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王莽 Wang Mang (前45~23) 魏郡元城 |
王莽(前45~23),字巨君,新朝的建立者,魏郡元城(河北大名县东)人。汉族。公元8年—23年在位。
西汉哀帝自元寿二年六月(公元前1年)去世后,九岁的汉平帝即位,元后临朝称制,以王莽为辅政大臣,出任大司马,封"安汉公"。至公元9年元旦,篡位称帝,登基成为一朝开国君主,改国号为“新”年号“始建国”直至公元23年赤眉绿林军攻入长安被杀,在位15年,死时69岁。
王莽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之侄。幼年时父亲王曼去世,很快其兄也去世。王莽孝母尊嫂,生活俭朴,饱读诗书,结交贤士,声名远播。王莽对其身居大司马之位的伯父王凤极为恭顺。王凤临死嘱咐王政君照顾王莽。汉成帝时前22年,王莽初任黄门侍郎,后升为射声校尉。王莽礼贤下士,清廉俭朴,常把自己的俸禄分给门客和穷人,甚至卖掉马车接济穷人,深受众人爱戴。其叔父王商上书愿把其封地的一部分让给王莽。
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封新都侯,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绥和元年(前8年)继他的四位伯、叔之后出任大司马,时年38岁。翌年,汉成帝崩。汉哀帝继位后其祖母傅太后、母亲丁太后的外戚得势,王莽退位隐居新野。其间他的儿子杀死家奴,王莽逼其儿子自杀,得到世人好评。
前2年王莽回京城居住。前1年汉哀帝无子而崩。王政君掌传国玉玺,王莽任大司马,兼管军事令及禁军,立汉平帝,得到朝野的拥戴。1年王莽在推辞再三之后接受了“安汉公”的爵位,将俸禄转封两万多人。3年王莽的女儿成了皇后。元始四年(4年)加号宰衡,位在诸侯王公之上。大力宣扬礼乐教化,得到儒生的拥戴,被加九锡。此时王莽的野心已经极度膨胀,与汉平帝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激化。
5年,汉平帝被王莽毒杀,立年仅两岁的孺子婴为皇太子,太皇太后命莽代天子朝政,称“假皇帝”或“摄皇帝”。居摄二年(6年)有人不断借各种名目对王莽劝进。初始元年(8年)王莽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开中国历史上通过符命作皇帝的先河。
西汉后期社会危机深重,政治动荡,人心思变,整个社会流行所谓汉室当“更受命”之说。这种思潮为王莽代汉创造了一个舆论上的思想准备。西汉后期由于土地兼并,灾荒,经济凋敝,所以人心浮动,阶级矛盾尖锐,人民起义不断。王莽代汉正是适应了当时整个社会的基本思潮--人心思变,社会思治这一实际情况产生的。
他仿照周朝的制度推行新政。屡次改变币制,更改官制与官名,削夺刘氏贵族的权利,引发豪强的不满。由于他看不起边疆藩属,削王为侯,不断挑起对匈奴和东北、西南各族的战争。赋役繁重,刑政苛暴。11年,黄河改道,灾民遍野。天凤四年(17年)各地农民纷起反抗,形成赤眉、绿林大起义。地皇四年(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混乱中他为商人杜虞所杀,新朝灭亡。
王莽年表:
公元前48年,汉宣帝去世,汉元帝即位,姑母王政君任皇太后,外戚王氏集团开始形成。
公元前46年,王莽出生。
公元前22年,王莽被任命为黄门郎,后升射身校尉,开始进入专权的王氏集团。
公元前16年,王莽被封为新都侯,逐步进入统治核心。
公元前8年,王莽任大司马,成为外戚王氏集团的核心。
公元前7年,王莽被免职,一直到公元前2年,才重新回到长安。
公元1年,王莽被封为“安汉公”。此后,王莽逐步清除异己,将大权独揽。
公元8年,王莽代汉自立,建新朝,年号为“始建国”,来时一系列改革,但均以失败告终。
公元14年,改元“天凤”。
公元20年,改元“地皇”
公元23年,王莽被攻进长安的起义军杀死。
【建立新朝】
[新莽铜镜:铸成错刀天下喜,安汉保真世无有]
新莽铜镜:铸成错刀天下喜,安汉保真世无有
汉成帝是个荒淫的皇帝,即位以后,朝廷的大权逐渐落在外戚(太后或者皇后的亲属叫外戚)手里。成帝的母亲、皇太后王政君有八个兄弟,除了一个早死去外,其他七个都被封为侯。其中最大的王凤还被封为大司马、大将军。王凤掌了大权后,他的几个兄弟、侄儿都十分骄横奢侈。只有一个侄儿王莽,因为他父亲死得早,没有那种骄奢的习气。他像平常的读书人一样,做事谨慎小心,生活也比较节俭。人们都说王家子弟数王莽最好。
王凤死后,他的两个兄弟前后接替他做了大司马,后来又让王莽做了大司马。王莽很注意招揽人才,有些读书人慕他的名气来投奔,他都收留了。
汉成帝死了后,不出十年,换了两个皇帝──哀帝和平帝。汉平帝即位的时候,年纪才九岁,国家大事都由大司马王莽作主。有人说王莽是安定汉朝的大功臣,经大臣们一再劝说,太皇太后王政君封王莽为安汉公。但王莽只接受了封号,把封地退了。
公元2年,
[新莽铜镜:新兴辟雍建明堂,然于举土列侯王]
新莽铜镜:新兴辟雍建明堂,然于举土列侯王
中原发生了旱灾和蝗灾。由于多少年来,贵族、豪强不断兼并土地,剥削农民,逢到灾荒,老百姓没法活下去,都骚动起来。为了缓和老百姓对朝廷和官吏的愤恨,王莽建议公家节约粮食和布帛。他自己先拿出一百万钱,三十顷地,当作救济灾民的费用。他这样一起头,有些贵族、大臣也只好拿出一些土地和钱来。太皇太后把新野(今河南新野)的二万多顷地赏给王莽,王莽又推辞了。
王莽还派八个心腹大臣分头到各地方去观察风土人情。当时中小地主都恨透了兼并土地的豪强,一听王莽连封给他的土地都不要,就觉得他是个了不起的好人。王莽越是不肯受封,越是有人要求太皇太后封他。据说,朝廷里的大臣和地方上的官吏、平民上书请求加封王莽的人共有四十八万多人。有人还收集了各种各样歌颂王莽的文字,一共有三万多字。王莽的威望就越来越高。
汉平帝觉得王莽可怕,免不得背地说了些抱怨的话,一天,大臣们给汉平帝上寿。王莽也献上一杯椒酒。第二天宫里传出话来,汉平帝得了重病,没有几天就死了,其实是汉平帝喝的那杯酒被王莽做了手脚。汉平帝死时没有儿子。王莽提议从刘家的宗室里找了一个两岁的幼孩为皇太子,叫做孺子婴。由王莽摄政。
有些文武官员劝王莽即位做皇帝。王莽也觉得做代理皇帝不如做真皇帝。公元8年,王莽正式即位称皇帝。改国号叫新,都城仍在长安。从汉高祖称帝开始的西汉王朝,统治了二百十年,到这时候就结束了。王莽做了皇帝,打着复古改制的幌子,下令变法。第一,把全国土地改为“王田”,不准买卖;第二,把奴婢称为“私属”,不准买卖;第三,评定物价,改革币制。
这些新政中的地改制和奴婢私属制在贵族、豪强的反对下,一开始就没法实行;评定物价的权掌握在贵族官僚手里,他们正好利用职权投机倒把、贪污勒索,反倒增加了人民的痛苦。币制改了好几次,钱越改越小,价越作越大,无形之中又刮了老百姓的一笔钱。
周礼改制不但受到农民反对,许多中小地主也不支持他。三年以后,王莽又下了命令,王田、奴婢又可以买卖了。王莽还想借对外战争来缓和国内的矛眉,这一来又引起了匈奴、西域、西南各部族的反对。王莽又征用民夫,加重捐税,纵容残酷的官吏,对老百姓加重刑罚。这样,就逼得农民不得不起来反抗。
【王莽周礼改制的主要内容】
(1)“更名天下田曰王田”,私人不得买卖,用恢复井田制的办法来解决土地问题。
(2)改奴婢为“私属”,亦不得买卖。
(3)实行“五均六莞”,即在国都长安及五大城市设立五均官,政府管理五均赊贷及管理物价,征收商税,由政府经营盐、铁、酒、铸钱和征收山泽税。
(4)改革币制。
(5)改革中央机构,调整郡、县划分,改易官名、地名
(6)改变少数民族族名和首领的封号。
【周礼改制为什么会失败】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王莽改制期间出台的一些政策违背了客观规律。
如“王田制”,将全国土地收归国有,并按井田制重新分配。在这里王莽着意于立即消除土地兼并,初意未始不善,但这一政策违背了当时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规律,这就注定了它的失败。结果,既没有能力兑现无田者可按标准受田的承诺,又危机官僚大地主的特权利益。
再如币制改革恢复已被历史淘汰的原始货币,直接违反货币发展规律,徒增货币流通的障碍。
其次改革过急过速,容易采取一些过头的政策措施而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致使改革失地社会基础。
如王莽将奴婢改为“私属”,并禁止奴婢买卖,本意是要制止奴婢数量的扩大,解决社会上日益严重的奴婢问题。但这项措施也遭到了上自蓄奴之家,下至失地之民的反对,因为禁止奴婢买卖,既触犯了官僚、豪富的利益,又使失去土地而无路可走的农民断绝了一条卖身为奴的生路。
第三王莽还采取行政手段,对不恰当的改革措施强制推行,引起普遍不满。
如币制改革中以小易大,以轻换重,所铸大泉,重不过12铢,只相当于五铢钱的2.4倍,却要当五铢钱50枚用,所铸重一铢的小泉,却要与五铢钱1枚相等。如此不合理比值的存在,就难以禁止盗铸私钱。王莽只得实行诸如“以私铸钱死”、“一家铸钱,五家坐之,没入为奴婢”等严刑酷法来强行禁止。但是,政策强制对于经济规律是无法抗拒的。所以不管王莽把政治强制强化到何等程度,依旧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想当然的改革措施终究得不到贯彻,不切实际的乱改还引起社会的混乱。
地皇三年(公元22年),王莽见四方农民相继起义,王匡,廉丹等数战不利,知天下溃畔,事穷计迫,乃议遣风俗大夫司国宪等分行天下,除井田、奴婢、山泽、六筦之禁,即位以来诏令不便于民者皆收还之,事未及行而舂陵兵起,新朝灭亡。
子女
姓名 备注
长子 王宇 因为吕宽之狱受到牵连而被王莽所杀。
二子 王获 因为杀了一个奴婢而被欲博取名声的王莽逼令自杀。
三子 王安 病死。
四子 王临 因与王莽的侍妾私通,谋杀王莽,被逼令自杀。
五子 王兴 侍妾怀能所生。
六子 王匡 侍妾增秩所生。
姓名 备注
长女 不详 封黄皇室主,为汉平帝皇后,农民起义军攻破长安后自焚而死。
次女 王晔 侍妾增秩所生。
三女 王捷 侍妾开明所生。
【称帝年号】
居摄(3)公元6年—8年
始建国(5)公元9年—13年
天凤(6)14年—19年
地皇(4)20年—23年
【被封建儒士否定的儒士皇帝】
班固(32~92年)字孟坚在《汉书》中云:王莽始起外戚,折节力行,以要名誉,宗族称孝,师友归仁。及其居位辅政,成、哀之际,勤劳国家,直道而行,动见称述。岂所谓“在家必闻,在国必闻”,“色取仁而行违”者邪?莽既不仁而有佞邪之材,又乘四父历世之权,遭汉中微,国统三绝,而太后寿考为之宗主,故得肆其奸惹,以成篡盗之祸。推是言之,亦天时,非人力之致矣。及其窃位南面,处非所据,颠覆之势险于桀、纣,而莽晏然自以黄、虞复出也。乃始恣睢,奋其威诈,滔天虐民,穷凶极恶,流毒诸夏,乱延蛮貉,犹未足逞其欲焉。是以四海之内,嚣然丧其乐生之心,中外愤怨,远近俱发,城池不守,支体分裂,遂令天下城邑为虚,丘垅发掘,害遍生民,辜及朽骨,自书传所载乱臣贼子无道之人,考其祸败,未有如莽之甚者也。昔秦燔《诗》、《书》以立私议,莽诵《六艺》以文奸言,同归殊途,俱用灭亡,皆炕龙绝气,非命之运,紫色蛙声,余分闰位,圣王之驱除云尔!
夏言(1482-1548)《申议天地分祭疏》有云:“用《周礼》误天下者,王莽、刘歆、苏绰、王安石也。”
霍韬(1487-1540)《与夏公谨书》有云:“王莽之学,一传而得宇文泰,再传而得王安石。然而安石惟能行泉府一法而已矣。盖泉府之政,即桑弘羊均输之政也。安石行焉,遂致元丰熈宁棼棼如也,犹不如宇文泰焉。宇文泰为大冡宰,尽行《周官》之法,其嗣遂为周天王,然犹不如王莽。法行《周官》,身为宰衡,遂上兼舜禹而宅帝位。故曰:敢用《周礼》王莽其上也,宇文泰其次也,王安石其下也。”
杨慎(1488-1559)说:“以乡愿窃相位胡广也,以乡愿窃天位王莽也。” |
|
作者: 傅鹤年 Fu Henian 生于公元前45年,卒于公元23年,当了十五年新朝皇帝的王莽王巨君,是近两千年来中国历史上争议最多的人物之一有人称他是改革家,有人斥他为复古狂。有人把他比作“周公再世”,是忠臣孝子的楷模;有人把他看成“曹瞒前身”,是奸雄贼子的榜首。有人赞他救世主,有人骂他野心家。有人说他虚伪奸诈,有人说他坦荡无私。褒他的,最出名的是胡适之,甚至封他为一千九百年前的“社会主义者”;贬他的,最有才的是白居易,说他“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本书却独辟蹊径,用现代人的眼光、现代人的调侃、现代人的幽默,去诠释、去演绎被历史烟尘湮没了近两千年的这位扑朔迷离的人物。作者以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写作风格,力图把王莽这个悲剧的主人公,写得亦庄亦谐、或奸或忠、忽明忽昧、时好时坏。严格说来,这并不是作者在哗众取宠、“戏说历史”,实在是因为王莽本人在人格上的两重性,送给了作者这样一个任意挥洒的好题材。
本书尊重史实,却不拘泥于史实,以叙写王莽为主,却不吝笔墨去摹画西汉末年的众生相(上至君王后妃,下至贩夫走卒)。读来风趣轻松,令人浑然忘却历史的沉重,或许还能让你获得一鳞半爪的历史知识……
关于《王莽》
引子 殉葬
第01章 风流东宫
第02章 裙下称臣
第03章 寂寞椒房
第04章 猛兽美人
第05章 狗肉太子
第06章 豪门寒士
第07章 纨袴奢靡
第08章 家姐皇帝
第09章 牛刀小试
第10章 榻前封官
第11章 姐妹专宠
第12章 兄弟争锋
第13章 王大司马
第14章 尊号风波
第15章 南阳蛰居
第16章 汉宫秽事
第17章 三陪大臣
第18章 死灰复燃
第19章 背负青天
第20章 荣升国丈
第21章 祸起萧墙
第22章 托古改制
第23章 符命皇帝
第24章 新政风云
第25章 边塞狼烟
第26章 草莽烽火
第27章 灭顶之灾
尾声 渐台悲泪
附录 |
|
诗人: 苏轼 Su Shi
汉家殊未识经纶,入手功名事事新。 百尺穿成连夜井,千金购得解飞人。 |
|
王莽(前45-后23) : 新王朝的建立者。字巨君,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东)人。汉元帝皇后之侄。西汉末掌握朝政。公元5年毒死平帝,自称假皇帝。8年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新,年号始建国。不久托古改制,引发农民大起义。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被杀,新朝灭亡。 |
|
王莽,字巨君(公元前45——公元后23年),汉元帝皇后侄,新朝建立者(公元8——23在位)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县东)人,祖居东平陵(今山东济南东75里),汉族。西汉哀帝自元寿二年六月(公元前1年)去世后,九岁的汉平帝即位,元后临朝称制,以王莽为辅政大臣,出任大司马,封"安汉公"。至公元9年元旦,篡位称帝,登基成为一朝开国君主,改国号为“新”年号“始建国”直至公元23年赤眉绿林军攻入长安被杀,在位15年,死时69岁。
王莽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之侄。幼年时父亲王曼去世,很快其兄也去世。王莽孝母尊嫂,生活俭朴,饱读诗书,结交贤士,声名远播。王莽对其身居大司马之位的伯父王凤极为恭顺。王凤临死嘱咐王政君照顾王莽。汉成帝时前22年,王莽初任黄门侍郎,后升为射声校尉。王莽礼贤下士,清廉俭朴,常把自己的俸禄分给门客和穷人,甚至卖掉马车接济穷人,深受众人爱戴。其叔父王商上书愿把其封地的一部分让给王莽。
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封新都侯,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绥和元年(前8年)继他的四位伯、叔之后出任大司马,时年38岁。翌年,汉成帝崩。汉哀帝继位后其祖母傅太后、母亲丁太后的外戚得势,王莽退位隐居新野。其间他的儿子杀死家奴,王莽逼其儿子自杀,得到世人好评。
前2年王莽回京城居住。前1年汉哀帝无子而崩。王政君掌传国玉玺,王莽任大司马,兼管军事令及禁军,立汉平帝,得到朝野的拥戴。1年王莽在推辞再三之后接受了“安汉公”的爵位,将俸禄转封两万多人。3年王莽的女儿成了皇后。元始四年(4年)加号宰衡,位在诸侯王公之上。大力宣扬礼乐教化,得到儒生的拥戴,被加九锡。此时王莽的野心已经极度膨胀,与汉平帝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激化。
5年,汉平帝被王莽毒杀,立年仅两岁的孺子婴为皇太子,太皇太后命莽代天子朝政,称“假皇帝”或“摄皇帝”。居摄二年(6年)有人不断借各种名目对王莽劝进。初始元年(8年)王莽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开中国历史上通过符命作皇帝的先河。
西汉后期社会危机深重,政治动荡,人心思变,整个社会流行所谓汉室当“更受命”之说。这种思潮为王莽代汉创造了一个舆论上的思想准备。西汉后期由于土地兼并,灾荒,经济凋敝,所以人心浮动,阶级矛盾尖锐,人民起义不断。王莽代汉正是适应了当时整个社会的基本思潮--人心思变,社会思治这一实际情况产生的。
他仿照周朝的制度推行新政。屡次改变币制,更改官制与官名,削夺刘氏贵族的权利,引发豪强的不满。由于他看不起边疆藩属,削王为侯,不断挑起对匈奴和东北、西南各族的战争。赋役繁重,刑政苛暴。11年,黄河改道,灾民遍野。天凤四年(17年)各地农民纷起反抗,形成赤眉、绿林大起义。地皇四年(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混乱中他为商人杜虞所杀,新朝灭亡。
王莽年表:
公元前48年,汉宣帝去世,汉元帝即位,姑母王政君任皇太后,外戚王氏集团开始形成。
公元前46年,王莽出生。
公元前22年,王莽被任命为黄门郎,后升射身校尉,开始进入专权的王氏集团。
公元前16年,王莽被封为新都侯,逐步进入统治核心。
公元前8年,王莽任大司马,成为外戚王氏集团的核心。
公元前7年,王莽被免职,一直到公元前2年,才重新回到长安。
公元1年,王莽被封为“安汉公”。此后,王莽逐步清除异己,将大权独揽。
公元8年,王莽代汉自立,建新朝,年号为“始建国”,来时一系列改革,但均以失败告终。
公元14年,改元“天凤”。
公元20年,改元“地皇”
公元23年,王莽被攻进长安的起义军杀死。 |
建立新朝 Towar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ew |
新莽铜镜:铸成错刀天下喜,安汉保真世无有汉成帝是个荒淫的皇帝,即位以后,朝廷的大权逐渐落在外戚(太后或者皇后的亲属叫外戚)手里。成帝的母亲、皇太后王政君有八个兄弟,除了一个早死去外,其他七个都被封为侯。其中最大的王凤还被封为大司马、大将军。王凤掌了大权后,他的几个兄弟、侄儿都十分骄横奢侈。只有一个侄儿王莽,因为他父亲死得早,没有那种骄奢的习气。他像平常的读书人一样,做事谨慎小心,生活也比较节俭。人们都说王家子弟数王莽最好。
王凤死后,他的两个兄弟前后接替他做了大司马,后来又让王莽做了大司马。王莽很注意招揽人才,有些读书人慕他的名气来投奔,他都收留了。
汉成帝死了后,不出十年,换了两个皇帝──哀帝和平帝。汉平帝即位的时候,年纪才九岁,国家大事都由大司马王莽作主。有人说王莽是安定汉朝的大功臣,经大臣们一再劝说,太皇太后王政君封王莽为安汉公。但王莽只接受了封号,把封地退了。
公元2年,新莽铜镜:新兴辟雍建明堂,然于举土列侯王中原发生了旱灾和蝗灾。由于多少年来,贵族、豪强不断兼并土地,剥削农民,逢到灾荒,老百姓没法活下去,都骚动起来。为了缓和老百姓对朝廷和官吏的愤恨,王莽建议公家节约粮食和布帛。他自己先拿出一百万钱,三十顷地,当作救济灾民的费用。他这样一起头,有些贵族、大臣也只好拿出一些土地和钱来。 太皇太后把新野(今河南新野)的二万多顷地赏给王莽,王莽又推辞了。
王莽还派八个心腹大臣分头到各地方去观察风土人情。当时中小地主都恨透了兼并土地的豪强,一听王莽连封给他的土地都不要,就觉得他是个了不起的好人。王莽越是不肯受封,越是有人要求太皇太后封他。据说,朝廷里的大臣和地方上的官吏、平民上书请求加封王莽的人共有四十八万多人。有人还收集了各种各样歌颂王莽的文字,一共有三万多字。王莽的威望就越来越高。
汉平帝觉得王莽可怕,免不得背地说了些抱怨的话,一天,大臣们给汉平帝上寿。王莽也献上一杯椒酒。第二天宫里传出话来,汉平帝得了重病,没有几天就死了,其实是汉平帝喝的那杯酒被王莽做了手脚。汉平帝死时没有儿子。王莽提议从刘家的宗室里找了一个两岁的幼孩为皇太子,叫做孺子婴。由王莽摄政。
有些文武官员劝王莽即位做皇帝。王莽也觉得做代理皇帝不如做真皇帝。公元8年,王莽正式即位称皇帝。改国号叫新,都城仍在长安。从汉高祖称帝开始的西汉王朝,统治了二百十年,到这时候就结束了。王莽做了皇帝,打着复古改制的幌子,下令变法。第一,把全国土地改为“王田”,不准买卖;第二,把奴婢称为“私属”,不准买卖;第三,评定物价,改革币制。
这些新政中的地改制和奴婢私属制在贵族、豪强的反对下,一开始就没法实行;评定物价的权掌握在贵族官僚手里,他们正好利用职权投机倒把、贪污勒索,反倒增加了人民的痛苦。币制改了好几次,钱越改越小,价越作越大,无形之中又刮了老百姓的一笔钱。
周礼改制不但受到农民反对,许多中小地主也不支持他。三年以后,王莽又下了命令,王田、奴婢又可以买卖了。王莽还想借对外战争来缓和国内的矛眉,这一来又引起了匈奴、西域、西南各部族的反对。王莽又征用民夫,加重捐税,纵容残酷的官吏,对老百姓加重刑罚。这样,就逼得农民不得不起来反抗。 |
王莽周礼改制的主要内容 The main contents of reform Zhou Wang Mang |
(1)“更名天下田曰王田”,私人不得买卖,用恢复井田制的办法来解决土地问题。
(2)改奴婢为“私属”,亦不得买卖。
(3)实行“五均六莞”,即在国都长安及五大城市设立五均官,政府管理五均赊贷及管理物价,征收商税,由政府经营盐、铁、酒、铸钱和征收山泽税。
(4)改革币制。
(5)改革中央机构,调整郡、县划分,改易官名、地名
(6)改变少数民族族名和首领的封号。 |
周礼改制为什么会失败 Zhou restructuring why it failed |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王莽改制期间出台的一些政策违背了客观规律。
如“王田制”,将全国土地收归国有,并按井田制重新分配。在这里王莽着意于立即消除土地兼并,初意未始不善,但这一政策违背了当时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规律,这就注定了它的失败。结果,既没有能力兑现无田者可按标准受田的承诺,又危机官僚大地主的特权利益。
再如币制改革恢复已被历史淘汰的原始货币,直接违反货币发展规律,徒增货币流通的障碍。
其次改革过急过速,容易采取一些过头的政策措施而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致使改革失地社会基础。
如王莽将奴婢改为“私属”,并禁止奴婢买卖,本意是要制止奴婢数量的扩大,解决社会上日益严重的奴婢问题。但这项措施也遭到了上自蓄奴之家,下至失地之民的反对,因为禁止奴婢买卖,既触犯了官僚、豪富的利益,又使失去土地而无路可走的农民断绝了一条卖身为奴的生路。
第三王莽还采取行政手段,对不恰当的改革措施强制推行,引起普遍不满。
如币制改革中以小易大,以轻换重,所铸大泉,重不过12铢,只相当于五铢钱的2.4倍,却要当五铢钱50枚用,所铸重一铢的小泉,却要与五铢钱1枚相等。如此不合理比值的存在,就难以禁止盗铸私钱。王莽只得实行诸如“以私铸钱死”、“一家铸钱,五家坐之,没入为奴婢”等严刑酷法来强行禁止。但是,政策强制对于经济规律是无法抗拒的。所以不管王莽把政治强制强化到何等程度,依旧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想当然的改革措施终究得不到贯彻,不切实际的乱改还引起社会的混乱。
地皇三年(公元22年),王莽见四方农民相继起义,王匡,廉丹等数战不利,知天下溃畔,事穷计迫,乃议遣风俗大夫司国宪等分行天下,除井田、奴婢、山泽、六筦之禁,即位以来诏令不便于民者皆收还之,事未及行而舂陵兵起,新朝灭亡。
子女
姓名 备注
长子 王宇 因为吕宽之狱受到牵连而被王莽所杀。
二子 王获 因为杀了一个奴婢而被欲博取名声的王莽逼令自杀。
三子 王安 病死。
四子 王临 因与王莽的侍妾私通,谋杀王莽,被逼令自杀。
五子 王兴 侍妾怀能所生。
六子 王匡 侍妾增秩所生。
姓名 备注
长女 不详 封黄皇室主,为汉平帝皇后,农民起义军攻破长安后自焚而死。
次女 王晔 侍妾增秩所生。
三女 王捷 侍妾开明所生。 |
|
居摄(3)公元6年—8年
始建国(5)公元9年—13年
天凤(6)14年—19年
地皇(4)20年—23年 |
被封建儒士否定的儒士皇帝 By feudal Confucian Confucian emperor negative |
班固(32~92年)字孟坚在《汉书》中云:王莽始起外戚,折节力行,以要名誉,宗族称孝,师友归仁。及其居位辅政,成、哀之际,勤劳国家,直道而行,动见称述。岂所谓“在家必闻,在国必闻”,“色取仁而行违”者邪?莽既不仁而有佞邪之材,又乘四父历世之权,遭汉中微,国统三绝,而太后寿考为之宗主,故得肆其奸惹,以成篡盗之祸。推是言之,亦天时,非人力之致矣。及其窃位南面,处非所据,颠覆之势险于桀、纣,而莽晏然自以黄、虞复出也。乃始恣睢,奋其威诈,滔天虐民,穷凶极恶,流毒诸夏,乱延蛮貉,犹未足逞其欲焉。是以四海之内,嚣然丧其乐生之心,中外愤怨,远近俱发,城池不守,支体分裂,遂令天下城邑为虚,丘垅发掘,害遍生民,辜及朽骨,自书传所载乱臣贼子无道之人,考其祸败,未有如莽之甚者也。昔秦燔《诗》、《书》以立私议,莽诵《六艺》以文奸言,同归殊途,俱用灭亡,皆炕龙绝气,非命之运,紫色蛙声,余分闰位,圣王之驱除云尔!
夏言(1482-1548)《申议天地分祭疏》有云:“用《周礼》误天下者,王莽、刘歆、苏绰、王安石也。”
霍韬(1487-1540)《与夏公谨书》有云:“王莽之学,一传而得宇文泰,再传而得王安石。然而安石惟能行泉府一法而已矣。盖泉府之政,即桑弘羊均输之政也。安石行焉,遂致元丰熈宁棼棼如也,犹不如宇文泰焉。宇文泰为大冡宰,尽行《周官》之法,其嗣遂为周天王,然犹不如王莽。法行《周官》,身为宰衡,遂上兼舜禹而宅帝位。故曰:敢用《周礼》王莽其上也,宇文泰其次也,王安石其下也。”
杨慎(1488-1559)说:“以乡愿窃相位胡广也,以乡愿窃天位王莽也。” |
|
王莽(前45年—23年10月6日),新朝的建立者。公元8年—23年在位。
王莽字巨君,魏郡元城人( 河北大名县东 )。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之侄。幼年时父亲王曼去世,很快其兄也去世。王莽孝母尊嫂,生活俭朴,饱读诗书,结交贤士,声名远播。
王莽对其身居大司马之位的伯父王凤极为恭顺。王凤临死嘱咐王政君照顾王莽。汉成帝时前22年,王莽初任黄门郎,后升为射声校尉。王莽礼贤下士,清廉俭朴,常把自己的俸禄分给门客和穷人,甚至卖掉马车接济穷人,深受众人爱戴。其叔父王商上书愿把其封地的一部分让给王莽。
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封新都侯,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绥和元年(前8年)继他的三位伯、叔之后出任大司马,时年38岁。翌年,汉成帝薨。汉哀帝继位后丁皇后的外戚得势,王莽退位隐居新野。其间他的儿子杀死家奴,王莽逼其儿子自杀,得到世人好评。
前2年王莽回京城居住。前1年汉哀帝无子而薨。王政君掌传国玉玺,王莽任大司马,兼管军事令及禁军,立汉平帝,得到朝野的拥戴。1年王莽在推辞再三之后接受了“安汉公”的爵位,将俸禄转封两万多人。3年王莽的女儿成了皇后。元始四年(4年)加号宰衡,位在诸侯王公之上。大力宣扬礼乐教化,得到儒生的拥戴,被加九锡。
5年,王莽毒死汉平帝,立年仅两岁的孺子婴为皇太子,太皇太后命莽代天子朝政,称“假皇帝”或“摄皇帝”。从居摄二年(6年)翟义起兵反对王莽开始,不断有人借各种名目对王莽劝进。初始元年(8年)王莽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开中国历史上通过篡位作皇帝的先河。
他仿照周朝的制度推行新政。屡次改变币制,更改官制与官名,削夺刘氏贵族的权利,引发豪强的不满。由于他看不起边疆藩属,削王为侯,不断挑起对匈奴和东北、西南各族的战争。赋役繁重,刑政苛暴。11年,黄河改道,灾民遍野。天凤四年(17年)各地农民纷起反抗,形成赤眉、绿林大起义。地皇四年(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混乱中他为商人杜吴所杀,新朝灭亡。 |
|
Wang Mang
王莽
西汉末年外戚,后为新朝皇帝。字巨君。父王曼,为汉元帝皇后王政君庶弟。元后诸兄弟以外家封列侯,元成之世相继辅政,骄佚奢僭。王曼早死不得封侯,故王莽早年生活不如诸父兄弟。他折节恭俭,勤奋博学,谨事老母及寡嫂,抚养兄子,以德行著称。其伯父大将军王凤病,王莽侍疾,蓬首垢面,数月不解衣带。由于王凤临死前向元后和成帝推荐,王莽得拜黄门郎,迁射声校尉。永始元年(前16),封新都侯,迁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他倾家财赈施宾客,招纳名士,结交公卿大夫;又揭发外戚定陵侯淳于长的罪过,获取了忠直的名声。绥和元年(前8),王莽代替王根为大司马。他爵位愈尊,矫情伪饰愈甚。妻子见客,衣不曳地,布蔽膝,人以为使婢。哀帝即位,佞幸董贤与外戚丁、傅两家得势,王莽曾罢官就第,杜门自守。在国三岁,上书为他讼冤的官吏以百数。哀帝死后,年幼的平帝继位,王政君以太皇太后临朝称制,王莽复任大司马,总揽朝政。他迫令董贤自杀,拔擢王舜、王邑、甄丰、甄邯、平晏、刘歆等亲信,树为党羽,竭力诛灭异己。元始元年(公元1),进位太傅,号安汉公,后加称宰衡。
王莽为了进一步培植自己的势力,授意公卿奏请州牧、二千石及茂材吏初除奏事者,均由安汉公接见。又指使公卿大臣和吏民上书,要求立其女为皇后。为笼络人心,他出钱百万,献田三十顷,付大司农赋给贫民。还奏起明堂、辟雍、灵台,增加博士名额,广为儒生筑舍,网罗郡国能教授五经及通晓《逸礼》、《古文尚书》、《毛诗》、《周官》、《尔雅》、天文、图谶、钟律、月令、兵法、小学和医药方术的士人数千名,遣诣京师,令其改正前人乖谬,统一异说。由于王莽辞让新野田的封赏,吏民上书称颂其功德者竟达四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元始五年,王莽加九锡。平帝死后,他拥立两岁的孺子婴,自己仿效周公辅成王故事,以摄政名义居天子之位,朝会称“假皇帝”,臣民称“摄皇帝”,改元“居摄”。宗室刘崇和东郡太守翟义先后起兵声讨王莽,关中民赵明、霍鸿等也群起反抗,众至十余万,攻烧官府,但相继为王莽所镇压。其后,宗室刘京、梓□人哀章等迎合王莽心意,伪造符命,宣称汉祚已终,“假皇帝应作真天子”。初始元年(公元8),王莽遂自立为帝,改国号曰“新”,次年改元为“始建国”。
王莽为了缓和西汉末年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附会《周礼》,托古改制。始建国元年(公元9)下令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属”,皆不得买卖。凡男口不满八人而土地超过一井(九百亩)的,分余田予九族邻里乡党,无田者按一夫百亩的制度受田(见王田私属)。此外,又实行五均赊贷和六□(见五均六□)。这些措施并不能解决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在实行过程中又遭到地主阶级和商人的抵制和反对。尽管法令严禁买卖土地和奴婢,犯令者罪至死,但土地、奴婢的买卖照样进行。始建国四年,王莽不得不宣布买卖“王田”及私属者,勿拘以法。负责推行五均六□的人员,大多是富商巨贾。他们与郡县官吏勾结,上下其手,牟取私利,不但没有给人民带来好处,反而增加了许多不便和痛苦。王莽还屡次改变币制,禁止使用五铢钱,另制各种各样的货币,名目既十分繁杂, 换算比值又极不合理,甚至把早已失去货币性能的原始货币如龟、贝也拿来使用,造成社会经济的极大混乱,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犯铸钱,伍人相坐,没入为官奴婢的以十万数。他们被槛车铁锁,传送长安钟官,罚作苦役,夫妇也被拆散重新婚配,因此愁苦而死者十之六七。
王莽还任意改变中央和地方的官名、郡县名和行政区划。如改大司农曰羲和,后更为纳言,改少府曰共工 |
|
- : Wang Mang
|
|
巨君 王莽乡 王莽村 |
|
历史 | 思想 | 清朝 | 戊戌变法 | 人物 | 诸城 | 赤眉军 | 百科大全 | 改制 | 中国历史 | 历史事件 | 新朝 | 布币 | 货币 | 文物 | 山东 | 西汉 | 农民起义 | 年 | 年号 | 公元 | 纪年 | 中国神话 | 更多结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