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歌麯 > 紹興師爺
目錄
No. 1
  紹興師爺
  shào xīnɡ shī yé
  1.清代官署中的幕僚,由於紹興籍人較多,故稱。後引申為謀士的代稱,有時含貶義。
  做官靠鄉誼,當幕友(師爺)、書吏(胥吏、書辦)也少不了鄉誼,一些地區的幕友、書吏還以鄉誼為紐帶結成牢固的地域性行幫。如淮軍幕府中雖引用各省籍的幕友,但仍偏重皖籍,故皖籍幕友的比例最高。李鴻章曾說:“吾廬英俊,多從遊者。”從遊者即遊幕者、幕友。四川的刑名、錢𠔌幕友,十分之九是浙江紹興、湖州兩地人,兩地幕友各成一幫,各樹黨援,各自為本幫幕友得以入幕出力,衙門中的幕友係何幫之人,則何幫中人得館較易。
  清代官場有諺語雲:“無紹不成衙。”說的是清代衙門中多紹興籍的幕友和書吏。紹興籍(指紹興府,下轄山陰、會稽、蕭山、諸暨、余姚、上虞、嵊、新昌八縣)的幕友即著名的“紹興師爺”(註:稱“紹興師爺”者並非皆紹興籍人,其他地方的人也有,但以紹興籍人為多,故常以“紹興師爺”作為師爺的泛稱),數量極多。紹興籍師爺龔萼在《雪鴻軒尺牘》中說:“吾鄉之業於斯(作幕)者不啻(chì)萬傢。”他們廣泛分佈在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衙門中,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地域性“師爺幫”,彼此互通聲氣,互為黨援,並排擠其他鄉籍的師爺。《文明小史》曾說到紹興師爺在衙門中的情況:“原來那紹興府人有一種世襲的産業,叫做作幕。什麽叫做作幕?就是各省的那些衙門,無論大小,總有一位刑名老夫子,一位錢𠔌老夫子,……說也奇怪,那刑錢老夫子,沒有一個不是紹興人,因此他們結成個幫,要不是紹興人就站不住。”有名的紹興籍師爺,如杭州府首席刑名師爺周省三是紹興府會稽縣人,幕學專著《佐治藥言》的作者汪竜莊是紹興府蕭山人,《雪鴻軒尺牘》的作者龔萼是紹興城裏塔山下人,另一部師爺名著《秋水軒尺牘》的作者許思湄是紹興府新昌人。《文明小史》裏寫的師爺餘豪是會稽人,《如此官場》裏的師爺宋錦詩也是會稽人,《歧路燈》寫了兩個師爺——荀藥階與其表侄莫慎若,皆是山陰人。
  “無紹不成衙”不僅表現為紹興師爺遍布各地衙門,也表現為很多地方的衙門中書吏多紹興人,紹興籍大名士李慈銘在日記中寫到這種情況:“吏皆四方遊民無籍者充之,而吾越人更多。”此“越人”即紹興府人。在京師許多衙門中,書吏之職幾乎被紹興人壟斷。夏仁虎引《舊京瑣記》雲:都中書吏,“原貫以浙紹為多”。金安清《水窗春囈》說:“六部胥人皆紹興籍。”有一首竹枝詞也反映了六部書吏多紹興人的情況:“部辦班分未入流,紹興善為一身謀。得錢賣缺居奇貨,門下還將貼寫收。”意謂中央各部的書吏分幾種班,都是未入流,紹興籍的書吏最善謀劃,並善於弄錢。這裏特別提到書吏的紹興籍貫。清代京師書吏多紹興人這種情況,是由明代沿續下來的,即源於明萬歷年間朱賡輔政。清乾嘉時人昭槤在《嘯亭續錄》中談到這種情況的源流:“各部署書吏,盡用紹興人,事由朱賡執政,莫不由彼濫觴,以至於今,未能已也。”朱賡是紹興府山陰人,他利用職權引用了很多紹興籍書吏。這些書吏互相牽引,互為黨援,形成了“書吏紹興幫”,或曰“紹興籍胥幫”。
  幕友和書吏所以多紹興人,與紹興人文化素養高、苛細精幹、善治案牘等特點有關,這些特點皆適宜作幕為胥。紹興人所以不遠千裏入都為胥,又與紹興人不戀鄉土的鄉風和當地人多地少的經濟狀況有關。明人王士性《廣志繹》說到明代的情況雲:“紹興、金華二郡,人多壯遊在外。如山陰、會稽、余姚,生齒繁多,本處室廬田土,半不足供。其儇(xuān)巧敏捷者,入都為胥辦,自九卿至閑曹細局,無非越人。”清代沿明之俗,未改舊況。
  電視劇《紹興師爺
  主演: 陳道明 方子哥 顔佳
  一壺酒,萬卷書,宦海沉浮任漂流。官印在你身,學問偏我有。
  紹興師爺是封建官場的一種現象,其宦海生涯充滿傳奇色彩,但以此為題材的電視劇尚屬首部。該劇講述了方敬齋這樣一位匡扶正義、睿智精明、清正廉潔的紹興師爺富於傳奇色彩的一生,以及他周圍一群師爺的人格行為及非官而官、寄人籬下、弄權幕後的復雜心態。本片以麯折生動的故事展現了科舉制度下一批落榜秀纔的命運遭際和喜怒哀樂,並折射出晚清社會光怪陸離的畸形景象。...
包含詞
紹興師爺袋裝黃酒紹興師爺烹調料酒紹興師爺特釀黃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