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用語 : 佛教寺塔 > 精捨
目錄
jīng shè jīng shè
  講學的處所;收齋
No. 2
  僧道居住或說法布道的處所
指心 Mean heart
  指心,古人認為心是精神所居之處
學捨;書齋 School House; den
  學捨;書齋。《後漢書·黨錮傳·劉淑》:“ 淑 少學明《五經》,遂隱居,立精捨講授,諸生常數百人。”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辨誤二》:“古之儒者,教授生徒,其所居皆謂之精捨。”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三編第五章第一節:“ 東漢 時候,私人傳經的事業很盛,有些學者設立‘精捨’,先後著籍的學生有一萬多人,往往從幾千裏外到那裏去求學。”
道士﹑僧人修煉居住之所 ﹑ Practicing Taoist monks reside in the
  道士、僧人修煉居住之所。《三國志·吳志·孫策傳》“ 建安 五年” 裴鬆之 註引 晉 虞溥 《江表傳》:“時有道士 琅邪 於吉 ,先寓居東方,往來 吳會 ,立精捨,燒香讀道書,製作符水以治病, 吳會 人多事之。”《魏書·外戚傳上·馮熙》:“ 熙 為政不能仁厚,而信佛法,自出傢財,在諸州鎮建佛圖精捨,合七十二處。” 唐 白居易 《香山寺新修經藏堂記》:“寺有佛像,有僧徒,而無經典。寂寥精捨,不聞法音,三寶闕一,我願未滿。” 清 蒲鬆齡 《聊齋志異·李生》:“ 商河 李生 ,好道。村外裏餘,有蘭若,築精捨三楹,趺坐其中。”
精緻的房捨 Fine buildings
  精緻的房捨。《醒世恆言·灌園叟晚逢仙女》:“堂後精捨數間,臥室在內。” 清 蒲鬆齡 《聊齋志異·粉蝶》:“院中精捨華好,又聞琴聲。”
No. 7
  指心。《管子·內業》:“定心在中,耳目聰明,四枝堅固,可以為精捨。” 尹知章 註:“心者,精之所捨。”
No. 8
  精捨:佛教修行者的住處,釋迦時,有竹林精捨,祗園精捨,祗樹給孤獨園,鹿野苑等精捨精捨的面積不分大小,不一定是小的地方纔稱為精捨
  “精捨”是東漢至魏晉時期隱士或僧人修行的地方。東漢至魏晉,儒生、道士、僧人、玄士皆起精捨,儒生立精捨講學傳經;僧人則在當時佛教初入中土的情況下起精捨修身研經,推行佛教;玄士在名山秀水之間起精捨表示高逸超脫。
佛教百科
  【精捨】 (術語)寺院之異名。為精行者所居,故曰精捨。非精妙之謂。此名自祇園精捨而來。學林新編曰:“晉孝武幼奉佛法,立靜捨於殿門,引沙門居之。因此俗謂佛寺曰靜捨,亦曰精捨。”按漢儒者教授生徒,其所居悉稱精捨。範書包鹹傳:鹹住東海,立精捨講授。黨錮傳:劉淑檀敷俱立精捨教授。薑肱傳:盜就精廬求見。註云:精廬即精捨也。以此觀之,精捨本為儒士設。晉時別居沙門,乃襲用其名焉耳。三國志註引江表傳曰:於吉來吳,立精捨。燒香讀道書。製作符水,以療病。晉武以前道士,亦嘗襲精捨名矣。釋迦譜八曰:“息心所棲故曰精捨。”慧苑音義上曰:“藝文類曰:精捨者,非以捨之精妙名為精捨,由其精練行者之所居,故謂之精捨也。”名義集七曰:“靈祐寺誥曰:非粗暴者所居故云精捨。”
佛教百科
  【精捨】寺院的別名。
英文解釋
  1. n.:  teaching room,  study,  living or preaching place of monks and priests,  he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