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抹香鲸
簡介抹香鯨屬於鯨目齒鯨亞目抹香鯨科,拉丁學名physeter macrocephalus,英文名sperm whale, 西班牙名cachalote。
抹香鯨是齒鯨中最大的一種,頭極大,前端鈍,所以又稱為巨頭鯨,主要棲息於南北緯70°之間的海域中。
抹香鯨又叫真甲鯨,體長18~25米,體重20~25噸,最大者達60噸,是齒鯨類中個頭最大的一種。它體色呈灰黃色,頭部特別大,呈楔型,占體長的1/3,身體粗短,行動緩慢笨拙,易於捕殺。現存量由原來的85萬頭下降到43萬頭。
它是齒鯨類中體型最大的種類,雄性體長18~23米,體重60~100噸。身體的背面為暗黑色,腹面為銀灰或白色。頭部特別大,幾占體長1/4~1/3。上頜和吻部呈方桶形,下頜較細而薄,前窄後寬,與上頜極不相稱。有20~28對圓錐形的狹長大齒,每枚齒的直徑可達10釐米,長約20多釐米。噴水孔在頭部前端左側,衹與左鼻孔通連,右鼻孔阻塞,但與肺相通,可作為空氣儲存箱使用,呼吸時噴出的霧柱以45度角嚮左前方傾斜。無背鰭。鰭肢較短。尾鰭寬大,寬約360~450釐米。
常結成5~10衹,多至200~300群體。遊泳迅速,時速可達12海裏。潛泳深度一般數百米,最深紀錄2200米,時間達75分鐘,為鯨類中的“潛水冠軍”。性兇猛。主食大型烏賊、章魚,也吃魚類。繁殖期有激烈的爭雌行為。妊娠期12~16個月。每胎僅産1仔,偶見2仔,幼仔體長4~5米,哺乳期1~2年,7~8歲時性成熟,最長壽命可達70年。
分佈於全世界各大海洋中,大多數生活在赤道附近的溫暖海區,極少數到達北極圈內。在中國見於黃海、東海、南海和臺灣海域。其腸道內分泌物是極名貴的香料“竜涎香”,因此常遭捕殺,現數量稀少,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i。
特徵習性抹香鯨隸屬齒鯨亞目抹香鯨科,是齒鯨亞目中體型最大的一種,雄性最大體長達23米,雌性17米,體呈圓錐形,頭部約占體長的l/3,呈圓桶形,上頜齊鈍,遠遠超過下頜。由於其頭部特別巨大,故又有“巨頭鯨”之稱呼。
抹香鯨這種頭重腳輕的體型極適宜潛水,加上它嗜吃巨大的頭足類動物,它們大部分棲於深海,抹香鯨常因追獵巨烏賊而“屏氣潛水”長達1.5小時,可潛到2200米的深海,故它是哺乳動物潛水冠軍。
抹香鯨的英文名為 sperm whale 來自鯨蠟(spermaceti) 一詞,那是因為它那方形巨頭中有一特殊貯藏裝置裏的油狀蠟,頭部的鯨蠟器官的作用是一個超級傳導體,有極其靈敏的探測係統即“聲納”,能用發出超聲波的喀嗒聲而聽其回音,用以在漆黑的深海探尋食物,以“聲納”替代不發達的小眼睛。
抹香鯨常與無脊椎動物之最的大王烏賊展開一場刀光劍影的相互殘殺,大王烏賊最大者達18米,重30噸。有人曾在熱帶海洋看到抹香鯨與巨烏賊搏鬥的激烈場面,它們從深海一直打到淺海不是抹香鯨吃掉大王烏賊,就是大王烏賊用觸腕把鯨的噴水孔蓋死使巨鯨窒息而死,那樣,抹香鯨反倒成為大王烏賊的“美餐”了。
抹香鯨對巨烏賊的嗜好,是一種最珍貴的海産品———“竜涎香”的來源。抹香鯨把巨烏賊一口吞下,但消化不了烏賊的鸚嘴。它們逐漸在小腸裏形成一種粘稠的深色物質呈塊狀重 100——1000剋,也曾有420公斤的。其最大直徑為165釐米,這種物質即為“竜延香”。它儲存在結腸和直腸內,剛取出時臭味難聞,存放一段時間逐漸發香,勝“麝香”。“竜涎香”是使香水保持芬芳的最好物質,用於香水固定劑。
另外,抹香鯨巨大頭部骨腔內含有大量鯨腦油 (無色透明液體) 經壓榨結晶化成為白色無臭成結晶體稱鯨蠟,是很好工業原料,可製蠟燭、肥皂、醫藥和化妝品,亦可提煉高級潤滑油。抹香鯨肉味鮮美可食,皮可製革。
抹香鯨遍布全球各大洋,主要活動在熱帶和溫帶海域,通常在南北緯40度之間。我國海域均有分佈,它們常以 5—20頭結群遊蕩,以雄多雌少組成群體,一般遊速每小時2.5—3 海裏,受驚時可達7一12海裏。
在繁殖方式上,抹香鯨為一雄多雌,小抹香鯨出生後,一般在10歲左右開始成熟。
1978年4月8日在山東膠南縣擱淺一頭雄性抹香鯨,長14米,重22噸,初步鑒定為37歲。鯨由中科院青島海洋研究所製成標本,現展於青島海産博物館,它吸引衆多遊客,令人流連忘返。
該鯨的骨骼係統也於1995年 5月架起來並對觀衆展出,這是我國最完整的齒鯨骨骼係統,它嚮人們說明:鯨,在漫長的歷史徵程中,由陸地進入海洋的事實。
抹香鯨的長相十分怪,頭重尾輕,宛如巨大的蝌蚪,龐大的頭部約占體長的1/4-1/3,整個頭部仿佛是一個大箱子。 它的鼻子也十分奇特,衹有左鼻孔暢通,而且位於左前上方,右鼻孔堵塞,所以它呼吸的霧柱是以45°角嚮左前方噴出的。
抹香鯨喜歡結群活動,常結成5-10頭的小群,有時也結成幾百頭的大群。在海上有時頑皮地互相玩耍。但它的性情與藍鯨、座頭鯨截然不同,十分兇猛、厲害,其它動物一旦被它咬住就很難逃脫。抹香鯨捕食大王烏賊是最驚心動魄的一場惡鬥, 雙方搏鬥時會一起躍出水面,簡直像一座平地而起的山,一般前者往往取勝,但有時後者憑藉煙幕而逃之夭夭,人們發現在抹香鯨胃中的大王烏賊沒有被牙齒咬嚙的痕跡,還有人在抹香鯨腹中度過一天一夜居然沒有死。這說明,抹香鯨雖有強大牙齒,但並不完全靠牙齒咀嚼食物。
抹香鯨體內有時還“懷”有怪胎,一般為灰色或微黑色的蠟狀物,剛從體內取出時非常難聞,乾燥後呈琥珀色,帶甜酸味。這就是有名的竜涎香。竜涎香本身無多大香味,但燃燒時卻香氣四溢,酷似麝香,又比麝香幽遠,被它熏過的東西,芳香持久不散,抹香鯨名字便是由此而來。
抹香鯨肉味鮮美,近似牛肉,可鮮食或製成各類罐頭;皮堅韌可作製革原料;體油、腦油和竜涎香是其身上的三大寶物,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
抹香鯨又是海獸中的潛水冠軍,幾千米深的深海可自由出入,而且能呆上近一個小時。那麽抹香鯨為什麽能潛得如此深呢?有人認為這可能與它喜歡捕食大王烏賊有關。抹香鯨為了獲得這種美味佳餚,不得不經常潛入深海,久而久之形成了對深海環境的適應。
時候,抹香鯨的大腸末端或直腸始端由於受到刺激,引起病變而産生一種灰色或微黑色的分泌物,叫做竜涎香,內含25%的竜涎素,是珍貴香料的原料,也是名貴的中藥,有化痰、散結、利氣、活血之功效,但不常有,偶爾得到重50~100公斤的一塊,便會價值連城,抹香鯨便由此而得名。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艘美國軍艦在夜間行駛時,忽然艦身強烈地震動起來,不少官兵以為觸礁或是碰上了水雷,於是紛紛行動,準備跳水逃命。經過檢查,纔發現軍艦撞上了一頭正在酣睡的抹香鯨。
我國古籍《廣異記》記載:“開元末,雷州有雷公與鯨鬥,身出水上,雷公數十,在空中上下,或縱火、或電擊,七日方罷。海邊居民往看,不知二者何勝,但見海水正赤。”據估計,這裏所描述的正是抹香鯨與大王烏賊搏鬥的一個激烈場面,不過文中顯然過於誇大其詞。抹香鯨最喜食大王烏賊,而這種烏賊身體巨大,目前已發現的最大個體有18米長。據報道,大洋深處也有30~40米長的烏賊。抹香鯨要吞食如此巨大的龐然大物恐怕不會輕而易舉,需要經過艱苦搏鬥,但至多一兩個小時,烏賊便葬身抹香鯨之腹了。除此之外,抹香鯨也食魷魚和各種小型魚類,胃容量可達300公斤以上,吞食量相當驚人。
抹香鯨——深藍
深藍是一隻兩歲時就經歷生離死別的抹香鯨,一隻跨越重洋、終生旅行的抹香鯨,一隻目睹人類對海洋的侵略日益擴大的抹香鯨。他曾經是深海之王。
深藍的傢,原本在大海的深處。他生命中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海面下兩公裏的深淵度過。在這裏,山峰比珠穆朗瑪峰還要高,溪𠔌比美國大峽𠔌還要深;在這裏,任何一種生物都要比陸地上的動物殘暴、兇猛。
3歲時,深藍經歷了一次7.2級的強列地震。母親帶領整個傢族逃離了那個這恐怖的地方,深藍幸免於難,他的小夥伴卻因此而葬身海底。
在經歷了生平第一次生離死別後,深藍跟隨整個傢族,開始了他的深海旅程。
當整個族群都去火山深處覓食的時候,深藍和懷孕的母親遭到了一群逆戟鯨的圍攻。深藍在這場戰鬥中受傷,也第一次見到了自己的偶像,同時也擁有了一個小妹妹。他的一生從此而改變。
深藍12歲的時候,當他在深海和巨型烏賊搏鬥的時候,媽媽被人類的捕鯨船謀殺了。
30歲的深藍,完成了從大西洋到太平洋的偉大旅程。
50歲的深藍,身上無數的疤痕足以威懾對手。他戰勝了年輕的情敵,贏得了一群太平洋雌性抹香鯨的青睞,翻開了生命中嶄新的一頁。
80歲的深藍已經是深海中的元老。因為人類的威脅,他被迫嚮南極洲遷徙,行至在夏威夷海域時,卻被捲入了一場人類的戰爭,遭遇了前所未見的海底怪物——潛艇。
在80年的生涯中,深藍一共做過將近50萬次的潛水;他曾經和夥伴在格陵蘭與福剋蘭群島間的火山山脈獵食;他曾經繞過好望角,抵達太平洋,開始在那裏的艱難生活。
海洋中,深藍的子女超過了60個。 |
|
分類:鯨目
齒鯨亞目
抹香鯨科
拉丁學名:Physeter macrocephalus
英文名:Sperm whale
西班牙名:cachalote。
抹香鯨是齒鯨中最大的一種,頭極大,前端鈍,所以又稱為巨頭鯨,也名真甲鯨,它主要棲息於南北緯70°之間的海域中。
體長18~25米,體重20~25噸。身體粗短,行動緩慢笨拙,易於捕殺。現存量由原來的85萬頭下降到43萬頭。
它的身體的背面為暗黑色,腹面為銀灰或白色。頭部特別大,幾占體長1/4~1/3。上頜和吻部呈方桶形,下頜較細而薄,前窄後寬,與上頜極不相稱。有20~28對圓錐形的狹長大齒,每枚齒的直徑可達10釐米,長約20多釐米。噴水孔在頭部前端左側,衹與左鼻孔通連,右鼻孔阻塞,但與肺相通,可作為空氣儲存箱使用,呼吸時噴出的霧柱以45度角嚮左前方傾斜。無背鰭。鰭肢較短。尾鰭寬大,寬約360~450釐米。
常結成少至5~20衹的群體,多至200~300衹每群體。性兇猛。主食大型烏賊、章魚,也吃魚類。繁殖期有激烈的爭雌行為。妊娠期12~16個月。每胎僅産1仔,偶見2仔,幼仔體長4~5米,哺乳期1~2年,7~8歲時性成熟,最長壽命可達75年。
分佈於全世界各大海洋中,大多數生活在赤道附近的溫暖海區,極少數到達北極圈內。在中國見於黃海、東海、南海和臺灣海域。其腸道內分泌物是極名貴的香料“竜涎香”,因此經常遭捕殺,現數量稀少,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
特徵習性 Characteristic behavior |
抹香鲸 特征习性 抹香鲸 特征习性 抹香鲸 特征习性 抹香鲸 特征习性 抹香鲸 特征习性
抹香鯨隸屬齒鯨亞目抹香鯨科,是齒鯨亞目中體型最大的一種,雄性最大體長達23米,雌性17米,體呈圓錐形,上頜齊鈍,遠遠超過下頜。由於其頭部特別巨大,故又有“巨頭鯨”之稱呼。
抹香鯨這種頭重腳輕的體型極適宜潛水,加上它嗜吃巨大的頭足類動物,它們大部分棲於深海,抹香鯨常因追獵巨烏賊而“屏氣潛水”長達1.5小時,可潛到2200米的深海,故它是哺乳動物潛水冠軍。
抹香鯨的英文名為: Sperm whale 來自鯨蠟(Spermaceti) 一詞,那是因為它那方形巨頭中有一特殊貯藏裝置裏的油狀蠟,頭部的鯨蠟器官的作用是一個超級傳導體,有極其靈敏的探測係統即“聲納”,能用發出超聲波的喀嗒聲而聽其回音,用以在漆黑的深海探尋食物,以“聲納”替代不發達的小眼睛。
抹香鯨常與無脊椎動物之最的大王烏賊展開一場刀光劍影的相互殘殺,大王烏賊最大者達18米,重30噸。有人曾在熱帶海洋看到抹香鯨與巨烏賊搏鬥的激烈場面,它們從深海一直打到淺海不是抹香鯨吃掉大王烏賊,就是大王烏賊用觸腕把鯨的噴水孔蓋死使巨鯨窒息而死,那樣,抹香鯨反倒成為大王烏賊的“美餐”了。不過,這多是抹香鯨勝。
抹香鯨對巨烏賊的嗜好,是一種最珍貴的海産品———“竜涎香”的來源。抹香鯨把巨烏賊一口吞下,但消化不了烏賊的鸚嘴.這時候,抹香鯨的大腸末端或直腸始端由於受到刺激,引起病變而産生一種灰色或微黑色的分泌物,這些分泌物逐漸在小腸裏形成一種粘稠的深色物質呈塊狀重 100——1000剋,也曾有420公斤的。其最大直徑為165釐米,這種物質即為“竜涎香”。它儲存在結腸和直腸內,剛取出時臭味難聞,存放一段時間逐漸發香,勝“麝香”。竜涎香內含25%的竜涎素,是珍貴香料的原料,是使香水保持芬芳的最好物質,用於香水固定劑。同時也是名貴的中藥,有化痰、散結、利氣、活血之功效。但不常有,偶爾得到重50~100公斤的一塊,便會價值連城,抹香鯨便由此而得名。
另外,抹香鯨巨大頭部骨腔內含有大量鯨腦油 (無色透明液體) 經壓榨結晶化成為白色無臭成結晶體稱鯨蠟,是很好工業原料,可製蠟燭、肥皂、醫藥和化妝品,亦可提煉高級潤滑油。抹香鯨肉味鮮美可食,皮可製革。
抹香鯨遍布全球各大洋,主要活動在熱帶和溫帶海域,通常在南北緯40度之間。我國海域均有分佈,它們常以 5—20頭結群遊蕩,以雄多雌少組成群體,一般遊速每小時2.5—3 海裏,受驚時可達7一12海裏。
在繁殖方式上,抹香鯨為一雄多雌,小抹香鯨出生後,一般在10歲左右開始成熟。
1978年4月8日在山東膠南縣擱淺一頭雄性抹香鯨,長14米,重22噸,初步鑒定為37歲。鯨由中科院青島海洋研究所製成標本,現展於青島海産博物館,它吸引衆多遊客,令人流連忘返。
該鯨的骨骼係統也於1995年 5月架起來並對觀衆展出,這是我國最完整的齒鯨骨骼係統,它嚮人們說明:鯨,在漫長的歷史徵程中,由陸地進入海洋的事實。
2008年初,一頭重達48噸的抹香鯨在威海榮成擱淺,死亡,後經過幾個月的時間製作成骨架標本和皮膚標本,現在劉公島鯨館展出,同時展出的還有竜涎香。這是亞洲目前擱淺的最大重量的抹香鯨。
抹香鯨的長相十分怪,頭重尾輕,宛如巨大的蝌蚪,龐大的頭部約占體長的1/4-1/3,整個頭部仿佛是一個大箱子。 它的鼻子也十分奇特,衹有左鼻孔暢通,而且位於左前上方,右鼻孔堵塞,所以它呼吸的霧柱是以45°角嚮左前方噴出的。
抹香鯨喜歡結群活動,常結成5-10頭的小群,有時也結成幾百頭的大群。在海上有時頑皮地互相玩耍。但它的性情與藍鯨、座頭鯨截然不同,十分兇猛、厲害,其它動物一旦被它咬住就很難逃脫。抹香鯨捕食大王烏賊是最驚心動魄的一場惡鬥, 雙方搏鬥時會一起躍出水面,簡直像一座平地而起的山,一般前者往往取勝,但有時後者憑藉煙幕而逃之夭夭,人們發現在抹香鯨胃中的大王烏賊沒有被牙齒咬嚙的痕跡,還有人在抹香鯨腹中度過一天一夜居然沒有死。這說明,抹香鯨雖有強大牙齒,但並不完全靠牙齒咀嚼食物。
抹香鯨體內有時還“懷”有怪胎,一般為灰色或微黑色的蠟狀物,剛從體內取出時非常難聞,乾燥後呈琥珀色,帶甜酸味。這就是有名的竜涎香。竜涎香本身無多大香味,但燃燒時卻香氣四溢,酷似麝香,又比麝香幽遠,被它熏過的東西,芳香持久不散,抹香鯨名字便是由此而來。
抹香鯨肉味鮮美,近似牛肉,可鮮食或製成各類罐頭;皮堅韌可作製革原料;體油、腦油和竜涎香是其身上的三大寶物,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
抹香鯨又是海獸中的潛水冠軍,幾千米深的深海可自由出入,而且能呆上近一個小時。那麽抹香鯨為什麽能潛得如此深呢?有人認為這可能與它喜歡捕食大王烏賊有關。抹香鯨為了獲得這種美味佳餚,不得不經常潛入深海,久而久之形成了對深海環境的適應。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艘美國軍艦在夜間行駛時,忽然艦身強烈地震動起來,不少官兵以為觸礁或是碰上了水雷,於是紛紛行動,準備跳水逃命。經過調查,纔發現軍艦撞上了一頭正在酣睡的抹香鯨。
我國古籍《廣異記》記載:“開元末,雷州有雷公與鯨鬥,身出水上,雷公數十,在空中上下,或縱火、或電擊,七日方罷。海邊居民往看,不知二者何勝,但見海水正赤。”據估計,這裏所描述的正是抹香鯨與大王烏賊搏鬥的一個激烈場面,不過文中顯然過於誇大其詞。抹香鯨最喜食大王烏賊,而這種烏賊身體巨大,目前已發現的最大個體有18米長。據報道,大洋深處也有30~40米長的烏賊。抹香鯨要吞食如此巨大的龐然大物恐怕不會輕而易舉,需要經過艱苦搏鬥,但至多一兩個小時,烏賊便葬身抹香鯨之腹了。除此之外,抹香鯨也食魷魚和各種小型魚類,胃容量可達300公斤以上,吞食量相當驚人。 |
電影《海底漫遊》 The movie "Sea World Odyssey" |
海底漫遊
追蹤一隻80歲高齡且重達45公噸的雄性抹香鯨的一生,見證它的成長以及它成為深海之王的一路歷程。深度探索大西洋與太平洋的壯麗深海奇觀,與觀衆一同進入令人屏息的神秘海底世界。我們還跟隨着他們的族群,見證了它們防衛虎鯨群攻擊的驚人一幕,以及它們如何與傳說中的生物面對面――神秘的十五公尺長皇帶魚以及體形驚人的大王魷和巨槍烏賊。
當抹香鯨潛入2千公尺以下的深海,深海景觀活靈活現的呈現在人們眼前——令人難以想像的深海峽𠔌、水下火山以及在地球上最高和最長的山脈。鯨魚帶領我們領略一場驚心動魄的刺激旅程——從失落古城的高塔蠃旋,到巨大的海底峽𠔌以及廣袤平地上冒着黑煙的煙囪。
透過這段奇妙之旅,我們發現海洋在這80年來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變得更有生命力,卻令人難以想象,它更加容易受到各種變化的影響而改變,它有權力賦予這個星球生命力的同時,也可以把它奪走! |
|
- n.: cachalot, sperm whale, large whale producing spermaceti
- lat.: Physeter macrocephalus
|
|
小抹香鯨 | 抹香鯨科 | 矮抹香鯨 | 抹香鯨屬 | 倭抹香鯨 | 小抹香鯨屬 | 長野抹香鯨 | 顴突抹香鯨 | 擬小抹香鯨 | 沙加小抹香鯨 | 抹香鯨科動物 | 佛洲似小抹香鯨 | 抹香鯨頭部的脂肪組織 | 臺南抹香鯨爆炸事件 | 十分稀有的香料抹香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