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等院校 : 中國 >安徽 >合肥 >合肥市區 > 合肥工業大學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合肥工業大學聯繫方式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193號.
  郵編:230009合肥工業大學投訴電話合肥市旅遊投訴電話:0551-2619228
  安徽省旅遊投訴電話:0551-282176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合肥工業大學最佳旅遊時間最佳旅遊季節為每年4至10月。合肥工業大學交通圖合肥工業大學美食到合肥,葡萄魚、懷胎魚、油爆蝦、安慶素火腿、素烤鴨等是遊人必嘗的美味佳餚。
  包河所産鯽魚背烏,人稱“包公魚”,烹飪後骨酥肉嫩,回味無窮;名菜曹操雞,俗稱“逍遙雞”,相傳是當年曹操鐘愛的藥膳雞,皮黃骨酥,肉白細嫩,別有風味,比之燒雞、扒雞之類,勝過百倍。中國食品博覽會金奬得主棗廬州烤鴨,原係宮廷御膳美食,選料嚴謹,加工考究,香氣濃郁、皮酥肉嫩、鹹淡適宜、肥而不膩、味道鮮美,膾炙人口。
  到合肥,不可不吃“李鴻章大雜燴”。相傳李鴻章在訪問美國期間宴請美國賓客時,廚師急中生智的發明。主要原料有海參、魚肚、魷魚、玉蘭片、腐竹、雞肉、火腿、蛋黃糕、鴿蛋、豬肝、幹貝、鼕菇、鹹鴨蛋黃、菠菜、雞湯等燒燴而成,具有醇香多味、鮮鹹可口等特點。
  合肥的點心小吃也頗有名氣,尤以麻餅、烘糕、寸金、白切四大名點著稱。麻餅外皮鬆軟香甜,內餡甜而不膩,具有橘、梅等果料風味;烘糕金黃油潤,疏鬆多孔,香酥可口,味美甘甜;寸金具有橘餅、桂花的特有香氣,脆、甜兼得,清香可口;白切片具有片薄甜脆、質白透明的特點,並帶有濃郁的芝麻香。
  蚌埠路的黃山菜館、長江路的淮上酒傢、淮河路的劉鴻盛餃面館及緑楊村酒傢,均頗有特色,是餐飲的好去處。合肥工業大學住宿近十數年來,合肥的賓館酒店業發展很快,如今已有數十個高、中,上百個低檔賓館或旅館、招待所,檔次齊全,大多服務良好,能夠滿足不同層次的需要。
  安徽飯店是安徽省首傢四星級旅遊涉外飯店,位於合肥市景色旖旎的西山風景區,北臨清碧河塘,南眺繁華鬧市。飯店擁有311間(套)客房、裝修豪華,皆頗具匠心。房間設有中央空調、程控電話、迷你冰箱、私人保險櫃,閉路電視和24小時客房服務等。三所高雅餐廳提供正宗徽菜、粵菜、淮揚菜和西餐。緑蔭吧廊、大堂吧、金碧酒吧和11個大小宴會廳任您隨意選擇,是商旅安徽下榻的好去處。
  合肥的梅山飯店、西閡飯店、望江賓館、稻香樓賓館、花衝飯店及江淮飯店等高級賓館服務周到,交通方便。其它如古井假日酒店、美菱大廈、東怡飯店、金安徽國際大酒店、雅高齊雲山莊、廬陽飯店、花園賓館、新亞大酒店等,也都是不錯的選擇。合肥工業大學購物合肥主要土特産品有:羽毛扇、巢湖銀魚、大閘蟹、虎皮金桔蛋、竹黃雕刻等。此外,作為省會,安徽各地的土特産、有名工藝品盡皆云集於此,如涇縣的宣紙、宣筆,歙縣的徽墨、歙硯,蕪湖鐵畫、鳳陽畫、界首陶瓷、符離集燒雞、淮北口子酒、毫州古井貢酒、碭山酥梨、黃山毛峰茶、安徽祁紅茶、安徽屯緑茶、安徽猴魁茶等,應有盡有,任君挑選。
  合肥商業中心區在長江中路及金寨路一帶。城隍廟小商品批零市場、中菜市綜合商場、壩上街農副産品批發市場以及近年來迅速崛起的安徽大市場、長江批發市場、東方商城、瑤海傢具世界,在省內外頗有影響;合肥百貨大樓、鼓樓商廈、商之都、樂普生商廈等一批大型現代化綜合商場,已構成了合肥商業網點的骨架。合肥工業大學交通到南校區乘車路綫:
  從合肥火車站乘101、149、226路公汽到合肥工大站下車即到;
  市內乘21、101、109、111、149、226路公汽均可直達南校區
  到翡翠湖校區乘車路綫:
  從合肥火車站乘226路公汽到大學城站下車即到;
  市內乘126、226路公汽均可直達翡翠湖校區
  到北校區乘車路綫:
  從合肥火車站乘801路公汽到合肥市第一人民醫院後門下車即到;
  或從合肥火車站乘10路公汽到百花井下車即到;
  合肥工業大學是教育部直屬高校,國傢“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是一所以工為主,工、理、文、經、管、法、教育等相結合的多科性全國重點大學。學校坐落於全國首個科技創新型試點城市、安徽省省會合肥市,交通便利,通訊快捷。
  合肥工業大學創建於1945年,1960年被中共中央批準為全國重點大學。60多年來,合肥工業大學留下了閃光的足跡,倍受黨和國傢領導人的關懷,劉少奇、朱德、鄧小平、董必武、陳毅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傢曾來校視察指導工作。1979年,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了“合肥工業大學”校名,1995年,江澤民、李鵬、李嵐清等中央領導同志為合肥工業大學建校五十周年題詞。學校經過60多年的建設,特別是改革開放20多年的發展,已成為國傢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及推進高新技術發展和成果轉化的重要基地。合肥工業大學占地面積3050畝,共分三個校區,南校區(合肥市屯溪路193號)1250畝、北校區(合肥市六安路269號)300畝、翡翠湖校區(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合肥大學城內)1500畝。校捨建築面積150多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180萬餘册,建有一流的校園網絡。學校設有13個學院、66個研究所、56個實驗室和1個國傢甲級綜合建築設計研究院。擁有教育部光伏係統工程研究中心、農産品生物化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ic設計網上合作研究中心、光電技術研究院、汽車技術研究院、安徽省數字化設計與製造重點實驗室、安徽省汽車技術與裝備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信息處理技術和信息係統工程研究中心等13個重點科研基地。經國傢科技部批準,學校還建立了全國高校首傢生産力促進中心。
  學校現有20個國傢級重點學科和省級重點學科,5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6個一級學科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32個博士學位授權點,82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具有建築學碩士、工商管理碩士(mba)、公共管理碩士(mpa)、工程碩士等4種專業學位授予權,其中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已達19個;學校設有本科專業62個,分佈在工學、理學、經濟學、管理學、文學、法學、教育學、哲學等8個學科門類和28個一級學科之中,具有“以工為主、覆蓋面寬、綜合交叉、應用性強”的學科特色和優勢。學校現有教學科研人員1870餘人,其中正高職200餘人,副高職560餘人,博士生導師80餘人,外聘擔任學校教授的兩院院士和國內外著名學者十餘人,“長江學者奬勵計劃”特聘(講座)教授5人,入選“國傢百千萬人才工程”4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4人。目前全日製在校本科生23500餘人,研究生5000餘人。學校秉承“厚德、篤學、崇實、尚新”的辦學理念,恪守“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校風學風,不斷改革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模式,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形成了“寬口徑、強能力、重素質”的人才培養特色和“思想素質高、敬業精神好、適應崗位快、工作作風實、創業能力強”的人才質量特色。60多年來,學校為國傢培養了12萬餘名各類高級專門人才,許多人成為祖國各條戰綫上的領導和骨幹。近年來,合肥工業大學本科生一次就業率都保持在93%以上,穩居全國高校前列。2000年,學校被教育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確立為後備軍官選拔培養基地。2006年,學校被教育部批準為全國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學校充分發揮工科優勢,緊密結合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求,堅持“基礎研究與應用性研究並行,以應用性研究為主”的科研工作方針,以加強應用性研究,大力推進産學研合作為核心,響亮地提出“面嚮市場找課題,論文寫在産品上”的口號,長期服務製造業、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初步形成了“應用技術研究水平高、科技開發能力強”的科研特色。“九五”以來,學校先後與江淮汽車集團、華東光電技術研究院、奇瑞汽車集團、中電集團38研究所、中電集團41研究所、鄭州機械研究所、杉杉集團蕪湖生科股份公司、蚌埠豐原化工集團、東風汽車集團、中石化安徽分公司等多傢企業與科研院所建立了産學研聯合體,承擔企業委托開發和技術改造項目1300多項,科技成果推廣到一汽、二汽、馬鋼等數百傢企業,獲省部級科技成果奬勵140餘項、授權專利36項。近年來科研經費以每年20%的幅度增長,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學校註重科技成果轉化及産業化工作,2000年10月,以學校作為發起人之一的“鑫科材料”股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發行。
  學校堅持貫徹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和教育要面嚮現代化、面嚮世界、面嚮未來,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的教育方針,重視和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註重學生能力的全面發展和素質教育,建立了一套嚴格的教學管理制度、淘汰制度和奬、貸、助、減、勤等助學措施,對品學兼優者允許跳級、提前畢業、推薦為免試研究生;在畢業生就業工作中,學校註重加強就業指導、完善就業市場、規範市場行為,保障用人單位和畢業生的合法權益,為就業工作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環境;學校已基本建成了集教育、管理、指導、服務為一體的畢業生就業指導與服務體係。為盡早實現畢業生就業市場與人才市場的貫通,我校與蘇州、無錫、常州、煙臺等市人才交流中心及福建省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簽訂協議,與以上15傢“中心”共同設立“駐合肥工業大學工作站”。合肥工業大學校園環境優美,校園內的古跡名勝斛兵塘、慈功閣緑樹掩映,碧波蕩漾,更是莘莘學生求知、休憩的好場所。學校利用多種投資方式,加大辦學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保障了教學、科研和擴大招生的需求。現代化的翡翠湖新校區和一幢幢學科樓、教職工住宅樓、學生公寓拔地而起,顯示出合肥工業大學建設與發展的勃勃生機,全校師生員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條件不斷得到改善。
  學校積極開展國際交往和學術交流活動,已和德國、美國、加拿大、日本、丹麥、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俄羅斯、烏剋蘭等國傢的多所院校建立了校際合作關係,與德國斯圖加特大學已保持26年卓有成效的合作關係。
  學校是招收培養高水平運動員的試點院校。十年來,我校手球隊在全國高等院校手球比賽中,一直名列前茅。
  
  新的世紀,新的輝煌。合肥工業大學全體師生員工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樹立科學發展觀,不斷凝煉辦學特色,加強內涵建設,深化管理改革,培育校園文化,團结拼搏,開拓創新,爭先進位快發展,努力把合肥工業大學建設成為國內先進、國際知名的創新型高水平大學。
學校名稱 School Name
  中文:合肥工業大學 ,簡稱:合工大或合肥工大
  英文: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簡稱:HFUT
校慶日 Anniversary Day
  1945年10月7日
校訓 School Motto
  厚德、篤學、崇實、尚新
校風 School spirit
合肥工业大学 校风
  勤奮、嚴謹、求實、創新
學校地址 School Address
  南校區:合肥市屯溪路193號
  北校區:合肥市六安路269號
  翡翠湖校區: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合肥大學城
學校簡介 School Profile
  合肥工業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國傢“211 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和“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高校,是國傢實施自主招生改革的高校,是一所以工為主,工、理、文、經、管、法、教育等相結合的多科性全國重點大學。 學校坐落於全國首個科技創新型試點城市、安徽省省會合肥市,交通便利,通訊快捷。
  合肥工業大學創建於 1945 年, 1960 年被中共中央批準為全國重點大學。 60 多年來,合肥工業大學留下了閃光的足跡,倍受黨和國傢領導人的關懷,劉少奇、朱德、鄧小平、董必武、陳毅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傢曾來校視察指導工作。 1979 年,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了“合肥工業大學”校名, 1995 年,江澤民、李鵬、李嵐清等中央領導同志為合肥工業大學建校五十周年題詞。學校經過 60 多年的建設,特別是改革開放 20 多年的發展,已成為國傢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及推進高新技術發展和成果轉化的重要基地。
  合肥工業大學占地面積 3050 畝,共分三個校區,南校區(合肥市屯溪路 193 號)1250 畝、北校區(合肥市六安路 269 號)300 畝、翡翠湖校區(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學城內)1500 畝。學校占地面積199.399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189.72萬册,電子圖書122.9萬册,中外文現刊3322種,中外文電子期刊33371種。學校設有19個院(部)、46個研究所、33個省部級重點科研基地、1個國傢甲級綜合建築設計研究院、53個教學實驗室、13個校內實習實踐基地、166個校外實習基地;擁有教學、科研儀器設備37320臺(套),總價值33955.63萬元,實驗室基礎設施及生活、體育、文化設施配套齊全。學校擁有教育部光伏係統工程研究中心、農産品生物化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 IC 設計網上合作研究中心、光電技術研究院、汽車技術研究院、安徽省數字化設計與製造重點實驗室、安徽省汽車技術與裝備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信息處理技術和信息係統工程研究中心等25個重點科研基地。經國傢科技部批準,學校還建立了全國高校首傢生産力促進中心。
  學校有3個國傢重點學科(其中一級學科國傢重點學科1個,二級學科國傢重點學科2個)、1個國傢重點培育學科、27個省級重點學科;有10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6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5個博士學位授權點、83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有建築學碩士、工商管理碩士(MBA)、公共管理碩士(MPA)、工程碩士等4種專業學位授予權,其中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23個;有13個專業接受高校在職教師攻讀碩士學位;設有66個本科專業。形成了“以工為主、理工結合、文理滲透”的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結構。
  學校現有教職工3792人,專任教師1851人,其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 1212人;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1477人,占79.8%。“長江學者奬勵計劃”特聘教授和講座教授6人,國傢基礎課程和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4人,全國模範教師2人、優秀教師3人、高等學校優秀骨幹教師3人,國傢“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4人,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3人,教育部 “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7人,全國留學回國人員先進個人1人,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高等學校青年教師奬4人、青年教師基金1人,在職人員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41人,國傢級教學名師2人、安徽省教學名師5人、模範教師7人、優秀教師11人。同時,外聘擔任學校教授的兩院院士和知名學者120餘人。形成了一支專兼職結合、師德高尚、素質優良、業務精湛、結構合理的高水平師資隊伍。
  學校秉承 “ 厚德、篤學、崇實、尚新 ” 的辦學理念,恪守“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校風學風,不斷改革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模式,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形成了 “ 寬口徑、強能力、重素質 ” 的人才培養特色和 “ 思想素質高、敬業精神好、適應崗位快、工作作風實、創業能力強 ” 的人才質量特色。 60 多年來,學校為國傢培養了 12 萬餘名各類高級專門人才,許多人成為祖國各條戰綫上的領導和骨幹。近年來,合肥工業大學本科生一次就業率都保持在 93% 以上,穩居全國高校前列。 2000 年,學校被教育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確立為後備軍官選拔培養基地。 2006 年,學校被教育部批準為全國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學校充分發揮學科優勢,始終堅持科學研究面嚮經濟建設主戰場,以突出應用性研究、深化産學研合作、加強自主創新為主綫,進一步明確基礎性研究與應用性研究並舉、以應用性研究為主的科技工作方針,倡導把“論文寫在産品上、研究做在工程中、成果轉化在企業裏”,推動了科研特色和定位的形成。近年來,通過連續開展“科技發展年”、“科技創新年”活動,不斷提升學校科技創新能力和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學校科研實力顯著增強,科研經費以每年近30%的幅度遞增,2008年科研到帳經費達到1.67億元。學校在主持承擔國傢科技重大專項、國傢科技支撐計劃、973、863、國傢基金重點項目,國防軍工等項目上不斷取得突破。學校科技成果顯示度不斷提高,近三年來保持國傢級科技奬和省部級科技一等奬不斷綫。
  學校有全日製在校本科生24300人,碩士、博士研究生8200餘人。“十五”以來,新增了國傢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國傢工科機械基礎課程教學備案基地和國傢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建築學、土木工程專業通過國傢專業教育評估;承擔國傢級教改項目9項,省部級教改項目151項;測控技術與儀器、信息管理與信息係統2個專業獲批省級教改示範專業;獲國傢級教學成果奬3項,省級教學成果奬27項;建成國傢級精品課程12門,省級精品課程37門;獲國傢級、省部級優秀教材奬6項,編寫教材249部。近幾年來,學校本科生就業率保持在96%以上。60年來,共為國傢培養各類人才17萬多人,逐步形成了“工程基礎厚、工作作風實、創業能力強”的人才培養特色 。
  學校堅持貫徹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和教育要面嚮現代化、面嚮世界、面嚮未來,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的教育方針,重視和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註重學生能力的全面發展和素質教育,建立了一套嚴格的教學管理制度、淘汰制度和奬、貸、助、減、勤等助學措施,對品學兼優者允許跳級、提前畢業、推薦為免試研究生;在畢業生就業工作中,學校註重加強就業指導、完善就業市場、規範市場行為,保障用人單位和畢業生的合法權益,為就業工作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環境;學校已基本建成了集教育、管理、指導、服務為一體的畢業生就業指導與服務體係。
  合肥工業大學校園環境優美,校園內的古跡名勝斛兵塘、慈功閣緑樹掩映,碧波蕩漾,更是莘莘學生求知、休憩的好場所。學校利用多種投資方式,加大辦學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保障了教學、科研和擴大招生的需求。現代化的翡翠湖新校區和一幢幢學科樓、教職工住宅樓、學生公寓拔地而起,顯示出合肥工業大學建設與發展的勃勃生機,全校師生員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條件不斷得到改善。
  “十五”期間,學校科技活動總經費達 78100萬元,項目1583項,其中各級各類計劃項目792項,與企事業單位簽訂技術合同791項;獲科技奬勵116項,其中省部級奬86項(一等奬 10項);出版教材與著作357部;在國內外公開出版的科技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7862篇,其中被SCI、EI、ISTP收錄了821篇;獲授權發明專利 37項,實用新型專利39項。學校先後與數十傢國內大中型企業、科研院所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係。學校積極開展對外合作與交流,與德國斯圖加特大學、日本久留米大學、美國德瑞剋索大學、丹麥奧爾堡大學等40多所世界知名大學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
  學校是招收培養高水平運動員的試點院校。十年來,校手球隊在全國高等院校手球比賽中,一直名列前茅。
歷史沿革 History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合肥工業大學前身安徽省立蚌埠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建立
  1947年安徽省立工業專科學校創建
  1950年安徽省立工業專科學校改建淮南工業專門學校
  1950年淮南工業專門學校升格為淮南煤業專科學校
  1951年淮南煤業專科學校更名為中國煤礦工業專科學校
  1951年中國煤礦工業專科學校更名為淮南煤礦工業專科學校
  1955年淮南煤礦工業專科學校升格為合肥礦業學院
  1956年西本工學院(礦區開採)並入合肥礦業學院
  1958年合肥礦業學院更名為合肥工業大學
  1962年安徽建築工程學院(本科部分)並入合肥工業大學
  1970年安徽水利電力學院並入合肥工業大學
  1952年淮河水利專科學校創建
  1953年淮河水利專科學校改建水利部懷遠淮河水利學校
  1957年水利部懷遠淮河水利學校撤銷
  1958年淮河水利學校復校並升格為安徽水利電力學院
  1970年安徽工學院並入合肥工業大學
  1949年皖南革命幹部學校創建
  1951年皖北幹校並入(合署)皖南革命幹部學校
  1952年皖南革命幹部學校、皖北幹校合併組建安徽幹部學校安徽幹部學校更名為安徽行政學院
  1958年安徽行政學院、蕪湖電力學校(機械科)合併升格為安徽工業專科學校
  1959年安徽工業專科學校更名為安徽機械工業專科學校
  1960年安徽機械工業專科學校升格為安徽機械學院
  1961年蚌埠機械學院、蕪湖電力專科學校、銅官山有色金屬專科學校、淮南化工專科學校、馬鞍山鋼鐵專科學校並入安徽機械學院
  1978年安徽農機學院(原安徽工學院)復校
  1978年安徽農機學院更名為(復名)安徽工學院
  1994年安徽工學院並入合肥工業大學
  一、蚌埠機械學院
  1958年蚌埠工業專科學校創建
  1960年蚌埠工業專科學校升格為蚌埠機械學院
  二、蕪湖電力專科學校
  蕪湖電力專科學校創建
  三、銅官山有色金屬專科學校
  1958年安徽省銅官山有色金屬工業學校創建
  安徽省銅官山有色金屬工業學校升格安徽省銅官山礦冶專科學校
  1960年安徽省銅官山礦冶專科學校更名安徽省銅官山有色金屬專科學校
  四、淮南化工專科學校
  淮南化工專科學校創建
  五、馬鞍山鋼鐵專科學校
  1958年馬鞍山鋼鐵工業學校創建
  1960年馬鞍山鋼鐵工業學校升格為馬鞍山鋼鐵專科學校
  1961年安徽機械學院更名為安徽工學院
  1962年安徽輕工業學院、安徽交通學院、安徽建築工程學院(專科部分)並入安徽工學院
  一、安徽輕工業學院
  安徽輕工業學院創建
  二、安徽交通學院
  1956年安徽交通學校創建
  1958年安徽交通學校升格為安徽交通學院
  三、安徽建築工程學院
  1958年安徽省建設廳幹部培訓班、瀋陽計劃經濟學校和蘇州建築工程學校(部分)合併組建安徽建築工程學校創建
  1960年合肥工業大學(土木係部分)、安徽建築工程學校合併升格為安徽建築工程學院
學科建設 Discipline
  合肥工業大學學校有3個國傢級重點學科(其中一級國傢重點學科一個,二級國傢重點學科兩個)、一個國傢重點學科培育點,27個省級重點學科,1個安徽省A類重點學科-機械工程(主要培育國傢重點學科);有10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6 個一級學科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25個博士學位授權點,83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具有建築學碩士、工商管理碩士( MBA )、公共管理碩士( MPA )、工程碩士、藝術碩士(MFA)等 5 種專業學位授予權,其中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已達 23個;學校設有本科專業 66個,分佈在工學、理學、經濟學、管理學、文學、法學、教育學、哲學等 8 個學科門類和 28 個一級學科之中,具有“以工為主、覆蓋面寬、綜合交叉、應用性強”的學科特色和優勢。 國傢重點學科
  代號: 1201
  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重點學科)
  管理科學與工程
  2007年--教育部
  代號: 080203
  機械設計及理論(二級重點學科)
  機械工程
  2007年--教育部
  代號 :080804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二級重點學科)
  電氣工程
  2002年--教育部
  代號:083203
  農産品加工及貯藏工程 (培育)
  食品科學與工程
  2007年--教育部
  省級重點學科
  序號 重點學科名稱及代碼 所屬一級學科 批準時間及部門
  1 030501 馬剋思主義基本原理 馬剋思主義理論 2001年--省教育廳
  2 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 剋思主義理論 2001年--省教育廳
  3 070901 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 地質學 2001年--省教育廳
  4 080104 工程力學 力學 2001年--省教育廳
  5 080201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 機械工程 2001年--省教育廳
  6 080202 機械電子工程 機械工程 2001年--省教育廳
  7 080401 精密儀器及機械 儀器科學與技術 2001年--省教育廳
  8 080502 材料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 2001年--省教育廳
  9 080503 材料加工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 2001年--省教育廳
  10 080903 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 電子科學與技術 2001年--省教育廳
  11 081002 信號與信息處理 信息與通信工程 2001年--省教育廳
  12 081101 控製理論與控製工程 控製科學與工程 2001年--省教育廳
  13 081203 計算機應用技術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2001年--省教育廳
  14 081302 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建築學 2001年--省教育廳
  15 081402 結構工程 土木工程 2001年--省教育廳
  16 081704 應用化學 化學工程與技術 2001年--省教育廳
  17 083002 環境工程 環境科學與工程 2001年--省教育廳
  18 070904 構造地質學 地質學 2008年--省教育廳
  19 080204 車輛工程 機械工程 2008年--省教育廳
  20 080402 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 儀器科學與技術 2008年--省教育廳
  21 080501 材料物理與化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 2008年--省教育廳
  22 080802 電力係統及其自動化 電氣工程 2008年--省教育廳
  23 081202 計算機軟件與理論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2008年--省教育廳
  24 081401 岩土工程 土木工程 2008年--省教育廳
  25 081702 化學工藝 化學工程與技術 2008年--省教育廳
  26 083201 食品科學 食品科學與工程 2008年--省教育廳
  27 120202 企業管理 工商管理 2008年--省教育廳
重大科研基地 Significant research base
  序號
  科研基地名稱
  依托單位
  批準單位
  1
  安徽省農産品生物化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生物機電工程研究所
  安徽省科技廳
  2
  教育部IC設計網上合作研究中心
  微電子設計研究所(電子科學與應用物理學院)
  教育部
  3
  教育部應用物理網上合作研究中心
  電子科學與應用物理學院
  教育部
  4
  教育部光伏係統工程研究中心
  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
  教育部
  5
  農産品生物化工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生物機電研究所、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化學工程學院
  教育部
  6
  安徽省數字化設計與製造重點實驗室
  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
  安徽省科技廳
  7
  安徽省信息處理技術與信息係統工程研究中心
  信息管理與信息係統研究所(管理學院)
  安徽省發改委
  8
  安徽省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知識經濟與企業管理創新研究中心
  管理學院
  安徽省教育廳
  9
  安徽省汽車技術與裝備工程研究中心
  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
  安徽省發改委
  10
  安徽省高等學校現代測試與製造質量工程重點實驗室
  儀器儀表學院
  安徽省教育廳
  11
  安徽省生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
  安徽省生態辦
  12
  國傢特種顯示技術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華東光電技術研究所合肥工業大學光電技術研究院聯合共建
  國傢科技部
  13
  可控化學與材料化工安徽省重點實驗室
  化工學院
  安徽教育廳
  14
  過程優化與智能决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管理學院
  教育部
  15
  安全關鍵工業測控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計算機與信息學院
  教育部
  16
  工業自動化安徽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
  安徽省教育廳
  17
  土木工程防災減災安徽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
  安徽省教育廳
  18
  高性能銅合金材料及成形機械工業重點(工程)實驗室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全國機械工業聯合會
院係設置 Colleges
  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
  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
  管理學院
  儀器科學與光電工程學院
  計算機與信息學院
  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
  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
  化學工程學院
  建築與藝術學院
  人文經濟學院
  外國語學院
  數學學院
  電子科學與應用物理學院
  軟件學院
教學環境 Teaching environment
  合肥工業大學校園環境優美,校園內的古跡名勝斛兵塘、慈功閣緑樹掩映,碧波蕩漾,更是莘莘學生求知、休憩的好場所。學校利用多種投資方式,加大辦學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保障了教學、科研和擴大招生的需求。現代化的翡翠湖新校區和一幢幢學科樓、教職工住宅樓、學生公寓拔地而起,顯示出合肥工業大學建設與發展的勃勃生機,全校師生員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條件不斷得到改善。
國際合作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學校積極開展國際交往和學術交流活動,已和德國、美國、加拿大、日本、丹麥、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俄羅斯、烏剋蘭等國傢的多所院校建立了校際合作關係,與德國斯圖加特大學已保持 26 年卓有成效的合作關係。
  校歌歌詞——《弦歌一路高聲唱》
  北帶淮河,南襟浩浩長江。
  合肥工大在皖中央。
  器識為先,品德為上,求知求真,弘實學養。
  弦歌一路高聲唱,培育萬千棟梁。
  厚德篤學,我們畢生的追求;
  崇實尚新,我們永遠的理想,
  永遠,永遠的理想。
  東臨巢湖,西眺巍巍大別山。
  合肥工大在皖中央。
  學術精進,思想開放,科技創新,教學相長。
  青春如火好時光,志在祖國富強。
  厚德篤學,我們畢生的追求;
  崇實尚新,我們永遠的理想,
  永遠,永遠的理想。
部分傑出校友 Part of the Distinguished Alumni
  企業界
  祝義纔:江蘇雨潤食品集團董事長,江蘇首富
  任傳俊: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
  張傢仁: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黨組成員
  趙建國:中國南方電網公司總經理
  浦天祥: 中國西電集團總經理
  趙經徹: 兗礦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謝 彪:中國機械設備進出口公司總裁
  葉 青: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
  張玉牛: 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徐 平: 東風汽車公司總經理
  尹同耀:奇瑞汽車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兼總經理
  左延安:江淮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安進: 江淮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劉漢如:安徽星馬汽車集團董事長,安徽華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季學智:合肥美菱集團公司董事長,合肥榮事達三洋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 斌:中信出版社社長
  馬嚮群:新浪網副總裁
  馮 鑫:北京暴風網際科技有限公司CEO
  張煒:機械工業勘察設計研究院院長、黨委書記,國傢勘察大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朱福壽:高級工程師,曾任東風汽車車輪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現任鄭州日産董事長。
  政界
  奚國華:工業和信息産業部直屬機關黨委書記,原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 原中國網通集團總裁
  苗 圩: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 原二汽總經理,武漢市市委書記
  唐賢明: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主任,總裝備部副總參謀長,少將軍銜,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
  朱作滿:少將
  程安東:原陝西省省長
  高祀仁: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主任,原廣東省委副書記,廣州市市委書記
  徐立全:安徽省副省長
  賈成炳:中央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
  寧吉喆: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
  倪嶽峰: 國傢海洋局副局長
  蔡其華: 中共長江委黨組書記,長江委主任
  王思齊:原貴州省政協主席
  邵桂芳:山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原山東大學黨委書記
  王國平:杭州市委書記
  林元和:佛山市市委書記
  唐承沛:安徽省副省長
  學界
  陳 鯨:中國工程院院士,軍內通信與信息係統專傢
  徐南平: 中國工程院院士,膜技術專傢,江蘇省長助理
  盧秉恆: 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
  吳信東: 在美國佛蒙特(Vermont)州的佛蒙特大學計算機科學係主任,著名數據挖掘大師。
  查紅彬: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教授、博導
  李 健:武漢大學黨委書記,原中南大學黨委書記
  耿安鬆: 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及廣東省科學院院長,有機地球化學專傢,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董樹文: 中國地質科學院副院長
  崔之祜:軍隊著名計算機專傢,總參某所學科帶頭人
  王耀華:中國人民解放軍理工大學副校長,少將軍銜。
  費業泰:合肥工業大學教授,2005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
  楊善林: 合肥工業大學教授,2005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2009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
相關詞
合肥機械汽車工程電氣自動化工程電氣與自動化工程管理學院合工大
管理科學與工程儀器科學光電工程生物食品工程土木建築工程材料學
資源環境工程化工經濟人文會計百科更多結果...
包含詞
合肥工業大學學報合肥工業大學工會
合肥工業大學醫院合肥工業大學生命科學協會
合肥工業大學藍天社合肥工業大學陽春社
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合肥工業大學CIMS研究所
合肥工業大學東風廣場合肥工業大學摩擦學研究所
合肥工業大學DSP實驗室合肥工業大學檔案館
合肥工業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合肥工業大學深圳研究院
合肥工業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合肥工業大學自動化係
合肥工業大學大學生藝術團合肥工業大學勤工助學中心
合肥工業大學研究生教育合肥工業大學社團聯合會
合肥工業大學乒乓球協會合肥工業大學網絡畫刊網站
合肥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合肥工業大學的附屬中學
合肥工業大學工業培訓中心合肥工業大學管理學院
合肥工業大學人文經濟學院合肥工業大學化工學院
合肥工業大學翡翠湖校區合肥工業大學圖書館
合肥工業大學附屬中學合肥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
合肥工業大學網絡社區合肥工業大學實驗室
合肥工業大學研究所合肥工業大學土木學院
合肥工業大學技師學院合肥工業大學安園賓館
合肥工業大學太和函授站合肥工業大學太和縣教學點
合肥工業大學貴州函授站合肥工業大學第二醫院
合肥工業大學檢測技術研究所合肥工業大學圖形與圖像研究室位
合肥工業大學緑色設計與製造工程研究所合肥工業大學汽車技術研究院
合肥工業大學青年志願者聯合會合肥工業大學圖像信息處理研究室
合肥工業大學分佈式控製實驗室合肥工業大學大學生發展網絡教育中心
統計學原理及應用(高等院校經濟管理類通用教材合肥工業大學十一五規劃教材)合肥工業大學光電技術研究院
合肥工業大學2010年高水平運動隊招生簡章合肥工業大學納米測量實驗室
合肥工業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專業中心實驗室合肥工業大學2006年優秀碩士學位論文摘要集
合肥工業大學測控技術中心實驗室合肥工業大學資環學院學生記者團
合肥工業大學材料學院實驗測試中心合肥工業大學電力係統自動化研究所
合肥工業大學電機電器控製研究所合肥工業大學人工智能與數據挖掘研究室
合肥工業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合肥工業大學材料學與工程學院
合肥工業大學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合肥工業大學儀器科學與光電工程學院
合肥工業大學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合肥工業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
合肥工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合肥工業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
合肥工業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合肥工業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
合肥工業大學化工學院基礎化學實驗室合肥工業大學化工學院化工技術中心
合肥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合肥工業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學院
合肥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合肥工業大學培訓班馬鞍山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