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靈叢臺聯繫方式地址:邯鄲市內中華大街中段西側武靈叢臺投訴電話邯鄲市旅遊投訴電話:0310-3216667
河北省旅遊投訴電話:0311-85814239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武靈叢臺景區榮譽aaa景點
武靈叢臺自駕攻略自駕車,於京深高速公路邯鄲北口下,沿迎賓大道嚮西,至中華大街嚮南,過了叢臺交通崗路西便是。武靈叢臺住宿三星級的邯鄲賓館與叢臺公園衹有一墻之隔,除吃住以外,舞廳、棋牌室、健身房、桑拿室一應俱全,服務也很好。武靈叢臺購物邯鄲釀酒有着悠久的歷史,古代曾有“魯酒薄而邯鄲圍”的故事。叢臺酒以優質高粱為原料,酒性溫和,入口綿軟,清香四溢,有河北第一名酒之稱,在市內各大商場均有銷售,一定要帶幾瓶回去饋贈親友。武靈叢臺交通如果是自駕車,於京深高速公路邯鄲北口下,沿迎賓大道嚮西,至中華大街嚮南,過了叢臺交通崗路西便是。從市區乘1、2、3、33、22、25、41、29、38、17路公共汽車可至。
武靈叢臺玩法觀光、懷古
武靈叢臺是古城邯鄲的象徵,位於市中心叢臺公園內。叢臺之名,源於當時有許多亭臺建築連接壘列而成,《漢書》顔師古釋文:“連接非一,故名叢臺。”。古人曾用“天橋接漢若長虹,雪洞迷離如銀海”的詩句,描繪叢臺的壯觀。相傳它始建於趙武靈王時期(公元前325—前299年),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故稱武靈叢臺。
武靈叢臺是趙武靈王“鬍服騎射”的發生地。戰國時期,趙國本是一介小國,武靈王即位後,决心使國傢強盛起來。當時北方少數民族被稱為“鬍人”,他們身着窄衣,以能徵善戰著稱,武靈王遂讓趙國上下都改穿鬍服,勤練兵馬,終於使趙國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趙武靈王修築叢臺的目的是觀看歌舞和軍事操演。古人曾有“臺上弦歌醉美人,臺下揚鞭耀武士”的詩句。據傳當時叢臺上有天橋、雪洞、花苑、妝閣諸景,以規模宏大、結構奇特、裝飾精雅而名揚列國。唐代大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曾登臺揮毫題詩,抒懷言志,留下了不少詩篇。
史載戰國時趙國起初勢弱,趙武靈王受北方遊牧民族身着輕巧衣物作戰的啓發,發起了要求趙國人尤其是軍隊改穿鬍服的改革,加緊操練兵馬,從此使趙國日漸強大。當時操練的場所,據說便是在叢臺。它是趙都歷史的見證,成為古城邯鄲的象徵。唐代大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都曾登臺遊覽,吟詩題詠。1750年9月清乾隆皇帝巡行江南過邯鄲登叢臺寫道“傳聞好事說叢臺,勝日登臨霽景開。豐歲人民多喜色,高樓賦詠寫雄纔。襟漳帶沁真佳矣,雪洞天橋安在哉!煙樹迷茫閭井富,為籌元氣善滋培”。北門高階上的大碑,是清乾隆的御筆詩碑。在叢臺的第二層臺面上,還建有紀念趙武靈王的武靈館和小巧玲瓏的回瀾亭,周圍還分立和臺墻鑲嵌有衆多的碑碣。最高層的平臺,稱武靈臺,距地面13.5米。明嘉慶13年(公元1534年)建據勝亭於其上,意為在防禦上據此者勝。登上據勝亭,遠眺太行山,近觀邯鄲市容,趙都風光盡收眼底。
現存古叢臺,重修於清代同治年間,是一個方圓1100多平方米,高28米的三層青磚高臺。第一層南北各開一門,南門高階上一碑赫然聳立,為現代著名歷史學家郭沫若先生於1961年遊叢臺時所寫的七律。“邯鄲市內趙叢臺,秋日登臨曙色開,照黛妝樓遺廢跡,射騎鬍服思雄纔”。甬道右側的臺墻上還嵌有“滏流東漸,紫氣西來“的古體大字。北門高階上的大石碑,是清朝乾隆皇帝遊江南路經邯鄲登叢臺時親筆書寫的詩碑。正面刻有乾隆《登叢臺》的一首律詩,背面是他的古風《邯鄲行》詞。1750年9月乾隆巡行江南過邯鄲登叢臺寫道“傳聞好事說叢臺,勝日登臨霽景開。豐歲人民多喜色,高樓賦詠寫雄纔。襟漳帶沁真佳矣,雪洞天橋安在哉!煙樹迷茫閭井富,為籌元氣善滋培”。
第二層臺面距地表7米,東西59米,南北80米,其中嚮南突出一段長4o米,寬10米,為明代城墻殘段。臺北有5間大屋,名“武靈館”,是紀念武靈王的建築。室前的小亭為“回瀾亭”,建於1931年,臺面周圍臺墻鑲嵌有許多碑碣。其中,清末進士王琴堂的梅花刻石與舉人李世昌的蘭花石碣倍受遊人贊揚。
臺的最上一層,門額上題有“武靈叢臺”幾個大字,頂臺呈圓型,直徑19米,距地表13.5米,原是平臺,俗稱“武靈平臺”。明嘉靖十三年始建亭於臺上,取名“據勝亭”,其意是在防禦上據此者勝。據勝亭圓拱門門媚上有“夫妻南北;兄妹沾襟”八個朱紅大字,流傳很廣的“忠孝節義二度梅”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裏。相傳,公元8世紀末葉唐朝德宗年間,忠臣梅伯高被姦相盧杞誣陷遇害。梅伯高之子梅良玉逃脫後,被陳東初招為傢僮。陳與梅伯高結交甚密,終日尋梅子不見。後來梅花二度開放時,陳得知傢僮即梅良玉,便將愛女杏元許配給他。盧杞又欲加害於陳,便奏明皇帝將杏元封為禦妹嫁至外邦,並將陳東初夫婦下牢。到外邦和親的陳杏元由梅良玉相送,一程淚一程血行至邯鄲,攜手登上武靈叢臺,由此哭別。這個宣揚忠孝節義的故事,為遊人平添了一段瞭解中國封建傳統的趣話。
登上叢臺極目遠眺,西邊的巍巍太行山層巒起伏,西南趙國都城遺址趙王城蜿蜒的城墻隱約可見,西北便是趙國的鑄箭爐、梳妝樓和插箭嶺的遺址。俯視臺下,碧水清波,荷花飄香,垂柳倒影。臺西有湖,湖中有六角亭,名“望諸榭”。相傳很早以前湖中有個小土丘,丘上有個小廟是早年間修建的樂毅廟。現在的“望諸榭”是80多年前重建的。樂毅是燕國“黃金臺招賢”選中的大將,在燕、趙、韓、魏、楚五國伐齊時,擔任統帥,一氣攻下齊國70餘座城池,幾乎亡齊。燕國封樂毅為昌國君。燕昭王死後,燕惠王聽信齊國田單的反間計,召樂毅回燕都,陰謀殺害他。樂毅識破燕惠王的圖謀,直回趙國,被趙王封為“望諸君”。“望諸榭”就是後人為了紀念這位政治傢、軍事傢的功績而修建的。據地方志載,現在邯鄲市東南30裏的樂傢堡,就是當年樂毅的故居。
叢臺的北側有座七賢祠,是為紀念趙國的韓厥、程嬰、公孫杵臼、藺相如、廉頗、李牧和趙奢而建立的。這“七君子”的動人事跡,在《史記》等史書裏均有記載,大體上依據史書編寫而成的《東周列國志》在“圍下宮程嬰匿孤”等章節裏,就記述了“三忠”(程嬰、公孫杵臼、韓厥)為救趙世孤兒捨身忘命的動人事跡。
叢臺在2000多年的漫長歲月裏,經過歷代的修繕和改建,已經失去原貌,但它仍然保存着古代亭榭的獨特風格。特別是解放後經過幾次大的維修,古老叢臺的氣勢更加雄偉,建築愈臻精美,猶如一個昂首挺胸,坐北嚮南,拔地而起的“英雄武士”,聳立在邯鄲市中心,為中原地區一處遊覽勝地。1999年被推薦為百傢“全國名園”之一。2002年10月12日,我國國傢郵政局與斯洛伐剋聯合發行《亭臺與城堡》特種郵票一套二枚,其中一枚為中國“邯鄲叢臺”。這套郵票的發行,將大大提升邯鄲在世界的知名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