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县 :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 儋州市 : 获嘉县 : 延寿县 : 青冈县 : 浏阳市 : 宁远县 : 梅河口市 : 扎兰屯市 : 岳池县 : 双流县 : 永仁县 : 盐津县 : 桂平市 : 三都水族自治县 : 雁江区 [显示全部] > 中和镇
显示地图
目录
·黑龙江省延寿县中和镇·湖南省宁远县中和镇·贵州省三都县中和镇
·湖南省浏阳市中和镇·黑龙江省青冈县中和镇·重庆市开县中和镇
·河南省获嘉县中和镇·重庆市秀山县中和镇·吉林省梅河口市中和镇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中和镇·海南省儋州市中和镇·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中和镇
·四川省岳池县中和镇·四川省双流县中和镇·No. 15
·四川省岳池县中和镇·云南省永仁县中和镇·No. 18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延寿县·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No. 21
·No. 22·No. 23·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
·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广西贵港市桂平市·No. 27
·No. 28·No. 29·重庆市重庆市开县
·重庆市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
·永仁县中和镇名片-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青冈县中和镇名片-黑龙江省绥化市·浏阳市中和镇名片-湖南省长沙市
·获嘉县中和镇名片-河南省新乡市·英文解释·近义词
·相关词·包含词·分类详情
·更多结果...
黑龙江省延寿县中和镇
  中和镇位于小兴安岭支脉张广才岭西麓,延寿县城东南,尚志市、方正县、庆阳农场一市、二县、一场行政区域交接处。距县城65公里,镇域面积134平方公里,全镇辖中和村、先锋村、万江村、胜利村、崇和村、富荣村6个行政村,19个自然屯,总人口2万,其中农业人口1.2万。现有耕地8.8万亩,其中水田面积为7万亩,林地面积10.4万亩,森林覆盖率20%,可养鱼水面为1000亩。中和镇综合经济实力较强,2002年全镇社会总产值实现8,701万元,比上年增长3%,其中乡镇企业产值6,356万元,本级财政收入163.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826元。中和镇是延寿县东南交通枢纽,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而且还有良好的社会基础和投资环境。
  中和镇的交通可谓四通八达。每天往返延寿县城班车20次;直达哈市6次;直达亚布力滑雪场8次;直通牡丹江市4次;直达方正县城3次。将于2004年8月1日竣工通车的延寿至中和三级硬化路面,给中和镇的交通事业将带来更大便利,拉近了中和镇与世界的距离,也必将促进中和镇经济和社会发展。
  中和镇商业区比较繁华。镇内有百货大楼、轻工商场、综合商场和农贸商场四个大型商场,每个商场容纳100多个摊位,服装、鞋帽、副食、轻工、家电、小百应有尽有。全镇小型食杂商店86个,饭店18个,舞厅、歌厅6个,社区服务站4个。
  中和镇驻地,于1922年形成村落,始名大贵街,继称中和屯。因位于东亮珠河与驿马河汇流处,为“综合”之谐音。时为同宾县(今延寿县)第六区管辖。1929年划为中和镇。东北沦陷后,1934年设中和保,1938年改设中和村。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3月,设置中和区。1949年10月,改为第五区,1955年复称中和区。1956年4月,撤区划乡,
  设置中和乡等。1958年1月,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合并为中和乡。同年9月,改称中和人民公社。1984年1月,改为中和乡。1985年5月,改为中和镇。全镇19个自然屯,吃上自来水有14个屯,自来水入户率达85%。
  2000年,中和镇进行了农网改造,新建4千伏变电所一座,6.6万千伏高压线路16公里,保证了中和镇、庆阳农场及亚布力林业局所属的金星林场、双河林场、宝兴林场的生产生活用电。
  1996年,中和镇电信局新上2万门程控电话,全镇6个行政村、19个自然屯都安装了电话,电话入户率90%,铺设了光缆,新建移动通讯接收塔3座,联通通讯塔1座,移动电话普及率达6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5%,农民可足不出户便可和世界沟通联系。
  中和镇资源特别丰富。镇辖区四面被群山环绕,可谓是山青水碧,物产丰富。地理条件属山区小盆地,气候湿润温和,土地肥沃,水土资源丰富。全镇亮珠河、驿马河、先锋水库三大灌溉水系可灌溉50万亩良田。亮珠河、驿马河均属矿泉水质,含有多种微量元素,上游流程短,天然植被好,没有任何工矿企业,无污染 ,是生产无公害水稻不可多得的水资源。镇内有优质米生产基地7万亩,每年可生产优质水稻3500万公斤,稻草4500万公斤。
  森林资源特别丰富。中和镇居住在亚布力林业局腹地,四周有广袤的森林,主要树种有:红松、白松、樟子松、曲柳、核桃秋、柞树、榆树、白桦、椴树等几十种。森林蓄积量3594579立方米。天然中草药齐全,主要有人参、灵芝、黄芪、平贝、三棵针、五味子、串地龙、党参、刺五加等上百种。蕴藏量3000万公斤。山野菜主要有薇菜、蕨菜、广东菜、猴腿等几十种,蕴藏量约在2000万公斤以上。同时有相当数量的黑木耳、元蘑、榛蘑、松蘑、猴头等十几种天然菌类食品。镇域内“七华里”主峰套环山海拔1008米,山上怪石嶙峋,古树参天。山下四季奔流不息的山泉,庆阳农场用此泉水生产出了享誉内外的达力山泉啤酒。每年来“七华里”度假旅游观光的人络绎不绝,因此,中和镇是群山环绕,物产丰富,山青水碧,风景秀丽的山区小镇。是不可多得的天然中草药加工生产基地及天然菜类和菌类生产基地。
  中和镇优质米生产潜力大,开发前景看好。有优质无公害水稻生产基地7万亩。全部使用自流灌溉,由于亮珠河、驿马河水属矿泉水质,内含多种人体必备的微量元素,加之上游流程短无污染,用亮珠河、驿马河水灌溉的水稻生态环境好,因此生产出大米米质好,米粒晶莹剔透,香味浓郁,米饭柔软,饭粒光亮,口感好,余饭不回生。自2000年以来,镇政府加大了优质米生产的力度,采用“二段式”移栽新技术生产,新米可提前上市一个月,每年中秋节前可上市,加之使用生物有机肥,并通过水稻根外补硒、补锌办法解决水稻含硒、含锌不足问题。如果说中和大米是盘中主食米,莫如说是天然食疗补品。目前,中和镇生产的优质米已远销北京、上海、天津、武汉、河北、山东等大城市,倍受青睐。
  稻草加工价廉、经济实用。据实际调查,全镇平均产稻草4500 万公斤,如果把80%的稻草加工成稻草砖、纤维板、稻草酶,年利润可达几万至几千万元,因此,稻草加工是一项效益高又减少污染的切实可行产业。同时也是最低廉的养牛养羊饲料。
  建立中药材生产基地,规模生产,规模经营。中和镇野生中药材品种全、数量多,加之中和镇农民有种植平贝的经验,目前平贝种植面积260亩,年收入1,201万元。
  建立畜禽良种及产品开发销售基地,使养殖业形成一定特色。可建万只鸡场,千头猪场,百头牛场,加快粮食转化利用,促进经济发展。目前全镇黄牛存栏1,500头,百头牛场一个。
  
  230129102 中和镇
  230129102200 中和村
  230129102201 先锋村
  230129102202 万江村
  230129102203 胜利村
  230129102204 崇和村
  230129102205 富荣村
湖南省宁远县中和镇
  中和镇位于宁远县境西部。东邻棉花坪瑶族乡、仁和镇、舜陵镇,南连天堂镇,西界道县、双牌县,北壤清水坪镇、柏家坪镇。镇政府驻中和圩,辖上街、下街、麻田、石珠坝、大桃园、兴隆坊、马鹿口、羊山头、白田、蟠龙井、木华山、泮潭、李家、坦坝、周家、枫木脚、陈家洞、新开、淌头、岭头、黄千二、四坊、犹壁、龚家、立脚、荒竹山、聂家、蒋家、谢家、邓家、西山、保和、新福祥、坝眼、罗卜源、排楼屋、冷水洞、永乐塘、杉木园、荒塘、断石桥、杉树脚、何家山、新屋里、谢罗塘、老屋里、慕投老村、慕投新村、黄坝头、新彰佳山、老彰佳山、宝峰、油榨屋、高子洞、井子口、茶子园、山林塘、和平、仁杏、大塘漯、上吴、下吴、白花源、西江源、杨柳田、白公殿、砠江67个村。
  镇沿用中和圩自然地名。中和镇原属中和区,1995年撤区并乡建镇时,由原中和乡、新开乡、保和乡、慕投乡合并而成,原国营白云山林场所属3个村,亦一并划归中和镇管辖。全镇总面积299.2平方公里,耕地2466.7公顷,17400户,67000人。境内四面环山,形成盆地,象一个巨大的天然溪宝,故称西洞,气候适宜,得凤仙桥水库灌溉之利,物产丰富,为全县粮食和木材主产区之一。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油茶、生姜、大豆、山楂籽和红瓜子。
  随着宁中公路油化工程竣工和五里沟路段的拓宽,交通条件显著改善。镇经济中商贸经济和乡镇企业占有较大比重。镇年国内生产总值20100万元,年财政收入380万元。境内有锑品冶炼厂、选矿厂、红砖厂、竹木加工厂等。设有中学6所,小学70所,医疗机构5个。主要古迹有杉木园等地的汉晋古墓群、宝峰村峦头岭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保和五里沟段,江水碧绿,青山倒影,清代建设的春水桥飞架两岸,如长虹般壮观,正在建设旅游景点。
贵州省三都县中和镇
  中和镇地处东经107°53′至107°59′,北纬25°45′至25°50′之间。驻地中寨海拔720米,距县城约27公里。境内周围环山,中间为狭长坝子,稻田多分布其间。主产水稻、小麦、包谷、大豆和辣椒。是农村贸易市场,逢卯、酉赶场。三荔公路穿境而过,有中学1所,小学9所,村民全是水族。1987年有1570余户,7580多人。总面积为77平方公里,耕地6842亩,其中稻田5729亩。辖10个行政村,59个自然村63个村民组。中和村辖大寨、中寨、和寨、早歹4个自然村,姑引村辖姑引、上辉寨、下辉寨、新寨、上八猫、下八猫、朋顶7个自然村;庞寨村辖庞大寨、板郎、板新、抵刚、勇寨5个自然村;松寨村辖松寨、棒寨、郎寨、姑勇、姑街、雅界、梅下、立场、雅青、明寨、姑早、巴利12个自然村;务朝村辖务朝、的外、高朝、雅引、板鸭、甲丙、竹毫、干城、姑良、姑勇、姑其11个自然村;拉旦村辖拉旦、班来、大台、小台、水等、东摆6个自然村;姑播辖班狂、班董、班靠3个自然村;姑劳村辖务丙、班化、姑正、梅海、底归5个自然村;甲化村辖甲化、务九、姑仲、务班4个自然村;庙良村辖板庙、板良2个自然村。
湖南省浏阳市中和镇
  中和镇位于湖南省浏阳市东南部,距省会长沙110公里,距黄花国际机场90公里。1995年浏阳市撤区并乡时,由原中和乡和山枣潭乡合并为中和乡,1999年12月改为建制镇。全镇总面积152.55平方公里,辖2个居委会,7个行政村,人口2.16万。
  所辖村有:长寿村 黄沙村 楼西村 小江口村 三元村 草坪村 西南村 坛前村 铜锣村 丁字村 云居山村 邓家湾村 雅山村 七级村 英佳村 金星村 旸谷村 涧山村 清溪村 河口村 金树村 枧头村 敏溪村。
  中和镇具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是中共中央前总书记胡耀邦同志的故乡,又是秋收起义的重要策源地。境内有22万亩山林,其中生态公益林16万亩,建立了苍坊(耀邦故居所在地)自然生态保护区。境内有钨、铜、钼、灰绿炭、花岗岩等矿产资源和胡耀邦故居、胡耀邦陈列馆、耀邦广场、胡氏宗祠、九峰寺、清风亭、文峰塔、七级飞来石、清江水库等旅游资源。
  2006年以来,中和镇以“观念转化、环境美化、产业优化、旅游强化”为发展思路,提升改造传统花炮产业,大力开发旅游产业,着力培育新兴产业,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蓬勃的发展。几年来,投资3000多万元硬化了文苍公路、楼丁公路、环镇公路,实现了水泥路“村村通”,并大力发展电力、通讯、水利等事业,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目前境内有40家花炮企业,系浏阳的花炮主产区之一。有竹木旅游产品工艺厂、薇雅达食品厂等加工企业,有浙江客商投资兴建的天宝矿业公司,有全市药材种植面积最大的腾达贸易药材有限公司。全镇经济结构日趋合理,2006年工农业总产值达3.87亿元,财政税收达1743万元。
  中和镇作为耀邦同志的家乡,又是客家文化山区,红色旅游和绿色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方兴未艾。近年来,中和镇不断加大旅游产业投入,致力于将耀邦家乡打造成集红色旅游、绿色生态休闲旅游与客家文化旅游于一体的旅游圣地。同时,不断优化发展环境,转变发展观念,提供优惠政策,为中和的发展营造一种亲商护商爱商,谁投资、谁受益的良好招商引资环境。
黑龙江省青冈县中和镇
  青冈县中和镇位于青冈县西北部,距县城三十五公里处。地处明沈公路与青中公路的中心区域是周边4个乡(镇)的和商贸中心和物资集散地。自1977年以来,先后被列为全市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畜牧业在全县列于首位,特色农业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是全县的瓜菜制和生产基地。
  中和镇,中华民国初期,因“卜魁老道”、“安拜新道”均通过此地,相继出现了车店、饭馆和店铺。在划定街基时,请人从《中庸》一书中选出“中和”二字,取其“吉祥人和”之意,定名“中和街”。1927年将中和街改称中和镇,隶属第三区。东北沦陷后期,1939年设中和村。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隶属第五区管辖。1955年5月,改称中和区。
  1956年3月,并村划乡,设置中和镇。1958年10月,成立中和人民公社。1984年3月,撤销中和公社,设置中和镇
  全镇面积139平方公里,辖个行政村,78个自然屯,4个居民委,60多个企事国单位。全镇总户数4780户,人口25938人。 2000年该镇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十好”文明乡镇,截止到现在,该镇已连续三件被子评为县级“十好”文明乡镇标兵。截止在2003年底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实现3.5亿元,财政收入750万元,人均收入2600元。特色种植、特色养殖、林业、财政、党群、城建等多项工作荣获县级以上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中和镇的经济在新一届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一定会蒸蒸日上、繁荣富强的。
重庆市开县中和镇
  中和镇位于开县西部,处南河支流映阳河中游,面积89平方公里,辖2个居委会(中和场、三合场),16个村(鹤林、天星、黄鹰、白果、中和、护国、新义、升平、当阳、中峰、牌楼、子坪、白水、凤顶、袁坪、永农),总户数16263户,总人口6110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615人。镇政府驻中和场鹤林街,距县城40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属低山岭谷,东南为中丘浅谷,河流两岸有少量冲积平坝。最高处凤顶村杉树垭口,海拔1120.5米;最低点当阳村映阳河边177米。出露有第四系新冲积、老冲积、侏罗系蓬莱镇组、遂宁组、沙溪庙组5个地层;土壤以紫色土、灰棕紫色土、冲积土为主。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温13.2~18.4℃,一月均温1.7~6.9℃,七月均温24.2~29.3℃;无霜期252~305天,常年降雨量1129~1360毫米。耕地面积2276公顷,水田1291公顷,已退耕还林467公顷。农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薯类、油菜为主,全年粮食总产量2万吨,特产有柑桔、蚕桑、花生、西瓜、慈竹、麻竹。工业以茧丝、竹编制品最有名,年产生丝80余吨,竹席20万床。农村输出市外劳务人员17500人,年收入8500万元。水利条件好,是三汇水库的主灌区,境内有水库5座,(小一型凤顶、小二型高家、护国、凤顶、牌楼),山平塘1680口,清水堰96条,保灌面积821公顷。
河南省获嘉县中和镇
  河南省获嘉县中和镇地处豫北平原,郑州、洛阳、新乡、焦作四城市的地理辐射中心。东北距获嘉县城9公里,北距中州铝厂生活区7公里。新(乡)洛(阳)公路、中(州铝厂)郑(州)公路、获嘉县花卉路在该镇交叉穿境而过,辖14个行政村,人口2.6万,总面积24.757平方公里。
  中和镇历史悠久,自古因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商贾云集,是获嘉县西南部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94年该镇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中州名镇”;1996年被新乡市委、市政府授予“小康乡镇”称号;2000年4月被河南省政府确定为115个小城镇建设“重点镇”之一。
  中和镇与中州铝厂生活区、获嘉县城“三足鼎立”,被誉为获嘉县经济“金三角”。农业经济发达,90%的农业作业实行机械化,农作物以优质强筋小麦、玉米、棉花、优质水稻为主。有大官庄万头猪专业村,小官庄10万只蛋鸡专业村,三刘庄蔬菜种植专业村,北街食用菌种植专业村和5万头无公害猪生产基地——鑫旺养殖公司。
  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猛。形成了化工、橡胶、纺织、造纸、包装、机械制造、建筑建材、商业服务等13个行业,10多个系列,30多个品种的生产经营格局,产品远销20多个省、市、自治区。
  中和镇商贸繁荣,有中和集贸市场,中北果品批发市场,建材市场和农机市场四个专业市场。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二至二十六举行大型物资交流大会,吸引湖南、湖北、山东、山西、河北等10个省、市和本省其他地区的客商,市场辐射获嘉、武陟、修武三县近20个乡镇,年商品成交额可达1.3亿元以上。
  中和镇各种职能部门齐全,社会服务功能完善。拥有粮食、金融、工商、税务、公安、电力、计量、邮政、电讯、卫生、教育等部门,现有高中1所,初中5所,小学14所,幼儿园19个。
  中和镇以小城镇建设为主线,带动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坚持规划、建设、管理三环紧扣,按照市场、工贸小区、小城镇建设三曲同唱的总体发展思路,着力构筑小城镇建设新体系,走出一条以工业为主,以商贸和畜牧业为两翼的辐射带动型小城镇发展之路。
  中和镇聘请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专家,完成了约7平方公里的1:1000地形测绘;聘请河南省工业规划设计院专家,完成了镇域村镇体系规划和镇区建设规划;聘请焦作市工业设计院专家完成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通过了市、县专家评审。镇区建设在整体布局上突出了“一区”“两纵四横”的规划格局,构筑小城镇大框架。“一区”即长1500米,占地15.04万平方米的工贸小区;“两纵”即长3000米的“中州路”和长5000米的“幸福路”;“四横”即东西向的中兴一路、中兴二路、中兴三路和中兴四路。
重庆市秀山县中和镇
  中和镇位于秀山自治县中部,属城关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县级党政机关所在地。全镇面积86.75平方公里,辖11个社区居委66个居民小组和15个村委114个村民小组,共2.2万户8.3万人,农业人口4.4万人,农村劳动力2.8万人。有耕地面积24989亩,其中田20806亩,土4183亩,境内有全县最大的两条河流——梅江河、平江河穿境而过,其中梅江河是县城用水的主要来源;还有大小水库4座,山坪塘29口,水利资源十分丰富。全镇现有森林3.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0.5%。
  中和镇交通便利,国道319线与326线交汇于此,随着渝怀铁路的通车运营和渝湘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县城作为武陵山区少数民族地区中心城镇的地位将日益突出。
  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有各类集观光、休闲、娱乐、餐饮于一体的农业园区,如花灯寨、花果山、迎凤山庄等;还有独具特色的自然景点:“凤凰展翅”“乌杨过江”“水现莲花”等;北郊新齐森林公园,更是周末休闲的好去处;新建的凤凰山传灯寺,梵音绕梁,香火日盛;气势雄伟的花灯广场,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坐落在县城中心;渝秀大道、迎宾大道、安置小区、留金广场、丽都广场、民营经济示范一条街、边贸市场正在成为市政建设的新景点;保护较好的竹山森林、绕城而过的梅江河更是尚待开发的旅游宝地。
吉林省梅河口市中和镇
  中和镇位于梅河口市的西南,东与红梅镇接壤,西与山城镇毗邻,面积64.14平方公里,全镇有11个行政村,64个村民小组,14700多口人,3680多户,耕地面积3.2万亩,其中水田1.59万亩。中和镇交通方便,水泥路贯通东西,位于国道202线的南侧,镇内四通八达。资源丰富,地下蓄藏着近千万吨的煤炭,现有6个小煤矿,年产原煤30万吨。水资源丰富,海龙水库南干渠横跨中和七个村,镇内还有两个小I型水库,刘卜水库、金厂水库,年蓄水量分别在350万立方米和140万立方米。镇内有4个红砖厂,年生产优质红砖3200万块,中和镇是全市产粮大镇,也是全市优质米生产基地,年产优质米10000多吨。镇内地下水位高,水质好。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中和镇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中和镇
  镇情概述
   中和镇位于资阳市雁江区东北部,居东经104°45' 49" --104°53' 08",北纬30°03' 17" --30°13' 31″之间,平均海拔445米,其东、南、北面分别与雁江区的丹山镇、东峰镇、清水乡、宝台镇、保和镇接壤,东北部与乐至县的中天镇毗邻。幅员面积121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77222亩(以下数据均以2005年统计数据为准),其中田24500亩,土52722亩,占雁江区22个乡镇中的第二位,系雁江区第二大农业镇。307县道(板永路)自西向东穿境而过,乡道贯穿南北。镇区距资阳市区27公里。镇区内有街道8条,辖居委一个,镇人民政府驻中和街。农村辖中和、铜锣、大圣、白云、广德、鱼水、飞山、狮马、青龙、罗家、红光、干沟、巨善、雷庙、金马、龙嘴、清凉、三清、瓦盖、方家、凉风、明月、罗汉、高字、龙虎25个村,451个组。该镇有人口56931人,其中藏族9人,彝族6人,傈僳族1人,佤族1人,布衣族1人,傣族3人,苗族2人,纳西族2人,非农人口2936人。
  中和历史悠久,唐属丹山县,宋隶磐石县,明归资阳县北乡,1743年(清乾隆八年)移宝台寺香馆建中和场,1747年呈准开市,1909年置中和乡(宣统元年);民国时期属九区,辖保和场、中和场、太和场、人和场、裕通场,区公所驻地保和场;解放初期属二区管辖,区公所驻地丹山镇。土改时期改为第四区,辖中和、金星、太和、添福、凉风、永泰、复兴、吉祥、迎龙、光明、真武、龙潭、方家、干沟、大同、高字、胜利17镇乡,区公所驻地中和场;合作化时期设保和区,中和、高字、凉风隶属保和管辖;干沟、龙潭、太和隶属丹山管辖。1961年10月,从保和区分出中和、凉风公社,丹山区分出干沟、太和、龙潭公社,临江区分出大洪公社,增设中和区,区公所驻地中和场。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将原属中和区管辖的太和、中和、凉风、龙潭四镇乡合并建立中和镇,镇人民政府驻地中和场。
  解放初,只有一条老街,约300余米长,石板镶嵌,街道狭窄。改革开放以来场镇建设发展较快,特别是撤区建镇以来,场镇建设突飞猛进。水泥浇铸的板永路由西向东贯穿镇域全境,竹太路、中大路横跨镇域南北,全镇通村公路纵横交错,以镇区为中心,向西可通往区内老君镇、保和镇、资阳城区;向东可通往区内丹山镇、回龙乡、新场乡和东至县石湍镇、通旅镇等;向南可通往区内东峰、小院、堪加和资中县骏马镇等;北可通乐至中天镇等,公路宽阔,四通八达。先后修建了1000米长的方碧路水泥街道(为板永路的组成部分)、建横街,修建了育英桥、林江桥,引资1000万元修建的20000平方米的综合商贸市场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成为丹山、中和、保和农副产品交易中心;新近浇踌完工的林江路水泥大街与原有的方碧路水泥大街纵横交错,投资80万元完成了三级客运站的建设,增设了移动和联通机站各一处。在镇上,小灵通也能使用,信号很好。
  镇区面积迅速扩大到1.5平方公里,有街道8条,场镇可容纳人口8000余人;计划2000万元的老街改造.正在规划中。
  特色产业
   解放初,只有一家铁器社、一家木器社、酿造小作坊一家、豆油生产作坊一家,缝纫社一家。改革开放后,工业发展较快,大小企业(含小作坊)986个,其中工业企业161个。主要以建材、酿造、铸造、粮油、食品加工为龙头,尤以酿造业最为发达。2005年该镇企业总产值8397万元。重点企业有资阳市中和校办砖厂、资阳市中和酿造厂、四川省露乐矿泉水公司、中和预制构件厂、资阳市玉林食品有限公司、中和国灿酿造厂、千年好公司等,成为区政府规划的河东片区工业重镇。
  中和地处雁江区丹山、中和、保和三镇的腹心地带,成为该地区农副土特产品的集散地,四方客商云集,场镇吞吐量较大,除日用百货外,以水果、海椒、榨菜、中和醋和“中和”锄头等生产资料为主。
  1、中和醋 、榨菜
   中和素以“酿造之乡”著称。早在成立供销社时,酿造业就已产生,当时主要生产醋、豆瓣、酱油,品种少,企业形式是单一的集体制。随着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壮大,目前大小酿造企业十余家,其中股份制企业两家,年产值达800万元3家,产品由原来的3种发展到现在的“中和醋”、“四川泡菜”、“四川榨菜”、“四川泡椒”、“红油豆瓣”、“资阳泡姜”等二十多个系列产品。1994年“中和”牌中和醋被上级命名为“传统名特食品”,其产品远销北京、上海、重庆、成都、南京、天津、湖北等省内外十多个大中小城市。
  2007年政府大力进行招商引资工作,积极鼓动中和酿造食品有限公司和浙江余姚相思达菜业有限公司合资经营,于5月25日在西博会上正式协议,由相思达投资5000万元,对榨菜和中和醋进行深加工并扩大规模生产,一期工程现已投资1000万元,“老板牌”中华榨菜拉丝切片无菌真空包装生产线已于6月正式投入试生产。国灿食品厂、中和醋业、玉林食品等全镇主要食品工业企业正在进行扩建、完成资产投资480万元。
  2、“露乐”矿泉水
  中和气候温和,雨量偏少,日照充足。自然特种矿产资源“露乐”矿泉水经国家地质部鉴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饮用水天然矿泉水》<GB8537-8>标准,水质为锶、偏硅酸钙、镁型优质矿泉水,全市独一无二,甘甜可口,闻名省内外,龙潭、干沟有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地下水源。
  此外有遍布全镇的石料和云母等地下矿产。
  社会事业
   中和镇素有“教育之乡”之称。镇内有区级中学1所,镇级初中3所、小学12所,有教职员工400余人,学生7300余人,适龄儿童升学率99.9%。不管是高中,还是初中、小学,教师教学严谨,学生学习认真,教学风气纯正,特别是中和中学,多年来高考一直位居全区前茅:2000年——2005年,高考升学上线人数连续六年居全区普通中学第一名,2007年高考本科上线219人,名列全区同类中学第一名,中考成绩A类1、2等上线114人,占参考生人数的52.8%,A类上线184人,居全区第一。是镇内外学生及家长选择学习的重点学校。此外有医疗机构32个,医务人员102人,每1000人拥有1.79个医务人员;有床位135张,每1000人拥有2.37个床位。有文化站、电影院、广播电视站、通讯服务站。
  经济建设
   农作物主要以粮、油、果、菜为主,其中榨菜和海椒最为突出,建立了以青龙、铜锣、鱼水、明月、中和等村为主的10000亩的榨菜基地和以中和、飞山、鱼水、白云、铜锣、白云等村为主的7000亩海椒基地;实现产值450万元。建立了以白云、高字为中心的5000亩椪柑基地。预计产值1000万元。建立以龙嘴、方家等村的 2000亩枇杷基地,实现产值1000万元。还建设以白云、方家等村为主的1000亩中药材基地。完成了水稻“大三围”栽培技术,推广5000余亩,在罗汉村成功举办雁江区和四川省水稻“大三围”栽培培训会、党委书记杨杰代表中和镇作了经验介绍。
  2007年开始建立“麦玉苕豆”复种模式试验基地,大胆引进大豆新品种“华夏二号”,增产效果突出。
  养殖业以生猪为龙头,2005年出栏肥猪86372头左右,畜牧产值45319118元;粮食总产量39236吨,农、林、枚、渔业总产值8163万元。已初步规划了生猪“六方合作”整体推进村2个。 
  旅游景点
   1、罗汉洞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中和镇罗汉洞 罗汉洞又叫罗汉寺,以前是个山寨。位于中和镇罗汉村,始建于宋末元初,曾有“蜀之名洞”的称誉。古今流传,吸引了不少游人。庙内的字库塔上有光绪时一首七律诗。罗汉洞悬岩上有瀑布,泉下有洞深遂,冬暖、夏凉,有石桌石凳,可容1000余人;洞内雕有罗汉塑像数十尊;有1462年铁钟,1592年重修碑记,石仿上刻有“蜀资名洞”四字,1806年培修廊庙。传说大洞里有一小洞,放一只鸭进去,能从几十公里外的简阳走出来。现在已经找不到小洞的入口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寺庙破坏严重,许多塑像残首断臂,庙内文物散失,令人惋惜。好在近年有游僧到此化缘兴寺,重建庙宇,添置设备。每到初一十五,佛事活动渐渐兴盛起来。罗汉洞一直是当地百姓一个焚香拜佛的好地方,也是避暑纳凉的好去处。
  2、花溪谷
  花溪谷发源于中江县,流经金堂、简阳,在雁江区保和镇宴家坝两河口汇入沱江。全长136.54公里,雁江区境内河道长34.4公里,已发现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多处.距离资阳城区27公里,花溪谷和平桥至白龙湖段2公里左右路段风景幽雅,景点相对集中,位于雁江区保和、中和、老君等镇乡,流域面积199.4平方公里,谷内幽谷狭窄,重岩叠嶂奇山异峰,各种动植物品种多,天然植被好,自然、人文景点多,夏天激流翻滚响水滩,春、秋、冬溪水清澈透明,小鱼成群,并有鸟类在深谷啼鸣,沿岸奇坡异石,峭壁似画,湖面平静,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秀丽景观。
  从保和镇两河口到老君镇双河桥,是花溪河下游地区,这一段河面宽阔,河水平静,两岸绿树成荫,翠竹掩映,清澈的溪水倒映着两岸,形成“山在水中,舟在山上”的奇特景观。
  从保和镇钓鱼村踏水桥经和平桥到中和镇罗家村三河口,这一段景色是花溪的精华,青山绿水用在这里一点也不夸张。两岸山上是通过国家林业部验收的长江上游防护林,秋天的林中,红黄绿叶交相辉映,五彩斑斓,可与九寨秋色比美。过了三河口,河床陡然狭窄,宽不过十几米,河水深不可测,三四十米长,十多米宽的巨石随处可见,横卧在河道两侧,犬牙交错,小舟也无法行驶。两岸山势险峻,林木茂密,山高两三百米形成四千多米长的花溪怪异景观。
  3、白云寺
  白云寺(白云村境内),在光明山顶,1711年修。山脚下的花溪谷幽深狭长,两岸繁花似锦,终年溪水淙淙;谷内有“三河口”、“龙颈湾大瀑布”和“响水滩”、“白龙湖”。二十世纪,作家邵之南生于镇西凉风乡鸡鸣山下,相传陈子昂为资阳土主神,魂飘过此,鸡鹤齐鸣,故有鸡鸣山、鹤鸣山之说。
海南省儋州市中和镇
  一、概况:中和镇所辖面积6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548亩。其中水田13041亩,旱田3698亩,余为坡地,均有水利灌溉。总人口30580人,非农业人口3708人,占本镇人口的12.1%。
  二、地理气候:位于本市西北部,距市中心那大镇45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09°20′、北纬19°44′。南部是平原,东北部是丘陵,平均海拔22米,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1500毫米,年平均气温23℃, 一月份平均气温17.8℃, 七月份平均气温28.8℃,
  三、经济文化:农业以水稻为主,其次是花生、甘蔗、番薯和豆类。亩产粮食250斤左右,总产1000万斤左右。镇上有花生研究所,镇农机站、副食品厂、洒厂、建筑队、水电站和林场等企业。全镇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15所,农村教学点9个,适龄儿童入学率95%。医疗卫生方面,有农村医疗所11间,镇卫生院1间。中和镇是个历史悠久的古城,名胜古迹多。有东坡书院、古城墙、桄榔庵遗址、州衙门遗址、丽泽书院遗址、宁济庙等。
  四、历史沿革:中和镇,汉朝建墟,称高坡。公元622年(唐武德五年),儋耳郡改为儋州,州治迁至高坡,即今中和镇,宋元清因之。公元1819年(清嘉庆二十四年),儋州设32里,“州城”为“中和里”。1912年(民国元年),儋州改为儋县,中和里为儋县县治。1925年(民国14年)县治迁徙敦教坡,即今新州镇。从公元622年至本世纪20年代初该镇一直作为儋州州治和儋县县治之所在地,历时1300年之久。1934年至解放前夕,皆属儋县第一区。1958年划属新州公社,1964年从新州公社划分出中和公社;1983年,公社改为区;1987年改区为镇。
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中和镇
  一、简介
  中和一九八八年建乡,二00六年撤乡设镇。该镇位于盐津县城西部,地处东经103°58′17″~104°13′48″,北纬27°12′6″~27°24′36″之间,东与盐井镇接壤,南与豆沙关相邻,西与大关县木杆镇连接,北与普洱镇毗邻。境内大雪槽2263米,属全县最高峰,最低海拔(对口溪)387米。镇政府驻地在上清河南岸中和场,距县城36公里.海拔568米,年均气温16.9℃,境内主要山脉有大雪槽、大宝顶、二宝顶、画匠岩、梯子岩、大佛山、刺楸坪、陇布山等山峰,海拔均在1800米以上;主要河流有上清河、槽溪河、长河坝、干溪口、两岔河;上清河纵贯南北,由普洱汇入大关河,全长32公里,常年流量8立方米/秒。全镇总面积239.7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2676公顷,其中水田294公顷,高速公路征地1126.47亩,有森林面积160000亩,森林覆盖率为44.5%。
  镇辖中和、赵溪、中堡、天宁、大浩、艾田、核桃7个村民委员会283个村民小组,艾田居民委员会2个居民小组,全镇总户数8000户,其中非农业户584户,总人口35300人,其中女性16860人,非农业人口1160人,少数民族人口28户157人。全镇有9个党总支,有50个党支部,有党员961名,其中:女党员120名,大专及以上文化的党员有39名,中专党员76名,高中党员154名,初中及以下文化的党员692名,少数民族党员4名。全镇有中小学校50所,其中:中学两所,完小17所,1师1校21所,在校学生6469人,入学率为98.9%,有教师322人,其中代课教师124人。
  2007年全镇总产值9850万元。其中:(1)、农业总产值:4538万元,粮食产量8635吨。(2)、畜牧业总产值2830万元。①大牲畜出栏152头;②生猪出栏24006头;③羊出栏1570只。④家禽出栏35498只。(3)、劳务输出7500个,1875万元。财政收入24万元,财政支出478万元。人均纯收入1353元,人均有粮259公斤,人均住房面积30m2,电视广播覆盖率为25%以上。全镇有相对贫困人口2200户10826人,绝对贫困人口1195户4760人。
  二、资源
  中和有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盛产玉米、稻谷、薯类、小麦、豆、荞子等,适宜种甘蔗、花生、油菜、土烟、磨芋等作物,茶叶、竹笋、竹材、五倍子、天麻等遍及高山及二半山,矿产资源有煤、铁、铜、石灰石、石英沙等。旅游业、山羊养殖和筇竹笋加工等特色产业有广阔的开发价值。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水麻高速路贯穿全镇15.3公里,并建有高速公路出口、监测区、服务区。中普公路17公里连接普洱,沱中公路26公里从中和经艾田集镇到达县城,连接大关县木杆镇的中木公路14公里修建已经完成,村级公路维修和改造基本完成。中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人杰地灵,是创业的富地,投资的天堂。
四川省岳池县中和镇
  一、简介
  中和镇原名黎梓卫,镇境位于岳池县东南部,与华蓥市明月镇、岳池县临溪镇、伏龙镇、罗渡镇、广安区化龙乡接壤,黎梓卫社区又座落于渠江河畔,水陆交通发达,曾经是水上重镇。该镇下縖祝垭村、山陵湾村、羊头坝村等21个村。
  二、经济
  中和有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盛产玉米、稻谷、薯类、小麦、豆、荞子等,适宜种甘蔗、花生、油菜、土烟、磨芋等作物,茶叶、竹笋、竹材、五倍子、天麻等且中和盛产柚子、柑桔等农副产品,特色产品有中和陈醋和板鸭,特色小吃有中和豆花。其中陈醋极有特色,远销各地。
四川省双流县中和镇
  中和镇位于成都市城南新区,辖4个社区、3个行政村,幅员面积19.2平房公里,人口3.8万人;区位优势突出,是成都市主城区近期发展的主要方向,未来成都核心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毗邻成都高新区和锦江区,背靠华阳卫星城,是省级试点小城镇、成都市重点镇。
  中和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是市特设文化之乡,正创建省级先进文化乡镇,竞技龙、女子连萧、威风锣鼓享誉川内外。是市级教育强镇,建成国家级职业中学1所、省级示范性高中1所、市级义务教育示范校1所。拥有综合性文体活动中心1个。市区5条公交线路直达中和,方便市民出行。
No. 15
  辖 振兴居委会;头道沟、前进、兴龙、福兴、光荣、红星、福泉、龙头、库堤河、新林、幸福、架子山12个村委会。
四川省岳池县中和镇
  一、简介
  中和镇原名黎梓卫,镇境位于岳池县东南部,与华蓥市明月镇、岳池县临溪镇、伏龙镇、罗渡镇、广安区化龙乡接壤,黎梓卫社区又座落于渠江河畔,水陆交通发达,曾经是水上重镇。该镇下縖祝垭村、山陵湾村、羊头坝村等21个村。
  二、经济
  中和有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盛产玉米、稻谷、薯类、小麦、豆、荞子等,适宜种甘蔗、花生、油菜、土烟、磨芋等作物,茶叶、竹笋、竹材、五倍子、天麻等且中和盛产柚子、柑桔等农副产品,特色产品有中和陈醋和板鸭,特色小吃有中和豆花。其中陈醋极有特色,远销各地。
  三、教育
  中和的教育,以中和职中和中和小学为主,还有渠河一小,渠河二小等小学。
  四、历史古迹
  “双枪老太婆”陈联诗夫妇墓。
  “双枪老太婆”陈联诗夫妇墓,其墓地坐落在岳池县中和镇城边的一个高高的山顶上,背倚巍巍华蓥山,面向滔滔渠江水。岳池县政府和重庆市文联为双枪老太婆夫妇修建了合葬墓,墓碑上刻着“廖玉壁烈士、陈联诗同志之墓”。墓地后面还立着两排石碑,上面刻载着他们的革命誓词和著作。当日虽大雨倾盆,但来此悼念的人们仍络绎不绝。也许是人们都太熟悉《红岩》中双枪老太婆的传奇故事,因此才对这一艺术形象的原形陈联诗充满着由衷的敬意。陈联诗和她的丈夫廖玉壁烈士就长眠在他们故乡的土地里,他们俯瞰着宽阔的双枪湖,朝夕相伴着浩浩的渠江水,朝沐清风、暮浴落霞,流芳千古。
  陈联诗(1900~1960),又名陈玉屏,1900年出生于四川省岳池县中和乡一个书香世家(母系和父系都是明清时期出过翰林的大家族),岳池县女师毕业,1923年与共产党员廖玉璧结婚,并一同去南京就读于东南大学,读书时参与“五卅运动”。大学毕业后,回乡组织华蓥山武装起义。华莹山武装起义参与者(经多方查实当时起义游击队中没有女性,故推测并为直接参加战斗)。一九二六年,我党正是幼年时期,对于武装斗争还处于摸索阶段,接受了马列主义的青年知识分子廖玉壁毅然接受了党组织的派遣;带着妻子陈联诗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川北华蓥山下的岳池县。他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一揽当地的民团武装大权,和同志们一起抓住群众和中小地主痛恨反动军阀的心理,参与了以抗丁抗粮、地方自治为旗帜的“川北民军”起义,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我党直接领导的革命武装,在极其险恶困难的条件下坚持了二十多年游击战争,这在四川和全国都是罕见的。1935年2月23日和丈夫廖玉璧(华蓥山游击队主要领导人)双双被四川军阀杨森逮捕,廖玉璧英勇就义。出狱后,带着孩子闹革命,步丈夫的足迹,任川东北临工委赤卫队三支队支队长,转战于岳池、武胜、合川、营山、大竹、渠县、西充和垫江八县的深山老林。她领导的由四十多人组成的双枪队,左右开弓,出奇制胜,使敌人闻风丧胆,因此“双枪老太婆”的赫赫威名,就这样传遍了西南各省。抗战开始国共二次合作,被调做统战工作。
  重庆解放后,被分配到重庆市妇联工作,任生产部副部长。她任重庆市妇联生产部副部长期间,因种种莫须有的罪名,和一批老党员一起被强行“劝退出党”。从妇联出来之后,被派到小南海金戒山劳动教养院工作。一年以后,她当选为人大代表。以后,由当时的西南文联副主席邵子南同志奔走呼吁,被调到了重庆市文联。她又拿起了放下多年的画笔,成为一名专业画家。她以画花鸟和仕女见长,尤其擅长画蝴蝶。她画的“百蝶图”等曾参加全国美展,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1960年7月21日,陈联诗让人代她写下了最后一份“入党申请书”,即第42份入党申请书。第二天,她在安静的蝉鸣中,乘鹤远去。1982年8月16日,《重庆日报》在头版头条的一篇重要文章中郑重宣布:为地下党老党员陈联诗同志平反,并恢复党籍。此时离她“退党”的时间,整整30年零两个月。
  刘兰芳评书版的《双枪老太婆》就是以她为原型。
云南省永仁县中和镇
  中和镇位于永仁县城西部,距县城56公里,东与猛虎乡、维的乡为邻,南与宜就、大姚县相连,西与大姚县桂花镇接壤,北与永兴乡毗邻。境内山高、坡陡、箐深,平均海拔2155米,年平均气温17.度,年平均降雨量900—1100毫米。全镇共有国土面积424平方公里,辖9个村委会,总人口11959人,其中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6%。素有“三溪交汇地,茶马古驿道,夏氏古故居,彝族刺绣、彝族戏剧、赛装节诞生地,《梅葛》故地”之美誉。境内居住着彝、汉、傣、壮、傈僳等民族,各民族文化底蕴丰厚,有赛装节、火把节、泼水节、插秧节、杀猪节等民族传统节日。中和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勤劳勇敢的民族,他们随乐而歌,随歌而舞,火把舞、芦笙舞、跌脚舞,舞姿翩翩、婀娜多姿。
No. 18
  231223101 中和镇
  231223101200 一排五村
  231223101201 一排六村
  231223101202 二排四村
  231223101203 二排五村
  231223101204 二排六村
  231223101205 三排五村
  231223101206 三排六村
  231223101207 三排七村
  231223101208 四排五村
  231223101209 四排六村
  231223101210 五排五村
  231223101211 五排六村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延寿县
  中和镇位于小兴安岭支脉张广才岭西麓,延寿县城东南,尚志市、方正县、庆阳农场一市、二县、一场行政区域交接处。距县城65公里,镇域面积134平方公里,全镇辖6个行政村,19个自然屯,总人口2万,其中农业人口1.2万。现有耕地8.8万亩,其中水田面积为7万亩,林地面积10.4万亩,森林覆盖率20%,可养鱼水面为1千亩。中和镇综合经济实力较强,2002年全镇社会总产值实现8,701万元,比上年增长3%,其中乡镇企业产值6,356万元,本级财政收入163.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826元。中和镇是延寿县东南交通枢纽,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而且还有良好的社会基础和投资环境。
  中和镇的交通可谓四通八达。每天往返延寿县城班车20次;直达哈市6次;直达亚布力滑雪场8次;直通牡丹江市4次;直达方正县城3次。将于2004年8月1日竣工通车的延寿至中和三级硬化路面,给中和镇的交通事业将带来更大便利,拉近了中和镇与世界的距离,也必将促进中和镇经济和社会发展。
  中和镇商业区比较繁华。镇内有百货大楼、轻工商场、综合商场和农贸商场四个大型商场,每个商场容纳100多个摊位,服装、鞋帽、副食、轻工、家电、小百应有尽有。全镇小型食杂商店86个,饭店18个,舞厅、歌厅6个,社区服务站4个。
  全镇19个自然屯,吃上自来水有14个屯,自来水入户率达85%。
  2000年,中和镇进行了农网改造,新建4千伏变电所一座,6.6万千伏高压线路16公里,保证了中和镇、庆阳农场及亚布力林业局所属的金星林场、双河林场、宝兴林场的生产生活用电。
  1996年,中和镇电信局新上2万门程控电话,全镇6个行政村、19个自然屯都安装了电话,电话入户率90%,铺设了光缆,新建移动通讯接收塔3座,联通通讯塔1座,移动电话普及率达6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5%,农民可足不出户便可和世界沟通联系。
  中和镇资源特别丰富。镇辖区四面被群山环绕,可谓是山青水碧,物产丰富。地理条件属山区小盆地,气候湿润温和,土地肥沃,水土资源丰富。全镇亮珠河、驿马河、先锋水库三大灌溉水系可灌溉50万亩良田。亮珠河、驿马河均属矿泉水质,含有多种微量元素,上游流程短,天然植被好,没有任何工矿企业,无污染 ,是生产无公害水稻不可多得的水资源。镇内有优质米生产基地7万亩,每年可生产优质水稻3,500万公斤,稻草4,500万公斤。
  森林资源特别丰富。中和镇居住在亚布力林业局腹地,四周有广袤的森林,主要树种有:红松、白松、樟子松、曲柳、核桃秋、柞树、榆树、白桦、椴树等几十种。森林畜积量3,594,579立方米。天然中草药齐全,主要有人参、灵芝、黄芪、平贝、三棵针、五味子、串地龙、党参、刺五加等上百种。蕴藏量3,000万公斤。山野菜主要有薇菜、蕨菜、广东菜、猴腿等几十种,蕴藏量约在2,000万公斤以上。同时有相当数量的黑木耳、元蘑、榛蘑、松蘑、猴头等十几种天然菌类食品。镇域内“七华里”主峰套环山海拔1,008米,山上怪石嶙峋,古树参天。山下四季奔流不息的山泉,庆阳农场用此泉水生产出了响誉内外的达力山泉啤酒。每年来“七华里”渡假旅游观光的人络绎不绝,因此,中和镇是群山环绕,物产丰富,山青水碧,风景秀丽的山区小镇。是不可多得的天然中草药加工生产基地及天然菜类和菌类生产基地。
  优质米生产潜力大,开发前景看好。中和镇有优质无公害水稻生产基地7万亩。全部使用自流灌溉,由于亮珠河、驿马河水属矿泉水质,内含多种人体必备的微量元素,加之上游流程短无污染,用亮珠河、驿马河水灌溉的水稻生态环境好,因此生产出大米米质好,米粒晶莹剔透,香味浓郁,米饭柔软,饭粒光亮,口感好,余饭不回生。自2000年以来,镇政府加大了优质米生产的力度,采用“二段式”移栽新技术生产,新米可提前上市一个月,每年中秋节前可上市,加之使用生物有机肥,并通过水稻根外补硒、补锌办法解决水稻含硒、含锌不足问题。如果说中和大米是盘中主食米,莫如说是天然食疗补品。目前,中和镇生产的优质米已远销北京、上海、天津、武汉、河北、山东等大城市,倍受青睐。
  稻草加工价廉、经济实用。据实际调查,全镇平均产稻草4,500 万公斤,如果把80%的稻草加工成稻草砖、纤维板、稻草酶,年利润可达几万至几千万元,因此,稻草加工是一项效益高又减少污染的切实可行产业。同时也是最低廉的养牛养羊饲料。
  建立中药材生产基地,规模生产,规模经营。中和镇野生中药材品种全、数量多,加之中和镇农民有种植平贝的经验,目前平贝种植面积260亩,年收入1,201万元。如果再形成一定规模,发展千亩药材基地,是一项发展前景十分看好的好项目。
  建立畜禽良种及产品开发销售基地,使养殖业形成一定特色。可建万只鸡场,千头猪场,百头牛场,加快粮食转化利用,促进经济发展。目前全镇黄牛存栏1,500头,百头牛场一个。
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
  中和镇位于青冈县城西北35公里处(北纬46°52´,东经125°42´)。是青冈的“西北重镇”,商贾云集,经济繁荣。东靠连丰乡,北依祯祥镇,西与新村乡为邻,南与建设乡和安达市接壤。总面积21.4万亩。辖12个村,73个自然屯,总人口26万人,镇人民政府驻中和镇
  本镇建设基本与县城同步。1946年叫五区,后因区政府设在中和镇中和镇由潘万安建于1921年,取名“中和街”。“中和”意为吉祥人和。当时,因潘外号潘秧子,所以人们又习惯将“中和街”叫做“潘秧子街基”。1927年改中和镇),故于1955年改叫中和区;1956年小乡制时将中和区划分成中和镇和庆丰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改叫中和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建立乡政权时,上级批准中和公社为建制镇(原为农村自然集镇),体制为镇管村。
  自然条件:本镇地处平原,土质肥沃,全年无霜期125天左右。适宜种植玉米、高梁、谷子、小麦、大豆等农作物。有耕地13.3万亩,林地1.3万亩,大部分为护宅林、护路林和农防林;草牧地3.5万亩,分布在境内南、西北端。
  农业:本镇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在10万亩左右,粮食亩产达到380公斤。葵花、瓜菜制种及普通瓜菜等经济作物也有较大发展。其中全镇瓜菜制种面积达3万亩,有的种子销往国外。
  该镇牧业发达,现有奶肉牛5000头、生猪4.5万头、白鹅6万只,草原笨鸡10万只,已建成养殖专业村3个,专业屯15个。该镇养羊业居全县之首,现有优质改良肉羊3万多只,有“龙江绿色肉羊第一镇”之称。
  本镇积极壮大镇村财力,特别是注意强村建设。所属四排六村有砖厂、木材加工厂、养殖场等企业,村集体积累近500万元,有存款近300万元;农户都住上砖瓦房,是青冈首富村。
  企业:在全县农村乡、镇中,本镇企业最多,规模较大。现在木器厂、橡胶厂、农具厂、农具修配厂、砖厂、皮毛厂、被服厂、机电修配厂、白铁车辆厂、白铁钟刻厂等企业、随着企业的不断改革,经济效益、企业素质逐步提高。
  社会事业:本镇有中学1所,小学14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中心卫生院1处。中和镇是全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镇内道路、给排水、商服楼、住宅楼、市场建设力度大,速度快, 已初具农村现代化中心集镇规模和标准。
  本乡有通往安达、明水的明沈公路从境内通过,还有至县城的县办渣油公路一条,交通便利。全镇电视机普及率达98%,电话入户率达42%;镇政府建有标准化微机室,电脑接入互联网。
No. 21
  中和镇 中和镇位于获嘉县中部。辖东街、东小吴、北街、西街、南街、西小吴、羊二庄、小官庄、后寺、三刘庄、前五福、后五福、小营、大官庄14个行政村。南邻京广铁路,北依新焦铁路。
  [代码]410724103:~201东街村 ~202东小吴村 ~203北街村 ~204西街村 ~205南街村 ~206西小吴村 ~207羊二庄村 ~208小官庄村 ~209后寺村 ~210三刘庄村 ~211前五福村 ~212后五福村 ~213小营村 ~214大官庄村
  [沿革]1955年设中和中心乡,1958年建公社,1983年改乡,1993年建镇。1997年,面积22.5平方千米,人口2.6万,辖中和东街、中和南街、中和北街、中和西街、西小吴、东小吴、前五福、后五福、小营、大官庄、小官庄、三刘庄、后寺、羊二庄14个行政村。
No. 22
  辖:苍坊、雅山2个社区;丁字桥、清江、中和、长安、山枣潭、小江、江河7个村委会。
No. 23
  辖:新开、西山、荒竹山、新淌头、岭头、立脚、龚家、四坊、犹壁、邓家、黄千二、蒋家、谢家、聂家、下街、上街、兴隆坊、大桃源、陈家洞、周家洞、麻田、枫木脚、李家、淌坝、石珠坝、马鹿口、白田、木华山、蟠龙井、泮潭、羊山头、慕拨、慕拨新、油榨屋、高子洞、井子口、茶子园、和平、仁杏、大塘漯、上吴伯营、下吴伯营、西江源、百花源、山林塘、宝峰、黄坝头、新彰佳山、老彰佳山、保和、杉木园、新福祥、罗步源、断石桥、坝眼、谢罗塘、何家山、芳塘、排楼屋、冷水洞、杉树脚、新星里、老屋里、永乐塘64个村委会。
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
  耀邦同志故乡——中和镇地处湘赣边境,位于浏阳市东南部,距浏阳城区51公里。1995年6月由原中和乡和山枣潭乡合并而成,1999年12月建镇。全镇总面积152.55平方公里,辖2个居委会,7个行政村,184个村民小组,共5506户,21400人。全镇有耕地1101公顷,其中水田991.2公顷,旱土109.8公顷,林地11896.7公顷,森林覆盖率为78%。全镇安装程控电话2800多部,建手机塔7个,有线电视安装3500户。文苍公路、楼丁公路、环镇公路先后竣工通车,交通便捷。
  中和是红色旅游主要景区。境内有耀邦故居、胡氏宗祠、九峰寺,清风亭、文峰塔等旅游景点。为迎接2005年耀邦诞辰90周年纪念活动,大力招商引资,重点建设耀邦故居纪念园,现已完成了纪念园的规划评审工作,陈列馆、纪念广场和故居路正在建设中。
  农业因地制宜,突出山区特色,结构不断优化,先后建成涧山板栗林、楠竹基地、七级远大中药材、腾达中药材、金星油茶品改、农科示范园等十大农业示范基地;以腾达药材基地为龙头,全镇中药材发展到4000多亩,系浏阳“中药材之乡”,优质稻种植种值达9000多亩,“湘优两系杂交糯高梁”示范种植获得成功,建立了6000亩远大联营林杨。养殖业以牲猪、黑山羊为主,年可出栏牲猪12000头,黑山羊6000只。建立了孔雀特殊殖基地。
  全镇有工业企业38家,其中1家为竹艺厂,大部为花炮企业,产品以砂炮、电光花、盆花、礼花弹为主。2004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7018万元,农业总产值7300万元,实现财政税收1793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68元。
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
  中和镇位于宁远县境西部。东邻棉花坪瑶族乡、仁和镇、舜陵镇,南连天堂镇,西界道县、双牌县,北壤清水坪镇、柏家坪镇。镇政府驻中和圩,辖上街、下街、麻田、石珠坝、大桃园、兴隆坊、马鹿口、羊山头、白田、蟠龙井、木华山、泮潭、李家、坦坝、周家、枫木脚、陈家洞、新开、淌头、岭头、黄千二、四坊、犹壁、龚家、立脚、荒竹山、聂家、蒋家、谢家、邓家、西山、保和、新福祥、坝眼、罗卜源、排楼屋、冷水洞、永乐塘、杉木园、荒塘、断石桥、杉树脚、何家山、新屋里、谢罗塘、老屋里、慕投老村、慕投新村、黄坝头、新彰佳山、老彰佳山、宝峰、油榨屋、高子洞、井子口、茶子园、山林塘、和平、仁杏、大塘漯、上吴、下吴、白花源、西江源、杨柳田、白公殿、砠江67个村。
  镇沿用中和圩自然地名。中和镇原属中和区,1995年撤区并乡建镇时,由原中和乡、新开乡、保和乡、慕投乡合并而成,原国营白云山林场所属3个村,亦一并划归中和镇管辖。
  全镇总面积299.2平方公里,耕地2466.7公顷,17400户,67000人。境内四面环山,形成盆地,象一个巨大的天然溪宝,故称西洞,气候适宜,得凤仙桥水库灌溉之利,物产丰富,为全县粮食和木材主产区之一。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油茶、生姜、大豆、山楂籽和红瓜子。随着宁中公路油化工程竣工和五里沟路段的拓宽,交通条件显著改善。镇经济中商贸经济和乡镇企业占有较大比重。镇年国内生产总值20100万元,年财政收入380万元。
  境内有锑品冶炼厂、选矿厂、红砖厂、竹木加工厂等。设有中学6所,小学70所,医疗机构5个。主要古迹有杉木园等地的汉晋古墓群、宝峰村峦头岭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保和五里沟段,江水碧绿,青山倒影,清代建设的舂水桥飞架两岸,如长虹般壮观,正在建设旅游景点。
  【上街】 Shàngjiē
  村委会驻上街,辖上街、彭家山等10个村民组。总面积0.7平方公里,耕地36.9公顷,307户,1192人。
  【下街】 Xiàjiē
  以地处中和圩下街得名。村委会驻下街,辖下街、鱼公塘、矮婆砠等11个村民组。总面积1.6平方公里,耕地29.9公顷,307户,1197人。
  【麻田】 Mátián
  盛产荸荠得名。村委会驻麻田,辖麻田、大树脚、李家、大门口、鸟仔屋场等10个村民组。总面积2.57平方公里,耕地37.2公顷,261户,970人。
  【石珠坝】 Shízhūbà
  地处仁江沙洲水坝边得名。辖6个村民组。总面积0.3平方公里,耕地11.5公顷,121户,424人。
  【大桃源】 Dàtáoyuán
  以村后桃树较多得名。辖大桃源、瑶头岭、小门口、八角塘、邓家、张家等7个村民组。总面积2.9平方公里,耕地26.5公顷,193户,740人。
  【兴隆坊】 Xìnglóngfáng
  村旁原建有牌坊得名。村委会驻兴隆坊,辖兴隆坊、东塘、水路脚、小桃园、锣钹界等11个村民组。总面积5.3平方公里,耕地31.7公顷,246户,973人。
  【马鹿口】 Mǎlùkǒu
  以村后山形似马鹿得名。村委会驻马鹿口,辖8个村民组。总面积0.6平方公里,耕地16公顷,178户,646人。
  【羊山头】 Yángshāntóu
  以村前有大树似凉伞、村后有山头,得名凉伞头,后演化为羊山头。辖8个村民组。总面积0.5平方公里,耕地18.6公顷,114户,443人。
  【白田】 Báitián
  此地地势平坦有利于农田开垦得名。村委会驻白田,辖白田、茶子漯、杜家、崩山坡、小白田、枣子园等15个村民组。总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43.1公顷,320户,1196人。
  【蟠龙井】 Pānlóngjǐng
  村旁一井传说出过蟠龙得名。村委会驻蟠龙井,辖8个村民组。总面积0.6平方公里,耕地28.1公顷,220户,932人。
  【木华山】 Mùhuáshān
  后山树木华茂得名。村委会驻木华山,辖8个村民组。总面积2.2平方公里,耕地24.3公顷,139户,552人。
  【泮溏】 Pàntáng
  以泮塘得村名。村委会驻新泮塘,辖老泮塘、新泮塘、油花楼等8个村民组。总面积5.6平方公里,耕地37.4公顷,306户,1162人。
  【李家】 Lǐjiā
  从李家寨迁居,以姓得名。村委会驻李家,辖4个村民组。总面积0.3平方公里,耕地5公顷,72户,269人。
  【坦坝】 Tǎnbà
  以地形似未开的兰花得名。村委会驻坦坝,辖坦坝,湾子里、油坝等9个村民组。312户,1162人。
  【周家】 Zhōujiā
  周姓定居得名。村委会驻周家,辖周家、新陈家洞、胡家、下矮婆砠、康乐亭、大塘洞、后头山等7个村民组。总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39.3公顷,217户,949人。
  【陈家洞】 Chénjiādòng
  村立洞中以姓得名。村委会驻周家,辖陈家洞、孙家、寒婆婆等9个村民组。总面积2.8平方公里,耕地35.4公顷,196户,775人。
  【枫木脚】 Fēngmùjiǎo
  村立枫木树脚下得名。村委会驻枫木脚,辖枫木脚、漯里、新胡家、胡家、出水岩等6个村民组。总面积2.7平方公里,耕地34.7公顷,210户,809人。
  【新开】 Xīnkāi
  村立新开的一口塘边得名。村委会驻新开,辖新开塘、新口源等10个村民组。总面积7.2平方公里,耕地76.1公顷,480户,1891人。
  【淌头】 Tǎngtóu
  村前有一淌坝得名。村委会驻淌头,辖淌头、秦家、凤仙桥、下黄岭、六亩田、上黄岭等12个村民组。总面积9.2平方公里,耕地42.6公顷,321户,1220人。
  【岭头】 Lǐngtóu
  村立于古岭东西脚下得名。村委会驻岭头,辖岭头、牛堂漯、磨石漯、上古岭等10个村民组。总面积8.6平方公里,耕地75.5公顷,456户,1762人。
  【黄千二】 Huángqiānèr
  元朝以黄姓祖先姓名得名。村委会驻黄千二,辖黄千二、棉布漯、草田里、月光岭、三角塘、茨菇岭等10个村民组。总面积1.3平方公里,耕地40.1公顷,309户,1185人。
  【四坊】 Sìfāng
  从岭头迁居,因兄弟列为第四得名。村委会驻四坊,辖四坊、四坊新村等5个村民组。总面积1.3平方公里,耕地37.4公顷,194户,781人。
  【犹璧】 Yóubì
  原名牛波,犹似璧玉,后雅化为犹璧。村委会驻犹壁,辖5个村民组。总面积0.8平方公里,耕地30.4公顷,166户,736人。
  【龚家】 Gōngjiā
  龚姓定居得名。村委会驻龚家,辖龚家、罗家等6个村民组。总面积0.9平方公里,耕地33.6公顷,249户,997人。
  【立脚】 Lìjiǎo
  村立白云山东脚下得名。村委会驻立脚,辖立脚、竹源头、早禾洞、何家、李家、大平里、石灰窑、桐木塘、井子口、满竹坝等10个村民组。总面积4.9平方公里,耕地41.3公顷,279户,1017人。
  【荒竹山】 Huāngzhúshān
  建村前为荒芜竹山,故名。村委会驻荒竹山,辖荒竹山、慈觉山、胡家漯、坪漯、邹家、龚家、潘家、老鼠坳、茅田漯等9个村民组。总面积10.7平方公里,耕地64.3公顷,236户,926人。
  【聂家】 Nièjiā
  因姓得名。村委会驻聂家,辖聂家、李家、麻芝冲、马脊坳、大坝口、坪峰头、烂泥湖、棕树坪、板栗山、崩坑漯、庵塘坪等15个村民组。总面积10.7平方公里,耕地64.3公顷,375户,1484人。
  【蒋家】 Jiǎngjiā
  蒋姓定居得名。村委会驻蒋家,辖蒋家、唐家蛇尾、桥头李家、牛桃漯等6个村民组。总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31公顷,267户,866人。
  【谢家】 Xièjiā
  谢姓定居得名。村委会驻谢家,辖4个村民组。总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22.8公顷,138户,568人。
  【邓家】 Dèngjiā
  邓姓定居得名。村委会驻邓家,辖邓家、黄家、老胡家、新胡家等4个村民组。总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29.3公顷,204户,810人。
  【西山】 Xīshān
  以片名命名。村委会驻西山,辖西山、聂家、王家、唐家、伍家、金刀湾、邓家、罗家、张家坪、邓家漯、蒋家等11个村民组。总面积9.2平方公里,耕地40.1公顷,320户,1308人。
  【保和】 Bǎohé
  因位于保和山下得名。村委会驻保和,辖5个村民组。总面积1.4平方公里,耕地26公顷,148户,518人。
  【新福祥】 Xīnfúxiáng
  从保和分村建居新屋墙,后改为新福祥。村委会驻新福祥,辖3个村民组。总面积1平方公里,耕地22.5公顷,109户,453人。
  【坝眼】 Bàyǎn
  从陈家分居建村在坝眼边得名。村委会驻坝眼,辖陈家、蒋家、坝眼、塘复冲、杉树塘、罗家、朱家、虎头岭、立山里、黄家塘等20个村民组。总面积5.8平方公里,耕地52公顷,361户,1320人。
  【罗卜源】 Luóbǔyuán
  以片名命名。村委会驻桐油坪,辖西林庵、雷家、周家、乐家冲、竹山园、井眼边、胡家、李家、吕家、桐油坪等13个村民组。总面积5.8平方公里,耕地53.6公顷,327户,1263人。
  【排楼屋】 Páilóuwū
  从道县坦头十个门楼分来一个门楼得名。村委会驻排楼屋,辖排楼屋、围子田、神屋井、龙头车、拐子塘、纸厂坝等14个村民组。总面积3.7平方公里,耕地52.9公顷,349户,1386人。
  【冷水洞】 Lěngshuǐdòng
  以村边洞水冰冷得名。村委会驻上冷水洞,辖上冷水洞、熊家、对门、邱家、黑山岭、季里洞、下冷水洞等9个村民组。总面积3.3平方公里,耕地32.7公顷,192户,809人。
  【永乐塘】 Yǒnglètáng
  传说明朝一皇帝访西路到此村一宿,人们感到快乐而得名。辖永乐塘、立山里、陈家、朱家等9个村民组。总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37.8公顷,253户,946人。
  【杉木园】 Shāmùyuán
  以村后山杉木树多得名。村委会驻杉木园,辖杉木园、竹子脚、大泮漯等7个村民组。总面积3.3平方公里,耕地20公顷,164户,661人。
  【荒塘】 Huāngtáng
  村前有口塘,秋冬不能出水,故名荒塘。村委会驻荒塘,辖婆婆洞、蒋家、杨家、荒塘、老塘屋、小杨家等10个村民组。总面积4平方公里,耕地35公顷,180户,783人。
  【断石桥】 Duànshíqiáo
  以片名命名。村委会驻断石桥,辖彭家、上彭家、铺上、唐家、凉亭里、袁家、深漯等14个村民组。总面积5.7平方公里,耕地64.8公顷,436户,1618人。
  【杉树脚】 shāshùjiǎo
  以村后山杉树多得名。村委会驻杉树脚,辖杉树脚、李广洞等8个村民组。总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31.4公顷,154户,611人。
  【何家山】 Héjiāshān
  先前杨姓来此居住,得名杨家山,后杨姓迁走,何姓迁入,更名何家山。村委会驻何家山,辖15个村民组。总面积2.1平方公里,耕地38.3公顷,261户,1110人。
  【新屋里】 Xīnwūlǐ
  从四都老屋里分居得名。村委会驻新屋里,辖新屋里、青山、老凉亭、牛轧岭、架井邱等11个村民组。总面积2.8平方公里,耕地37.7公顷,213户,802人。
  【谢罗塘】 Xièluótáng
  谢、罗二姓定居得名。村委会驻谢罗塘,辖谢罗塘、穇子脚、湾子里、功漕漯、三家漯、陈福字、吊马岭等10个村民组。总面积5.9平方公里,耕地44.3公顷,278户,1099人。
  【老屋里】 Lǎowūlǐ
  祖先从江西迁来长久定居,故称老屋里。村委会驻老屋里,辖12个村民组。总面积0.5平方公里,耕地27.5公顷,183户,741人。
  【慕投老村】 Mùtóulǎocūn
  元朝建村,座向由西南转向北方得名磨头,后雅化为慕投。分村后称慕投老村,辖老村、盘子田、蛇骨弄、虎形山等16个村民组。总面积2.7平方公里,耕地43公顷,257户,940人。
  【慕投新村】 Mùtóuxīncūn
  从老村分居得名。村委会驻新村,辖14个村民组。总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47.9公顷,320户,1315人。
  【黄坝头】 Huángbàtóu
  村立坝头得名。村委会驻黄坝头,辖黄坝头,虎形岭、土地脚、全冲漯等14个村民组。总面积2.4平方公里,耕地37.5公顷,278户,1061人。
  【新彰佳山】 Xīnzhāngjiāshān
  从老彰佳山分居得名。村委会驻新彰佳山,辖新彰佳山、砠脚、寒家坪等8个村民组。总面积2.3平方公里,耕地76.8公顷,299户,1183人。
  【老彰佳山】 Lǎozhāngjiāshān
  明朝定居,清朝慕投的女妆嫁给李姓的山,叫妆嫁山,后雅化为老彰佳山。村委会驻老彰佳山,辖老彰佳山,益田、尧田、牛形岭等20个村民组。总面积16.1平方公里,耕地76.8公顷,564户,2182人。
  【宝峰】 Bǎofēng
  地处宝峰山下得名。村委会驻上龚家,辖上龚家,下龚家、蒋家、沈家等6个村民组。总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28.5公顷,193户,803人。
  【油榨屋】 Yóuzhàwū
  以村侧一油榨坊得名。村委会驻油榨屋,辖油榨屋、落叉口、茂林岗、紫云山、爻里、新屋地等11个村民组。总面积2平方公里,耕地43.1公顷,308户,1164人。
  【高子洞】 Gāozǐdòng
  以洞口地势较高得名。村委会驻高子洞,辖高子洞、晏家坪、黑竹山、荷家塘、古山塘、羊公坝、狮子砠、川岩、黄泥冲、司马塘、米塘等26个村民组。总面积4.9平方公里,耕地70.1公顷,392户,1491人。
  【井子口】 Jǐngzǐkǒu
  位于茶子园山口,以村前水井得名。村委会驻井子口,辖井子口、鸡德丘、庆乐园等5个村民组。总面积1.6平方公里,耕地20.7公顷,128户,504人。
  【茶子园】 Cházǐyuán
  以盛产油茶得名。村委会驻茶子园,辖茶子园、断源头、邝家等16个村民组。总面积1.9平方公里,耕地35.8公顷,220户,887人。
  【山林塘】 Shānlíntáng
  以塘大、林茂得名。村委会驻山林塘,辖山林塘、马蹄冲等6个村民组。总面积1.9平方公里,耕地22公顷,151户,629人。
  【和平】 Hépíng
  地形象仓库,原名库里,后改为和平。村委会驻和平,辖16个村民组。总面积8.3平方公里,耕地85.4公顷,630户,2405人。
  【仁杏】 Rénxìng
  地形似岩鹰,原名岩鹰塘,后改为仁杏。村委会驻仁杏,辖仁杏、孔子坝等10个村民组。总面积2.7平方公里,耕地30.3公顷,207户,802人。
  【大塘漯】 Dàtángluò
  以地名得村名。村委会驻大塘漯,辖凤形、鸡公庙、蛇皮洞、聂家、上蔡家、下蔡家、周家等7个村民组。总面积5.8平方公里,耕地18.5公顷,115户,475人。
  【上吴】 Shàngwú
  原此地不满百人,称吴伯营,分村后为上吴伯营,简称上吴。村委会驻上吴,辖上吴、毛竹漯、黄沙漯、袁家、徐家等6个村民组。总面积8.1平方公里,耕地27.1公顷,144户,536人。
  【下吴】 Xiàwú
  地处上吴之下,分村后称为下吴。村委会驻下吴,辖螺蛳滩、麻地里、大光地、金洋坪、上水榨、滑石板、蔡家、老鸭棚、泥头湾、对门河等10个村民组。总面积8.4平方公里,耕地21公顷,146户,590人。
  【白花源】 Báihuāyuán
  春天村后山上百花盛开得名。村委会驻大百花园,辖观音顶、庄房门口、牛头山、崔家屋场、周家棚、磨石湾、何家、天鹅塘等8个村民组。耕地8.8公顷,123户,490人。
  【西江源】 Xījiāngyuán
  以片名命名。村委会驻西江源,辖新阳漯、梅子坪、罗家、黄巴漯、黄家、彭家、牛古凼、蒋家等8个村民组。总面积23.6平方公里,耕地7.5公顷,103户,440人。
  【杨柳田】 Yángliǔtián
  村边田旁杨柳树多得名。村委会驻杨柳田,辖杨柳田、漯婆田、肖家、茶婆漯、大安塘等5个村民组。总面积14.8平方公里,耕地7.5公顷,124户,414人。
  【白公殿】 Báigōngdiàn
  村内昔日建有白公庙得名。村委会驻白公殿,辖白公殿、老楠木漯、新楠木漯、湾子漯、上家漯、形漯等6个村民组。总面积18.4平方公里,耕地16.2公顷,121户,445人。
  【砠江】 Chóujiāng
  以片名命名。村委会驻砠江,辖陈家、唐家、雨塘边、龟形漯、芹菜漯、聂家岭上、水泥冲、狗形漯、子槽漯、斑狗漯、大桥边等10个村民组。总面积11.7平方公里,耕地15.5公顷,167户,631人。
广西贵港市桂平市
  中和镇位于桂平市东南部,大容山的北麓,东连容县,南邻中沙镇,西接罗播乡、木根镇,北连罗秀镇,距城区70公里。中和之名,相传来自《孟子》“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一语。l987年前为中沙乡辖地,1987年7月从中沙乡分出另设中和乡,1993年11月改设中和镇中和镇辖12个行政村,194个村民小组,5700户,现在人口24280人,大部分为汉族。全镇总面积8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1.3451万亩,其中水田0.91万亩。粮食作物以水稻、木薯和玉米为主。主要土特产品有八角、玉桂、荔枝、龙眼、柑桔、黑榄、酸梅、罗汉果、沙田柚、柿子、木耳以及药材等。八角、五桂、黑榄是中和镇的大宗土特产,产量逐年增加,为乡镇企业深加工,实现农副产品商品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2002年全镇社会总产值达8710万元,财政收入170万元,全镇农民人均收入达1600元。中和镇办有初中1所,在校生1100多人,小学12所,在校生3100多人。全镇有教职工230人。镇设有卫生院l所,每个村都有合作医疗据点,全镇医疗保健良好。中和镇名胜古迹有皇岭顶易天章农民起义遗址和庞村炮楼,风景名胜有高70米,宽20米的沙木瀑布。
No. 27
  中和镇 中和镇位于儋州市西北部,距市政府50千米。辖1个社区、11个行政村。有公路接那(大)干(冲)公路。境内有东坡书院、桄榔庵、东坡井、宁渐庵等古迹。
  [代码]469003113:~001中和社区 ~200高第村 ~201水井村 ~202环龙村 ~203和平村 ~204山春村 ~205灵春村 ~206横山村 ~207五里村 ~208七里村 ~209长村村 ~210黄江村
  [沿革]1957年置中和镇,后改公社,1983年设区,1986年复建镇。1997年,面积51.5平方千米,人口2.7万人,辖高第、水井、山春、灵春、和平、五里、七里、环龙、黄江、长村、横山11村委会和中和1个居委会。
No. 28
中和镇
  中和镇 中和镇位于开县西部,南河支流映阳河中游。面积89平方千米,人口6110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615人。辖中和场、三合场2个社区,鹤林、天星、黄鹰、白果、中和、护国、新义、升平、当阳、中峰、牌楼、子坪、白水、凤顶、袁坪、永农16个行政村。镇政府驻中和场鹤林街,距县城40千米。中和场面积105公顷,人口9600人;三合场镇面积89公顷,3191人。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属低山岭谷,东南为中丘浅谷,河流两岸有少量冲积平坝。最高处凤顶村杉树垭口,海拔1120.5米;最低点当阳村映阳河边177米。是三汇水库的主灌区,有凤顶、高家、护国、凤顶、牌楼等水库。万(州)宣(汉)路过境。
  [代码]500234133:~001中和场社区 ~002三合场社区 ~200鹤林村 ~201天星村 ~202黄鹰村 ~203白果村 ~204中和村 ~205护国村 ~206新义村 ~207升平村 ~208当阳村 ~209中峰村 ~210牌楼村 ~211子坪村 ~212白水村 ~213凤顶村 ~214袁坪村 ~215永农村
  [沿革]1931年置中和镇,1941年改中和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85年建镇。1997年,面积41平方千米,人口2.7万,辖中和、纱帽、玉虹、黄鹰、白鹅、和顺、望乡、洪禧、金桥、石寨、石莲、松坪、金钱、新义、升平、高家、太平、回春、天城、护国、石河21个行政村和中和场1个居委会。2004年,行政村调整为鹤林、天星、黄鹰、白果、中和、护国、新义、升平8个行政村。
  2005年8月区划调整后的中和镇:管辖原中和镇、三合镇所属行政区域,面积89平方千米,人口59223人,镇政府驻鹤林街6号。
  附:三合镇位于开县西部,距县城34千米。省道开(县)宣(汉)公路过境。 [沿革]清末民初属江里三合场甲,1930年置三合场乡,1940年更名三合乡,1961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92年建镇。1997年,面积47.5平方千米,人口2.9万,辖红岗、白乳、千丘、中峰、八庙、卧龙、三家、牌楼、双池、当阳、东升、永农、白水、子坪、镇川、凤顶、峰火、枣坪、袁坪、大寨20个行政村。2004年,行政村调整为当阳、中峰、牌楼、子坪、白水、凤顶、袁坪、永农8个行政村。2005年撤镇并入中和镇
No. 29
  中和镇 中和镇位于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中部,跨梅江河两岸。面积86.75平方千米。辖东风、解放、建设、朝阳、石莲、凤凰、构皮、螳螂、七星、天桥、乌杨11个社区,山脚、官坟、新齐、河港、太阳、新春、南洋、洞口、长滩、兴隆、大田坝、贵图、流秀桥、凉亭、郭园15个行政村。326国道始于城南三角塔并与319国道相交。
  [代码]500241100:~001东风社区 ~002解放社区 ~003建设社区 ~004朝阳社区 ~005石莲社区 ~006凤凰社区 ~007构皮社区 ~008螳螂社区 ~009七星社区 ~010天桥社区 ~011乌杨社区 ~200山脚村 ~201官坟村 ~202新齐村 ~203河港村 ~204太阳村 ~205新春村 ~206南洋村 ~207洞口村 ~208长滩村 ~209兴隆村 ~210大田坝村 ~211贵图村 ~212流秀桥村 ~213凉亭村 ~214郭园村
  [沿革]县政府驻地。清乾隆二年(1737)县治由三合场徙此兴市建场,1938年建中和镇至今。1997年,面积7.8平方千米,人口3.2万,辖东风路、建设路、胜利路、解放路、凤翔路5个居委会和七星、南门、中西、乌杨、天桥5个行政村。
  2001年区划调整后的中和镇,管辖原中和镇、涌图乡、迎凤乡所属行政区域和莲花乡的郭园、凉亭、蚂蟥3个村,平凯镇石莲村1、2、3、8村民小组,面积86.75平方千米,总人口7398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8608人,辖32个村委会、5个居委会,镇政府驻中和。
  附:涌图乡位于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中部,距县城1千米。326国道从境南通过。 [沿革]1938年属中和镇,1941年析置涌图乡,1958年设中和公社涌图分公社,1964年析建涌图公社,1983年复乡。1997年,面积46.1平方千米,人口2万,辖永安、龙光、河东、毛坝、岸龙、龙溪、兴隆、长滩、洞口、太阳、河港、南洋、新春、道塘14个行政村。
  附:迎凤乡位于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中部,距县城3千米。319国道过境。 [沿革]1941年析中和镇置迎凤乡,1958年设中和公社迎凤分社,1964年析建迎凤公社,1983年复乡。1997年,面积19.5平方千米,人口1万,辖牛石、官坟、竹山、螳螂、构皮、山脚、白沙、细更、新齐9个行政村。
重庆市重庆市开县
  中和镇位于开县西部,处南河支流映阳河中游,幅员面积89平方公里,辖2个居委会(中和场、三合场),16个村(鹤林、天星、黄鹰、白果、中和、护国、新义、升平、当阳、中峰、牌楼、子坪、白水、凤顶、袁坪、永农),总户数16263户,总人口6110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615人。镇政府驻中和场鹤林街,距县城40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属低山岭谷,东南为中丘浅谷,河流两岸有少量冲积平坝。最高处凤顶村杉树垭口,海拔1120.5米;最低点当阳村映阳河边177米。出露有第四系新冲积、老冲积、侏罗系蓬莱镇组、遂宁组、沙溪庙组5个地层;土壤以紫色土、灰棕紫色土、冲积土为主。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温13.2~18.4℃,一月均温1.7~6.9℃,七月均温24.2~29.3℃;无霜期252~305天,常年降雨量1129~1360毫米。耕地面积2276公顷,水田1291公顷,已退耕还林467公顷。农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薯类、油菜为主,全年粮食总产量2万吨,特产有柑桔、蚕桑、花生、西瓜、慈竹、麻竹。工业以茧丝、竹编制品最有名,年产生丝80余吨,竹席20万床。农村输出市外劳务人员17500人,年收入8500万元。水利条件好,是三汇水库的主灌区,境内有水库5座,(小一型凤顶、小二型高家、护国、凤顶、牌楼),山平塘1680口,清水堰96条,保灌面积821公顷。
  交通方便,万(州)宣(汉)公路纵穿全镇,现正改扩为国家二级沥青公路,与周边乡镇均有公路相通,乡村公路526公里,达到村村通公路。修建大桥26座。
  场镇建设近20年发展更快,中和场新建了鹤林前、后街,改善了玉虹老街和长滩街,修建了沿河走廊和防护提,场区面积105公顷,场镇人口9600人;三合场镇面积89公顷,3191人。
  社会事业有完中1所,初中1所,完小4所,村校24所,私立小学1所,九年义务教育已经普及。有乡镇卫生院2所,村卫生室和诊所19处。有水电站3处,装机容量2.475千瓦,建有大型变电站一座,户户通电。固定电话装机7753部,移动电话拥有量13951部;有文化站2个,有线电视入户率80%。
重庆市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中和镇位于渝东南边陲,秀山自治县中部,属城关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县级党政机关所在地,国道319线与326线交汇处。全镇幅员面积86.75平方公里,辖东风、解放、建设、朝阳、石莲、凤凰、构皮、螳螂、七星、天桥、乌杨等11个社区居委66个居民小组和大田坝、贵图、流秀桥、山脚、新齐、新春、凉亭、郭园、官坟、河港、太阳、南洋、洞口、长滩、兴隆等15个村委114个村民小组,共2.3万户,8.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4万人,农村劳动力2.8万人。有耕地面积24989亩,其中田20806亩,土4183亩,农民人均占有耕地0.57亩。县内最大的两条河流——梅江河、平江穿境而过,其中梅江河是县城用水的主要来源;还有大小水库4座,山坪塘29口,水利资源十分丰富。全镇现有森林3.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0.5%。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
  岳池县辖镇。1921年建黎梓卫乡,1941年改中和乡,1952年建中和镇,1966年更名赤卫镇,1971年复中和镇,1984年中和乡并入,1992年渠河乡并入。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43公里。面积34.7平方公里,人口3.1万。辖羊头坝、祝垭、太阳坪、山陵湾、兔儿梁、凉风垭、大庙山、河堰沟、长梁子、智光嘴、长石坝、龙泉寺、卿家堂、金鼎山、甘家梁、左家寨、马家桥、大庙、资阳坪、河峡溪、二郎庙21个村委会和新场街、正南街、上东街3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化肥、建材、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子。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
  中和镇地处资阳市雁江区东部,位于东经104°46',北纬30°,地貌为丘陵地区,离区政府22公里,始建于清朝乾隆四年,至今近三百年历史。全镇幅员面积121平方公里,辖25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民委员会,451个村民小组,2001年底全镇有耕地面积94740亩,人均耕地1.68亩,总户数18262户,人口56157人,其中农业人口53439人,非农业人口2717人,当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现价)15812万元,其中农业产值734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32元。镇内交通四通八达,板永路穿境而过。66.33公里的村级公路,通往各村,镇内气候温和,土地资源丰富,盛产水稻、玉米、红苕、小麦、油菜、花生、海椒是资阳地区主要粮食、油料生猪生产基地之一,是雁江区东部经济、文化、信息和物资集散中心。
永仁县中和镇名片-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
  中和乡位于永仁县城西部,距县城56公里,北与万马傣族乡相连,东同维的乡接壤,南和宜就镇为邻,西跟大姚县桂花乡交界,总面积338平方公里。辖直苴、波者地、他的苴、小直么,中和、他普里、岔河、支那8个村委会,84个村民小组,205个自然村,全乡2592户,9551人,其中农业人口2401户,9336人,主要少数民族为彝族,人口8213人,占总人口的80.7%,全乡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有耕地面积12574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蚕豆、苦荞、烤烟等,全年粮食总产量为454.3万公斤,人均占有粮食337公斤,烤烟产值70万元。
  2003年末,全乡工农业总产值达3738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838万元,农业总产值2900万元,畜牧业产值104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489.91万元,比上年增长3.7%,农民人均纯收入794元,比上年增长3%。全乡财政总收入为369.7万元,其中自收收入87.8万元,支出369.7万元,实现了收支平衡。
  中和乡2003年切实采取措施解决“三农”问题,一是发展畜牧业,山羊出栏9938只;二是发展乡镇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内中和电站,他普里电站,岔河松香厂三家企业总产值达1050万元,个体工商户发展到255户,集镇面积5316平方米,集市贸易成效额161.15万元;三是加大农田水利和基础设施建设,全乡共投资42万元,投工219030个,完成沟渠4件,小型水利工程14件,人畜饮水5件;四是利用优势资源,种植核桃1000亩,使全乡共有核桃面积达21000亩,现已挂果7500亩,产量100吨,产值120万元。五是重视交通、通信事业,年内全乡公路通车里程达123公里,村村通公路,大部分地区已通移动电话,8个村委会已通程控电话,电话用户1000多户,普及率达53%。
  中和乡文教卫生事业得到健康发展,年内,有初级中学1所,在校生444人,入学率97%,中心小学1所,教学点30个,在校生69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有乡级卫生院1所,医务人员12人,病床27张,8个村委会各有医务室1个,医务人员1人,病床1张;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100%和90%。
青冈县中和镇名片-黑龙江省绥化市
  青冈县中和镇位于青冈县西北部,距县城三十五公里处。地处明沈公路与青中公路的中心区域是周边4个乡(镇)的和商贸中心和物资集散地。自1977年以来,先后被列为全市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畜牧业在全县列于首位,特色农业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是全县的瓜菜制和生产基地。全镇幅员面积139平方公里,辖个行政村,78个自然屯,4个居民委,60多个企事国单位。全镇总户数4780户,人口25938人。2000年我镇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十好”文明乡镇,截止到现在,我镇已连续三件被子评为县级“十好”文明乡镇标兵。截止在2003年底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实现3.5亿元,财政收入750万元,人均收入2600元。特色种植、特色养殖、林业、财政、党群、城建等多项工作荣获县级以上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中和镇的经济在新一届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一定会峥峥日上、繁荣富强的。
浏阳市中和镇名片-湖南省长沙市
  中和镇位于浏阳东南部,是秋收起义的重要策源地,一代伟人-中共中央前总书记胡耀邦同志的故乡。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中和镇党委、政府团结和带领全镇干部以开阔的视野审视自我,不断增强求富思变,抢位争先,开拓创新意识,形成了通力协作,共谋发展,政通人和的生动局面。财政税收以年平均12%的速度增长。这几年中,七级远大药材基地,农科示范园等十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示范基地先后建成,占地300亩的耀邦中学,全长7公里的文苍公路,总面积1.5平方公里的苍坊集镇等总计耗资4800万元的重点工程建设顺利竣工,全长24公里,总投资1500万元的楼丁公路于2002年9月全线动工。经清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规划设计的胡耀邦同志故居纪念公园也将于2003年内动工。全镇有线电视,程控电话实现了“村村通”,移动通信网络覆盖全镇。
  中和镇党委,政府确立了“找准突破口,谋求新跨越”的指导思想,确定了“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资本运营、人才兴业”的工作措施,面对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耀邦家乡人民吹响了“三化”号角,正在信心百倍,斗志昂扬地谱写中和事业新的绚丽篇章。
获嘉县中和镇名片-河南省新乡市
  获嘉县中和镇位于获嘉县城西南9公里处,镇域面积29.8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人口2.6万,耕地2.1万亩,新(乡)洛(阳)公路、中(铝)郑(州)公路、冯卉公路穿境而过,地理交通位置优越,自古以来商贾云集,是省建设厅命名的“中州名镇”。
  2000年中和镇被河南省政府确定为河南省小城镇建设重点镇,镇区面积迅速膨胀到2.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膨胀至2万人,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完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水厂、影剧院、果蔬肉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农资市场、汽车站、图书馆、银行、大修厂等规划建设齐全。“两纵四横”的城镇框架已建成,获嘉县区域性工业、经济商贸中心城镇已经形成。
  民营经济成为支柱产业。中州路经济贸易街、两条工业走廊、三个集贸市场,勾画了中和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体两翼”格局;500家商户、20家工业企业、6家限额以上工业企业为中和镇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民营经济成为中和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全镇基本形成了以化工橡胶、造纸、包装、花卉、机械制造为主的民营经济发展的格局。
英文解释
  1. :  correction Town,  Zhonghe Town
近义词
中和
相关词
广安岳池县四川省学校农贸市场综合
包含词
中和镇玉屏房产延寿县中和镇农贸商场三都水族自治县中和镇卫生院
分类详情
张开兴隆村张开白云村张开和平村张开和平村张开建设社区
张开新民村张开三元村太平村新安村小官庄村
大官庄村李家村西山村横山村七里村
蒋家村平等村二郎庙村三村胜利村
金星村岭头村龙虎村鹤林村红光村
朝阳村先锋村谢家村下街村新春村
南洋村长寿村清溪村聂家村中和村
五里村中和村新义村和顺村金桥村
高家村方家村中和村新华村双龙村
中和村西洋村小营村邓家村芳塘村
天星村白果村升平村牌楼村东风社区
解放社区朝阳社区太阳村罗家村金马村
更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