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水産 : 冶金 : 建築結構 : 建築城市 : 結構工程 : 中醫藥 : 中藥 > 浮石
目錄
浮石 Fu Shi  
  浮石,真名鬍剛。畢業於湘潭大學哲學係,曾任國傢幹部、大學教師、企業老闆;現為民進湖南省委專門委員,兼商人、作傢、影視編劇;為新活動傳媒等多傢企業總策劃、文化總顧問。長篇處女作《青瓷》獲“全國優秀暢銷圖書奬”、入選“ 改革開放三十年最有影響力書目”、“經典中國國際出版工程” 項目,並在越南、韓國出版;《紅袖》一出版便登上並占據全國開捲圖書排行榜,曾榮獲第一名,兩書銷量均逾百萬册。另有著作《中國式關係》、《非常媒戒》、《活動創造價值》(與王偉合箸)等;《皂香》(下)計劃於2012年3月出版,《白綾》計劃於2012年8月出版,影視編劇作品電視連續劇《青瓷》,已於2011年9月21日開機。定於2012年5月1日在湖南衛視黃金時段首播。
No. 2
浮石
  岩漿凝成的海綿狀的岩石≤輕,能浮於水面,故名。
山名 Yamana
  山名。在 東海 。《楚辭·王逸<九思·傷時>》:“觀 浮石 兮崔嵬,陟 丹山 兮炎野。”原註:“ 東海 有 浮石之山 。”
山名 Yamana
  山名。在今 江西省 南康縣 西,形如覆鐘,水環其外。 宋 蘇軾 《留題顯聖寺》詩:“ 浮石 已乾霜後水, 焦坑 閒試雨前茶。”
No. 5
浮石
  岩漿凝成的海綿狀的岩石。很輕,能浮於水面,故名。 晉 葛洪 《抱樸子·仙藥》:“亦可以浮石水蜂窠化,包彤蛇黃合之,可引長三四尺,丸服之。” 明 謝肇淛 《五雜俎·地部一》:“ 閩 有浮石,亦類羊肚,而敗絮其中,置之水中則浮。”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石一·浮石》:“浮石,乃江海間細沙、水沫凝聚,日久結成者。狀如水沫乃鐘乳石,有細孔如蛀窠,白色,體虛而輕,今皮作傢用磨皮垢甚妙。海中者味鹹,入藥更良。”
石磬 Shi Qing
浮石 石磬
  石磬。 唐 張仲素 《玉磬賦》:“練嚮而鳴球可諧,還和而浮石非匹。”參見“ 浮磬 ”。
No. 7
浮石
  【海浮石的功效介紹】:
  海浮石 (《本草從新》)
  【異名】水花(《本草拾遺》),海石(《丹溪心法》),水泡石(《東醫寶鑒》),浮海石(《玉楸藥解》),浮水石(《醫林纂要》),羊肚石(《藥材資料匯編》)。
  【來源】為火成岩類岩石浮石的塊狀物或胞孔科動物脊突苔蟲、瘤苔蟲等的骨胳。
  【礦物形態】浮石(《千金方》) 非晶質。
  一般為白色、淺灰色,偶爾呈淺紅色。
  具有標準的多孔構造,形似蛀窠,有時具管狀構造。
  表面暗淡或具絲絹光澤。
  性脆。
  比重小,在水中可以浮起。
  為火山噴發出的岩石,主要由玻璃質構成,偶含少量結晶質礦物。
  【動物形態】①脊突苔蟲固着生活的水生群體動物。
  雌雄同體。
  群體常呈樹枝狀。
  個體很小,為囊狀。
  體外分泌石灰質及膠狀物質,形成群體之骨胳。
  體前端有口,口緣有馬蹄狀的突起,其上生多數觸手。
  消化管屈麯成u形,肛門亦在體之前端。
  常附着於海濱岩礁上。
  分佈我國南方沿海各地。
  ②瘤苔蟲與上種近似,群體呈腫瘤狀,淡黃褐色。
  常附着於海藻、柳珊瑚、岩石上。
  分佈同上。
  【採集】①浮石全年可采,以夏季為多。
  自海中撈出,曬幹。
  ②脊突苔蟲、瘤苔蟲的骨胳 6~10月間自海中撈出,用清水洗去????質及泥砂,曬幹。
  【藥材】①浮石為不規則的塊狀,大小不一,通常直徑2~7釐米,有的可達20釐米。
  表面粗糙,有多數大小不等的細孔,灰白色或灰黃色。
  質硬而鬆脆,易砸碎,斷面租糙有小孔,有的具絹絲樣光澤或無。
  體輕,投入水中,浮而不沉。
  氣微弱,味淡。
  以體輕、灰白色、浮水者為佳。
  産廣東、福建、山東、遼寧等地。
  ②石花(《本草衍義》) 為脊突苔蟲或瘤苔蟲的骨胳,一脊突苔蟲骨胳呈珊瑚樣不規則塊狀,略作扁圓形或長圓形。
  大小不一,直徑2~5釐米。
  灰白色或灰黃色。
  基部略平坦,另一面多突起,作叉狀分枝,中部交織如網狀。
  叉狀小枝長3~5毫米,直徑約2毫米,先端多折斷,少數完整者呈鈍圓形。
  質硬而脆,表面與斷面均密具細孔。
  體輕,入水不沉。
  氣微腥,味微鹹。
  二瘤苔蟲的骨胳為不規則塊狀,直徑1~3釐米,多為碎塊。
  表面灰黃色或灰黑色。
  珊瑚狀分枝短而較粗,直徑約4毫米。
  先端鈍圓,極少折斷。
  氣味同上。
  産浙江、福建、廣東。
  【化學成分】浮石化學組成有頗大的出入。
  一般是由鋁、鉀、鈉的硅酸????所成,亦即以sio2為主要成分的類似玻璃組成的礦物。
  因多采自海水,則亦可能含有氯、鎂等海水中存在的物質。
  石花主要為碳酸鈣,並含少量的鎂,鐵及酸不溶物質。
  【炮製】,海浮石:洗淨曬幹,碾碎。
  煅海浮石:取淨海浮石置沙罐內,置爐火中煅透,取出,放涼,碾碎。
  【性味】鹹,寒。
  ①《本草拾遺》:平,無毒。
  ②朱震亨:鹹。
  ③《綱目》:大寒。
  【歸經】入肺、腎經。
  ①《玉楸藥解》:入手太陰肺、足厥陰肝經。
  ②《本草求真》:入肺、腎。
  【功用主治-海浮石的功效】清肺火,化老痰,軟堅,通淋。
  治痰熱喘嗽,老痰積塊,癭瘤,瘰癧,淋病,疝氣,瘡腫,目翳。
  ①陶弘景:止咳。
  ②《本草拾遺》:主渴。
  ③《日華子本草》:止渴,治淋,殺野獸毒。
  ④《本草衍義》:水飛,治目中翳。
  ⑤朱震亨:清金降火,消積塊,化老痰。
  ⑥《綱目》:消癭瘤結核疝氣,下氣,消瘡腫。
  ⑦《本草正》:消食,消熱痰,解熱渴熱淋,止痰嗽喘急,軟堅癥,利水濕。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撒或水飛點眼。
  【宜忌】虛寒咳嗽忌服。
  《本草從新》:多服損人血氣
  【選方】①治卒咳嗽不止:浮石二兩。
  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以粥飲下十丸,日三、四服。
  (《聖惠方》) ②治小兒天哮,一切風濕燥熱,咳嗽痰喘:海浮石、飛滑石、杏仁各四錢,薄荷二錢,上為極細末。
  每服二錢,用百部煎湯調下。
  (《醫學從衆錄》海浮石滑石散) ③治血淋,小便澀痛:黃爛浮石為末,每服二錢。
  生甘草煎湯調下。
  (《仁齋直指方》海金散) ④治石淋:浮石,使滿一手,下篩,以水三升,酢一升,煮取二升,澄清服一升,不過三服。
  亦治嗽,淳酒煮之。
  (《千金方》) ⑤治小腸氣,莖縮囊腫;黃爛浮石為末。
  每服二錢,木通、燈心、赤茯苓、麥門鼕煎湯調下。
  (《仁齋直指方》海金散) ⑥治諸疝:海石、香附。
  為末,生薑汁調下。
  亦治心痛。
  (《丹溪心法》) ⑦治消渴:浮石、青黛各等分,麝香少許。
  上細末。
  每服一錢,溫湯調下。
  (《本事方》) ⑧治渴疾飲水不止:白浮石、蛤粉、蟬殼(去頭、足)各等分。
  上細末,用鯽魚膽七個,調三錢服,不拘時候。
  (《本事方》神效散) ⑨治疔瘡,發背,惡瘡:白浮石半兩,沒藥二錢。
  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桐子大。
  每服六丸,冷酒送下。
  (《普濟方》耆老丹) ⑩治耳底有膿:海浮石一兩,沒藥一錢,麝香一字。
  上為細末。
  每用半字,吹入耳中。
  (《普濟方》沒藥散) ⑾治疳瘡久不愈:海浮石(燒紅醋淬數次)、金銀花。
  上海石二停,金銀花一停,同為細末。
  每服二錢半,如簽茶一般,日用二服。
  瘡在上,食後;在下,食前服。
  (《儒門事親》)
  【名傢論述】①朱震亨:海石,治老痰積塊,鹹能軟堅也。
  ②《本草綱目》:浮石,氣味鹹寒,潤下之用也。
  故入肺除上焦痰熱,止咳嗽而軟堅,清其上源,故又治諸淋。
  【圖為浮石(礦物)。】
  浮石的傳說 爾朱先生,不知其名,蜀人。一天,他遇見一個異人給了他一藥丸,爾朱想馬上服下去,異人對他說:你要是今天服下去,就會死,要看見浮石才能服,那樣才能得道升天。從此以後,爾朱看見石頭就投入水中,看是否會浮起來。別人都認為他瘋狂了。但他卻堅定信心,直到有一天他在涪江上遇見一個姓石的船翁,他豁然醒悟異人的浮石之說,他立刻將藥丸服下,就得道成仙了。
  五代史補雲,爾朱先生,忘其名,蜀人也。功行甚,至遇異人與藥一丸,先生欲服,異人曰:今若服必死,未若見浮石,而後服之,則仙道成矣。先生如其教,自是每遇石必投之水,欲其浮。如此者殆一紀人,皆以為狂,或聚而笑之,而先生之心愈堅。居無何因,遊峽上,將渡江,有叟艤舟相待,先生異之,且問:叟何姓氏?對曰:石氏。此地何所?答曰:涪州。先生豁悟,曰:異人浮石之言,斯其應乎。遂服前藥,即輕舉。
  按李石續博物志,爾朱先生偽蜀廣政中,飲酒食豬髒,渝川剌史謂其幻惑,以竹籠沉之江,至夔為漁人所得上升。 又按張商英爾朱仙傳,先生名通微,自號歸元子。一日遍遊成都、新都、廣都間,至暮仍還丹室。有日遊三都,夜宿金雞之諺。東坡志林雲,爾朱道士客涪州,愛其所産丹砂,雖瑣細而皆矢鏃狀,瑩徹不雜,土石遂止。煉丹數年,竟於涪之白石仙去。
詞彙 Glossary
  1.山名。在東海。
  2.山名。在今江西省南康縣西,形如覆鐘,水環其外。
  3.岩漿凝成的海綿狀的岩石。很輕,能浮於水面,故名。
  4.石磬。
  5、鎮名。在廣西融安縣南部。
  天然浮石的用途
  浮石不僅可以廣泛用於建築、園林、紡織業、製衣廠、服裝及牛仔服裝洗水廠、洗漂廠、染整廠等行業,還是護膚、護足的佳品,可以有效的去除皮膚上殘留的角質層。國內許多浮石企業依托豐富的浮石資源研製開採加工浮石係列産品,其産品以天然原料“火山石”為主,百分之百純天然緑色産品,質地細膩、環保、無輻射、選料精細,價格優惠,保證質量、規格齊全、供貨及時可靠,享有良好聲譽,也有的企業從事浮石礦開採、建有破碎、浮石砌塊空心磚、磨腳石、輕質骨料等,從基本的産品延伸到建築建材係列。
  什麽是浮石
  浮石又稱輕石或浮岩,容重小(0.3-0.4)是一種多孔、輕質的玻璃質酸性火山噴出岩,其成分相當於流紋岩。也可稱之為火山岩,火山岩確切的說可分為深成岩、淺成岩與噴出岩,此處的浮岩是由於熔融的岩漿隨火山噴發冷凝而成的密集氣孔的玻璃質熔岩,其氣孔體積占岩石體積的50%以上。浮石表面粗糙,顆粒容重為450kg/m3,鬆散容重為250kg/m3左右,天然浮石孔隙率為7l.8—81%,吸水率為50-60%。因孔隙多、質量輕、容重小於1/立方釐,能浮於水面而得名。它的特點是質量輕、強度高、耐酸鹼、耐腐蝕,且無污染、無放射性等,是理想的天然、緑色、環保的産品。
  浮石的分佈
  我國浮石資源十分豐富。北起黑竜江、南至海南島的火山分佈區都有浮石礦産分佈,以北方地區為多,質量較好,噴發年代較新,多産於沿海地區。水浮石,俗稱蜂窩石、江沫石、浮石,産於吉林省東南部長白山天池附近。該石多呈白、灰白、乳白、淺黃等色,多孔而質輕,能浮於水面。石上空隙九麯回環,似人狀物,形狀奇特,時有山峰峻峭、懸崖驚險之態。石體吸水性很強,易長苔蘚,可雕琢加工,也是適宜製作盆景的山石之一。
海浮石的功效介紹 Describ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ea pumice
  海浮石 (《本草從新》)
  【異名】水花(《本草拾遺》),海石(《丹溪心法》),水泡石(《東醫寶鑒》),浮海石(《玉楸藥解》),浮水石(《醫林纂要》),羊肚石(《藥材資料匯編》)。
  【來源】為火成岩類岩石浮石的塊狀物或胞孔科動物脊突苔蟲、瘤苔蟲等的骨胳。
  【考證】
  1.浮石始載於《日華子》。
  2.《嘉祐本草》附於“石蟹”下。
  3.《綱目》曰:“浮石乃江海間細沙水沫凝聚,日久結成者。狀如水沫及鐘乳石,有細孔如蛀窠,白色,體虛而輕。今皮作傢用磨皮垢甚妙。海中者味鹹,入藥更良。”
  4.《綱目》又引《交州記》雲:“海中有浮石,輕虛可以磨腳,煮水飲之止渴,即此也。”
  按浮石為火山噴出的岩漿,當其凝固時散發出多量氣體而成的多氣孔石塊,以上文獻所述與此相符。
  【礦物形態】浮石(《千金方》) 非晶質。一般為白色、淺灰色,偶爾呈淺紅色。具有標準的多孔構造,形似蛀窠,有時具管狀構造。表面暗淡或具絲絹光澤。性脆。比重小,在水中可以浮起。為火山噴發出的岩石,主要由玻璃質構成,偶含少量結晶質礦物。
  【動物形態】①脊突苔蟲固着生活的水生群體動物。雌雄同體。群體常呈樹枝狀。個體很小,為囊狀。 體外分泌石灰質及膠狀物質,形成群體之骨胳。 體前端有口,口緣有馬蹄狀的突起,其上生多數觸手。 消化管屈麯成U形,肛門亦在體之前端。 常附着於海濱岩礁上。 分佈我國南方沿海各地。
  ②瘤苔蟲與上種近似,群體呈腫瘤狀,淡黃褐色。 常附着於海藻、柳珊瑚、岩石上。 分佈同上。
  【採集】①浮石全年可采,以夏季為多。 自海中撈出,曬幹。 ②脊突苔蟲、瘤苔蟲的骨胳 6~10月間自海中撈出,用清水洗去????質及泥砂,曬幹。
  【藥材】①浮石為不規則的塊狀,大小不一,通常直徑2~7釐米,有的可達20釐米。表面粗糙,有多數大小不等的細孔,灰白色或灰黃色。
  質硬而鬆脆,易砸碎,斷面租糙有小孔,有的具絹絲樣光澤或無。體輕,投入水中,浮而不沉。氣微弱,味淡。 以體輕、灰白色、浮水者為佳。 産廣東、福建、山東、遼寧等地。
  ②石花(《本草衍義》) 為脊突苔蟲或瘤苔蟲的骨胳,一脊突苔蟲骨胳呈珊瑚樣不規則塊狀,略作扁圓形或長圓形。 大小不一,直徑2~5釐米。 灰白色或灰黃色。基部略平坦,另一面多突起,作叉狀分枝,中部交織如網狀。叉狀小枝長3~5毫米,直徑約2毫米,先端多折斷,少數完整者呈鈍圓形。質硬而脆,表面與斷面均密具細孔。 體輕,入水不沉。 氣微腥,味微鹹。 二瘤苔蟲的骨胳為不規則塊狀,直徑1~3釐米,多為碎塊。 表面灰黃色或灰黑色。 珊瑚狀分枝短而較粗,直徑約4毫米。 先端鈍圓,極少折斷。 氣味同上。 産浙江、福建、廣東。
  【化學成分】浮石化學組成有頗大的出入。 一般是由鋁、鉀、鈉的硅酸????所成,亦即以SiO2為主要成分的類似玻璃組成的礦物。 因多采自海水,則亦可能含有氯、鎂等海水中存在的物質。 石花主要為碳酸鈣,並含少量的鎂,鐵及酸不溶物質。
  【炮製】,海浮石:洗淨曬幹,碾碎。 煅海浮石:取淨海浮石置沙罐內,置爐火中煅透,取出,放涼,碾碎。
  【性味】鹹,寒。
  ①《本草拾遺》:平,無毒。
  ②朱震亨:鹹。
  ③《綱目》:大寒。
  【歸經】入肺、腎經。
  ①《玉楸藥解》:入手太陰肺、足厥陰肝經。
  ②《本草求真》:入肺、腎。
  【功用主治-海浮石的功效】清肺火,化老痰,軟堅,通淋。 治痰熱喘嗽,老痰積塊,癭瘤,瘰癧,淋病,疝氣,瘡腫,目翳。
  ①陶弘景:止咳。
  ②《本草拾遺》:主渴。
  ③《日華子本草》:止渴,治淋,殺野獸毒。
  ④《本草衍義》:水飛,治目中翳。
  ⑤朱震亨:清金降火,消積塊,化老痰。
  ⑥《綱目》:消癭瘤結核疝氣,下氣,消瘡腫。
  ⑦《本草正》:消食,消熱痰,解熱渴熱淋,止痰嗽喘急,軟堅癥,利水濕。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撒或水飛點眼。
  【宜忌】虛寒咳嗽忌服。 《本草從新》:多服損人血氣
  【選方】①治卒咳嗽不止:浮石二兩。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以粥飲下十丸,日三、四服。 (《聖惠方》)
  ②治小兒天哮,一切風濕燥熱,咳嗽痰喘:海浮石、飛滑石、杏仁各四錢,薄荷二錢,上為極細末。 每服二錢,用百部煎湯調下。
  (《醫學從衆錄》海浮石滑石散)
  ③治血淋,小便澀痛:黃爛浮石為末,每服二錢。生甘草煎湯調下。 (《仁齋直指方》海金散)
  ④治石淋:浮石,使滿一手,下篩,以水三升,酢一升,煮取二升,澄清服一升,不過三服。 亦治嗽,淳酒煮之。 (《千金方》)
  ⑤治小腸氣,莖縮囊腫;黃爛浮石為末。 每服二錢,木通、燈心、赤茯苓、麥門鼕煎湯調下。 (《仁齋直指方》海金散)
  ⑥治諸疝:海石、香附。 為末,生薑汁調下。 亦治心痛。 (《丹溪心法》)
  ⑦治消渴:浮石、青黛各等分,麝香少許。 上細末。 每服一錢,溫湯調下。 (《本事方》)
  ⑧治渴疾飲水不止:白浮石、蛤粉、蟬殼(去頭、足)各等分。 上細末,用鯽魚膽七個,調三錢服,不拘時候。 (《本事方》神效散)
  ⑨治疔瘡,發背,惡瘡:白浮石半兩,沒藥二錢。 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桐子大。 每服六丸,冷酒送下。 (《普濟方》耆老丹)
  ⑩治耳底有膿:海浮石一兩,沒藥一錢,麝香一字。 上為細末。每用半字,吹入耳中。 (《普濟方》沒藥散)
  ⑾治疳瘡久不愈:海浮石(燒紅醋淬數次)、金銀花。上海石二停,金銀花一停,同為細末。 每服二錢半,如簽茶一般,日用二服。
  瘡在上,食後;在下,食前服。(《儒門事親》)
  【名傢論述】
  ①朱震亨:海石,治老痰積塊,鹹能軟堅也。
  ②《本草綱目》:浮石,氣味鹹寒,潤下之用也。 故入肺除上焦痰熱,止咳嗽而軟堅,清其上源,故又治諸淋。
  【臨床運用】
  1.海蛤散:海浮石100g,蛤殼200g。以上二味,共研細粉,過60目篩,混勻,即得。本品為灰白色的粉末;味淡。功能順氣化痰,清肺平肝。用於肺虛咳嗽,氣急痰粒。口服,每次9g,每日1-2次,布袋包煎。(《上海市藥品標準》1980年)
  2.消癭順氣散:海浮石(煅)45g,海藻45g,海帶45g,昆布45g,蛤粉45g,浙貝母60g,地黃60g。以上七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每袋裝12g,即得。本品為黃褐色的粉末;氣微腥,味微鹹。功能消癭散結。用於肝鬱結引起的項部癭瘤,瘰癧結核,腫硬不散,年久不消。口服,每次6g,每日2次。(《北京市藥品標準》1983年)
浮石的傳說 The Legend of pumice
  爾朱先生,不知其名,蜀人。一天,他遇見一個異人給了他一藥丸,爾朱想馬上服下去,異人對他說:你要是今天服下去,就會死,要看見浮石才能服,那樣才能得道升天。從此以後,爾朱看見石頭就投入水中,看是否會浮起來。別人都認為他瘋狂了。但他卻堅定信心,直到有一天他在涪江上遇見一個姓石的船翁,他豁然醒悟異人的浮石之說,他立刻將藥丸服下,就得道成仙了。
  五代史補雲,爾朱先生,忘其名,蜀人也。功行甚,至遇異人與藥一丸,先生欲服,異人曰:今若服必死,未若見浮石,而後服之,則仙道成矣。先生如其教,自是每遇石必投之水,欲其浮。如此者殆一紀人,皆以為狂,或聚而笑之,而先生之心愈堅。居無何因,遊峽上,將渡江,有叟艤舟相待,先生異之,且問:叟何姓氏?對曰:石氏。此地何所?答曰:涪州。先生豁悟,曰:異人浮石之言,斯其應乎。遂服前藥,即輕舉。
  按李石續博物志,爾朱先生偽蜀廣政中,飲酒食豬髒,渝川剌史謂其幻惑,以竹籠沉之江,至夔為漁人所得上升。 又按張商英爾朱仙傳,先生名通微,自號歸元子。一日遍遊成都、新都、廣都間,至暮仍還丹室。有日遊三都,夜宿金雞之諺。東坡志林雲,爾朱道士客涪州,愛其所産丹砂,雖瑣細而皆矢鏃狀,瑩徹不雜,土石遂止。煉丹數年,竟於涪之白石仙去。
  浮石的醫用價值
  浮石是一種緑色外用保健性足部護理用品,在本草綱目內稱藥石,經常使用可以清潔皮膚,預防和治療腳氣,足底皮膚粗糙,幹裂起皮有很好的功效。臭氧曝氣石、氣泡石、采用超硬金鋼砂、經過高溫燒結,散氣性好,過濾性好,耐臭氧.腐蝕。用於臭氧(活氧)解毒機曝氣、果蔬機曝氣、臭氧氣水混合、並分解水果蔬菜中的殘餘農藥,起到殺菌消毒的作用。
作傢浮石 Writers pumice
  浮石,真名鬍剛,屬虎,AB型血,處女座。畢業於湘潭大學哲學係,留校任職十年,教過大學,管過教大學的老師;下海做老闆十年,曾經千萬身傢,曾經身陷囹圄,曾經負債纍浮石纍;現在用51%的時間生活,用49%的時間寫關於政界、財經與兩性關係的當代小說,所著《青瓷》獲“全國優秀暢銷圖書奬”、 入選“ 改革開放三十年最有影響力書目”,並在越南、韓國出版,同名電視連續劇將於2009年開機;《紅袖》一出版便登上並占據全國開捲圖書排行榜,曾榮獲第一名。
  一個在哪裏跌倒在別的地方爬起來並且還能小跑前進的人,一個頑固堅持又極擅變通的人,一個想做什麽就能把什麽做得像那麽一回事的人,一個被別人誤解為精明能幹實則愚笨遲鈍的人,一個樂觀、開朗、對未來充滿信心的人,一個“悶騷”的人,一個男人。
  2009年任新活動傳媒總策劃
  作品:《青瓷》《紅袖》《非常媒●戒》
英文解釋
  1. :  pumice stone,  trass,  Fu Shi
  2. n.:  Pumice
近義詞
浮石
浮石
浮石
浮石街道
相關詞
磨腳石火山石行政區劃地理地名街道辦事處浮石企業
包含詞
浮石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