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 > 微內容
  微內容:是指在網絡上至少擁有一個惟一編號或地址的元數據(Metadata) 和數據的有限的匯集。Web2.0的信息傳播是以微內容為基礎,通過聚合、管理、分享、遷移這些微內容,以進一步組合成各種個性化的豐富應用。
  出現了blog之後,微內容當然有了更多豐富的含義。現在人們通常談論的微內容,會比jacob 的早期定義更“大”一些,這和人們發現細菌,然後發現再發現病毒的順序正好相反, :)
  joi ito談技術趨勢
  joi ito在他的文章 thoughts on micro-content, metadata and trends 中談到了對於微內容、元數據和技術趨勢的一些想法,可以參考。
  他談到的技術趨勢如下:
  1)關聯文本將取代(單嚮)內容(context instead of content )
  通過商業化手段製作的內容産品將被動態的或關聯文本所取代。joi ito舉了cd、karaoke和移動短信的對比。cd是完全單嚮的內容服務,karaoke則具有交互性,你參與了內容的産生過程,而手機短信則完全由你來創建內容。cd是完全版權保護,karaoke則是部分版權保護,而手機短信則幾乎沒有版權保護。由手機短信所代表的微文本與傳統的商業化的內容産品比較越來越收到歡迎。
  2)網絡化的消費電子産品對於傳統pc機的依賴越來越小(networked consumer electronics devices will make pcs less relevant )
  越來越多的消費電子産品可以直接連接到互聯網上進行內容的交換,而無須依賴於傳統的pc機。
  3)微內容和元數據的新的開放標準(new open standards for micro-content and metadata)
  用於創建、發佈、同步、瀏覽、聽取微內容的開放標準正在全面展開,這些標準隨着weblog的廣泛應用而流行起來,而且這些標準會逐漸支持各種消費電子産品,用於對微內容的發佈和瀏覽。
  4)多媒體(multimedia )
  隨着寬帶的廣泛應用以及計算機性能的提高,基於文本的微內容和元數據將逐漸擴展到多媒體的微內容和元數據,而如何從圖片和語音中提取元數據變得非常重要。
  他談到的關鍵技術包括:
  1)在保護隱私的同時,對於個人身份識別的建立和管理。
  2)基於朋友和信任的網絡的建立和管理。
  3)對於元數據的搜索,建立元數據的關聯文本。
  4)為微內容的發佈和瀏覽提供設計和接口。
  5)內容串聯的標準和技術。
  6)支持位置信息和移動性的網絡結構
  7)隨着微內容的增大,支持移動和共享微內容的技術。
  8)能夠與微內容和現實世界(如照片打印、購買物品、與人聯繫等)進行交互的web服務。
  他提到的前沿應用包括:
  語音blog (audblog), 支持位置信息的移動圖片blog (tokyo tidbits), 網頁中的個人及朋友信息 (foaf), 允許微內容聚合和共享的機器可讀的版權信息 (creative commons), 嵌入blogging工具的amazon圖書信息和成員信息 ( typepad ), e-mail和微內容串聯信息的會聚 (newsgator), 基於關聯文本的微內容搜索 (technora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