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原發於淋巴結或其他淋巴組織的惡性腫瘤。分為何傑金氏病和非何傑金淋巴瘤兩大類。主要表現為淋巴結腫大。當深部淋巴結發生腫大時,可出現各種壓迫癥狀,如腹痛、腹水等∥傑金氏病常可有周期性發熱,也可出現全身或局部皮膚瘙癢,肝、脾腫大;非何傑金淋巴瘤可發生皮下結節、潰瘍、腫塊等,也可發生腎髒損害。 |
|
淋巴瘤 |
|
淋巴瘤是一組起源於淋巴結或其他淋巴組織的惡性腫瘤,可分為霍奇金病(簡稱hd)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簡稱nhl)兩大類,組織學可見淋巴細胞和(或)組織細胞的腫瘤性增生,臨床以無痛性淋巴結腫大最為典型,肝脾常腫大,晚期有惡病質、發熱及貧血。 |
|
血液科,腫瘤科 |
|
由於病變部位和範圍不盡相同,臨床表現很不一致,原發部位可在淋巴結,也可在結外的淋巴組織,例如便扁桃體、鼻咽部、胃腸道、脾、骨骼或皮膚等。結淋巴組織原發部變多見於nhl。疾病傳播散方式有從原發部位嚮臨近淋巴結一此轉移如hd,也有越過鄰近而嚮遠處淋巴結轉移者,常見於nhl,nhl還可以多中心起源,所以臨床一旦確診,常已播散全身,以下分別闡述hd和nh主要臨床表現:
一、 霍奇金病 多見於青年,兒童少見,首見癥狀常是無痛性的頸部或鎖骨上的淋巴結腫大( 占60%~80%),左多於右,其次為腋下淋巴結腫大,腫大的淋巴結可以活動,也可互相粘連,融合成塊,觸診有軟骨樣感覺,如果淋巴結壓迫神經,可引起疼痛,少數患者僅有深部而無前淺表淋巴結腫大,深部淋巴結腫大可壓迫鄰近器官,表現的壓迫癥狀,例如縱隔淋巴結腫大可致咳嗽、胸悶、氣促、肺不張及上腔靜脈壓迫癥等;腹膜後淋巴結腫大可壓迫輸尿管,引起腎盂積水;硬膜外腫塊導致脊髓壓迫癥等。另有一些hd病人(30%~50%)以原因不明的特許或周期性發熱為主要起病癥狀。這類患者一般年齡稍大,男性較多,病變較為彌散,常已有腹膜後淋巴結纍及。發熱後部分患者有盜汗、疲乏及消瘦等全身癥狀。周期性發熱(pel-ebstein熱)約見於1/6患者。部分患者可有局部及全身皮膚搔癢,多為年輕患者,特別是女性。全身搔癢可為hd的唯一全身癥狀。
體驗脾腫大者並不常見,約10%左右,脾受纍表明有血源播散。肝實質受侵引起腫大和肝區壓痛,少數有黃疸。肝病變係脾通過靜脈播散而來,所以肝較脾腫大為少。
hd尚可侵犯各係統或器官:例如肺實質輕浸潤、胸腔積液、骨髓引起骨痛、腰椎或胸椎破壞,以及脊髓壓迫癥等。帶狀皰疹好發於hd,約占5%~16%。
二、非霍奇金淋巴瘤可見於各種年齡組,但隨年齡增長而發病增多。男較女為多。大多也以梧桐性頸和鎖骨上淋巴結腫大為首見表現,但較hd為少。分化不良性淋巴細胞易侵犯縱隔。腫大的淋巴結也可引起相應壓迫癥狀。發熱、消瘦、盜汗等全身癥狀僅見於24%患者。大多為晚期或病變較彌散者。全身搔癢很少見。除淋巴細胞分化良好型外,nhl一般發展迅速,易發生遠處擴散。
咽淋巴環病變通常占惡性淋巴瘤的10%~15%,96%為彌漫性原淋巴細胞及組織細胞型淋巴瘤,發生部位最多在軟齶、扁桃體,其次為鼻腔及鼻竇,臨床有吞咽睏難、鼻塞、鼻衄及頜下淋巴結大。nhl較hd更有結外侵犯傾嚮,尤其是彌漫性組織細胞性淋巴瘤。結外纍及以胃腸道、骨髓及中樞神經係統為多。nhl纍及腸胃道部位以小腸為多,其中半數以上為回腸,其次為胃,結腸很少受纍。臨床表現有腹痛、腹瀉和腹塊,癥狀可類似消化性潰瘍、腸結核或脂肪瀉等。個別因腸梗阻或大量出血經施行手術而確診。肝經活組織證實約1/4~1/ 2受纍,脾腫大僅見於較後期病例。胸部以肺門及縱隔受纍最多,半數有肺部浸潤或(和)胸腔積液。屍解中近1/3可有心包及心髒受侵。中樞神經係統病變多在疾病進展期,約有10%,以纍及腦膜及脊髓為主。骨髓纍及者約1/3~2/3,與類型有關,骨骼雖還以胸椎及腰椎最常見,股骨、肋骨、骨盆及頭顱骨次之。彌漫性大細胞或組織細胞型可原發於骨骼,患者年齡較輕,多在長骨,主要是溶骨性。皮膚表現較hd為常見,多為特異性損害,如腫塊、皮下結節、浸潤性斑塊、潰瘍等。腎髒損害屍解有33.5%,但臨床表現僅23%,主要為腎腫大、高血壓及尿素氮貯留。近年來淋巴瘤合併腎病綜合徵已屢有報道,隨淋巴瘤緩解而好轉。 |
|
迄今尚不清楚,病毒病因學說頗受重視,1964年epstein等首先從非洲兒童burkitt淋巴瘤組織傳代培養中分離得epstein—barr(eb)病毒後,這種dna皰疹型可引起人類b淋巴細胞惡變而致burkitt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有明顯地方性流行發病規律,這類病人80%以上的血清中eb病毒抗體滴定度明顯增高,而非burkitt淋巴耬者滴定度增高者僅14% ,滴定度高者日後發生burkitt淋巴瘤的機會也明顯增多。反此都說明eb病毒可能是burkitt淋巴瘤的原因。
用熒光免疫法部分hd病人血清也可以發現高價抗eb病毒抗體,hd患者淋巴結連續組織培養,在電鏡下可見eb病毒顆粒,在20%hd的裏—斯(r—s)細胞中也可找到eb病毒。
70年代後期,美國gallo和日本yoshida發現逆錄病毒與淋巴瘤發病有密切關係。1976年日本發現成人t細胞淋巴瘤/白血病有明顯的傢族集中趨勢,且呈季節性和地區性流行。htlv Ⅰ被證明是這類t細胞淋巴瘤的病因。另一逆轉錄病毒htlv Ⅱ進來被認為與t細胞皮膚淋巴瘤—蕈樣肉芽腫的發病有關。宿主的免疫功能决定對淋巴瘤得易感性,近年來發現遺傳性或獲得性免疫缺陷伴發淋巴瘤者較正常人為多;器官移植後長期應用免疫抑製劑而發生惡性腫瘤者,其中1/3為淋巴瘤,乾燥綜合癥中淋巴瘤發病數比一般人高,在免疫缺陷下,反復感染、異體器官移植以及淋巴細胞對宿主的抗原刺激等均可引起淋巴組織的增殖反應,由於t抑製細胞缺失或功能障礙,機體缺少自動調節的反饋控製,淋巴組織無限增殖,終而導致淋巴瘤的發生。 |
|
淋巴瘤的典型淋巴結病理學特徵有三:
①正常濾泡性結構為大量異常淋巴細胞或組織細胞所破壞;
②被膜周圍組織同樣有上述大量細胞侵浸潤;
③被膜及被膜下竇也被破壞。
一、 霍奇金病目前認為是一種獨立的類型,在多形性、炎癥浸潤性背景上找到裏—斯細胞為特徵,其他尚有毛細血管增生和不同程度前纖維化,國內以混合細胞型為最常見,結節硬化型次之,其他各型較為少見,各型並非固定不變,尤以淋巴細胞為主型,2/3可嚮其他各型轉化,僅結節硬化較為固定,認為係獨特類型。
二、 非霍奇金淋巴瘤1966年rappaport根據病理組分佈將nhl分為結節型(或稱濾泡型)和彌漫型兩大類,並再按腫瘤細胞類型分為幾中亞型,rappaporf分類得到世界公認,一直沿用至今,在我國根據大係列報道,彌漫型占絶對多數而結節型僅占nhl的5%左右。 |
|
一、 霍奇金病
(一)血液血象變化較早,常有輕或中等貧血,偶伴抗人球蛋白試驗陽性,少數白細胞輕度或明顯增加,伴中性粒細胞增多。約1/5患者嗜酸粒細胞升高。晚期淋巴細胞減少。骨髓被廣泛浸潤或發生脾功能亢進時,可有全血細胞減少。
(二)骨髓大多為非特異性。如能找到裏-斯細胞對診斷有助。-斯細胞大小不一,約20μm—60μm,多數較大,形態極不規則。胞漿嗜雙色性,核外形不規則,可呈“鏡影”狀,也可多葉或多核,偶有單核,核染質粗細不等,核仁可大達核的1/3。結節硬化型hd中裏-斯細胞由於變形,漿濃縮,兩細胞核之間似有空隙,稱為腔隙型裏-斯細胞。浸潤大多由血源播散而來,骨髓穿刺塗片陽性率僅3%,但活檢法可提高至9%~22%,用以探索骨髓轉移,意義較大。
(三)其他化驗疾病活動期有血沉增速,血清乳酸脫氫酶活力增高,α球蛋白及結合珠蛋白及血漿銅藍蛋白增多。當血清鹼性磷酸酶活力或血鈣增加,提示骨骼纍及。
二、非霍奇金淋巴瘤
(一) 血液和骨髓白細胞數多正常,伴有淋巴細胞絶對和相對增多。nhl血源播散較早,約20%原淋巴細胞型在晚期並發白血病,此時血象酷似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約5%組織細胞性淋巴瘤,晚期也可發生急性組織細胞性或單核細胞性白血病。
(二) 其他 可並發抗人球蛋白試驗陽性的溶血性貧血。原免疫細胞或彌漫性原淋巴細胞型常有多剋隆球蛋白增多,少數彌漫性小淋巴細胞型可出現單剋隆igg或igm,以後者為多見。
診斷和鑒別診斷:對慢性、進行性、無痛性淋巴結腫大要考慮本病的可能,應做淋巴結穿刺物塗片、淋巴結印片及病理切片檢查。當有皮膚損害可作皮膚活檢及印片。如有血細胞減少,血清鹼性磷酶增高或有骨骼病變時,可我作骨髓活檢和塗片以尋找裏-斯細胞或淋巴瘤細胞。今年報道裏-斯細胞偶可見於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結締組織病及其他惡性腫瘤,因此在缺乏hd其他組織學改變時。結核性淋巴結炎多局限於頸兩側,可彼此融合,與周圍組織粘連,晚期與軟化、潰破而形成竇道。以發熱為主要表現淋巴瘤,須和結核病、敗血癥、結締組織病等鑒別。結外淋巴瘤須和相應器官的其他惡性腫瘤嚮鑒別。 |
|
由於放射療法的合理應用和聯合化療的積極推廣,淋巴瘤的療效有較快提高,尤以hd無,大多早期病例都能長期無並存活。nhl的療效雖較hd差,但長期緩解或無並存活者也逐漸增多。組織學類型和臨床分期對治療方法和預後都有密切關係。
一、放射治療 hd的放射治療已取得顯著成就。 較為有效,但最好應用直綫加速器。用高能射綫大面積照射hdⅠa至Ⅱb的方法有擴大及全身淋巴結照射兩種。擴大照射除被纍计的淋巴結及腫瘤組織外,尚須包括附近可能侵及的淋巴結區,例如病變在隔上采用鬥篷式。隔下倒“y”字式。鬥篷式照射部位包括兩側從乳突端之鎖骨上下,腋下、肺門、縱隔以至隔的淋巴結;要保護肱骨頭、喉部及肺部免收照射。倒“y”式照射包括從膈下淋巴結至腹主動脈旁、盆腔及腹股溝的淋巴結,同時照射脾區。劑量為30~40gy,3~4周為一療程。全身淋巴結照射即膈上為鬥篷式並加照膈下倒“y”字式。
hnl對放療也敏感但復發率高。由於其蔓延途徑不是沿淋巴區,所以鬥篷和倒“y”字式大面積不規則照射野的重要性遠較hd為差。治療劑量要大於hd。目前僅低度惡性組臨床Ⅰ及Ⅱ期及中度惡性組病理分期Ⅰ期可單獨應用擴大野照射或單用纍及野局部照射。放療後愛否再用化療,意見尚不統一。Ⅲ及Ⅳ期多采用華萊為主,必要時局部放療為姑息治療。
二、化學治療極大多數采用聯合化療,要爭取首次治療即獲得完全緩解,為長期無並存活創造有利條件。
(一) 霍奇金病1964年devita創用mopp方案以來,晚期hd預後大有改觀,初治者的完全緩解率由65%增至85%。mopp方案至少用6療程,或一直用至完全緩解,在額外給2療程。對有明顯全身癥狀;骨髓纍及;反復化療史;屬淋巴耗竭型或結節硬化型伴縱隔纍及者,mopp的療效較差。對mopp也乃要可采用abvd,75%~80%可以緩解,也有用mopp與abvd交替治療,用mopp治療復發的病例可再用mopp,59%獲得第二次緩解。第一次緩解期超過一年,則93%有二次緩解希望。
(二)非霍傑金淋巴瘤 化療療效决定於病理組織類型,而臨床分期的重要性不如hd。按病理學分類的惡性程度,分別選擇聯合化療方案:
1.低度惡性組(6-10-2)該組Ⅰ及Ⅱ期放療後可無復發,存活達10年;但Ⅲ及Ⅳ期,無論放療和化療都未能取得痊愈。強烈化療雖效果尚好,但復發率高。portlock回顧性分析44例低度惡性組患者的推遲治療的結果,全部患者中數生存時間為10年,而且7例有自發性腫瘤消退。所以主張本組患者盡可能推遲化療治療,定期密切觀察。如病情有進展或發生並發癥者可給cop或chop。對有全身癥狀者可單獨給以苯丁酸氮芥(4~12mg,每日口服按)或環磷酰胺(每日口服100mg),以減輕癥狀。如血象抑製不明顯,可連續口服幾個月。
2.中度惡性組本組各型,一旦診斷明確而臨床分期屬Ⅲ、Ⅳ積纍及範圍較廣Ⅱ的期,均應即予cop、chop(6-10-6)等每月一療程,計6~9個月,可使70%獲得完全緩解,而35%~45%可有較場期緩解期。新一代化療方案尚有m-bacod、promace-mopp等(6-10-6),可使長期無並存活期患者增加至55%~60%。新方案中加入等劑量甲氨蝶呤,目的是防止中樞神經係統淋巴瘤。更強烈的地三代治療方案有cop-blam-Ⅲ及macop-b,可使長期無病存活增加至60%~70%,但因毒性過大,不適於料年及體弱者。macop-b的特點是骨髓抑製藥與非抑藥交替使用,所以緩解率(84%)及無復發生存率(90%)均有提高。cop-blam尤使用與彌漫性大細胞性。
3.高度惡性組都應給以強烈聯合化療。選淋巴細胞型及burkitt淋巴瘤進展較快啊,如不治療,幾周或幾個月內死亡。對高度惡性組以第二代或第三代聯合化療較差。
三、骨髓移植對60歲以下患者,能耐受大劑量化療者可考慮全淋巴結放療及大劑量聯合化療,結合異基因或自身骨髓移植,以期取得較長期緩解和無病存活期。目前國內外研究自身骨髓移植對彌漫性、進展性淋巴瘤取得令人鼓舞的結果,其中40恩%~50%以上獲得腫瘤負荷縮小,18%~25%復發病例被治愈。自身骨髓移植尚存在自身骨髓體外淨化問題有待解决。
四、手術治療 僅限於活組織檢查;合併脾機能亢進者則有切脾指徵,以提高血象,為以後化療創造有利條件。
五、幹擾素有生長調節及抗增殖效應。對蕈樣肉芽腫,濾泡性小裂細胞為主及彌漫性大細胞型有部分緩解作用。應用方法和確切療效尚在實踐探索中。
[預後]霍奇金病的預後與組織類型及臨床分期緊密相關,淋巴細胞為主型預後最好,5年生存率為94.3%而淋巴細胞耗竭型最差,5年生存率僅27.4%;結節硬化及混合細胞型在兩者之間。霍奇金病臨床分期,Ⅰ期5年生存率為92.5%,Ⅱ期86.3%,Ⅲ期69.5%,Ⅳ期為31.9%;有全身癥狀較無全身癥狀為差。兒童及老年預後一般比中青年為差;女性治療後較男性為好。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預後,病理類型較為重要。彌漫性淋巴細胞分化好,6恩年生存率為61%,彌漫性淋巴細胞分化差。6年生存率為42%,淋巴母細胞型淋巴瘤4年生存率僅為30%。有無全身癥狀對預後影響較hd小。低惡性組非霍奇金淋巴瘤病程相對緩和,但缺乏有效根治方法,所以呈慢性過程而伴多次復發,也有因轉化至其他羅星,對化療産生耐藥而致死亡。但低度惡性組如發現較早,經合理治療可取5~10年甚至更長存活期。 |
|
預防
1、避免及控製長期慢性感染、放射綫、腎上腺激素等長期刺激,
2、避免它們損害機體免疫功能、對淋巴係統的刺激。
3、註意適當鍛練身體,生活、飲食要規律,不飲酒。 |
|
淋巴瘤可分為霍奇金病(簡稱HD)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簡稱NHL)。 |
|
血液科,腫瘤科,頭頸科 |
|
驗方:①處方:鬱金、枳殼、白术、紫鬍、靈脂、紅花、雞內金、茯苓、杭芍各3錢,丹參、生牡蠣各1兩,鱉甲5錢,木香、砂仁殼各2錢,甘草1.5錢。水煎服。
療效:1例服40劑時,肝脾明顯縮小;服100劑時,胸片淋巴結縮小。方自天津市中醫院。
②小金丹,早晚各服1丸;犀黃丸,每日2次,每次3剋。
偏方:①明雄黃30g,研細末,分三次服用。②大癩蛤蟆皮焙幹分15份,小者分10份,每次1包內服,每日3次,脾區用癩蛤蟆皮貼敷。 |
|
【病情觀察】
1.觀察病人活動受限的程度、有無感染的癥狀和體徵。
2.腫大淋巴結的部位、大小、活動度。
3.觀察有無尿量減少。
【癥狀護理】
1.感染的護理:
2.縱隔淋巴結腫大的護理:
(1)遵醫囑給予氧氣吸人。根據病人情況采取舒適體位。
(2)根據病人情況遵醫囑給予化療。
3.咽淋巴結病變的護理:
(1)鼓勵病人進流食,對於嚴重吞咽睏難的病人給予鼻飼飲食。
(2)對於鼻塞的病人經口呼吸者,註意保護口腔粘膜。
【一般護理】
1.密切觀察有無深部淋巴結腫大引起的壓迫癥狀。
2.對於病人脫發、皮膚變黑情況,護士可以組織同病種病人組成小組,大傢可以互通信息,相互支持。
【健康指導】
1.註意個人清潔衛生,勤換內衣,適當鍛煉,增強體質。
2.教會病人自查淋巴結的方法。
3.加強營養,提高抵抗力,定期復診。 |
|
一、果蔬療法
1、南瓜150剋、水適量,調料少許。燉至無水時服用。
2、甘蔗2節,榨汁飲。
3、蘆筍200剋,加入適當調料炒熟即可食用。
二、藥膳療法
1、羊骨粥
原料:羊骨1000剋、粳米100剋、細????少許、蔥白2根、生薑3片。
製法:將鮮羊骨洗淨敲碎,加水煎湯,取湯代水,同粳米煮粥,待粥將成時,加入細????、生薑、蔥白調料,稍煮二三沸即可。
適應癥:惡性淋巴瘤放療後肝腎陰虛。 服法:每日1-2次食用。
2、枸杞鬆子肉糜
原料:肉糜100-150剋,枸杞子、鬆子各100剋。
製法:將肉糜加入黃酒、????、調料,在鍋中炒至半熟時,加入枸杞子、鬆子,再同炒即可。
適應癥:惡性淋巴瘤放療後陰虛內熱。 服法:每日1次,作副食服之。
3、豬腎茨菰湯
原料:光茨菰30剋、豬腎及睾丸各1個,????、蔥、薑各少許。
製法:將光茨菰浸泡2小時後,煎湯,濾過湯液,再將豬腎、睾丸洗淨,去掉雜物,切成方塊狀,加入光茨菰濾過後湯液,一同煮後加入????、蔥、姜文火煮至熟即可。
適應癥:惡性淋巴瘤化療後精血虧虛。服法:喝湯吃豬腎、睾丸,每日作副食食之,可常服。
4、山藥枸杞三七湯
配方: 三七17g,淮山藥32g,枸杞子26g,桂圓肉25g,豬排骨300g。食????、鬍椒粉適量。
製法: 三七、山藥等中藥均用布袋紮口後,和豬排骨放在一起,加4大碗清水。先大火後小火,燉煮2-3小時。放入????、鬍椒粉調味即可。可煎煮出3小碗。每次1小碗,吃肉喝湯。每1-2天吃1次。
功效: 生血補血,開胃健脾。 本膳適用於惡性淋巴瘤腫塊增大迅速而舌有暗紫斑。
5、豆芽涼面
配方:緑豆芽150g,細麵條300g,瘦肉絲75g,雞蛋1個,黃瓜1條,蒜末少許,醬油、麻油各4-6毫升。????、蔥花、芝麻醬、沙拉油、冰開水、冷水適量。 製法: 麵條煮熟,冰開水淋濾2次,加麻油拌勻放入碗中,存於冰箱中備用。芝麻醬同醋、食????調勻,加入蒜末,瘦肉絲用沙拉油、蔥花炒香,加醬油和冷水,熬成肉汁。雞蛋攤成薄皮切絲,黃瓜擦絲,緑豆芽去尾用開水略燙。將上述調料和菜放入麵條中,拌勻後即可食用。喜食醋者,可加少許米醋。
功效: 清熱解毒,通利三焦。 本膳主要適用於淋巴肉瘤熱毒盛者。
【 宜 】
(1)宜多吃具有抗惡性淋巴瘤作用的食物:穿山甲、蟾蜍、田雞、芋艿。
(2)淋巴結腫大宜吃荸薺、芋艿、核桃、荔枝、黃顙魚、田蠃、羊肚、貓肉、牡蠣。
(3)發熱宜吃豆腐渣、無花果、大麥、緑豆、苦瓜、節瓜、菱、水蛇。
(4)盜汗宜吃豬心、羊肚、燕麥、高粱、豆腐皮。
【 忌 】
(1)忌咖啡等興奮性飲料。
(2)忌蔥、蒜、薑、桂皮等辛辣刺激性食物。
(3)忌肥膩、油煎、黴變、腌製食物。
(4)忌公雞、豬頭肉等發物。
(5)忌海鮮。
(6)忌羊肉、狗肉、韭菜、鬍椒等溫熱性食物。 |
|
臨床上惡性淋巴瘤常易被誤診,例如:以表淺淋巴結腫大為首發表現的惡性淋巴瘤患者,有 70 % 80 %在初診的時候被診斷為淋巴結炎或淋巴結結核,以致延誤治療。
• 慢性淋巴結炎:多有明顯的感染竈,且常為局竈性淋巴結腫大,有疼痛及壓痛,一般不超過 2 - 3 釐米抗炎治療後可縮小。
• 巨大淋巴結增生:為一種原因不明的淋巴結腫大,主要侵犯胸腔,以縱膈最為多見,也可侵犯肺門與肺內。
• 假性淋巴瘤:常發生在淋巴結外的部位,如眼眶 、 胃的假性淋巴瘤等。
• 結核性淋巴結炎:有時很難與惡性淋巴瘤鑒別。比較典型的患者常有肺結核。
• 淋巴結轉移癌:淋巴結常教硬,質地不均勻,可找到原發竈,很少全身性淋巴結腫大。 |
|
疾病名稱:
淋巴瘤
疾病編碼:
M95900/0
歸屬係統:
惡性腫瘤
藥療方案:
⒈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⒉化療+放療是本病最佳治療措施。先放療後化療或先化療後放療可進一步提高療效,提高生存率,減少復發。
⒊化療時可酌情以下方案:
MOPP方案:氮芥+長春新礆+甲基苄肼+強的鬆(若把氮芥改為環磷酰胺成COPP方案)。
COP方案為COPP中去除甲基苄肼。
ABVD方案:阿黴素+博萊黴素+長春新礆+氮烯咪胺。
CAVec方案:環已亞硝脲+阿黴素+長春花礆。
BACOP方案:COP+博萊黴素+阿黴素。
CHOP方案:COP+阿黴素。
ProMACE方案:強的鬆+氨甲喋呤+ |
|
linbaliu
淋巴瘤
lymphoma
淋巴係統的惡性腫瘤。臨床表現為無痛性、進行性淋巴結腫大。可伴有發熱、盜汗、消瘦、皮膚瘙癢等全身癥狀。根據病理組織學特點將淋巴瘤分為霍奇金病及非霍奇金淋巴瘤兩大類。除淋巴結起病者外,還可原發於淋巴結以外的任何組織。晚期侵犯骨髓,外周血出現淋巴瘤細胞者稱為淋巴瘤細胞白血病。治療須按病期劃分選擇治療方案。一般原則:對Ⅱ~Ⅲ期選擇放射治療;Ⅲ~Ⅳ期選擇聯合化學藥物治療。對淺表性結外淋巴瘤、胃腸道、泌尿生殖係淋巴瘤宜手術切除,再行放射治療或化學藥物治療。對難治性或復發性淋巴瘤可采用骨髓移植。 |
|
- n.: leucoma, lymphadenoma, lymphoma
|
|
生物學 | 病理學 | 細胞 | 生理學 | 肉芽腫 | T細胞 | 百科大全 | 藥物 | 癌癥 | 藥品大全 | 疾病 | 世界日 | 腫瘤 | |
|
|
淋巴瘤病 | 腎淋巴瘤 | 腺淋巴瘤 | 脾淋巴瘤 | 胃淋巴瘤 | 患淋巴瘤 | 胞淋巴瘤 | 肺淋巴瘤 | T細胞淋巴瘤 | 牛淋巴瘤病 | 兒童淋巴瘤 | 陰囊淋巴瘤 | 惡性淋巴瘤 | 非洲淋巴瘤 | 眼眶淋巴瘤 | 細胞淋巴瘤 | 皮膚淋巴瘤 | 假性淋巴瘤 | 大腸淋巴瘤 | 淋巴瘤樣病 | 頸部淋巴瘤 | 伯基特淋巴瘤 | 腦惡性淋巴瘤 | 套細胞淋巴瘤 | 濾泡型淋巴瘤 | 霍奇金淋巴瘤 | 骨惡性淋巴瘤 | 肝惡性淋巴瘤 | 腸惡性淋巴瘤 | 胃惡性淋巴瘤 | 惡性零淋巴瘤 | 大細胞淋巴瘤 | 何傑金淋巴瘤 | 濾泡性淋巴瘤 | 腸細胞淋巴瘤 | 結節性淋巴瘤 | 淋巴瘤切除大 | 淋巴瘤切除小 | 淋巴瘤切除中 | 轉移性淋巴瘤 | 地中海淋巴瘤 | 結節型淋巴瘤 | 肺惡性淋巴瘤 | 眼惡性淋巴瘤 | 脾惡性淋巴瘤 | 舌惡性淋巴瘤 | 肺假性淋巴瘤 | 胃假性淋巴瘤 | 卵巢惡性淋巴瘤 | 非何傑金淋巴瘤 | 縱隔惡性淋巴瘤 | 皮膚假性淋巴瘤 | 伯基特氏淋巴瘤 | 霍奇金氏淋巴瘤 | 非霍奇金淋巴瘤 | 非霍金奇淋巴瘤 | 鼻腔惡性淋巴瘤 | 何傑金氏淋巴瘤 | 腹腔惡性淋巴瘤 | 睾丸惡性淋巴瘤 | 大腸惡性淋巴瘤 | 乳腺惡性淋巴瘤 | 淋巴瘤樣丘疹病 | 盲腸惡性淋巴瘤 | 結腸惡性淋巴瘤 | 惡性淋巴瘤化療 | 惡性淋巴瘤放療 | 縱膈惡性淋巴瘤 | 非洲淋巴瘤病毒 | 捲麯細胞淋巴瘤 | 肝脾細胞淋巴瘤 | 成人細胞淋巴瘤 | 小腸惡性淋巴瘤 | 外周細胞淋巴瘤 | 氣管假性淋巴瘤 | 脾髒惡性淋巴瘤 | 面部惡性淋巴瘤 | 鼻竇惡性淋巴瘤 | 肢體惡性淋巴瘤 | 直腸惡性淋巴瘤 | 乳房惡性淋巴瘤 | 粘膜相關淋巴瘤 | 周圍細胞淋巴瘤 | 結外細胞淋巴瘤 | 艾滋病相關淋巴瘤 | 腰椎體惡性淋巴瘤 | 轉移性惡性淋巴瘤 | 甲狀腺惡性淋巴瘤 | 肝髒原發性淋巴瘤 | 淋巴瘤免疫治療學 | 淋巴瘤影像診斷學 | 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 | 世界淋巴瘤宣傳日 | 原發性鼻腔淋巴瘤 | 骨的原發性淋巴瘤 | 非何傑金氏淋巴瘤 | 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 粘膜相關性淋巴瘤 | 扁桃體惡性淋巴瘤 | 肺癌淋巴瘤食管癌 | 彌漫性惡性淋巴瘤 | 濾泡性惡性淋巴瘤 | 間變性細胞淋巴瘤 | 藥物性假性淋巴瘤 | 淋巴瘤樣肉芽腫病 | 假性淋巴瘤綜合徵 | 假性淋巴瘤綜合癥 | 周圍的細胞淋巴瘤 | 淋巴瘤性甲狀腺瘤 | 淋巴瘤性甲狀腺腫 | 腸係膜惡性淋巴瘤 | 淋巴上皮樣淋巴瘤 | 倫納特淋巴瘤惡性 | 回盲部惡性淋巴瘤 | 腹膜後惡性淋巴瘤 | 硬膜外惡性淋巴瘤 | 肺淋巴瘤樣肉芽腫 | Ki-1大細胞淋巴瘤 | T細胞淋巴瘤,外周 | 艾滋病相關性淋巴瘤 | T細胞淋巴瘤,皮膚 | Ki-1淋巴瘤 | Ki-1陽性大細胞淋巴瘤 | MALT淋巴瘤 | T細胞白血病淋巴瘤,成人 | HIV相關性淋巴瘤 | HTLV-相關性白血病和淋巴瘤 | 淋巴槳細胞型惡性淋巴瘤 | 皮膚淋巴瘤樣丘疹病 | 轉移性非何傑金淋巴瘤 | 其它部位惡性淋巴瘤 | 原發性皮膚T細胞淋巴瘤 | CD30陽性皮膚T細胞淋巴瘤 | 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 | 淋巴瘤特殊問題診治對策 | 放射性核素淋巴瘤顯像 | 放射性核素淋巴瘤顯 | 周圍t細胞淋巴瘤 | 結外nk/t細胞淋巴瘤 | 間變性t細胞淋巴瘤 | 彌漫型大b細胞淋巴瘤 | 原發性顱內惡性淋巴瘤 | Burkitt淋巴瘤 | 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 | 陽性皮膚細胞淋巴瘤 | 免疫母細胞性淋巴瘤 | 血管中心性T細胞淋巴瘤 | 非何傑金惡性淋巴瘤 | 白血病淋巴瘤病毒型抗原 | 白血病淋巴瘤病毒型抗體 | 淋巴瘤性乳頭狀囊腺瘤 | 何傑金氏惡性淋巴瘤 | 淋巴漿細胞型惡性淋巴瘤 | 免疫母細胞型惡性淋巴瘤 | 非霍奇金氏型惡性淋巴瘤 | 小淋巴細胞性惡性淋巴瘤 | 其他和未特指的細胞淋巴瘤 | 未分化性惡性淋巴瘤彌漫性 | 成人細胞白血病淋巴瘤 | 惡性淋巴瘤性息肉病 | 彌漫型大細胞淋巴瘤 | 單核細胞樣細胞淋巴瘤 | 淋巴漿細胞樣淋巴瘤 | 淋巴細胞性淋巴瘤惡性 | 胃潰瘍型假性淋巴瘤 | 混合細胞型惡性淋巴瘤 | 真性組織細胞淋巴瘤 | 大細胞外周細胞淋巴瘤 | 淋巴漿細胞性惡性淋巴瘤 | 大細胞濾泡性惡性淋巴瘤 | 原淋巴細胞性惡性淋巴瘤 | 中心細胞性惡性淋巴瘤 | 大細胞彌漫性惡性淋巴瘤 | 免疫母細胞性惡性淋巴瘤 | 血管中心性細胞淋巴瘤 | T細胞白血病淋巴瘤病毒抗原,人 | T細胞白血病淋巴瘤病毒抗體,人 | T細胞白血病淋巴瘤,HTLV-Ⅰ相關 | HTLV-Ⅰ相關T細胞白血病-淋巴瘤 | 原發性皮膚濾泡中心細胞性淋巴瘤 | 惡性淋巴瘤的中西醫結合治療對策 | 轉移性免疫母細胞型惡性淋巴瘤 | 原發性中樞神經係統淋巴瘤 | 惡性淋巴瘤,淋巴細胞性,高分化型 | 惡性淋巴瘤淋巴細胞性高分化型 | 小核裂細胞濾泡性惡性淋巴瘤 | 大細胞核裂彌漫性惡性淋巴瘤 | 大細胞無核裂彌漫性惡性淋巴瘤 | 中心母細胞性彌漫性惡性淋巴瘤 | 淋巴細胞性惡性淋巴瘤高分化型 | 小細胞無核裂彌漫性惡性淋巴瘤 | 中心母細胞中心細胞性彌漫性惡性淋巴瘤 | 小細胞和大細胞混合性彌漫性惡性淋巴瘤 | 淋巴細胞性中分化的彌漫性惡性淋巴瘤 | 小核裂細胞性彌漫性惡性淋巴瘤 | 淋巴結邊緣區細胞淋巴瘤單核細胞 | 淋巴細胞組織細胞混合淋巴瘤 | 混合淋巴細胞組織細胞性淋巴瘤 | 成人細胞白血病淋巴瘤病毒型 | 其他類型的濾泡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 | 更多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