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 > 玉帛
目錄
No. 1
  玉帛 yù bó
  1、玉器絲綢。古代典禮所用,泛指禮器。也指諸侯朝會時的禮物: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化幹戈為玉帛。②財富:子女玉帛則君有之。
  2、玉帛笙歌
  [反義詞]:金戈鐵馬
  3、玉帛
  [近義詞]:財寶[反義詞]:幹戈
  4、圭璋和束帛。古代祭祀、會盟、朝聘等均用之。《周禮·春官·肆師》:“立大祭用玉帛牲牷。”《左傳·哀公七年》:“ 禹 合諸侯於 塗山 ,執玉帛者萬國。”
  5、徵聘賢士。 晉 棗據 《雜詩》:“開國建元士,玉帛聘賢良。” 晉 葛洪 《抱樸子·審舉》:“施玉帛於丘園,馳翹車於巖藪。”
  6、古代諸侯會盟執玉帛,故又用以表示和好。《左傳·僖公十五年》:“上天降災,使我兩君匪以玉帛相見,而以興戎。”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籌議日本改約暫宜緩允疏》:“ 中國 與 英 法 兩國立約,皆先兵戎而後玉帛。” 老捨 《茶館》第一幕:“三五十口子打手,經調人東說西說,便都喝碗茶,吃碗爛肉面,就可以化幹戈為玉帛了。”
  7、藉指執獻玉帛的諸侯或外國使者。 唐 柳宗元 《塗山銘》:“﹝ 禹 ﹞乃朝玉帛,以混經製。” 唐 常建 《塞下麯》:“玉帛朝回望帝鄉, 烏孫 歸去不稱王。” 宋 陸遊 《長歌行》:“萬國朝 未央 ,玉帛來聯翩。”
  8、泛指財富。 晉 葛洪 《抱樸子·嘉遯》:“謂榮顯為不幸,以玉帛為草土。”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四本第一折:“春意透酥胸,春色橫眉黛,賤卻人間玉帛。” 魯迅 《墳·堅壁清野主義》:“古聖人所教的‘慢藏誨盜,冶容誨淫’,就是說子女玉帛的處理方法,是應該堅壁清野的。”
  化幹戈為玉帛 huà gān gē wéi yù bó
  〖解釋〗幹戈:指打仗;玉帛:玉器和絲織品,指和好。比喻使戰爭轉變為和平。
  〖出處〗《淮南子·原道訓》:“昔者夏鯀作三仞之城,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壞城平池,散財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賓服,四夷納職,合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
  〖示例〗三五十口子打手,經調人東說西說,便都喝碗茶,吃碗爛肉面,就可以~了。 ★老捨《茶館》第一幕
英文解釋
  1. n.:  jade objects and silk fabrics used as state gifts,  property,  belongings
法文解釋
  1. n.  jade et soieries
包含詞
為)玉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