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膀胱 (páng-) : 人和動物體內儲存尿液的器官。 許多脊椎動物供暫時貯存尿液的可膨脹膜性囊。人類的膀胱 位於盆腔內、直腸的前面,收集來自輸尿管的尿液,並通過由括約肌開閉的口間歇性地將尿液排出體外 即尿脬。貯尿的器官。《素問·靈蘭秘典論》:“膀胱 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夫以陽入陰中,動胃繵緣,中經維絡,別下於三焦膀胱 。” 張守節 正義引《八十一難經》:“膀胱 者,津液之府也。”《太平御覽》捲三六三引《韓詩外傳》:“膀胱 ,精液之府也。”按,《說文·肉部》作“膀光”。 形容因不合心意而生氣 Described are not favored and angry because 形容因不合心意而生氣。 清 李漁 《巧團圓·爭繼》:“好爭毆頗妨嘉譽,氣膀胱 易壞尊軀。” 清 李漁 《蜃中樓·閫鬧》:“[末]我何曾容他到海邊去?[浄冷笑介]不去,不去,弄出些兒把戲。[末驚介]什麽把戲?[浄]若還説來,又是一場膀胱 小氣。” 膀胱 (urinary bladder):人體器官名。中醫稱淨府。《素問·湯液醪醴論》:“開鬼門,潔淨府。”張志聰註:“潔淨府,瀉膀胱 也。” 膀胱的结构 膀胱的结构
膀胱 為錐體形囊狀肌性器官,位於小骨盆腔的前部。成年人膀胱 位於骨盆內,為一貯存尿液的器官。嬰兒膀胱 較高,位於腹部,其頸部接近恥骨聯合上緣;到20歲左右,由於恥骨擴張,骶骨角色的演變,伴同骨盆的傾斜及深闊,膀胱 即逐漸降至骨盆內。空虛時膀胱 呈錐體形,充滿時形狀變為卵圓形,頂部可高出恥骨上緣。成人膀胱 容量為300~500ml尿液。膀胱 底的內面有三角形區,稱為膀胱 三角,位於兩輸尿管口和尿道內口三者連綫之間。膀胱 的下部,有尿道內口,膀胱 三角的兩後上角是輸尿管開口的地方。
膀胱 壁由三層組織組成,由內嚮外為粘膜層,肌層和外膜。肌層由平滑肌纖維構成,稱為逼尿肌,逼尿肌收縮,可使膀胱 內壓升高,壓迫尿液由尿道排出。在膀胱 與尿道交界處有較厚的環形肌,形成尿道內括約肌。在括約肌收縮能關閉尿道內口,防止尿液自膀胱 漏出。
膀胱 壁分為四層:即漿膜層、肌肉層、粘膜下層、和粘膜層。
漿膜層為蜂窩脂肪組織,包圍着膀胱 後上兩側和頂部。
肌肉層:①逼尿肌:逼尿肌為膀胱 壁層肌肉的總稱,由平滑肌構成。分為三層,內外層為縱行肌,中層為環形肌。環狀肌最厚,堅強有力。②膀胱 三角區肌:三角區肌是膀胱 壁層以外的肌肉組織,起自輸尿管縱肌纖維,嚮內、嚮下、嚮前扇狀展開。嚮內伸展部分,和對側肌彼此聯合成為輸尿管間嵴,嚮下嚮前伸展至後尿道部分,為貝氏(Bell)肌,另有一組左右肌纖維在三角區中心交叉成為三角區底面肌肉。
粘膜層為極薄的一層移行上皮組織,和輸尿管及尿道粘膜彼此連貫。粘膜在三角區由於緊密地和下層肌肉連合,所以非常光滑,但在其他區域則具有顯著的皺襞,在膀胱 充盈時,皺襞即消失。粘膜層有腺組織,特別是在膀胱 頸部及三角區。
粘膜下層衹存在於三角區以外的區域,具有豐富血管,有彈性的疏鬆組織,它將粘膜和肌肉層彼此緊連着。 膀胱 主要固定部分為底部、兩側和前面。
膀胱 底部固定在前列腺和尿道上,而前列腺和尿道則與尿道生殖膈相連;前面有恥骨前列腺韌帶固定於前列腺和恥骨後面;側面由提肛肌反折所組成之側韌帶固定於盆腔邊緣。
此外,三個假韌帶是臍尿管的殘餘,為一束帶狀結構,在胚胎時期,它將膀胱 和腹壁,在臍孔處連接在一起。膀胱 排空,降至恥骨聯合時,起一定牽拉作用。
臍尿管近端為管狀組織,遠端為筋膜結構,並分為三個韌帶,中韌帶和臍相連,兩個側韌帶則與其動脈殘支相連。臍尿管為腹膜外遊離膀胱 時首先遇到的一個障礙組織。
腹膜在盆腔兩側的反折邊緣也稱為假韌帶,對固定膀胱 所起的作用不大。
膀胱 後,兩側膀胱 上動脈蒂為一堅強的纖維組織,有助於固定膀胱 底部和兩側。
腹膜自腹壁前面和側面反折,遮着膀胱 前面和兩側壁,後面在男性則嚮直腸反折,成為直腸膀胱 間隙,在女性則嚮子宮反折,成為子宮直腸窩。腹膜和膀胱 頂部有一小塊面積緊密粘着,其餘部分較易剝離。膀胱 空虛時,腹膜下降到恥骨聯合處,充盈時隨着膀胱 上升,使大部分膀胱 位於腹膜以外。 膀胱 空虛時呈錐體狀,位於盆腔前部,可分尖、體、底、頸四部,但各部門無明顯界限。充盈時呈球形,可升至恥骨聯合上緣以上,此時腹膜返折處亦隨之上移,膀胱 前外側壁則直接鄰貼腹前壁。臨床上常利用這種解剖關係,在恥骨聯合上緣之上進行膀胱 穿刺或做手術切口,可不傷及腹膜。兒童的膀胱 位置較高,位於腹 腔內,到六歲左右纔逐漸降至盆腔。空虛的膀脫前方與恥骨聯合相鄰,其間為恥骨後隙;膀胱 的下外側面與肛提肌、閉孔內肌及其筋膜相鄰,其間充滿疏鬆結締組織等,稱之為膀胱 旁組織,內有輸尿管盆部穿行。 男性膀胱 底上部藉百腸膀胱 陷凹與直腸相鄰,在腹膜返折綫以下的膀胱 底與輸精管壺腹和精囊相鄰;在女性與子宮及陰道前壁相鄰。膀胱 上面與小腸袢相鄰,女性還與子宮相鄰。膀胱 的下部即膀胱 頸,下接尿道,男性鄰貼前列腺,女性與尿生殖膈相鄰。膀胱 虛時,完全位於小骨盆腔內,恥骨聯合後方,充盈時可高出恥骨聯合上緣水平以上。膀胱 底的後方,女性鄰子宮頸和陰道上段,男性鄰直腸、輸精管壺腹和精囊。
恥骨後間隙
恥骨後間隙為膀胱 前壁和恥骨後的一個間隙,其中充滿了脂肪蜂窩組織和靜脈叢,手術後如果引流不暢,常易在這一間隙中引起感染。
狄農維利埃筋膜
狄農維利埃筋膜位於直腸和膀胱 ,精囊及前列腺之間,上起自腹膜,下則圍繞着精囊和前列腺。它分為前後兩葉,其間有一個間隙。前葉緊貼着前列腺,也就是前列腺囊的組成部分,後葉實際上是直腸膀胱 膈,位於前列腺、精囊之後。做膀胱 全切術,分離精囊及前列腺時,如錯誤地進入直腸和膀胱 間隙之後,也就是說進入了狄農維利埃筋膜後葉和直腸之間,就會損傷直腸,引起糞瘻。 膀胱 內部分為三角區、三角後區、頸部、兩側壁及前壁。
三角區為膀胱 內較重要的部分,大半膀胱 內病變,均發生在這一區域。三角區的界限:兩側輸尿管口至膀胱 頸之連接綫為三角區兩側緣,兩輸尿管口之間連接綫(輸尿管間嵴)為三角底綫。自膀胱 三角底綫左右角朝上,朝外處條狀隆起組織為粘膜下輸尿管。膀胱 三角之兩側緣為三角區和膀胱 兩側壁之分界綫,三角底綫以外區域為三角後區,其他部分為膀胱 前壁。做膀胱 鏡檢查時必須熟悉這些解剖位置,方能明確病變部位。輸尿管口一般為斜行裂隙狀,也可能為卵圓形或圓形。若管口過度嚮中心傾斜,接近平綫,則輸尿管插管就比較睏難,可使用端部彎麯的輸尿管導管。
膀胱 與其它結構之關係:膀胱 最下面與恥骨聯合、恥骨後脂肪、前膀胱 靜脈、及部分膀胱 盆筋膜相連。膀胱 兩側面和提肛肌,閉孔內肌、壁層盆筋膜、膀胱 前列腺靜脈叢等組織相連。
在男性,膀胱 底部是和直腸間接相連的,中間有精囊,輸精管和壺腹及直腸膀胱 筋膜,輸尿管靠近精囊所在處進入膀胱 。在女性,膀胱 後面是與子宮膀胱 間隙相連,但和子宮體是隔開的。在這一個腹膜間隙下面,膀胱 是與子宮頸、前陰道壁直接相連的。在輸尿管外側,膀胱 與前層闊韌帶相連,子宮體和底位於膀胱 之上。
內面觀膀胱 空虛時,其內粘膜面呈現許多皺襞,唯其底部有一三角形的平滑區,稱膀脫三角,其兩側角為左、右輸尿管口,下角為尿道內口。兩輸尿管口 之間有呈橫嚮隆起的粘膜皺壁,稱輸尿管門襞,是尋找輸尿管口的重要標志。膀胱 三角是膀胱 鏡檢時的重要標志,也是結石和結核等的好發部位。 膀胱 的神經為內臟神經所分佈,其中交感神經來自第11、12胸節和第1、2腰節,經盆叢隨血管分佈至膀胱 壁,使膀聯平滑肌鬆弛,尿道內括約肌收縮而儲尿。副交感神經為來 自脊髓第2~4骶節的盆內臟神經,支配膀胱 逼尿肌,抑製尿道括約肌,是與排尿有關的主要神經。膀胱 排尿反射的傳入纖維,也是通過盆內臟神經傳入。
自主神經和體幹神經皆參與膀胱 和尿道的排尿功能。這兩個神經係統,均包含着感覺和運動神經。自主神經包括交感和副交感神經。
交感神經前神經節纖維,來自全部胸椎及第一、二、三腰脊髓段,它通過骶前神經即上腹下神經叢,在第五腰椎處分為左右兩支腹下神經。這兩支神經和腹下神經節接合後,進入膀胱 。副交感神經,來自第二、三、四骶脊髓段,連合成為盆神經,供應膀胱 及其頸部。體幹神經來自第二、三、四骶脊髓段,以外陰神經為代表,其分支分別支配膀胱 、前列腺、會陰、及尿道外括約肌;在女性則支配膀胱 、尿道、及陰道。
副交感神經為運動神經,起排尿作用。體幹神經主要作用為控製尿道外括約肌的收縮。交感神經為感覺神經,和逼尿神經的運動無關,不起排尿作用。 膀胱 的主要血液供應來自骼內動脈前支之膀胱 上下動脈。膀胱 上動脈供應上側壁,下動脈供應底部、前列腺及上1/3尿道。次要的為痔中、閉孔、及陰部內動脈等。在女性,除膀胱 動脈以外,尚有陰道及子宮動脈供應膀胱 。
膀胱 靜脈:膀胱 靜脈網狀分佈於膀胱 壁層,其主幹走嚮膀胱 底部靜脈叢,在男性與膀胱 及前列腺之間的靜脈叢相匯合。
膀胱 上動脈起自髂內動脈的臍動脈近側部,嚮內下方走行,分佈於膀胱 上、中部。膀胱 不動脈起自髂內動脈前幹,沿盆側壁行嚮內下,分佈於膀胱 下部、精囊、前列腺及輸尿管盆部等。膀胱 的靜脈在膀胱 下面形成膀胱 靜脈叢,最後匯集成與動脈同名的靜脈,再匯入髂內靜脈。
膀胱 前部的淋巴管註入髂內淋巴結;膀胱 後部及膀胱 三角區的淋巴管,多註入髂外淋巴結,亦有少數註入髂內淋巴結、髂總淋巴結或骶淋巴結。 膀胱 平滑肌、膀胱 括約肌及尿道括約肌與排尿動作有關。
平滑肌不同於橫紋肌,橫紋肌由體幹神經支配,具有明顯的運動神經纖維。平滑肌由自主神經係統雙重神經支配,但未發現有真正的運動神經存在。平滑肌的收縮比較遲鈍,但能持久,同時在神經切斷以後,並不長期喪失它的緊張性。膀胱 平滑肌的收縮是由尿液膨脹刺激引起的。
緊張性和收縮性是膀胱 逼尿肌本身賦有的特性。這種特性可能是由於肌球蛋白在肌肉中活動的影響,也可能是血液中化學物質因素所造成。一般認為膀胱 逼尿肌和膀胱 頸部運動神經的作用是由副交感神經支配的。
正常排尿是一種受意識控製的神經性反射活動。當尿量達到300~400毫升,膀胱 內壓升至60~70釐米水柱左右時,逼尿肌受到膨脹刺激,發生陣發性收縮。膨脹刺激的衝動,對平滑肌加強以後,排尿感覺由副交感神經感覺纖維,反映到脊髓反射弧,再由薄神經束傳導到大腦中樞,隨後高級排尿中心,將運動衝動,由降皮質調節束,通過盆神經、副交感神經輸出纖維,到達膀胱 ,使膀胱 逼尿肌收縮。排尿開始中間有一個潛伏期,當逼尿肌收縮時,所有膀胱 各肌層,除基底圈外,均同時活動,但基底圈緊張性的收縮,仍能維持底盤扁平的形狀。因此,膀胱 頸仍然是關閉着的。在這一潛伏期間,內外縱肌層的收縮,對三角區肌的牽拉,使底盤開放,開始排尿。待膀胱 近乎排空,仍有少量殘餘尿時,尿道旁橫紋肌的收縮能打開底盤,使尿液排空。
此外,膀胱 內容量與排尿感覺之間的關係還受精神因素和下尿路病變的影響。由於排尿活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意識的控製,在膀胱 充盈不足時也能完成排尿動作,因此,在精神緊張時,通常有人表現為尿意頻繁。正常人在每次排尿後,膀胱 內並非完全空虛,一般還有少量尿液殘留,稱為殘留尿。正常成人的殘留尿量約10~15毫升。殘留尿量的多少與膀胱 功能有着密切關係。老年人殘留尿量通常有所增加。殘留尿量的增加是導致下尿路感染的常見原因之一。 屬六腑病候之一。膀胱 是水液彙聚之所,有津液之府、州都之官之稱。與腎相表裏,有化氣行水等功能。膀胱 病則有虛寒和實熱等不同病機。臨床多見濕熱藴結、腎陽不足、氣化失司所致諸病。突出癥狀是小便失常(如遺溺、癃閉、淋濁、溺時疼痛等)。《內經》所論即包括多種病證。《諸病源候論·膀胱 病候》:“其氣盛為有餘,則病熱,胞澀、小便不通,小腹偏腫痛,是為膀胱 之氣實也,則宜瀉之;膀胱 氣不足,則寒氣客之,胞滑、小便數而多也,面色黑,是膀胱 之虛也,則宜補之。”《太平聖惠方》捲七:“虛則生寒,寒則脬滑,小便不禁,尿多白色,面黑脛酸,兩脅脹滿,則是膀胱 虛冷之候也。”又云:“實則生熱,熱則膀胱 急,口舌燥,咽腫痛,小便不通,尿黃赤色,舉體沉重,四肢氣滿,面腫目黃,少腹偏痛者,則是膀胱 實熱之候也。”《素問·宣明五氣篇》:“膀胱 不利為癃,不約為遺溺。”不利多實,不約多虛(為膀胱 氣虛)。《雜病源流犀燭·膀胱 源流》:“膀胱 病者,熱結下焦,小腹苦滿、胞轉,小便不利,令人發狂。冷則濕痰上溢,而為多唾,小便淋瀝,故遺尿。”根據不同的膀胱 病證,分別選用宣通氣化、滲濕利水、溫腎固脬、清熱通淋、化石等法。參見有關各條。 膀胱 炎:是泌尿係統最常見的疾病,尤以女性多見。本病在大多數病例不是作為一個獨立的疾病出現,而是泌尿係統感染的一部分或是泌尿係統其它疾病的繼發感染。膀胱 的炎癥可分為急性與慢性兩種,兩者又可互相轉化,急性膀胱 炎得不到徹底治療可遷延成慢性,慢性膀胱 炎在機體抵抗力降低或局部病變因素加重時,又可轉化成急性發作。
膀胱 癌:膀胱 在泌尿道中是一個囊,貯存由腎髒産生的尿液。膀胱 被襯特殊的過渡細胞,當它受刺激時,外層的過渡細胞增生。這種過程增加了過渡細胞轉化成腫瘤的可能,然後繁殖發展成一個惡性腫瘤。惡性腫瘤開始是很小的,淺的腫塊長在膀胱 的內壁。癌擴散通過整個膀胱 肌,浸潤到周圍的脂肪和組織,並且如果不治療,最終將侵入血流和淋巴係統。癌發現得越早,就越局限,治療效果就越好。應感謝早期診斷手段的改進,此病的5年存活率從1960年的50%增加到1990年的70%,因為膀胱 腫瘤經常復發,故快速的發現意味着它可以在還很表淺時被遏止。患膀胱 癌的平均年齡是68歲。男性比女性更易得病,並且高加索人比非洲、美洲人更易罹患。膀胱 癌在美國約占癌的5%,每年約有5萬病例。
膀胱 結石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主要發生於男性。原發性膀胱 結石多由營養不良所致,現在除了一些邊遠山區多發於嬰幼兒外已不多見。繼發性膀胱 結石主要繼發於良性前列腺增生癥,隨着壽命的延長此病也逐漸增多另外結石容易發生在有尿道狹窄、膀胱 憩室、異物包括長期引流導管和神經原性膀胱 功能障礙等原發性膀胱 結石多為單個性,呈卵圓形,繼發性膀胱 結石多為草酸鈣磷酸鈣和尿酸的混合性,為多個較小結石。 1)、白帶增多
白帶增多為宮頸糜爛的主要癥狀,有的甚至是唯一癥狀。由於病原體的不同,以及糜爛的範圍及程度的差異,白帶的性狀也有所不同。如主要是柱狀上皮增生引起的糜爛,炎癥感染不明顯,白帶則主要為透明粘液;如宮頸糜爛伴有明顯的炎癥感染,白帶則呈黃色膿性、粘稠狀。糜爛面積較小或為病變纍及較淺的單純性糜爛,白帶量可能較少;如果病變纍及較深、面積較大的重度糜爛,則白帶量較多,偶爾也可能帶少量血絲或血液,個別患者有時也可能主訴有接觸性出血。
2)、疼痛
宮頸糜爛出現疼痛癥狀者比較少見,當病原體纍及範圍較深時,炎癥自宮頸出沿子宮骶骨韌帶播散,或沿闊韌帶蔓延,可引起慢性宮旁結締組織炎,出現腰骶部疼痛、盆腔下墜痛及痛經。如炎癥波及到主韌帶,可出現性交痛,影響性生活。當婦科檢查時如觸及宮頸,患者即感腰骶部或髂窩部疼痛,此種疼痛多在月經、性交或婦科檢查後加重。
3)、膀胱 癥狀
宮頸的炎癥可經淋巴途徑播散或直接蔓延至膀胱 周圍結締組織,甚至達膀胱 三角區,從而刺激膀胱 出現尿頻、尿痛癥狀,有時也可繼發尿路感染。 pangguang
膀胱
Urinary Bladder
泌尿係器官之一。位於盆腔內,接受並儲存來自腎髒的尿液。膀胱 底有左、右輸尿管開口;頸部有尿道內口,通尿道。三口間夾成膀胱 三角。膀胱 的伸縮性很大,其容積隨年齡、性別及個體不同而異。膀胱 的形態、大小、位置和壁的厚度及其與周圍的關係,都隨尿液的充盈程度而發生相應的改變。正常人容量為350~500ml。最大容量可達800ml(新生兒為50ml)。當排尿時,膀胱 壁的肌肉收縮,尿道擴約肌放鬆。 : Urinary n.: bladder, cyst, vesica, vesica urinaria, vesical calculus, urinary bladder, urocyst, bag made of membrane in which urine collects in human and animal bodies n. vessie 疾病 泌尿係統疾病 害羞 社交恐懼 心理 綜合癥 攣縮 疾病大全 結核性 檢查 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