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石板街投訴電話南通市旅遊投訴電話:0513-5098110
江蘇省旅遊投訴電話:025-8341818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清朝康熙六年(1667年)三月,裏人錢文有在海安鎮東起牙橋、西至西楹橋,全長約4華裏的大街中央,督工鋪上青石。道光二十二年(1842)四月,重修東街。鹹豐元年(1851)三月再修西街。後因年深月久,石面光滑,高低殘缺,行走不便,光緒二十五年(1899),巡檢司詹嚮仁召集糹員等人邀同鎮何董捐購蘇州黃麻石(花崗岩)換鋪街道。以長64釐米、寬46釐米、厚16釐米之長方石,橫嚮平鋪,用27釐米寬,同樣厚度、長短不等之條石,縱鋪左右,歷七載告成,裏人習稱石板街。因大街南北巷道甚多,且多為對稱,形如蜈蚣,人們又稱之為“百腳街”。光緒三十三年(1906)適逢韓國鈞五十壽辰,裏人以獻壽名,在韓公館東側的陸傢巷中鋪石板,左右鑲嵌青磚。
昔日石板街兩側,店鋪相連,商賈雲集,南北貨、土特産、茶肆酒樓、市井小吃應有皆有。逢年過節,街面上舞竜燈、跳馬燈、踩高蹺、挑花擔、蕩湖船、舞九獅……熱鬧非常,萬人空巷。
後至1957年海安縣政府集中11500名民工,填平內城河,建橫貫城區的人民路。1981年又將此路拓寬為27米,並設南北人行道,使人民路成為海安最繁榮的街道。此後,石板街兩側的店傢這纔陸續遷出,原有沿街店面成為居民住宅。石板街雖失去了昔日的繁華,但仍不失為海安一景,市民們談論起石板街的故事、傳說,照舊是津津樂道,眉飛色舞。江蘇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南通市文物管理委員會的不少領導、專傢曾來石板街考察,一致認為,這條2公裏長的石板街是蘇中地區城鎮中保留得最完好的一條晚清時期的街道,具有文物價值,應予整體保留。海安縣人民政府在1992年縣城建設總體規劃中已明確將石板街保護起來,以待今後開發利用。
至1995年海安鎮舊城改造前,東、中、西大街尚有長方石3850塊、條石3600塊。雖然草壩口、寧海北路先後拓寬,但由於各方面保護古跡的意識增強,令人欣慰的是,石板所失甚少,石板街依然無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