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秦国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秦人是华夏族西迁的一支。其国君嬴姓(少昊氏之后),赵氏(赵城非子之后),其后非子复封时恢复赢姓,续赢姓后。周孝王因秦的祖先非子善养马,因此将他们分封在秦,作为周朝的附庸。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占领了被戎人和狄人占领的原周朝在陕西的领地。从前677年起,秦国在雍建都近300年。雍城有宫殿区、居住区、士大夫与国人墓葬区和秦公陵园。
秦最初的领地在今天陕西省西部,在当时属于中国的边缘部分。秦人善战但一直到战国初期秦一直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也许正因为它地处偏僻,因此它一直没有受到其他国家的重视。在春秋时代早期它是一个不显眼的国家,直到秦穆公时代方参与中原争霸,成为仅次于晋国、楚国、齐国的二等强国。就科学技术、文化等等而言,秦在战国初期也比较落后。这个形势一直到前361年商鞅变法才开始改变。从此秦国开始不断强大。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前316年秦灭蜀,从此秦正式成为一个大国。前246年秦王赵政登基,前238年掌权,开始了他对六国的征服。从前230年秦灭韩国起,到前221年秦灭齐国,统一中国。
【统一历程】
前230年 秦灭韩
前228年 秦攻占赵都邯郸
前225年 秦灭魏
前223年 秦灭楚
前222年 秦灭燕、赵
前221年 秦灭齐,秦王政称皇帝,为始皇帝。
自前221年起中国历史正式进入封建社会,秦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历代国都】
1.西垂 (殷周时对西方边地的泛称,相当于今甘肃省东南部一带)
2.秦邑(甘肃天水市故秦城)
3.汧邑(陕西陇县南)
4.汧渭之会(陕西眉县东北)
5.平阳(陕西眉县西)
6.雍城(陕西凤翔县治)
7.泾阳
8.栎阳(陕西临潼县北)
9.咸阳(陕西咸阳市东)
【国家属性】
始封此国者
1. 周孝王封非子为附庸
2. 周平王封秦襄公为诸侯
兴亡年代
前9世纪 至 前206年
灭亡原因
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
史书记载
史记 卷5、卷6
春秋左氏传 始见于桓公四年
社会经济
秦国社会经济仍以农业为主。春秋时代晚期,出现了铸铁农具。战国时代,修建了郑国渠、都江堰等水利工程,进一步促使农业生产发展。手工业以冶铜和制陶最为发达。发明了铬盐氧化处理兵器的新工艺;建筑材料颇具特色,瓦当更是精美的艺术品。
葬仪
秦国国君陵园在雍城陵区发现13座,芷阳陵区发现4座,士大夫与国人墓葬已发掘到近千座,国君称王前使用“中”字形诸侯级墓制,称王后使用“亚”字形王级墓制,广泛使用人殉,殉葬物品丰富,规模宏大。其中秦公一号大墓(及秦景公墓地)殉葬186人,为中国有史以来发觉坟墓中殉葬人数最多的一座。
军事
秦国军队自商鞅变法实行奖励军功政策后,愈战愈勇。武器装备不断改进。兵种已有步、车、骑之分。军队数量多时达到“带甲之士百万”,出现了尉缭、白起、王翦等著名军事家和将领。 |
|
秦国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秦人是华夏族西迁的一支。其国君嬴姓赵氏(据《史记》记载,秦、赵王室同出一祖,“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以国为氏…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上古时期姓氏并未统一,男子称氏,女子称姓;到战国姓氏逐步统一,而一般以氏作为单一的姓氏。秦、赵皆为嬴姓赵氏,战国末演变为“姓赵氏”,故秦始皇当曰赵政而非“嬴政”。后世出于误解叫秦始皇为“嬴政”)。周孝王因秦的祖先非子养马之功,将他们分封在秦,作为周朝的附庸,让其继续嬴姓的祭祀。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占领了被戎人和狄人占领的原周朝在陕西的领地。从前677年起,秦国在雍建都近300年。雍城有宫殿区、居住区、秦始皇赵政士大夫与国人墓葬区和秦公陵园。
秦最初的领地在今天陕西省西部,在当时属于中国的边缘部分。秦人善战但一直到战国初期秦一直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也许正因为它地处偏僻,因此它一直没有受到其他国家的重视。在春秋时代早期它是一个不显眼的国家,直到秦穆公时代方参与中原争霸,成为仅次于晋国、楚国、齐国的二等强国。就科学技术、文化等等而言,秦在战国初期也比较落后。这个形势一直到前361年商鞅变法才开始改变。从此秦国开始不断强大。前325年秦惠王称王。前316年秦灭蜀,从此秦正式成为一个大国。前246年秦王赵政登基,前238年掌权,开始了他对六国的征服。从前230年秦灭韩国起,到前221年秦灭齐国,统一中国。 |
|
前230年 秦灭韩
前228年 秦攻占赵都邯郸
前225年 秦灭魏
秦统一形式图前223年 秦灭楚
前222年 秦灭燕、赵
前221年 秦灭齐,秦王政称皇帝,为始皇帝。
自前221年起中国历史正式进入郡县制社会,秦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 |
|
1.西垂 (殷周时对西方边地的泛称,相当于今甘肃省东南部一带)
2.秦邑(甘肃天水市故秦城)
3.汧邑(陕西陇县南)
4.汧渭之会(陕西眉县东北)
5.平阳(陕西眉县西)
6.雍城(陕西凤翔县治)
7.泾阳
8.栎阳(陕西临潼县北)
9.咸阳(陕西咸阳市东) |
|
始封此国者
1. 周孝王封非子为附庸
2. 周平王封秦襄公为诸侯
兴亡年代
前9世纪 至 前206年
灭亡原因
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
史书记载
史记 卷5、卷6
春秋左氏传 始见于桓公四年
社会经济
秦国社会经济仍以农业为主。春秋时代晚期,出现了铸铁农具。战国时代,修建了郑国渠、都江堰等水利工程,进一步促使农业生产发展。手工业以冶铜和制陶最为发达。发明了铬盐氧化处理兵器的新工艺;建筑材料颇具特色,瓦当更是精美的艺术品。
葬仪
秦国国君陵园在雍城陵区发现13座,芷阳陵区发现4座,士大夫与国人墓葬已发掘到近千座,国君称王前使用“中”字形诸侯级墓制,称王后使用“亚”字形王级墓制,广泛使用人殉,殉葬物品丰富,规模宏大。其中秦公一号大墓(及秦景公墓地)殉葬186人,为中国有史以来发觉坟墓中殉葬人数最多的一座。
军事
秦国军队自商鞅变法实行奖励军功政策后,愈战愈勇。武器装备不断改进。兵种已有步、车、骑之分。军队数量多时达到“带甲之士百万”,出现了尉缭、白起、王翦等著名军事家和将领。 |
|
称号国君名字在位年数在位年份出身与关系资料出处秦非子约40余年约前900年 - 前858年恶来五世孙《史记·秦本纪》秦侯10前857年 - 前848年秦非子之子《史记·秦本纪》秦公伯3前847年 - 前845年秦侯子《史记·秦本纪》秦仲仲23前844年 - 前822年秦公伯子《史记·秦本纪》秦庄公
《史记年表》谓名其
《索隠》认为“其”非名
44前821年 - 前778年秦仲长子《史记·秦本纪》1秦襄公(立为诸侯)开12前777年 - 前766年秦庄公子《史记·秦本纪》2秦文公50前765年 - 前716年秦襄公子《史记·秦本纪》秦静公
《秦本纪》作秦竫公,皆通用未即位秦文公子《史记·秦本纪》3秦宪公
《秦本纪》误作秦宁公立12前715年 - 前704年秦静公子《史记·秦本纪》
《始皇本纪》引《秦记》
《汉书·古今人表》4秦出子《汉书·古今人表》谓其名曼6前703年 - 前698年秦宪公子《史记·秦本纪》5秦武公族谱载其名说20前697年 - 前678年秦宪公长子《史记·秦本纪》6秦德公族谱载其名嘉2前677年 - 前676年秦宪公子、秦武公弟《史记·秦本纪》7秦宣公族谱载其名恬12前675年 - 前664年秦德公长子《史记·秦本纪》8秦成公族谱载其名载4前663年 - 前660年秦德公子、秦宣公弟《史记·秦本纪》9秦穆公任好39前659年 - 前621年秦德公少子、秦成公弟《史记·秦本纪》10秦康公罃12前620年 - 前609年秦穆公子《史记·秦本纪》11秦共公稻,《史记索隐》名貑4前608年 - 前605年
旧误作前608年 - 前604年秦康公子《史记·秦本纪》
《左传·宣公四年》12秦桓公《春秋分纪》谓名荣28前604年 - 前577年
旧误作前603年 - 前577年秦共公子《史记·秦本纪》
程公说《春秋分纪》
《左传》13秦景公《世本》谓名后伯车
《春秋分纪》谓名石40前576年 - 前537年秦桓公子《史记·秦本纪》
《春秋分纪》14秦哀公
《秦记》作秦毕公
《史记索隐》作秦[王毕]公族谱载其名籍36前536年 - 前501年秦景公子《史记·秦本纪》
《始皇本纪》引《秦记》秦夷公未即位秦哀公子《史记·秦本纪》15秦惠公族谱载其名宁9前500年 - 前492年秦夷公子《史记·秦本纪》16秦悼公族谱载其名盘15前491年 - 前477年秦惠公子《史记·秦本纪》17秦厉共公
《秦记》作秦剌龚公
《史记正义》作秦利龚公刺34前476年 - 前443年秦悼公子《史记·秦本纪》
《始皇本纪》引《秦记》18秦躁公
《史记索隐》作秦趮公族谱载其名欣14前442年 - 前429年秦厉公子《史记·秦本纪》19秦怀公族谱载其名封4前428年 - 前425年秦厉公子、秦躁公弟《史记·秦本纪》20秦灵公
《秦记》作秦肃灵公肃10前424年 - 前415年秦怀公孙、秦昭太子之子《史记·秦本纪》21秦简公悼子
杨宽及王蘧常认为“悼子”非名
15前414年 - 前400年秦厉公子、秦怀公弟
《秦记》谓秦灵公子《史记·秦本纪》22秦惠公族谱载其名仁13前399年 - 前387年秦简公子《史记·秦本纪》23秦出公
《世本》作秦少主族谱载其名昌2前386年 - 前385年秦惠公子《史记·秦本纪》24秦献公
《世本》作秦元献公
《越绝书》作秦元王《史记索隐》名师隰
《吕氏春秋》名连23前384年 - 前362年秦灵公子《史记·秦本纪》
《越绝书》
《吕氏春秋》25秦孝公
《越绝书》作秦平王《史记索隐》名渠梁24前361年 - 前338年秦献公子《史记·秦本纪》
《越绝书》26秦惠文王
简称秦惠王《史记索隐》名驷27前337年 - 前311年
前324年改元秦孝公子《史记·秦本纪》27秦武王
《秦记》作秦悼武王
《世本》作秦武烈王《史记索隐》名荡4前310年 - 前307年秦惠王子《史记·秦本纪》
《始皇本纪》引《秦记》28秦昭襄王
简称秦昭王《史记索隐》名则,一名稷56前306年 - 前251年秦惠王子、秦武王弟《史记·秦本纪》29秦孝文王《史记索隐》名柱1前250年秦昭王子《史记·秦本纪》30秦庄襄王
简称秦庄王本名异人,后改名楚,又作子楚3前249年 - 前247年秦孝文王子《史记·秦本纪》
《战国策》
31秦始皇帝政37前246年 - 前210年秦庄襄王子《史记·秦本纪》
《始皇本纪》32秦二世皇帝胡亥3前209年 - 前207年秦始皇子《史记·秦始皇本纪》
《李斯列传》
秦王子婴子婴,一说单名婴1(实际仅46天)前206年《史记》 |
|
113333.htm>秦国是27201.htm>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秦人是6405.htm>华夏族的一支,传说30023.htm>周武王因秦的祖先善养马,因此将他们封在秦。前680年,147841.htm>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28495.htm>诸侯,秦始建国。从前677年起,秦国在雍建都近300年。雍城有宫殿区、居住区、士大夫与国人墓葬区和秦公陵园。 秦最初的领地在今天陕西省,在当时属于中国的边缘部分。一直到战国初期秦一直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也许正因为它地处偏僻,因此它一直没有受到其他国家的重视。在春秋时代它是一个比较不显眼的国家。就科学技术,文化等等而言秦在战国初期也比较落后。这个形势一直到前361年2999.htm>商鞅变法才开始改变。从此秦国开始不断强大。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前316年秦灭蜀,从此秦正式成为一个大国。前237年69456.htm>嬴政登基,开始了他对六国的征服。从前230年秦灭韩国起,到前221年秦灭齐国,统一中国。请参看秦统一中国之战。 自前221年起中国历史正式进入封建社会,秦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社会经济秦国社会经济仍以农业为主。春秋时代晚期,出现了铸铁农具。战国时代,修建了郑国渠、都江堰等水利工程,进一步促使农业生产发展。手工业以冶铜和制陶最为发达。发明了铬盐氧化处理兵器的新工艺;建筑材料颇具特色,瓦当更是精美的艺术品。 葬仪秦国国君陵园在雍城陵区发现13座,芷阳陵区发现4座,士大夫与国人墓葬已发掘到近千座,国君称王前使用“中”字形诸侯级墓制,称王后使用“亚”字形王级墓制,广泛使用人殉,殉葬物品丰富,规模宏大。 军事秦国军队自商鞅变法实行奖励军功政策(军功授爵制)后愈战愈勇。武器装备不断改进。兵种已有步、车、骑之分。军队数量多时达到“带甲之士百万”,出现了尉缭、白起、王翦等著名军事家和将领。统一时机的成熟 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完成封建国家的统一事业,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首先,从经济条件讲,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已有一定程度的加强,这给统一局面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其次,经过春秋、战国长期的民族融合,在中国境内形成一个相当巩固的华夏民族共同体,且有较高的经济、文化水平。所以华夏族能够作为一个核心民族,克服周边各族的离心力,促进各族人民逐渐融合。第三,各国人民都要求统一。农民是统一最热诚的支持者,因为封建割据以及纷争混战,给农民带来了难以忍受的痛苦和负担。工商业者也渴望统一,以打破限制工商业发展的各国关卡。地主阶级更要求统一,他们希望建立一个统一、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保证自身的利益最后,经过长期的兼并战争,大吃小,强吞弱,改变了大国之间的局势,逐渐使秦国成为实现统一的中心力量。秦始皇(前259—前210),嬴姓(一说赵姓),名政,秦庄襄王之子,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统帅。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嬴姓,名政。秦庄襄王之子。13岁即王位,39岁称帝。战国末年,秦国实力最强,已具备统一东方六国的条件。秦王政初即位时,国政为相国吕不韦所把持。公元前238年,他亲理国事,免除吕不韦的相职,并任用尉缭、李斯等人。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秦王政创立了“皇帝”的尊号,自称始皇帝,宣布子孙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代代承袭。随后,他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在皇帝的直接控制下,建立自中央直至郡县的一整套官僚机构。以秦国原有的法律令为基础,吸收六国法律的某些条文,制定和颁行统一的法律。将原六国贵族豪富迁至关中、巴蜀,以防止他们的分裂复辟活动。又明令禁止民间收藏武器,销毁没收得来的武器,铸造12个金人。 在经济上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扶植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始皇三十一年(前216)下令占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农只要向政府申报土地数额,交纳赋税,其土地所有权就得到政府的承认和保护,并以商鞅所制定的度量衡为标准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制度。统一全国币制。为发展全国水陆交通,又实行“车同轨”,修建由咸阳通向燕齐和吴楚地区的驰道,以及由咸阳经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直达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的直道;在西南地区修筑了“五尺道”,开凿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 在文化思想方面,以秦国通行的文字为基础制定小篆,颁行全国。并利用战国阴阳家的五德终始说,以秦得水德,水色黑,终数六,因而规定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符传、法冠、舆乘等制度都以六为数。水主阴,阴代表刑杀,于是以此为依据加重严刑酷法的实施。始皇三十四年,下令销毁民间所藏《诗》、《书》、百家语,禁止私学。随后因求仙药的侯生、卢生逃亡,牵连儒生、方士四百余人,而将其全部坑杀于咸阳。 秦始皇即位后,派蒙恬率兵出击匈奴,还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长城连结起来,修筑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在征服百越地区后,设置桂林、象郡、南海等郡。始皇末年,秦郡数由统一之初的36郡增至40余郡,其版图“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修建豪华的阿房宫和骊山墓,先后进行五次大规模的巡游,在名山胜地刻石纪功,炫耀声威。为求长生不老之药,又派方士徐(即徐福)率童男女数千人至东海求神仙等等,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和人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难。三十七年,秦始皇巡游返至平原津得病。于是作书命长子扶苏送葬,并继嗣帝位。行至沙丘(今河北广宗西北),秦始皇病死。赵高勾结始皇少子胡亥和李斯,伪造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并赐扶苏死。秦二世胡亥即位后不久,即爆发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秦朝灭亡。皇帝,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是政教合一的领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皇帝”两字,取“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之义, 最早由秦王嬴政在统一六国后确定之,也由他最先使用的,也就是所谓始皇帝也。儿时历难少年成帝王。励精图治十年灭六国。政治改革建立大秦国。焚书坑儒苛政猛于虎。向东求仙寿终却归西。秦始皇于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赵国邯郸,是秦庄襄王与吕不韦的姬妾所生,所以有人说秦始皇为吕不韦之子。出生后,姓赵。公元前247年,庄襄王死,嬴政即秦王位,时年13岁。相国吕不韦掌握实权。公元前238年,22岁的秦王政加冕亲政。这年,宦官嫪毒发动宫廷政变,秦始皇派昌平君、昌文君率兵围剿长信侯嫪毒,并悬赏说:“有生得毐,赐钱百万;杀之,五十万。”(《史记·秦始皇本纪》)。将把叛乱者一网打尽。第二年,又借嫪毒事件,免去“仲父”吕不韦的相国职务,把朝政大权收回到自己手中。又听从李斯之议,继续重用客卿,定下金帛利诱与武力打击相结合的方略,加快兼并六国的战争步伐。秦王政十一年(前236),乘赵攻燕之机,遣军由南北两路攻赵,夺占赵国大片地区。十三年,桓齮攻赵国平阳,杀赵将扈辄,斩首10万。十四年,在攻平阳,取宜安,破赵军,杀赵将。桓齮定平阳﹑武城。十七年,派内史腾灭韩,俘韩王安。将韩国设为三川郡。十八年,用计离间赵国君臣,除去曾两次大败秦军的赵国良将李牧。十九年三月,王翦军乘势猛攻,一举击败赵军,杀赵葱,占东阳(太行山以东)。颜聚惧逃。十月,王翦、羌瘣军攻破邯郸,俘虏赵王迁。赵公子嘉带领宗族数百人逃代(今河北蔚县四北),自立为王。但此时赵国已名存实亡,秦于赵地设邯郸郡。代地赵军与燕军联合驻上谷易水(今河北怀来西北),企图阻止秦军继续北进。二十一年(前227年)又为秦军击败。至二十五年(前222年),王贲率军在攻灭燕赵残余势力后,破代,俘代王嘉,赵彻底灭亡。二十年,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被秦王发现,将荆轲体解。秦王派王翦﹑辛胜攻燕。燕﹑代出兵攻秦军,秦军在易水之西破燕军。二十一年,王贲攻蓟(今北京西南),破燕太子军,夺取蓟城。燕王喜及太子丹率公室卫军逃辽东(今辽宁辽阳)。秦将李信带兵乘胜追击至衍水(今辽宁太子河),再败太子丹军,消灭了燕军主力。燕王杀太子丹向秦求和,秦国未允。但鉴于燕、赵的残余势力已不足为患,为集中兵力攻魏、楚,故暂停进攻。二十二年,秦王遣王贲攻魏,魏军依托城防工事,拼死防守。秦军强攻无效,遂引黄河、鸿沟之水灌城。三个月后,大梁城坏,魏王假出降,魏亡。秦在魏东部地区设置砀郡。同年,秦将李信和蒙武在楚地被楚将项燕打败,遭到重创。二十三年,秦王亲自登名将王翦之门谢过,请其出征。王翦和蒙武率领60万大军再攻楚国,在蕲(今安徽宿州东南)南大败楚军,杀死楚将项燕。秦军乘势攻取了楚国的许多城邑。二十四年(前223年),王翦、蒙武率领秦军继续向楚国纵深进攻,一举攻破楚都寿春(今安徽寿县西南),俘楚王负刍,楚亡。王翦继续进军江南,占领楚国全部土地。秦在楚地设立楚郡,不久,又分为九江郡、长河郡和会稽郡。同年,在灭楚、魏之后,秦王派王贲率军进攻辽东,俘燕王喜,燕亡。秦在燕地设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及辽东郡等。二十六年,秦王以齐国拒绝秦国使者访齐为由,避开了齐国西部主力,命王贲率领秦军由原燕国南部(今河北北部)南下进攻齐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临淄北)。齐军士气本不旺盛,对秦军突然从北攻来,更是措手不及。迅速土崩瓦解。秦军一举攻占临淄,俘齐王建,齐亡。秦王在齐设置齐郡和琅邪郡。秦王政扫灭六国,统一天下,结束了西周末年以来诸侯长期纷争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王自称皇帝,追庄襄王为太上皇。秦始皇称帝后,频繁用兵,开疆拓地。二十六年至三十三年,调发数十万人,三攻岭南,占领百越之地(今广东、广西及越南北部)。又派大将蒙恬率领30万军队北击匈奴,收复被匈奴占据的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迫匈奴退往阴山以北。为了防止匈奴的侵扰,他把昔日秦、赵、燕所筑的长城加以修缮,连接成西起甘肃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秦始皇又南征百越,设置了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四郡,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的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大帝国,疆域“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傍)阴山至辽东”。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了加强手中的权力,秦始皇采取了中央集权的政体,否定了丞相王绾提出的恢复分封制的主张,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后又增至40多郡。郡置郡守,县置县令,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协助皇帝处理政治、军事、经济等事务。这一政治体制加强了皇帝对政权的控制,开创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为后来的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为巩固中央统治,秦始皇下令收缴天下兵器,并将六国贵族和豪富12万户迁到咸阳附近和四川等地,以便控制。同时以咸阳为中心,修筑了两条驰道:一条东通海边;一条南入吴楚,以便一旦发生叛乱,迅速调动军队镇压。秦始皇还多次到各地巡游,以“威服海内”。在经济上,秦始皇于公元前216年发布命令,“使黔首自实田”,确认土地私有制度,又下令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以加强各地区的经济交流。在思想领域,秦始皇为了打击儒生淳于越等反对郡县制的言论,稳定民心,维护皇帝的权威,他采纳了李斯的主张,下令除了医药、卜筮、种植(指农业)之书、秦国史书和博士官收藏的《诗》、《书》、《百家语》等外,其它书籍一律烧毁。次年,又因为方士侯生、卢生违命叛逃,秦始皇下令追究方士、儒生的罪行。结果活埋400多名儒生,制造了历史上第一个“焚书坑儒”事件。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大兴土木,修建宫殿和陵墓。仅阿房宫和骊山墓两项工程,就动用了70余万人力,给劳动人民带来繁赋重役和饥寒交迫,激起人民起来反抗,为秦朝的迅速灭亡种下祸根。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巡游途中患病,七月死于沙丘平台(今河北平乡东北)。死后不入,即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战争。点评: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其非凡的功绩在中国帝王中也只有数人能与之相比。虽然他在晚年大兴土木,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但他对中国历史所作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正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评论的:“及至秦王,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棰拊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堕名城,杀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铸鐻,以为金人十二,以弱黔首之民。然后斩华为城,因河为津,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溪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以定。秦王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史记·秦始皇本纪》)但秦仅二世而亡,其中的历史教训足以警世后人,引以为鉴。 |
|
历史 | 人物 | 军事家 | 战国 | 百科大全 | 宦官 | 皇帝 | 历史人物 | 名人 | 丞相 | 墓葬 | 都城 | 古地名 | 古代 | 春秋 | 东周 | 诸侯王 | 变法 | 法律 | good5hdm | 政治 | 中国历史 | 更多结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