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朝天罐
【別名】嚮天葫蘆、瓶兒草、倒罐子、貓耳朵
【來源】野牡丹科錦香屬植物朝天罐osbeckia crinita benth. ex wall.,以根及果入藥。秋季挖根,采摘果序,洗淨曬幹。
【性味歸經】甘、澀,平。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止咳,調經。用於急性胃腸炎,細菌性痢疾,消化不良,慢性支氣管炎,吐血,月經不調,白帶。
【用法用量】 3~5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
|
朝天罐
(《貴陽民間藥草》)
【異名】張天剛(《植物名實圖考》),七孔蓮、朝天甕子、張天罐、紫金鐘、赤紅蓮、痢癥草、罐子草(《江西中醫》(9):67,1957),嚮天葫蘆、天葡萄、公石榴、大金鐘(《廣西中獸醫藥植》),痢疾罐(《貴陽民間藥草》),羅浮金錦香(《中國藥植圖鑒》),倒罐草、天罐子(《成都中草藥》),酒裏壇(《雲南中草藥選》)。
【來源】為野牡丹科植物朝天罐的根或果枝。
【植物形態】朝天罐
灌木,高1~2.5米。莖四棱,被粗毛。葉對生;橢圓狀披針形,長5~10釐米,寬2~4釐米,先端漸尖,全緣,基部鈍或近心形,主脈5~7條,兩面均被粗毛;葉柄長4~10毫米,亦多粗毛。圓錐花序頂生,或緊縮為傘房式;小苞片卵形;萼筒長約12毫米,有具總柄的星狀毛,裂片4,披針狀,稍短於萼筒,具睫毛,先端有束毛;花瓣4,淡紫藍色,或白色,寬卵形,長1.8~3釐米,有睫毛;雄蕊8,偏於一側,花藥單孔裂,有喙;子房下位,4室,頂有剛毛約20條。蒴果頂端4孔開裂,宿萼花瓶狀,長約1.5釐米,中部以上收縮成頸狀。種子細小,微作腎形。花期8~9月。果期10~11月。
生於山𠔌、溪邊、林下等處。分佈我國南部、東南部。
【採集】夏、秋采收。
【性味】《貴陽民間藥草》:"酸澀,微寒,無毒。"
【功用主治】補虛益腎,收斂止血。治癆傷咳嗽吐血,痢疾,下肢酸軟,筋骨拘攣,小便失禁,白濁白帶。
①《植物名實圖考》:"治下部虛軟,補陰分。"
②《民間常用草藥匯編》:"益腎止咳。"
③《貴陽民間藥草》:"清熱收斂止血。治痢疾,虛咳,咯血。"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
【選方】①治虛弱咳嗽:朝天罐五錢,杏仁五錢,桃仁三錢。燉豬肉或煎水服。
②治肺癆咳嗽咯血:㈠朝天罐根五錢,燉豬肉吃,二天一劑,輕者連服二劑,重者連服五劑。㈡朝天罐五錢,葵花盤四錢,柿花蒂三錢,一朵雲三錢,清明菜三錢。煎水服。
③治痢疾:朝天罐根五錢,紅痢加紅糖,白痢加白糖煎服。
④治痔瘡:朝天罐根一兩,燉豬心肺服。(①方以下出《貴陽民間藥草》)
⑤治筋骨拘攣,下肢酸軟,風濕關節痛:七孔蓮三至五錢,酒水各半煎服。(《江西中醫》(9):67,1957)
⑥治小便失禁:朝天罐根五錢,響鈴草根五錢。燉豬尿脬吃。(《貴陽民間藥草》)
⑦治白濁:七孔蓮三至五錢,水煎服。(《江西中醫》(9):67,1957)
⑧治白帶:朝天罐根五錢,蒸酒內服。(《貴陽民間藥草》)
⑨治九子瘍初起:朝天罐根五錢,切細燉豬肉吃,連用五劑。另用糯米藤根一兩,搗爛外敷。(《貴陽民間藥草》)
【臨床應用】治療細菌性痢疾、腸炎
取朝天罐幹根2~4兩,加水500毫升,文火煎至100毫升,頓服或分2次服。或取朝天罐根塊曬幹碾粉壓片,每片0.5剋,每次2剋,日服3次。治療數百例,平均有效率在90%以上。其中數十例服煎劑1次而止瀉,多數在2~4天中見效。用藥過程中未見不良副作用。但朝天罐在實驗室內不能證明對痢疾桿菌、沙門氏菌等有抑製作用,故其治療原理有待進一步探討,對原來體質虛弱或病情嚴重複雜的病例,仍須辨證加減,對癥用藥。 |
|
- : Wideleaf Osbeckia Roo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