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 : 名人 > 鄧恩銘
目錄
No. 1
  (1901-1931)一作“鄧恩明”。中國共産黨創始人之一。貴州荔波人。水族。1919年參加五四運動。1921年初參與建立濟南共産主義小組。同年7月出席中國共産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曾任中共青島市委書記、山東省委書記,領導全省工農運動和統戰工作。1928年12月被捕,1931年被殺害。
No. 2
  鄧恩銘(1901-1931) : 一作“鄧恩明”。中國共産黨創始人之一。貴州荔波人。水族。1919年參加五四運動。1921年初參與建立濟南共産主義小組。同年7月出席中國共産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曾任中共青島市委書記、山東省委書記,領導全省工農運動和統戰工作。1928年12月被捕,1931年被殺害。
No. 3
  1931年4月5日,在響亮的“中國共産黨萬歲”口號聲和悲壯的國際歌聲中,一位著名的共産黨人在濟南緯八路英勇就義。這位烈士便是中國共産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鄧恩銘
  鄧恩銘(1901-1931),中共一大代表,山東中共黨組織的創始人。男,1901年生,水族,原名鄧恩明,字仲堯,化名黃伯雲、丁友民、丁佑民、丁又銘、堯欽、建勳等,貴州荔波人。
  他出生於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幼年靠親友資助求學。6歲上私塾,10歲進入到荔泉書院讀書。1917年秋畢業後,到山東投奔過繼給黃傢當縣官的二叔黃澤沛(曾在益都、淄川、沂水等地做官)。並由二叔資助於1918年進入濟南山東省立第一中學讀書。中學畢業後,他就堅定地當了一名職業革命傢。
  五四運動爆發後,在“五四”愛國運動的影響下,他積極參加反帝反封建的鬥爭,並在鬥爭中接受了馬剋思主義。他積極參加北京學生愛國運動,被選為學生自治會領導人兼出版部部長,主編校報,組織學生參加罷課運動。在共同的鬥爭中,他同省立第一師範學生王盡美結成了親密戰友。他與王盡美組織學生抵製日貨,反對賣國條約,積極參加宣傳、演講、罷課、遊行等活動,成為學生界有影響的人物之一。他們聯絡進步青年學生,於1920年11月21日組織了進步團體“勵新學會”。鄧恩銘被選為學會領導成員之一。學會出版了以介紹新文化、新思想為宗旨的《勵新》半月刊。他經常在《勵新》半月刊上發表文章,介紹俄國十月革命,揭露社會黑暗,抨擊舊禮教、舊教育等社會現狀。1920年底,他同王盡美發起組織了“馬剋思主義研究會”,經常在一起閱讀馬剋思、恩格斯的著作和介紹蘇维埃俄國的書刊。
  1921年春,鄧恩銘和王盡美等在“馬剋思主義研究會”的基礎上發起建立了濟南共産主義小組,創立了濟南乃至山東中國共産黨的早期組織。鄧恩銘和王盡美均擔任小組的負責人。
  1921年7月,鄧恩銘與王盡美代表山東的濟南共産主義小組,赴上海出席中國共産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與其他代表共同創建了中國共産黨。1921年9月,又同王盡美等發起建立濟南馬剋思學說研究會,會員發展到五六十人。在中共中央代表的幫助下,建立了中共中央直屬的中共山東區支部,任支部委員。鄧恩銘在山東區支部的領導下,積極從事黨的組織、宣傳工作和工運工作。
  1922年1月,鄧恩銘以中共代表的身份,赴莫斯科參加了共産國際召開的遠東各國共産黨和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受到列寧的親切接見。1922年6月,他從蘇聯回到山東後,一方面大力宣傳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一方面仍然致力於黨組織的發展和山東工人運動的發動。他的叔父發現他參加革命活動,既驚又怕,極力阻撓,要他安分守己,求取功名。他父母在家乡給他定了親,來信催逼他回傢結婚,想以此來拖住他。鄧恩銘都拒絶了。他在給父母的信中說:“……兒主張既定,决不更改。”表達了他在革命道路上義無反顧的崇高精神。
  中共“二大”以後,遵照黨中央會議精神和黨組織的决定,山東黨的工作重點是加強工人運動。鄧恩銘在淄博煤礦區住了下來,親自調查瞭解礦工的勞動生活狀況,嚮工人介紹世界各國及中國各地工人運動形勢,教育工人認識本階級的力量,組織起來同資本傢作鬥爭。在他的領導下,礦區工人很快組織起“礦區工會淄博部”,並建立了淄博礦區第一個黨支部-洪山礦區黨支部,使淄博礦區的工人運動蓬勃開展起來。
  1922年底,鄧恩銘赴青島創建黨組織。1923年1月,日本歸還青島後,鄧恩銘又被派往青島工作。他以東鎮小學教員為公開職業,秘密進行宣傳工作和組織發展工作。1923年底,建立了青島第一個黨支部,擔任中共直屬青島支部書記。1924年春,中共青島支部改為中共青島市地方執行委員會,鄧恩銘任書記。
  1925年2月,組織領導青島膠濟鐵路工人大罷工,成立了膠濟鐵路總工會。1925年4~5月,又組織領導了青島紗廠工人大罷工,成為“五卅運動”的先導。他還參與領導了四方機廠的工人大罷工和青島全市工人大罷工,組織成立青島市各界聯合會和市總工會。在鬥爭中,他充分發揮了組織和領導才能,使罷工取得了全面的勝利。1925年8月,他調到中共山東地區執行委員會任書記。1925年11月,山東地區委員會機關被敵人破壞,他被捕入獄,遭殘酷折磨。後因患肺結核,經黨組織多方營救,得以保外就醫。1926年6月,他又再次秘密回到青島,擔任中共青島市委書記,主持市委工作。
  1927年4月,鄧恩銘赴武漢出席中國共産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他到武漢嚮中央匯報工作,並到毛澤東舉辦的“農民運動講習所”講課,介紹山東工運、農運情況。1927年8月回山東後,任中共山東省執行委員會書記。
  大革命失敗後,鄧恩銘輾轉山東各地青島和濟南之間,領導黨組織開展鬥爭。1929年1月19日,因叛徒告密,省委機關遭破壞,鄧恩銘在濟南第二次被捕。他在法庭上和監獄裏同敵人作了英勇的鬥爭,並組織領導了兩次越獄鬥爭,第一次是1929年4月19日晚上,衹有楊一辰一人逃出;第二次是7月21日晚飯後,在地下黨的接應下,6人衝出監獄,他卻因受刑過重,體弱多病,行動睏難,被敵捕回打入死牢。反動派對他恨之入骨,1931年4月5日,與劉謙初、吳麗實等22位共産黨員一起被國民黨山東當局槍殺於濟南緯八路刑場。面對敵人酷刑,鄧恩銘依舊大義凜然、堅貞不屈。
  在獄中,鄧恩銘同志寫下《訣別》詩:
  卅一年華轉瞬間,壯志未酬奈何天。
  不惜唯我身先死,後繼頻頻慰九泉。
  1961年8月21日,董必武同志在紀念王盡美同志的一首詩中贊到:
  四十年前會上逢,南湖舟泛語從容。
  濟南名士知多少,君與恩銘不老鬆。
  著有《災民的我見》《濟南女校概況》《青島勞動概況》等。
  為了紀念鄧恩銘烈士,鄧恩銘烈士的故居及母校——“荔泉書院”被省委、省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並修建了鄧恩銘故居陳列室,供廣大遊人敬仰、參觀。江澤民、陳雲和喬石、鬍錦濤等黨和國傢領導人曾為陳列室題詞,喬石、鬍錦濤親臨參觀。
  2009年9月14日,他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包含詞
鄧恩銘故居鄧恩銘(1901-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