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 > 右派
目錄
歷史
  “右派”源自於法國大革命時期,當時來自第三階級的自由派參議員坐在主席的左側,這是自1789年三級會議以來的習慣。而貴族階級、第二階級的成員則坐在右側。之後的立法會議(Legislative assembly),將坐在右側,支持舊制度(Ancien Régime)的君主主義者稱為右派。這個根據自己政治立場而分坐大會主席左右席位的傳統延續到了今日的國民議會。19世紀末期,法國政治光譜可分為極左派(社會主義者和激進派)、中間偏左(自由派共和主義者)、中間派(溫和派和保守派共和主義者) 、中間偏右(君主立憲支持者、奧爾良派、波拿巴主義者)和極右派(偏激保皇派和正統派)。
  從此,右派成為保護現有制度和傳統、贊同統治階級和私有財産權的自由市場經濟。現代西方保守主義受到埃德蒙·伯剋等人的著作影響。伯剋反對抽象概念,而主張民族傳統:他提到:“我們敬畏上帝,我們尊敬國王且感到敬畏;尊敬議會且滿懷情感;尊敬行政官員且充滿敬意;尊敬且敬重牧師;尊敬且尊重貴族。為什麽?因為當心中出現這些想法,我們“自然”就會被打動。”他提出理由捍衛成見(Prejudice),表示這是“整個國傢與時代的銀行與資産”,相較之下個人是較不重要的。他主張“成見能在緊急情況下立即運用。心中的成見出現在智慧與美德之前,而且不會在人們猶豫、懷疑、睏惑、無法解决時離你而去。” 伯剋批評社會契約(Social contract)理論,主張社會的確是個契約,但“不衹有活在世上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是在世的、已死去的、尚未出生的人們間的關係。”
  亞當斯密的《國富論》,最早研究歐洲工業興起及商業發展的著作之一,是現代經濟理論的先驅。亞當斯密在這本書與其他作品中,闡述了自我利益的合理性,與競爭可以促進經濟的繁榮與安康,也闡述了自由貿易與資本主義最為世人所知的基本原理,大大影響了後世經濟學者的著作。
  19世紀的英國,有少數但強力的曼徹斯特自由派人士,如理查·科布登(Richard Cobden)和理察·賴特(Richard Wright)等人,追隨自由放任資本主義。1867年,英國與法國簽署自由貿易協議,之後也與其他國傢簽署協定。報紙《經濟學人》創辦於1843年,某一程度上反對𠔌物法。1866年成立的科布登俱樂部(The Cobden Club)和其他團體或場所也會討論自由貿易。但奧地利經濟學者主張自由放任經濟從未成為任何一個國傢的主要信條,並且在18世紀末,歐洲國傢重新采用貿易保護主義和經濟干涉主義。
  法國二戰後中間偏右的戴高樂主義者主張在教育和基礎建設上投入大量資金,和具有社會民主主義特色的大規模經濟管製與有限的財富再分配措施。
現今用法
  所謂左派右派之分是個歷史的産物,分別代表不同的階級利益,而這個資産階級革命中所誕生的名詞,又被馬剋思主義做了進一步的引申,所以要講清左派右派這個問題,還和你是站在什麽樣的立場上有關。
  站在馬剋思主義的立場,或無産階級的立場,所謂左派就是代表歷史前進方向的人群,而馬剋思主義指出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所以在今天左派就是主張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人群。有一個經常和左派右派混淆的問題就是左傾和右傾的區分。同樣是主張實現社會主義目標的,因為對現實的認識不一致,因此就産生了對采取何種措施的分歧,認識落後於實際情況的,我們叫做右傾,認識超前於實際情況的,我們叫做左傾。一方面,無論左傾右傾,都屬於左派,屬於認識上産生了偏差;另一方面,無論左傾右傾,都會給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帶來危害,因此就需要即防左又防右。對認識上有偏差的左傾或右傾派,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從思想上給以幫助,促使他們轉變。所謂防,衹是說要防止在策略上出現左或右傾,不是說象防賊一樣的防人,甚至是把他們作為革命的對象。
  對於無産階級來說,主張資本主義,極力為資本主義社會辯護的,就是右派。由於右派極力維護資本主義制度,反對歷史嚮社會主義前進,所以右派是代表着逆歷史前進方向的勢力。而站在資産階級立場,資本主義社會當然是要萬萬年的,因此他們並不承認主張實現社會主義的是什麽左派,在他們那裏,左派恐怕是要被稱作空想派、烏托邦的。但右派在如何維護資本主義制度上,也還存在路綫之爭,主要地區分為改革派與維持派(也稱保守派)。改革派就是要割除一些資本主義的弊端,進行一些改良,這就必然要嚮社會主義學習和靠攏,其政策主張也就必然更多地反映了中、下階層的利益,由此,一般也稱其為左翼或左派。而維持派(或保守派)則更多地要求維護傳統的資本主義自由經濟,反對對資本主義進行改良,因此其主張就必然更多地代表上層階級的利益,一般稱其為右翼或右派。不過也常常不用左右派的稱呼來表示,比如,美國的民主黨屬左翼,但通常稱之為自由派,而美國的右翼共和黨則被稱為保守派。
  與左傾和右傾的概念相對,在政策的具體實施上又有保守、穩健和激進的區別。比如激進的右翼極力反對對資本主義制度進行改革,對已進行的改革拼命反對並主張撤消之,一般稱為極端保守派,而激進的左翼就主張實行大膽的、迅速的改革,這大概是叫極端自由派吧。我們可以看到,當今資本主義世界,兩派的主張變得模糊起來,都在嚮中間靠攏,也就是改革的保守派和保守的改革派在互相靠攏。
  其實左派也有保守、穩健和激進的區別,但這通常和右傾、左傾混在一起,不容易區分。
  並沒有劃分所謂的左派或右派的嚴格標準,1957年中國反右運動中,被打擊的許多大右派,如章伯鈞、羅隆基、儲安平、費孝通、黃現璠、張申府、陳仁炳、彭文應、丁玲(女)、馮雪峰、陳企霞等等人,他們在國民黨眼裏,都是左派人士。
英文解釋
  1. n.:  the Right (wing),  the right wing,  the rightists,  the right-wingers,  the conservatives
法文解釋
  1. n.  droite
相關詞
文化知識報刊媒體政治傢中國民主同盟中國農工民主黨愛國民主人士
歷史政治民主黨派民主鬥士人物歷史人物黃埔軍校教官
作傢黨員名人民主人士愛國人士新中國十大右派具有獨立思考素質的大學生文革梨
貴州專賣民革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