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植物 > 竹筍禾夜蛾
目錄
No. 1
  學 名:oligia vulgaris (butler)
  分類地位:鱗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
  生物學特性
  1年1代,以卵越鼕。成蟲白天靜伏於林間雜草、落葉下,夜晚活動,雨天亦少活動。有趨光性,以21—24時撲燈最多。成蟲交尾時受驚不分開,雙雙逃離。産卵時雌成蟲飛到禾本科雜草叢中,在近枯死草葉邊緣,産卵1條,草葉枯死自然捲麯,將卵裹捲包起。卵抗逆能力強,孵化率達82—98╣。初孵幼蟲爬行能力很強,能吐絲轉移,從雜草嫩莖基部蛀入往上取食。小幼蟲很耐饑餓,20餘天不會餓死。4齡後幼蟲不耐饑餓,一旦斷食,很快死亡。4月上、中旬,毛竹筍出土,幼蟲鑽出草莖,爬上毛竹筍,並迅速爬上筍頂端小葉,蛀入取食。幼蟲在筍內可縱橫取食,隨着竹筍生長,幼蟲咬穿竹筍節隔上爬,取食筍梢幼嫩部分。該蟲危害輕重,主要與林地禾本科及莎草科雜草的多寡有關,地面雜草多的,竹筍的被害率可高達90╣以上;雜草少的,被害率可下降到10╣;沒有雜草的竹林,竹筍均不受害。
  寄 主: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 mazel、黃竹bambusa rigida keng et keng f.,危害竹筍。
  分佈地點:崇義、信豐、於都、瑞金,多分佈在地面雜草多的竹林,發生面積0.0198萬畝,其中輕度0.0198萬畝。
  傳播途徑:自傳
  竹筍禾夜蛾,又名竹筍夜蛾、筍蛀蟲,為竹類筍期的主要害蟲之一。竹筍禾夜蛾幼蟲蛀食毛竹、淡竹、剛竹、哺雞竹、雷竹、水竹等經濟類竹筍,發生嚴重地區大量竹筍被害,不能成竹,即使成竹,亦斷頭折梢。
  竹筍禾夜蛾成蟲灰褐色,體長17╠╠20mm左右,翅展約38╠╠43mm。頭部及胸部黃褐色,頸板、翅基片黑棕色;腹部淡褐灰色;前翅淡褐色,前翅基部有1個三角形的褐色斑,亞端區前緣有一漏鬥形大褐斑,基綫褐色,從褐斑中穿過,內綫雙綫褐色,波浪形,環形及腎紋黃白色,腎紋外緣白色,中綫褐色,粗,鋸齒形,後端與外綫相連接,外綫黃白色,鋸齒形,齒尖為褐點和白點,腎紋與外綫之間有明顯褐斑,亞端綫黃白色,在2、5脈處內凸,在5脈處內、外側均有黑尖紋,端綫為一列黑棕色長點,亞端綫與端綫間的後半帶棕色;翅面還有不明顯的支持齒狀橫紋數條。後翅褐色,基部微黃。卵近圓形,長約0.5mm。幼蟲共有5齡,頭部紅橙色,體紫褐色,齡期愈大體色愈深,背綫細,亞背綫較寬,第5節的亞背綫前半段缺。老熟幼蟲體長26~45mm。蛹紅褐色,長20mm。每年發生1代,以卵在竹林地面的禾本科雜草上越鼕,次年2月下旬,越鼕卵孵化為幼蟲,先蛀食禾本科及莎草科雜草。4月初,當竹筍出土時,幼蟲即爬到筍上,蛀人筍尖小葉,蛀口外有緑色碎屑堆積,3齡幼蟲蛀人筍內,嚙食柔軟部分。竹筍被害後,表面失去光澤,內有蛀孔、蟲糞。幼蟲在筍內生活18~25天,至5月上旬老熟幼蟲出筍入土結繭化蛹。蛹期20~30天。至6月上旬羽化為成蟲。成蟲在禾本科雜草葉面邊産卵,卵數十粒排成條狀。將卵裹於葉內越鼕。2月中下旬先為害雜草,4月上旬蛀筍。幼蟲蛀筍,使筍敗退。
  附:防治方法:
  (1)加強撫育工作,除草培土,可促進竹林豐産和消滅越鼕卵。
  (2)及早挖去被害的退筍,殺死筍中幼蟲。
  (3)對於用材竹林出筍後,用敵百蟲50%可濕性粉劑,釋稀成1000倍,或二二三乳劑 200倍液噴灑林地2~3次,殺蟲保筍。
No. 2
  學名:oligia vulgaris (butler)
  分類地位:鱗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
  生物學特性
  1年1代,以卵越鼕。成蟲白天靜伏於林間雜草、落葉下,夜晚活動,雨天亦少活動。有趨光性,以21—24時撲燈最多。成蟲交尾時受驚不分開,雙雙逃離。産卵時雌成蟲飛到禾本科雜草叢中,在近枯死草葉邊緣,産卵1條,草葉枯死自然捲麯,將卵裹捲包起。卵抗逆能力強,孵化率達82—98╣。初孵幼蟲爬行能力很強,能吐絲轉移,從雜草嫩莖基部蛀入往上取食。小幼蟲很耐饑餓,20餘天不會餓死。4齡後幼蟲不耐饑餓,一旦斷食,很快死亡。4月上、中旬,毛竹筍出土,幼蟲鑽出草莖,爬上毛竹筍,並迅速爬上筍頂端小葉,蛀入取食。幼蟲在筍內可縱橫取食,隨着竹筍生長,幼蟲咬穿竹筍節隔上爬,取食筍梢幼嫩部分。該蟲危害輕重,主要與林地禾本科及莎草科雜草的多寡有關,地面雜草多的,竹筍的被害率可高達90╣以上;雜草少的,被害率可下降到10╣;沒有雜草的竹林,竹筍均不受害。
  寄 主: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 mazel、黃竹bambusa rigida keng et keng f.,危害竹筍。
  分佈地點:崇義、信豐、於都、瑞金,多分佈在地面雜草多的竹林,發生面積0.0198萬畝,其中輕度0.0198萬畝。
  傳播途徑:自傳
  竹筍禾夜蛾,又名竹筍夜蛾、筍蛀蟲,為竹類筍期的主要害蟲之一。竹筍禾夜蛾幼蟲蛀食毛竹、淡竹、剛竹、哺雞竹、雷竹、水竹等經濟類竹筍,發生嚴重地區大量竹筍被害,不能成竹,即使成竹,亦斷頭折梢。
  竹筍禾夜蛾成蟲灰褐色,體長17╠╠20mm左右,翅展約38╠╠43mm。頭部及胸部黃褐色,頸板、翅基片黑棕色;腹部淡褐灰色;前翅淡褐色,前翅基部有1個三角形的褐色斑,亞端區前緣有一漏鬥形大褐斑,基綫褐色,從褐斑中穿過,內綫雙綫褐色,波浪形,環形及腎紋黃白色,腎紋外緣白色,中綫褐色,粗,鋸齒形,後端與外綫相連接,外綫黃白色,鋸齒形,齒尖為褐點和白點,腎紋與外綫之間有明顯褐斑,亞端綫黃白色,在2、5脈處內凸,在5脈處內、外側均有黑尖紋,端綫為一列黑棕色長點,亞端綫與端綫間的後半帶棕色;翅面還有不明顯的支持齒狀橫紋數條。後翅褐色,基部微黃。卵近圓形,長約0.5mm。幼蟲共有5齡,頭部紅橙色,體紫褐色,齡期愈大體色愈深,背綫細,亞背綫較寬,第5節的亞背綫前半段缺。老熟幼蟲體長26~45mm。蛹紅褐色,長20mm。每年發生1代,以卵在竹林地面的禾本科雜草上越鼕,次年2月下旬,越鼕卵孵化為幼蟲,先蛀食禾本科及莎草科雜草。4月初,當竹筍出土時,幼蟲即爬到筍上,蛀人筍尖小葉,蛀口外有緑色碎屑堆積,3齡幼蟲蛀人筍內,嚙食柔軟部分。竹筍被害後,表面失去光澤,內有蛀孔、蟲糞。幼蟲在筍內生活18~25天,至5月上旬老熟幼蟲出筍入土結繭化蛹。蛹期20~30天。至6月上旬羽化為成蟲。成蟲在禾本科雜草葉面邊産卵,卵數十粒排成條狀。將卵裹於葉內越鼕。2月中下旬先為害雜草,4月上旬蛀筍。幼蟲蛀筍,使筍敗退。
  附:防治方法:
  (1)加強撫育工作,除草培土,可促進竹林豐産和消滅越鼕卵。
  (2)及早挖去被害的退筍,殺死筍中幼蟲。
  (3)對於用材竹林出筍後,用敵百蟲50%可濕性粉劑,釋稀成1000倍,或二二三乳劑 200倍液噴灑林地2~3次,殺蟲保筍。
包含詞
淡竹筍禾夜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