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 : 微生物 : 中草藥 > 葛仙米
目錄
No. 1
  生在潮濕處的一種藍藻類植物。植物體由球形的單細胞連成串珠狀的細絲, 外面包着一層膠質物, 濕時藍緑色,幹時灰色。可食, 又可入藥, 有解熱, 祛痰等作用。
No. 2
  葛仙米
  【別名】地軟、地木耳、地耳
  【簡介】藻類藍藻綱念珠藻科念珠藻屬植物念珠藻nostoc commune vauch.,以全植物入藥。夏秋雨後采收,洗淨,去雜質,鮮用或曬幹。可食。
  【性味與歸經】淡,寒。
  【功能與主治】清熱,收斂,益氣,明目。用於夜盲癥,脫肛;外用治燒燙傷。
  【用法與用量】1~2兩;外用適量,研粉調敷患處。
  葛仙米俗稱天仙米、天仙菜、水木耳、田木耳。為水生藻類植物,屬藍緑藻的一種,單細胞,無根無葉,墨緑色珠狀,純野生,是名副其實的純天然緑色食品。相傳東晉時期,煉丹術傢、醫學家、道教理論傢葛洪在隱居南土時,災荒之年采以為食,偶獲健體之功能。後來葛洪入朝以此獻給皇上,體弱太子食後病除體壯,皇上為感謝葛洪之功,隨將“天仙米”賜名“葛仙米”,沿稱至今。
  葛仙米營養豐富,是宴席佳品,含有15種氨基酸,多種維生素和其它自然食品不及而人體必須的微量元素mn、ca、zn、fe、p等礦物質成份。
  食用時幹鮮宜烹,糖????可調,蒸、炒、湯不拘,其味鮮美。《本草綱目》贊葛仙米為“肥絶佳食”。
  此外,葛仙米還有藥用保健功能,據《全國中草藥匯編》介紹,葛仙米“性寒、味淡,可以消熱、收斂、益氣、明目,主治夜盲癥、脫肛;外用可治燒傷、燙傷及護膚美容等。”
  湖北省恩施州鶴峰縣走馬鎮是世界上最大的葛仙米産區,這裏適宜葛仙米生長的水田、池沼達670余公頃,因葛仙米生長對其自然條件(如氣候、土壤、陽光、經緯度、海拔等)要求極高,當今世界上僅非洲有極少量發現。葛仙米不愧是世界上真正罕見的神品。
No. 3
  葛仙米
  (《綱目拾遺》)
  【異名】地耳、地踏菇、鼻涕肉(《野菜博錄》),天仙菜、天仙米(《綱目拾遺》),地軟、地木耳(《陝西中草藥》)。
  【來源】為念珠藻科植物葛仙米的藻體。
  【植物形態】葛仙米
  藻體為多數球形的單細胞串連而成,外被透明的膠質物,集成片狀,與木耳相似;濕潤時開展,呈藍緑色,乾燥時捲縮,呈灰褐色。
  雨後林間濕地上發生極多。分佈我國西南及西北各地。
  【採集】夏、秋雨後采收,洗淨,曬幹。
  【性味】甘淡,寒。
  ①《綱目拾遺》:"性寒,味甘爽。"
  ②《陝西中草藥》:"味淡,性寒。"
  【功用主治】清熱明目。治目赤紅腫,夜盲癥,燙傷。
  ①《藥性考》:"清神解熱,痰火能療。"
  ②《綱目拾遺》:"解熱,清膈,利腸胃。"
  ③《陝西中草藥》:"清熱收斂,益氣明目。治湯火傷,夜盲癥。"
  ④江西《草藥手册》:"治目赤紅腫。"
  【用法與用量】內服:煮食,1~2兩。外用:研粉調敷。
  【選方】①治夜盲癥:地軟二兩,當菜常食。(《陝西中草藥》)
  ②治湯火傷:地軟五錢。焙幹研粉,菜油調敷患處,或加白糖三錢,香油調敷患處。(《陝西中草藥》)
英文解釋
  1. n.:  nostoc
包含詞
酒釀葛仙米參茸葛仙米什錦葛仙米
葛仙米燉海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