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 Jiangsu > Lianyungang > Lianyungang canton > Hole Mount Hope Scenic Area
Show Map
Contents
No. 1
  孔望山风景区联系方式 地址:连云港市海州区孔望山
  邮编:222023
  电话:0518-5115167 孔望山风景区投诉电话 连云港市旅游投诉电话:0518-5525559
  江苏省旅游投诉电话:025-83418185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孔望山风景区景区荣誉 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 孔望山风景区门票价格 30元/人 孔望山风景区开放时间 8:30—16:30
  
   国家风景名胜区孔望山风景名胜区,坐落在连云港市政中心西同约3公里处,曾因孔子登临望海而久负盛名。这里以优美的自然景观与丰富的人文景观相结合而著称。
  《左传》记载,鲁昭公十七年(公元前525年)秋天,郯国的郯子到鲁国的国都曲阜朝见,孔子认为周王朝和鲁国的官僚机构臃肿而渎职,就向郯子请教郯国的祖先“少昊之国”的官制建置。不久,孔子就亲自“往见郯子而学”。他来到郯国,向郯子请教关于官制方面的学问,这就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孔子问官于郯”。所以,孔望山至今还有一个纪念性的“问官台”。明代海州刺史张峰在考证孔望山的由来时说:“孔子问官于郯子,曾经登山望海,世传其崇山峻岭为孔望山。”《论语》中还有一段记载,孔子曾经认为东夷不同于南、北、西“三方”,有“仁贵之化”,注重礼仪。所以,他要带弟子子路到东夷居住。东夷首领少嗥的遗墟,就在今天的连云港境内,云台山的锦屏山地区。
  
  鸦片战争前夕,道光十九年(1839年),钦差大臣,漕运总督林则徐来这里巡视海防,他凭吊问官台,并即景抒怀:“千秋孔望谁能企?聊以观澜赋水哉!”孔望山海拔123米,古人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仙则灵。先贤的风采,乃文化旅游中人生快事。
No. 2
  佛教摩崖造像
  孔望山景区,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距连云港市区2.5公里,因孔子登山望海而得名,这里有原始社会新时器时代祭海的杯盘石刻,有秦王朝的东大门遗址;有中国最早的东海神庙遗址;有迄今为止中国唯一的汉代圆雕石象;有北齐年间的千年古刹;有唐、宋、元、明各朝代官宦文豪的题刻;特别是东汉摩崖造像的发现,取代了敦煌莫高窟“中华母窟”的桂冠,证实了以孔望山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其价值无法估量,堪称国宝。加之那巧夺天工的龙洞,神奇美丽的传说,“华夏第七十一福地”的称谓享誉海内外。
  1、佛教摩崖造像,位于孔望山的西南部,依山崖的自然形势凿成。现存造像105个,分布在东西长17米,高8米的山崖上。造像有佛、菩萨、弟子、力士和供养人。大多反映释迦牟尼的本生故事和佛教传统。本生故事有萨陲那太子“舍身饲虎”图。佛教故事有“说法图”、“涅磐图”等。
  2、龙洞庵,位于孔望山南侧,始建于北齐年间,唐中宗时改建为龙兴寺。明代于旧址上重建,更名“龙洞庵”。“文革”中龙洞庵也遭受了劫难,塑像被毁,文物流散。龙洞庵的整个建筑以大殿的山门为一中轴线,组成一个高低错落,左右对称的建筑群。从山门拾级而上,穿过圆洞式山门,进入院中,单檐硬山顶的大殿正中供奉着释迦牟尼的佛像,两侧是阿傩和迦叶两个弟子。两侧周围是十八罗汉彩绘塑像。前山门中的神座上,前面是弥勒佛,后是韦驮塑像,两侧是四大天王。东厢房是观音殿。整个建筑轮廓雄浑,气势壮观。大殿两侧有棵千年古柏,仍然苍翠欲滴。东侧有棵始植于宋代的糯米茶树,春季花开时节,菊院清香。院内还有古井一口,名曰“甘露泉”。
  龙洞3、孔望山杯盘刻石,位于孔望山的最高处,是在一块天然大石上凿成。大石全形如砚,故称“砚石”,大石略呈长方形,东西320厘米,宽200厘米,厚70—120厘米,底部有三块小石支撑。大石东段凿成平面,平面正中有一直径40厘米的盘形凹刻,周围有8个标形凹刻。大岩东北端厚壁上镌有隶书体“砚石”两字,字径14厘米。孔望山杯盘刻石是东汉时期祭祀东海君之物。
  杯盘刻石
  4、孔望山石象,位于孔望山摩崖造像东约70米处,石象为主体圆雕,是依一块花岗岩巨石的自然形状雕凿而成。比一般真象的躯体还要大的多。身高2.60米,身长4.8米,背宽3.5米。象身西侧有一高88厘米,宽49厘米,深0.2厘米的阴凿凹面,系未见刻铭的题榜。象身东侧以阴线刻一高113厘米,宽62厘米的方框,内刻隶书体“象石”二字。在刻铭与象前腿之间,有一个平面浅浮雕象奴,高92厘米,头带“T”字型发髻,双脚带有脚铃,右手持一铁钩。石象足下雕有仰瓣莲花。
  孔望山石象龙洞石刻5、龙洞石刻,位于孔望山龙洞庵两侧“龙洞”的内外石壁上。题刻20多处,年代宋至清,大字近3尺,小字寸余。龙洞石刻中,以明代石刻最为丰富。有明代淮海安府知府陈文烛写的《孔望山铭》。有明代嘉庆时期海州知州王同的榜书题刻“归云飞鸟”,还有明邵瑞良的“归云洞”题刻。明代林廷玉的诗刻:“看龙洞偶成,幻化成溟蒙,丹崖一洞空。地灵呼即应,应是讶相逢。”还有明刻中的王同六言诗刻,最具代表性,诗曰:“龙洞良宵月照,黄花满地秋香,此时此会文彦,一殇一咏情长。矗矗山岩曲抱,潺潺朐海东流。明朝分袂城市,琴尊回忆绸缪。”字体严谨,风格古拙,笔力遒劲,风格犹如宋篆,而且写景抒情,给人以很高的艺术享受。
  东海庙碑碑座6、东海庙遗址及东海庙碑,位于孔望山西南端,碑的内容为东海相桓君修缮东海庙的缘起、经过及“尊灵祗、敬鬼神”的宗旨。碑背有一行17字:“阙者,秦始皇所立,为之秦东门阙,事在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