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雙版納傣族園聯繫方式公園地址:雲南省景洪市橄欖壩
電話:0691-2504601、2504099
傳真:0691-2504603
昆明代表處電話:0871-5369159
傳真:0871-5369159西雙版納傣族園投訴電話西雙版納旅遊投訴電話:0691-96927
雲南省旅遊投訴電話:0871-460831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西雙版納傣族園景區榮譽國傢aaaa級旅遊區(點)西雙版納傣族園門票價格門票:50元西雙版納傣族園節慶活動潑水節,是傣族人民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潑水節也是傣歷新年,傣語稱"尚健"、"尚罕",是送舊迎新的日子。一般在傣歷六月中旬(即農歷清明前後十天左右)舉行。
每逢潑水節,兒童們紛紛砍竹作水槍,傢傢戶戶的門框、窗戶上都貼上各式各樣的剪紙,城鎮的主要街道上搭起牌坊,頂端站立着象徵幸福吉祥的金孔雀。傣族男女老少則穿上節日的盛裝,成群結隊地上山去采摘野花做花房。中午,婦女則各挑一擔清水潑到佛像身上,為佛洗塵。接着青年男女提着木桶、臉盆,互相追逐,你我潑,水花飛濺。被人潑得越多,說明受到的祝福也就越多,被潑的人也就越高興。節日裏,傣族人民還要放孔明燈,舉行竜舟比賽。當竜舟在江上前進時,船上就會不斷傳來"洪一窩洪一窩"的鑼聲和"水、水、水"的歡呼聲,匯成一麯動人心弦的交響樂。
西雙版納傣族園開放時間8:00--18:00西雙版納傣族園導遊圖西雙版納傣族園美食在景區傣味餐廳品償到正宗的傣傢風味特色菜餚。
西雙版納傣族園住宿傣族園裏面幾乎傢傢戶戶可以住宿,淡季住宿費20元/人,旺季時最好提前預定。吃飯另算。(擁有二星級標準設施的住宿條件)
西雙版納傣族園交通在景洪客運站乘坐開往勐罕的車,行程約40分鐘,票價6.5元。
西雙版納傣族園玩法賽竜舟、放高升、鬥雞、丟包、賽鼓、燃放貢菲、趕擺、賧佛
學一首傣傢歌、跳一麯傣傢舞、吃一頓傣傢飯、住一宿傣傢樓、觀一次傣傢景、幹一回傣傢活、潑一身幸福水、做一天傣傢人。
如果說西雙版納的神秘、美麗,是造物主對這塊北回歸綫上最後一片緑洲的莫大恩賜,那麽西雙版納傣族園的內大片自然生態村寨能夠得以完整地保護下來,則得益於這裏的村民對本民族文化的無比眷戀與執着,得益於他們深植於血液與靈魂中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觀念。
傣族園景區內的五個傣族村寨,曼將、曼春滿、曼聽、曼乍、曼嘎,同屬於勐罕鎮(橄欖壩)曼聽辦事處,距州府景洪市28公裏。五個村寨共有309戶和1487人。世世代代,這裏的傣族村民都以農耕為業,用勤勞、智慧創造和豐富了燦爛的貝葉文化。這裏的桿欄式竹樓群古樸、雅緻、壯觀;這裏的村民純情、樸實、好客;這裏的民風民俗獨特而濃烈;這裏的熱帶田園風光旖旎迷人;這裏的村民與自然和諧相處,完美融合,仿佛人間仙境、世外桃源。在進入二十一世紀的當今中國,保存得如此完好的古村落群,實屬罕見,把西雙版納傣族園稱為中國第一自然生態村,並無絲毫誇大之處。
傣族園南臨熱情奔放的瀾滄江,北依寧靜、秀麗的竜得湖。自古以來,環繞的江湖孕育了園內村寨壯觀而又極盡秀麗的孔雀的尾巴,而傣族園則是孔雀尾巴上最靚麗、最奪目的羽翎。
西雙版納有13個民族,傣族為主體民族,占全州總人口的35%。傣族園作為代表西雙版納傣族文化的主體景區,在保留原有桿欄式建築風格和自然風光的基礎上,通過服務設施的完善和民族活動的開展,嚮遊客展示原汁原味的傣民族文化,把傣族園建成桿欄式建築典範之園;禮儀、習俗文明之園;佛教氣息濃郁之園;傣傢生活溫馨之園。
登高遠眺,傣族園內緑蔭垵映,純樸壯麗,一座座傣傢竹樓和佛寺佛塔深藏於各種熱帶林木之中走進村寨,但見榕樹、大青樹等喬木遮天蔽日,郁郁葱葱,地上緑草茵茵,花團錦簇。那圍墻上爬着的枝枝蔓蔓,可以入藥,也可以成為餐桌上的佳餚。
園區內曼春滿、曼聽兩個自然村寨,其名稱分別是“花園寨”和“宮庭花園寨”的意思,在過去一直作為州、市政府接待上級領導和國外貴賓視察、參觀及學者們研究民族文化遺産的景點。黨和國傢領導人李鵬總理,李嵐清、錢其琛、吳邦國副總理,薑春雲、彭佩雲副委員長都曾親臨視察。園內還遍布文人墨客的足跡。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我國著名散文傢馮牧在曼聽到曼乍的林間小路上,幸遇蝴蝶盛會,寫下名篇《瀾滄江邊的蝴蝶會》;四十年代作傢鄧子華在《滇雲散記》中,描繪了園內風物;攝景傢徐肖冰、候波和著名美籍畫傢丁紹光等以園內風物為題材也都留下了永恆的佳作。這些厚重永恆的文藝作品,與傣族園神奇的自然、從文景觀相印成趣,相得益彰。
走進傣族園,星羅棋布的名勝古跡讓人對古老的傣族文化肅然起敬。塔包樹、公主井、孔雀墳寨心、母子島等與相伴的一個個優美傳說,令人大開眼界又回味無窮。一座座壯觀、精美、古老的佛寺、佛塔昭示着佛傢的久遠,也昭示着它們在傣傢人心目中非同尋常的地位。曼春滿佛寺、曼聽佛寺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積澱了豐富、厚重的南傳上座部佛教文化,佛寺中保存有著名壁畫《如爹米轉世》和《釋迦牟尼的故事》。
走入傣傢,仿佛是到了另一個時空,遊人不禁陡生隔世之感。傣傢竹樓造型美觀,簡樸而又不失雅緻,且有鼕暖夏涼和防潮防震的特點。寬敞的庭院潔淨、舒適。院落子裏種滿了各種熱帶四時果樹,愛美的傣傢人還廣種奇花異草,各種花草奇鬥妍,竟放芬芳,一年四季花果飄香。到傣傢竹樓上作客,傣傢人一整套待客禮儀令人産生由衷的感動和許多感想。傣傢菜餚,緑色食品比重較大、禽蛋、山珍、野菜等豐富而又味道鮮美、純正。這可能也是傣傢少女身材苗條、面容清秀俊美的緣故之一吧。
來到傣傢村落,人們自然不能忘記觀賞地道傣傢人的舞蹈藝術。著名傣族舞蹈傢刀美蘭、白族舞蹈傢楊麗萍,從西雙版納這塊神奇的土地走嚮全國,走嚮全世界文藝舞臺之後,人們對傣族的舞蹈藝術魅力無不為這傾倒。傣族園內勐巴拉納西歌舞劇場是雲南省最大的露天劇院,嚮遊客展示傣族各支係的舞蹈藝術,其代表節目有《傣王招親》、《趕擺路》。此外,贊哈獻歌,民間舞蹈拳舞、刀舞、紋身舞等讓人耳目一新。
傣傢人的文化藝術與大自然心心相映,從樂器到文字的載體——貝葉,無不顯示出濃重的大自然色彩。傣傢的象腳鼓就象一隻巨大的象足;傣傢的葫蘆絲就取用瓜架上的葫蘆和細竹管精製而成;傣傢竹編飯碗、餐桌、凳子即用衊條精心編織;傣傢人的歷史、傳說、佛教經典刻在一片片的貝葉上,這就是舉世聞名的貝葉經。
與傣傢人生活密不可分的是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在重大節日或是尋常日子裏,都隨處可見。就連民俗活動,亦不難看出傣傢人與大自然的親和。傣族園裏的潑水、婚俗活動、丟包、搶親、傣拳、鬥雞等具有很強的參與性,遊人在娛樂中輕鬆愉快地加深了對傣族文化的瞭解。如果有時間參加傣傢樂活動,吃在傣傢,住在傣傢,樂在傣傢,親歷純樸、自然、熱情的傣傢生活,做一天傣傢人,那就再好不過了。
傣族園是西雙版納傣民族的縮影,濃縮了傣民族文化的精華,展現了典型的熱帶田園風光。這枝孔雀上最絢麗奪目的羽翎,渾身散發出熠熠光彩。“到昆明遊世博園,來版納遊傣族園”,正如詩人曰:“一日作客橄欖壩,夜夜夢回傣族園”。
一、常設旅遊活動項目:
1、寨門迎賓:每天100人的傣傢小卜哨參與迎賓活動,給遊客跳迎賓舞、唱祝辭、灑水祝福,使遊客感受傣傢人的熱情、質樸和淳樸的民風民俗。
2、傣族村寨參觀:欣賞亞熱帶傣家庭院風情,觀賞品種的熱帶水果及傣傢幹欄式建築。
3、曼春滿古佛寺參觀:在曼春滿古佛寺遊客參加拴綫、念經、燒蠟條香、抽簽等佛教活動。
4、傣族民間音樂演示區:在這裏,遊客可以盡略的領略觀看葫蘆絲演奏、贊哈表演、巴烏獨奏、竹樓戀歌等生活情景。
5、傣族手工藝展示:根據五個自然村寨的特點,各有側重開展織錦、傣首飾製作、榨糖、製陶、貝葉經的製作等民族工藝品的加工參觀。
6、傣傢民居參觀、傣傢做客:嚮遊客展示傣傢幹欄式建築特點,體驗傣傢的待客禮儀,瞭解傣族居住環境和竹樓文化。
7、趕擺:趕擺場上,遊客可以盡興品嚐傣傢風味燒烤和四季新鮮水果。
8、歌舞表演:勐巴拉納西藝術團以優美的舞蹈嚮遊客集中展示傣傢的傳統歷史文化和傣傢少女的亮麗多情,反映傣族多彩的民族歌舞形式。
9、天天潑水節:開展100——200人參與的大型潑水活動,使遊客感受傣族潑水節的氣氛。
10、傣傢傳統節日和民俗活動:根據季節特點,舉行賽竜舟、放高升、鬥雞、丟包、賽鼓、燃放貢菲、趕擺、賧佛等活動。
二、專項旅遊活動項目:傣傢樂
通過在傣族村寨一天的吃、住、行、遊、購、娛,以強烈的參與性,讓遊客切身體驗傣族的歷史、藝術、宗教、飲食、服飾、民居及民風民俗,通過富有趣味的活動,讓遊客在輕鬆愉快的心情中充分瞭解傣民族獨具一格的傳統文化、生産方式、生態觀念。
傣傢樂的具體活動內容是:學一首傣傢歌、跳一麯傣傢舞、吃一頓傣傢飯、住一宿傣傢樓、觀一次傣傢景、幹一回傣傢活、潑一身幸福水、做一天傣傢人。
黨和國傢領導人李鵬,李嵐清,錢其琛,吳邦國,薑春雲,田紀雲等,以及老撾國傢主席,泰國公主,泰國上議院和下議院議長,日本王子等外國貴賓曾到景區參觀。馮牧先生六十年代來此寫下膾炙人口的《瀾滄江邊的蝴蝶會》,四十年代作傢鄧子華就在《滇雲散記》中描寫了園內的風物,攝影傢徐肖冰,侯波和著名美籍畫傢丁紹光等都留下了永恆的佳作。
傣族園二期工程預計投資6000萬元,將建成民俗旅遊渡假區,大型遊樂園。
園林學家說,傣族園是庭院園林的典範;歷史學家說,傣族園是一座活着的民族歷史博物館;植物學家說,傣族園是植物王國的基因庫;文學家說,傣族園是人間仙境,是遠離鬧市,難得尋找到的世外桃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