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 > 戈壁藜
目录
No. 1
  牧草科名 藜科
  牧草科拉丁名 chenopodiaceae
  牧草科英文名 goosefoot family
  牧草属名 戈壁藜
  牧草属拉丁名 iljinia korov.
  牧草属英文名 iljinia
  天然牧草 戈壁藜
  牧草学名 iljinia regelii (bge.)korov.
  牧草英文名 regel iljinia
  地理分布 产奇台、和布克赛尔、塔城、奎屯、精河、伊犁、新源、伊吾、哈密、和硕、和静、库尔勒、伦台、阿图什、喀什等地。常常以优势种群落,形成较大面积的戈壁藜荒漠。我国甘肃西部有分布。蒙古、哈萨克斯坦、中亚也有。
  形态特征 半灌木。株高20~50厘米,老枝灰白色,光滑无毛;当年生枝暗绿色,果期嫩枝基部具明显关节。叶互生,肉质,近棍棒状,长5~15毫米,宽1.5~2.5毫米,先端钝,基部不扩展而下延,无毛,斜伸,直或稍向上弧曲,叶腋有短毛。花两性,单生于叶腋,具2个半圆形小苞片;花被片5,果时近顶端具翅状附属物,翅半圆形,平展或稍反曲。胞果半球形;种子横生。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在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4月初开始返青,7~8月开花,8~9月结实,10月末枯黄。戈壁藜为强旱生小半灌木。其分布区的生境条件极端恶劣,常出现于剥蚀低山残丘、平缓山坡、风化碎屑普遍堆积、并有岩石裸露,几乎没有土壤发育的地方。在有土壤发育之处,其土层也极薄,土壤为砾质,或砂砾质的石膏棕色荒漠土,或为石膏灰棕色荒漠土。年平均气温为8℃左右,年≥10℃的积温3200~3600℃;年降水量在50毫米以下。地下水埋藏很深,地表水缺乏。在新疆的戈壁藜荒漠群落中,戈壁藜群落盖度不及10%或少到1%,种类组成亦很贫乏。在天山以北戈壁藜群落的伴生植物有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膜果麻黄(ephedra przewalskii)、木贼麻黄(e.equisetina)、亚列兴蒿(artemisia sublessingiana)、毛足假木贼(anabasis eriopoda)、泡果沙拐枣(calligonum junceum)、大叶补血草(limonium gmelinii)等;在天山以南则有枇杷柴(keaumuria soongorica)、圆叶盐爪爪(kalidium schrenkianum)、合头草(sympegma regelii)、叉枝鸦葱(scorzonera divaricata)等。戈壁藜在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波罗乌拉北部石质残山地区与松叶猪毛菜(salsola laricifolia)组成戈壁藜、松叶猪毛菜放牧场。该类草地的盖度一般在5%以下,生产力很低。
  饲用价值 是荒漠区骆驼和羊的中等饲用植物。骆驼一年四季均采食,青鲜时仅一般地采食,秋末结实期及干枯后最喜食;羊在青鲜时仅雨后采食,干枯后喜食;马在干枯后少量采食。据内蒙古农牧学院分析,戈壁藜富含无氮浸出物和灰分,蛋白质含量也较高,粗纤维含量低;必需氨基酸含量中等。
包含词
戈壁藜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