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①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全称中国工农红军。参看〖中国工农红军〗。②指1946年以前的苏联军队。 |
|
红军中的一员〈老红军〉 |
|
指红巾军。 元 末 刘福通 等所领导的一支农民起义军。 元 无名氏 《松江谣》:“满城都是火,府官四散躲。城里无一人,红军府上坐。”《明史·韩林儿传》:“ 潁州 人 刘福通 与其党 杜遵道 、 罗文素 、 盛文郁 等復言‘ 山童 ( 韩林儿 ), 宋徽宗 八世孙,当主 中国 ’。乃杀白马黑牛,誓告天地,谋起兵,以红巾为号……时皆谓之‘红军’,亦称‘香军’。”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旗联》:“中原红军初起时,旗上一联云:‘虎賁三千,直抵 幽 燕 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 宋 之天。’” |
|
中国工农红军的简称。 毛泽东 《长征》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丁玲 《一颗未出膛的枪弹》:“红军好嘛!今年春上咱哥哥到过苏区的,说那里的日子过得好,红军都帮忙老百姓耕田咧!” |
|
指1946年以前的 苏联 陆军。 |
|
红军 :hóng jūn
①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全称中国工农红军。②指1946年以前的苏联军队(苏联红军)。③在各种体育比赛和娱乐游戏中对有红色标志的参赛队的简称。
英译:the Chinese Red Army |
|
即“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 |
|
1935年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进入四川不成,情况非常困难,再到遵义。当时红军3万人,国民党军则40万,蒋介石亲到贵阳指挥,要围困和消灭长征中的红军。为了摆脱敌人的围困,红军准备西进云南,绕道从金沙江北渡。为掩盖这一军事意图,派1个团伪装主力,大摇大摆地向东北方向攻打乌江渡口。这个团为不露一点破绽,不怕伤亡重大,顽强进击,打击敌人。蒋介石原来的部署是防红军向西,看见红军主力向东,立即改变部署,调军向东。国民党军向东,红军主力却向西,渡过金沙江,摆脱了国民党军的包围圈。红军以1个团的牺牲,保存了全军。 |
中国工农红军简介 About the Red Army |
简称“红军”。土地革命战争(即十年内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由中国工农革命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其他工农武装于1928年5月25日后陆续改称。曾组成第一、二、四方面军和西北红军,粉碎国民党军多次“围剿”。1934年10月后陆续长征,并胜利到达陕北。抗日战争爆发后,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1928年5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决定,全国各地工农革命军正式定名为红军。1930年后,又逐渐改称中国工农红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不断发展壮大,先后组成了第一方面军(曾称中央红军)、第四方面军、第二方面军和西北红军等红军部队,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西、鄂豫皖、琼崖、闽浙赣、湘鄂赣、湘赣、左右江、川陕、陕甘、湘鄂川黔等革命根据地,连续粉碎了国民党军多次“围剿”和“清剿”。全国红军发展到最多时达到约30万人。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的战略指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的第五次“围剿”,被迫于1934年10月撤离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在长征中,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于1935年9月、10月和1936年10月先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和甘肃南部地区会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根据中共中央同国民党政府达成的协议,主力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后又改称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在江西、福建、浙江、广东、湖南、湖北、河南、安徽8省13个地区坚持斗争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 |
|
中国工农红军的总司令是朱德,总政委先后是周恩来、张国焘,总参谋长是刘伯承,总政治部主任是王稼祥(博古曾经在长征中代职)。在长征到陕北三大主力红人民领袖任弼时合影军会师后,增设前敌总指挥部,总指挥是彭德怀,总政委是任弼时。
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是朱德,总政委先后是毛泽东、周恩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是贺龙,总政委是任弼时;红四方面军总指挥是徐向前,总政委是陈昌浩。 |
|
红军主力部队的来源主要是北伐战争时的国民革命军的一部分和参加土地革命的农民军。其中,红一方面军的主力部队红一军团的骨干来自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和武昌国民政府警卫团,红三军团来自湘军彭德怀团,红七军来自广西省政府两个警备大队。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都来自农民军。 |
|
在长征结束前后,红四方面军为主力的西路军(包括红一方面军的5军和四方面军的9军,30军)遭到全军覆没结局,徐向前只身逃回延安,陈昌浩先逃回湖北老家后返回延安,李先念率余部400人到达新疆,被盛世才收编。
到达陕甘宁地区的红军主力经过山城堡战役,结束了和国民党的十年内战,抗战爆发后,经过多次谈判,1937年8月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一方面军改名第115师,红二方面军改名第120师,红四方面军余部先改名援西军后改名第129师。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改为八路军总部。大批红军编余干部被分配到抗大学习或派遣到长江局从事华中地区工作,后参与组建新四军。
南方八省红军三年游击战争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等八省坚持斗争的中国工农红军和游击队,反对国民党军进攻的游击战争。1934年8月后,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陆续退出长江南北各个苏区进行长征。留在南方八省的红军和游击队,在中共中央分局书记项英和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陈毅的统一领导下,紧密依靠群众,以公开与隐蔽、合法与非法相结合的斗争策略和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不断取得反“围剿”、“清剿”的胜利,牵制大量国民党军,在战略上配合红军主力的行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方八省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投入抗日战争。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 :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之一。1930年7月始先后由红军第二、六军团和第三十二军组成。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委。曾在湘鄂川黔苏区粉碎国民党军多次“围剿”。1935年11月开始长征。次年10月到达陕甘苏区。抗日战争爆发后改编为八路军一二O师。 |
提出和使用的时间 The proposed use of time and |
红军是中国近代史上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统一称号。但是,在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南昌起义的时候,人民军队使用的仍旧是国民革命军的番号。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打出的旗号是工农革命军。那么,红军的称号是什么时候提出和使用的呢?
1927年11月13日,共产党人潘忠汝、吴光浩、戴克敏、曹学楷等领导湖北黄安(今红安)、麻城两县农民举行起义。起义军称“农民自卫军”。14日清晨,农民自卫军解放了黄安县城,活捉了伪县长贺守忠等贪官污吏多人,反动政权被摧毁。18日,新生的黄安县城披上节日的盛装,热烈庆祝黄安县农民政府诞生。黄安县农民政府主席曹学楷宣布了《黄安县农民政府施政纲领》。这个纲领的主要内容是:实行土地革命,工农武装起来,推翻豪绅地主统治,建立工农政权;实行民主自由,改善劳苦群众生活;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增加工资;保护商业贸易,保护小商人;反对帝国主义,打倒国民党反动派蒋介石。随后,中共鄂东特委负责人宣布:将黄麻两县农民自卫军改编为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工农革命军鄂东军纪律严明,爱憎分明,积极支持农民群众捕捉土豪劣绅,没收地主财产,打击反动“民团”和“红枪会”,深受工农群众的爱戴。人们在黄安县衙大门贴上一副新对联:“痛恨绿林兵,假称青天白日,黑云沉沉埋赤子;克复黄安城,试看碧云紫气,苍生济济拥红军。”这样,工农群众第一次喊出了“红军”的称号。
1927年12月11日,共产党人张太雷、苏兆征、叶挺、叶剑英、聂荣臻等领导工人、农民和革命士兵在广州举行起义。起义军打出“工农红军”的旗帜。叶挺和叶剑英被任命为“工农红军”正副总指挥。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1928年5月25日,中央发布了《中央通告第51号——军事工作大纲》,其中明确指示:“可正式命名红军,取消以前工农革命军的名义。”不久,中央正式通知毛泽东和朱德:“关于你们的军队,可正式改称红军。”根据中央指示信的精神,毛泽东和朱德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正式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随后,全国各地的工农革命军相继奉命改称“红军”了。 |
红军长征有关诗句 Verse about the Red Army |
七律·长征
毛泽东
1935年10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忆秦娥 娄山关
1935年2月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
|
红军长征路线
红1方面军长征路线 何家冲、金家寨、泾县、旌德、陶家河、汤口、谭家桥、
红2方面军长征路线 分水、淳安、怀玉山、常山、重溪、玉山、江山、横峰、
红4方面军长征路线 戈阳、古楼、庆元、福安、宁冈、宁化、井冈山、雩都、
红6军团西征路线 长汀、全州、桂东、信丰、瑞金、宁远、汝城、王母渡、
红7军团北上路线 大田、良田、新田、宜章、城口、安远、界首、盘县、宾川、
红10军团北上路线 会泽、绞平渡、靖县、黔西、遵义、威信(扎西)、西昌、
红25军西征路线 娄山关、木黄、中甸、安顺场、永顺、大庸、桑植、汉源、
主要路线:瑞金→遵义→胶平渡→安顺场→泸定桥→雪山草地→毛儿盖→静宁→吴起镇→会宁。
根据地:
中央革命根据地、闽浙赣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湘赣革命根据地、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川陕革命根据地、鄂豫陕革命根据地、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中国工农红军缺编红三方面军之原委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曾经编成一、二、四方面军,而没有编成三方面军,原因何在?目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中央曾计划将红军一、二、三、四军团依次扩编为方面军,后来,因为彭德怀同志主动提议三军团和一军团合编为红一方面军,放弃了单独扩编为红三方面军的计划,遂造成了缺编。然而,据历史资料记载,红三方面军缺编另有其他一些原因。
中国工农红军由军发展到方面军,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在1930年1月以前,中央没有统一编制红军的计划。那时,中央认为:“目前中国,只有朱毛及彭德怀的部队可以称为红军,其余如贺龙等都不能叫做红军”,只能算作游击队(《中共六届二中全会政治问题报告记录》1929年6月25日)。因此,各地红军的编制及番号也就各行其是。
1930年1月,中央军事部召开会议,决定统一全国红军的番号和编制,将几部较大妁红军编为一至八军。这是红军史上的第一次统一规划。4月15日,中央军委决定将全国红军按地域组成军团,一为“湘鄂赣交界处的三、四、五等军”;一为“湘鄂边界的二、六、十等军”;还有一个是“闽粤桂十一、十二、七等军”(《中央军委军事工作计划大纲》1930年4月15日)。这是红军首次由军组成军团的计划。5月间,全国红军代表会议对这个计划作了一次调整,决定组成4个军团,即四、三军为第一军团,二、六军为第二军团,五、八军为第三军团,十一、十二军为第四军团。6、7月间,红一、二、三军团分别成立,只有第四军团没有成立。从目前所见的史料看,在这期间,中央及中央军委并没有发出成立方面军的指示。
1930年8月23日,红军一、三军团在浏阳永和市会师,随即组成了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在得知这一消息前后,仍没有发出组成方面军的指示。8月29日,中共中央给长江局并转湖南省委、湘鄂赣前委及后委的信,即关于占领长沙的战略与政策的指示,其中提到:“据报载三、四,五、八军已取得联络……对于你们有下列紧急指示,……关于红军问题……在现时一、二、三军团上应成立总司令部组织,中央决定以朱德同志为总司令以统一指挥”,没有指示其组成红一方面军。当时,党中央机关报《红旗日报》在报道红军第二次攻打长沙时,从未使用红一方面军的番号,而是用三、四、五、八等军的番号。而另一方面,红军第一方面军的成立是自发成立的。毛泽东同志在1930年9月17日给中央的报告中说:红一、三军团会师后,为指挥一、三两个军团起见,已由一、三两军团前委联席会议决定组织总前委,毛泽东为书记,公开组织第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总政治部,朱德为总司令,毛泽东为总政治委员,杨岳彬为总政治部主任。9月20日,彭德怀同志也向中央报告说:“现在我们与一军团在军事上组织了红军第一方面军。”可见,红一方面军是由一、三军团前委联席会议根据第二次攻打长沙的军事需要,为指挥方便而自行组成的。
以鄂豫境地区的红军为基础组成的红四方面军也是自行成立的。在这个地区,我党曾较早地创建了红军部队。1930年4月,中央军事部在计划组建红军军团时,决定该地区的红一军“候其发展程度再定”,暂不编为军团。5月,全国红军代表会议决定编红军为4个军团,红一军亦不在其列。6月,中央军委长江办事处工作计划中,曾打算把鄂豫皖地区之红一军和鄂北之红九军合编为红四军团,最后也没有编成。到了9月,党的六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要求全国红军的军团和方面军都取消,统编为一至七军,鄂豫皖地区的红军按统一规划被编为红四军。1931年1月,红四军正式成立。中央在此间的多次指示中,仍然坚持取消军团和方面军的意见。11月25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还发布通令:决定在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后,“即取消第一方面军总司令、总政委的名义及其组织,所有中华苏维埃全国红色海陆空军完全集中统一在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指挥统辖之下。”可见红四方面军的成立也不是中央统一规划的,与红一方面军成立时的情况一样,红四方面军的成立也是因为军事指挥的需要,当时红四军和新成立的红二十五军合攻黄安县城,为便于统一指挥而成立了红四方面军。
诚然,中央也曾有过组织方面军的计划,但由于种种原因,其计划没有实现。1931年12月4日,中央在给苏区中央分局、省委、及红军各军政治委员的训令,即“关于敌军进攻的军事布置,红军行动方向与编制”中指示:“现在红军一方面军应即改组为一、二、六、七、八、十等六军,赣东北军应改编为红军第五军,先编一师,湘赣也编足一师。红军十六军仍旧,应将现有三师尽量扩充。东江红军成立独立师。以上各军在打通后统归第一方面军指挥,鄂豫皖第四军应扩充编成第四、第九两军。湘鄂西第三军应先编足两师。鄂北红九军改成独立师。在此三部分打通,应成立红军第二方面军,归鄂豫皖苏区革命委员会管辖。”按照中央的计划,当时全国较大的红军部队基本编入了第一、第二方面军,可是,这个计划未得以贯彻执行,鄂豫皖地区不等与湘鄂西及鄂北等处打通,就先行成立了红四方面军。后来,该地区得知中央这一指示后,也曾打算改称为红二方面军,张国焘、陈昌浩在给中央的报告中说:此地红军“仍命名为红军第四方面军,将来再改称第二方面军”(张国焘、陈昌浩《关于豫南、皖西战况给中央的报告》1932年3月21日)。这个打算却一直没有付诸实践。造成红三方面军缺编,不能不说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尽管红一、四方面军的成立不是中央统一规划的,但毕竟已成事实,在那个时候,中央与各地的联系因交通不便造成很多困难,各地的情况也是瞬息万变,发生这种现象并不奇怪,中央在后来的指示中,也承认了这种编制。1933年5月12日,中央军委在“关于红军的组织机构的变更及干部的任免给各军的通知”中,提到了一、二、四方面军,说明中央还另有组织红二方面军的打算。6月7日,中央军委发出“关于改编红军第一方面军所属的独立军团的通令”,接通令要求,新组建了红六、七、九军团,翌年8月以后,又按中央军委决定,组成了红军第八、十军团。红一方面军当时辖第一、三、五、七、八、九、十等军团,总兵力达14万人。1932年秋入川的红四方面军也发展为5个军,共8万人。作为主力红军除此两部外,尚有红二、六军团。1936年7月,红二、六军团遵照中央指示合编为红二方面军,而第三方面军只好缺编。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陕北,1937年8月,这三支主力红军奉命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三方面军就没有必要再编。 |
|
红军歌谣很多,多为根据地山歌改编,对于鼓舞士气影响巨大。影响最大的红军军歌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歌曲是传统的军歌,只是改了适合红军政治面貌的歌词。此曲原名《德皇威廉练兵曲》,是一首普鲁士军歌。早在19世纪清政府练新军时,湖广总督张之洞就用此曲填词作为队列歌曲,民国后,北洋军阀各派系军队、国民革命军、新军阀军队,都用此曲填入新词成为军歌,影响较大的是张作霖部队的《大元帅练兵歌》。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歌词是程坦于1935年11月编写的。1934年,程坦在鄂豫皖根据地通过有关文件了解了有关“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内容。红25军长征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汇合后,编为红15军团。1935年10月,在劳山战役中,中央红军先遣队到达红15军团,带来了“中国工农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布告,红15军团政治部秘书长程坦便依照“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全部内容编写了歌词。这首歌刊登在红15军团油印出版的《红旗报》上,最初的歌名叫《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
由于这首歌的内容重要,曲调又是广大指战员所熟悉的,所以很快就在红军部队中传唱起来。其后,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随着我军的任务和纪律要求的发展,各部队对歌词都作过相应的修改,歌曲名称也不尽相同。有的部队在刻印时,还用过《红军纪律歌》等名称。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新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发表。建国以后,解放军总政治部根据这一训令分别于1950年底和1957年两次组织专人对这首歌的歌词进行过修改,并于1951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和1957年在《解放军战士》杂志第14期上两次正式公布。以后,广播和电视上播放的这首歌曲,是在程坦编词的基础上,1957年集体修改后的定稿。《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的歌词编者署名应该是程坦编词、集体改词。 程坦的原歌词已不可考,现集体改词定为:
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要注意.
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
第二不拿群众一针线,群众对我拥护又喜欢.
第三一切缴获要归公,努力减轻人民的负担.
三大纪律我们要做到,八项注意切莫忘记了.
第一说话态度要和好,尊重群众不要耍骄傲.
第二买卖价钱要公平,公买公卖不许逞霸道.
第三借人东西用过了,当面归还切莫遗失掉.
第四若把东西损坏了,照价赔偿不差半分毫.
第五不许打人和骂人,军阀作风坚决克服掉.
第六爱护群众的庄稼,行军作战处处注意到.
第七不许调戏妇女们,流氓习气坚决要除掉.
第八不许虐待俘虏兵,不许打骂不许搜腰包.
遵守纪律人人要自觉,互相监督切莫违反了.
革命纪律条条要记清,人民战士处处爱人民.
保卫祖国永远向前进,全国人民拥护又欢迎.
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的开幕式上中国体育代表团进场时,场内响起了这首《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旋律,而到了中华台北队入场时,伴奏的乐曲还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歌词的由来与红军政策的变化有关。虽然词作者是红15军团的程坦,但歌词的内容实际是毛泽东和林彪制定的军纪。1927年10月,毛泽东在江西遂川荆竹山规定了三项纪律: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个红薯,打土豪要归公。1928年1月,红四军进驻遂川县城,分散到县城周围农村发动群众时,提出了六项注意: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同年3月,部队到达湖南省桂东县沙田村,毛泽东向全体官兵正式宣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三大纪律是: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六项注意是: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从而奠定红军统一纪律的基础。1929年红四军向赣南闽西转进,为适应当地民俗,毛泽东征求意见时只有林彪加了两条:洗澡避女人,大便挖厕所。(六项注意改为八项注意是林彪的贡献,陈士榘和吴法宪都有作证)。后把大便挖厕所改为缸满院净挖卫生。后随着形势变化,八条注意也在修订,增加了不搜俘虏腰包,进出要做宣传工作。又将“行动听指挥”改为“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改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打土豪要归公”改为“筹款要归公”,后又改为“一切缴获要归公”。六项注意也逐步修改补充成为八项注意: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不打人骂人,不损坏庄稼,不调戏妇女,不虐待俘虏。1947年10月10日,毛泽东起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新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对其内容作了统一规定。 |
|
1927年9月初,为筹备秋收起义,刚成立的中国工农革命军(后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师奉命研制了起义的旗帜样式:旗色为红色,象征革命;中央为白色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星内嵌交叉的镰刀斧头,表示工农大众紧密团结;靠旗杆一侧旗幅的白布条上竖写“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9月11日,该师指战员高举鲜红庄严的军旗,举行了著名的秋收起义。此后,中国工农革命军的军旗样式曾作过多次修改,但组成军旗的基础图案(五角星、镰刀、斧头或锤子)和鲜红的旗色没有变。1930年4月,中央军事委员会发布的《关于红军各级军旗的规定的通知》中,规定旗幅上方增加横写的“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字样,旗边加饰旗须,并确定了旗帜的规格、斧头样式和刃锋的方向等。1931年3月,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布了《苏维埃和群众团体红军旗帜印信式样》,红军军旗样式有较大变化,镰刀斧头改为金黄色镰刀铁锤,五角星由白色改为金黄色,单独置于旗幅内上角,以旗须颜色区分部队属性,还规定了授旗范围和红军各级旗帜规格。
中央军委1933年4月颁布的更改军旗样式命令和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1934年1月通过的中国工农红军军旗样式:“红色底子,横为五尺,直为三尺六寸;中为黄色交叉的镰刀锤子,右上角为黄色的五角星,旗柄为白色”。
但由于战争实际情况和各个根据地互相隔离的现实,流行最广的还是1931年版的军旗样式,1934年版的并不广泛使用,只是在中央红军中采用。
军旗一般授予团级以上部队和院校,中央红军军旗由中革军委授予。当时也有授旗到连级部队的现象。
军旗是部队的荣誉和生命。但红军有的部队遭遇重大失败时,军旗也有被国军缴获的情形。可考的就有:
1、红十军团在皖南谭家桥地区遭遇国军补充第一旅伏击几乎全军覆没,补充第一旅战报称缴获红军军旗一面。
2、红军西路军第5军第45师特务连在甘肃被歼灭,国军缴获中国抗日红军军旗一面,特务连连旗一面。
3、中央红军长征湘江之战,担任后卫部队的红五军团第十三师军旗(红布白字)被桂系军队缴获。 |
“红军”一词来源 The term "Red Army" Source |
1927年9月中旬,中共黄安、麻城县委分别在黄安七里坪文昌宫和麻城丘家畈召开会议,决定响应党的“八七”会议精神,举行武装起义。共产党员程昭续等人率领紫云区一带农民300多人,首举义旗,打响了九月暴动的第一枪。
1927年10月,王志仁、符向一受省委派遣到黄麻地区成立了中共黄麻特委。11月3日,黄麻特委在七里坪召开党团活动分子会议,建立了特委政权和革命军队,成立了以潘忠汝、吴光浩为正副总指挥的武装起义指挥部。
黄麻起义时间定为11月13日晚10时,口令为“暴动,夺取黄安城”。在黄麻特委领导下,黄麻两县农民自卫军义勇队和武装群众二万多人,一举攻克黄安城。
起义胜利后,建立了鄂豫边区第一个工农民主政权——黄安县农民政府,曹学楷为农民政府主席。成立了鄂豫边区第一支革命军队——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潘忠汝、吴光浩为正副总指挥。它是红四方面军最初的来源和建军的起点。据有关专家考证,这也是在中国军队的历史上首次出现“红军”的字眼。 |
|
红军军服简易而庄重。军服由灰布制成,上衣前侧有四个大口袋、五个布扣子,裤子前裆没有开裤扣,打绑腿,戴八角帽。后来又加上白衬衣、衬裤和红袖章。这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上第一套军服。 |
|
- : Hong Jun
- n.: the Red Army, Red Army man
|
|
- n. Armée rouge
|
|
红军村 红军乡 红军街道 |
|
人物 | 演员 | 企业家 | 名人 | 历史 | 战争 | 国共内战 | 中国内战 | 百科大全 | 烈士 | 黄骅 | 宁都 | 革命家 | 毛泽东 | 永新 | 军事 | 平江 | 将帅名录 | 抗日战争 | 麻城 | 新四军老战士 | 八路军老战士 | 韩国 | 历史人物 | 西晋 | 成汉 | 作家 | 翻译家 | 西夏 | 西路军 | 电影 | 样板戏 | 舞剧 | 更多结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