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學教育 : 林業 : 土壤學 > 磚紅壤
目錄
No. 1
  熱帶雨林或季雨林氣候和植被條件下形成的土壤。為暗棕紅或灰棕色,呈強酸性反應。廣泛分佈於世界熱帶地區。中國主要分佈於海南省,以及廣東、廣西、雲南、臺灣的南部。
No. 2
  簡述:
  磚紅壤是 熱帶雨林或季雨林中的土壤在熱帶季風氣候下,發生強度富鋁化作用和生物富集作用而發育成的深厚紅色土壤,以土壤顔色類似燒的紅磚而得名。磚紅壤是具有枯枝落葉層、暗紅棕色表層和棕紅色( 10r5/6)鐵鋁殘積b層的強酸性鐵鋁土。但中國的雷州半島和海南島北部由玄武岩母質發育的磚紅壤呈暗紅色。土層深厚,質地粘重,粘粒含量高達60%以上,呈酸性至強酸性反應。
  磚紅壤表土由於生物積纍作用強,呈灰棕色,厚度可在15~30釐米以上,有機質含量達8~10%。但礦化作用也強烈,形成的腐殖質,分子結構比較簡單,大部分為富鋁酸型和簡單形態的鬍敏酸。其特點是分散性大,絮固作用小,形成的團聚體不穩固。
  地理分佈:
  磚紅壤是我國最南端熱帶雨林或季雨林地區的地帶性土壤。我國的磚紅壤主要分佈在海南島和廣東省雷州半島海康、欽州灣北岸、遂溪、廉江、徐聞等縣以及湛江市郊、雲南南部低丘𠔌地(如西雙版納熱帶區)和臺灣省最南部的熱帶雨林和季雨林,大致水平分佈於北緯22度以南地區的低山、丘陵、緩坡臺地和階地上。垂直分佈海南在450m以下,滇南在800~1000m以下。
  氣候特點:
  磚紅壤分佈地區一般地處熱帶,年平均氣溫為23~26℃,>10℃的積溫在7500~9500℃之間,年平均降水量為1500~2000毫米。鼕季少雨多霧,夏季多雨,具有高溫多雨幹季、濕季節變化較明顯的季風氣候特點。
  植被:
  原生植被為熱帶雨林或季雨林,樹種繁多,樹冠茂密,林內攀緣植物和附生植物發達,而且有板狀根和老莖開花現象。
  農業、林業:
  磚紅壤地區的主要樹種有黃枝木、荔枝、黃桐、木麻黃、桉樹、臺灣相思、橡膠、桃金娘、崗鬆以及鷓鴣草、知風草等草本植物。
  磚紅壤地區的農作物可一年三熟。適宜橡膠、椰子、鬍椒等生長,是橡膠的主要産區,也是中國發展熱帶經濟作物的重要基地。本區由於鼕季偶有寒潮侵襲,對發展熱帶林木不利,現仍以亞熱帶的荔枝、香蕉等果木為主。並可種植咖啡、可可、菠蘿、油桐、劍麻等熱帶經濟作物。
  成土母質:
  磚紅壤的母質通常為數米至十幾米的酸性富鋁風化殼。具體岩性為各種火成岩、沉積岩的風化物和老的淺海沉積物。
  土壤質地:
  表層為淺黃色,砂質粘壤土至砂質粘上,粉粘比為0.33—0.54,ph5.2—5.4,呈酸性反應。風化淋溶係數<0.1,????基飽和度<15%。磚紅壤的水熱條件最優越,有機物合成量最大,雖然分解迅速,但在土壤中仍能積纍較多的有機質。在天然林中,有機質含量可高達8—10%,硅鐵鋁率<1.7。
  土壤利用綜述:
  該土種土體深厚,質地偏砂,耕作容易,宜種性廣,但灌溉水源不足,常有幹旱威脅,養分含量亦很低,特別缺磷、缺鉀,作物生長欠佳,産量不高。改良利用措施是:改善排灌係統,改善農田生態條件、能灌能排;由於土壤缺肥,應增施有機肥,分次多施鉀肥及因土配施磷肥,提高土壤供肥力;此外,由於下層土壤質地較好,養分相對較高,可適當輪作深根作物,以利改良土壤。目前在開發利用中還有“刀耕火種”現象,以致引起水土流失和肥力退化,這種粗放墾殖方法必需改正。應有計劃地合理墾殖,並進行多種經營。在橡膠樹林間,可種植雲南大葉茶、金雞納、可可、肉桂、三七等短期熱作,這是充分利用熱帶土壤資源的重要途徑。
  分類:
  磚紅壤磚紅壤土類(紅壤土類劃分磚紅壤和黃色磚紅壤兩個亞類,前者具土類典型特徵,後者具黃化特徵)。磚紅壤相當於美國土壤係統分類中之氧化土,高嶺濕潤老成土(kandiudults)、高嶺弱發育濕潤老成土(kanhapludults);相當聯合國土壤分類中的正常鐵鋁土( orthic ferralsols)。在中國土壤係統分類(修訂方案)中部分磚紅壤相當於暗紅濕潤鐵鋁土。
  磚紅壤歸屬下的土種主要有景洪磚紅土、砂磚紅土、砂磚土、粘磚土、淡粘磚土、淡磚泥土、麻磚土、淡麻磚土、泥磚土、雜砂磚紅土、湛江泥砂磚土、泥砂磚土、澄邁泥砂磚土、淡泥砂磚土、景洪磚紅泥、黃砂泥、砂黃磚土、砂泥黃磚土、泥黃磚土、淡粘黃磚土、麻黃磚土、盈江麻磚土和泥砂黃磚土。
  形成過程:
  由於熱帶磚紅壤區水熱條件較赤紅壤、紅壤高,故而磚紅壤進行着強度富鋁化與高度生物富集的成土過程。
  因經長期高溫高濕的風化,有的磚紅壤母質已形成厚達幾米甚至幾十米的紅色風化殼。在濕熱氣候作用下,土壤中鋁的富集作用高度發展。這種鋁的富集作用,在土壤學上稱為富鋁化作用,通常用粘粒部分的硅鋁率作為富鋁化的指標,數值越小說明富鋁化作用越強,也就是土壤的風化度越深。磚紅壤的硅鋁率一般為1.5~1.8,而赤紅壤為1.7~2.0,紅壤為1.9~2.2,故磚紅壤的富鋁化作用較強,風化度較深。玄武岩發育的磚紅壤富鋁化作用最強,故稱之鐵質磚紅壤;淺海沉積物發育的稱之硅質磚紅壤;花崗岩發育的稱硅鋁質磚紅壤
  磚紅壤中硅的遷移量可高達700 g kg-1左右,鈣、鎂、鉀、鈉的遷移量最高可達1000 g kg-1,而鐵的富積量可高達150 g kg-1左右,鋁可達120 g kg-1左右,鐵的遊離度紅壤為33%~35%,赤紅壤53 %~57%,磚紅壤為64%~71%.磚紅壤成土風化作用非常強烈,原生礦物幾乎分解殆盡,鐵鋁大量富集,土層深厚粘重。粘粒硅鋁率 1.5 左右,粘土礦物組成中,高嶺石占60%以上,氧化鐵(赤鐵礦)近20%,並含有較多的三水鋁礦。因此磚紅壤是高嶺石和fe,al氧化物的指示粘土礦物。
  磚紅壤固然富鋁化作用強烈,????基成分大量流失,但生物積纍作用旺盛。熱帶森林每年有大量的枯枝落葉落於地面,調落物幹物質每年可高達11.55t/ha,比溫帶高1~2倍。在大量植物殘體中灰分元素占17%, n為1.5%, p2 o5 為0.15%, k2 0為 0.36%,以11.55t/ha計,則每年每公頃通過植物吸收的灰分元素達1852.5kg, n為162.8kg,p2 o5 16.5kg,k2o為38.3kg。而熱帶地區生物歸還作用亦最強,其中n,p,ca,mg的歸還率可大於240以上。從而表現出“生物復????基”、“生物自肥”、“生物歸還率” 等在熱帶最強的生物富集作用。如雲南西雙版納的熱帶季雨林,全年的凋落物每畝達770公斤(幹物質),比溫帶森林高1.5~2倍。同時,大量生物殘體中含有豐富的養分,每年約有123.5公斤灰分元素歸還土壤。
英文解釋
  1. :  laterite,  latosol
包含詞
磚紅壤的磚紅壤性土磚紅壤性紅壤
水稻土磚紅壤磚紅壤水稻土赤紅壤磚紅壤
粗骨土磚紅壤磚紅壤+水稻土粗骨土+磚紅壤
赤紅壤+磚紅壤水稻土+磚紅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