%(附錄Ⅸ K)。
浸出物:
照醇溶性復出物測定法項下的冷浸法(附錄Ⅹ A)測定,用乙醇作溶劑,不得少於28.0%。
含量測定:
肉巫蓉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 D)測定。
色譜條件與係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以乙腈-甲-1%醋酸溶液(10:15:75)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334nm。理論板數按鬆果菊苷峰計算應不低於4000。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精密稱取鬆果菊苷對照品和毛蕊花糖苷對照品適量,分別加流動相製成每1ml含鬆果菊苷0.14mg和毛蕊花糖苷0.10mg的溶液,即得。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本品粉末(過四號篩)約0.5g,精密稱定,置50ml棕色量瓶中,精密加入流動相25ml,稱定重量,浸泡0.5小時,超聲處理(功率230W,頻率35kHz)40分鐘,放冷,再稱定重量,用流動相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離心,靜置,取上清液置棕色瓶中,即得。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2-10μl與供試品溶液10-20μl,註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鬆果菊苷(C35H45O20)和毛蕊花糖苷(C29H36O15)的總量不得少於0.30%。
管花肉蓯蓉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 D)測定。
色譜條件與係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以甲醇-0.1%甲酸溶液(28.5:71.5)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330nm。理論板數按鬆果菊苷峰計算應不低於3000。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精密稱取鬆果菊苷對照品適量.置棕色量瓶中,用60%甲醇製成每1ml含0.2mg的溶液,即得。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本品粉末(過四號篩)約1g,精密稱定,置100ml棕色量瓶中,精密加入50%甲醇50ml,密塞,稱定重量,浸泡30分鐘,超聲處理(功率230W,頻率35kHz)50分鐘(50℃以下),取出,放冷,再稱定重量,用50%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濾液置棕色瓶中,即得。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10μl與供試品溶液5-1Oμl,註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鬆果菊苷(C35H46O20)不得少於1.0%。
炮製方法:
肉蓯蓉片 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厚片,乾燥。
為不規則形切片,厚約3m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有的可見肉質鱗葉。切面黃棕色、灰棕色或棕褐色,有淡棕色或棕黃色點狀維管束,排列成不規則的波狀環紋,或排列成條狀而散列。氣微,味甜、微苦。
取本品1.5g,照上述〔鑒別〕項試驗,顯相同的結果。
酒蓯蓉 取淨肉蓯蓉片,照酒燉或酒蒸法(附錄Ⅱ D)燉或蒸至酒吸盡。
管花肉蓯蓉片 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厚片,乾燥。
為不規則形切片,厚約3mm。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切面散生點狀維管束。 |
中 草 藥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
HERBA CISTANCHES |
|
肉蓯蓉
拼音名:Roucongrong
英文名:HERBACISTANCHES
書頁號:2000年版一部-103
本品為列當科植物肉蓯蓉CistanchedeserticolaY.C.Ma的乾燥帶鱗葉的肉質莖。
多於春季苗未出土或剛出土時采挖,除去花序,切段,曬幹。
【性狀】本品呈扁圓柱形,稍彎麯,長3~15cm,直徑2~8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
色,密被覆瓦狀排列的肉質鱗葉,通常鱗葉先端已斷,體重,質硬,微有柔性,不易折
斷,斷面棕褐色,有淡棕色點狀維管束,排列成波狀環紋。氣微,味甜、微苦。
【鑒別】(1)取本品粉末1g,加含0.5%????酸的乙醇溶液8ml,加熱回流10分鐘,
趁熱濾過,濾液加氨試液調節至中性,蒸幹,殘渣加1%????酸溶液3ml使溶解,濾過。取
濾液1ml,加碘化鉍鉀試液1~2滴,生成橘紅色或紅棕色沉澱。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超聲處理10分鐘,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
取麥角甾苷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含2.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
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醇
-9%醋酸溶液(20:3:2)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噴以5%三氯化鐵乙醇溶液。供試品
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顔色的斑點。
(3)取本品粉末1g,加80%乙醇10ml,加熱回流10分鐘,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
另取肉蓯蓉對照藥材1g,同法製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甜菜鹼對照品,加80%乙醇製成每1ml
含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5μl,
分別點於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甲醇-水-醋酸(9:2:0.5)為展開
劑,展開,取出,晾幹,噴以改良碘化鉍鉀試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
置上,顯相同顔色的斑點;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橙紅色斑點。
【含量測定】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D)測定。
色譜條件與係統適用性試驗用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乙腈-甲醇-1%醋酸
溶液(10:15:75)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334nm。理論板數按麥角甾苷峰計算應不低於3000。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精密稱取麥角甾苷對照品4mg,置25ml棕色量瓶中,加流動相至刻度,
搖勻,即得(每1ml中含麥角甾苷160μg)。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取本品粉末(過四號篩)約1g[同時另取本品粉末測定水分(附錄ⅨH
第一法)],精密稱定,置100ml棕色量瓶中,精密加甲醇50ml,密塞,搖勻,稱定重量,浸泡
0.5小時,超聲處理(功率250W,頻率40kHz)40分鐘(50℃以下),取出,放冷,再稱定重量,用
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離心,取上清液用微孔濾膜(0.45μm)濾過,濾液置棕色量瓶中,
即得。
測定法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5μl與供試品溶液5~10μl,註入液相色譜儀,測定,
即得。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麥角甾苷(C29H36O15)不得少於0.080%。
【炮製】肉蓯蓉片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厚片,乾燥。
本品為不規則形切片,厚約3m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有的可見肉質鱗葉。切面黃棕色、
灰棕色或棕褐色,有淡棕色或棕黃色點狀維管束,排列成不規則的波狀環紋,或排成條狀而散
列。氣微,味甜、微苦。
取本品1.5g,照上述[鑒別](1)、(2)、(3)項試驗,應顯相同的結果。
酒蓯蓉取淨肉蓯蓉片,照酒燉或酒蒸法(附錄ⅡD)燉或蒸至酒吸盡。
【性味與歸經】甘、鹹,溫。歸腎、大腸經。
【功能與主治】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用於陽痿,不孕,腰膝酸軟,筋骨
無力,腸燥便秘。
【用法與用量】6~9g。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
|
- : Desertliving Cistanche, Herba Cistanches, cynamorlum
|
|
迷肉蓯蓉 | 管肉蓯蓉 | 肉蓯蓉屬 | 肉蓯蓉散 | 肉蓯蓉芡 | 肉蓯蓉丸 | 肉蓯蓉飲 | 肉蓯蓉粥 | 酒肉蓯蓉 | 藥材肉蓯蓉 | 羊肉蓯蓉粥 | 羊肉蓯蓉湯 | 管花肉蓯蓉 | ????生肉蓯蓉 | 蘭州肉蓯蓉 | 肉蓯蓉大雲 | 肉蓯蓉免煎 | 補腎肉蓯蓉丸 | 肉蓯蓉燉羊肉 | 肉蓯蓉燉羊腎 | 肉蓯蓉烏龜湯 | 肉蓯蓉燉牛肉 | 肉蓯蓉提取物 | 肉蓯蓉歸芍蜜飲 | 核桃肉蓯蓉燉雞 | 肉蓯蓉蓮子羊骨湯 | 海參肉蓯蓉瘦肉湯 | 熟地肉蓯蓉豬腰湯 | 肉蓯蓉芡實兔肉湯 | 肉蓯蓉海參燉瘦肉 | 肉蓯蓉管花肉蓯蓉 | 梭梭與肉蓯蓉生態學研究 | 肉蓯蓉菟絲子豬腰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