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開魯白塔投訴電話通遼市旅遊投訴電話:0475-8239021
內蒙古自治區旅遊投訴電話:0471—628265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位於開魯鎮東南,塔由大青磚砌築,通高16.5米。全塔由多級組成,最底層為方形塔座,其上是復錛式基壇,基壇大部分為冠狀圓柱體,上有佛龕,上部為方形。基壇上承托着八角形塔身,塔身13層,每層塔檐自下而上汽車次收縮,塔身呈錐形。塔頂由圓盤和寶珠合成。其勢巍巍,勁秀挺拔,酷似利劍指天。該塔是自治區重點保護文物。建造年代有爭論,有說建於明末清初。 |
|
開魯白塔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開魯縣開魯鎮東南,塔由大青磚砌築,通高16.5米。全塔由多級組成,最底層為方形塔座,其上是復錛式基壇,基壇大部分為冠狀圓柱體,上有佛龕,上部為方形。基壇上承托着八角形塔身,塔身13層,每層塔檐自下而上汽車次收縮,塔身呈錐形。塔頂由圓盤和寶珠合成。其勢巍巍,勁秀挺拔,酷似利劍指天。該塔是自治區重點保護文物。建造年代有爭論,有說建於明末清初。
開魯白塔歷史悠久,建造考究,保存完好,文化底藴豐厚。它是典型的覆鉢式佛塔,早在中華民國年間,一些文人墨客就對這座古塔爭相贊詠,留下了“巍巍勢想與天齊,絶頂登臨四望低,已歷遼金觀勝敗,猶存紮魯貫東西”等詩句。 |
|
關於這座塔的建造起因,有一段傳說。相傳千年以前,這裏是蒙古的一座王城,城裏老王爺有一個聰明俊俏的小王子。一天傍晚,小王子到城內的水泡子附近散步遊玩時,突然不見了。王爺派人四處尋找,也沒有發現小王子蹤影。住在城裏的喇嘛和僧侶斷定說:“小王子是讓泡子裏的妖怪看中給攝走了。”老王爺十分悲痛,不惜萬貫傢財,在水泡子旁邊建了塔和一座廟宇,以表對親人的懷念。 |
|
關於這座白塔的始建年代,後人考究很多,衆說紛紜。
其一,說建於遼代。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辭海》,第六百一十九頁寫道:“開魯縣名,古跡遼代白塔”。日本人河野久治大正三年(公元一九一四年)所著的《滿州的古跡》一書中記載:“開魯古塔,白塔十三層,高六0尺,基壇與喇嘛基壇形式很相似,下部方形,上部圓形,有四個佛龕。塔身八角十三層,如遼金塔各層廂突出。”
其二,說建於明末清初。康德二年(公元一九三五年)日本人緒方篤太郎編寫的《開魯經濟情況》中寫道,“縣城東南角有一個喇嘛塔,高四丈,傳說是察哈爾林丹罕建設的。”(查林丹罕是明末清初人)。山田俊雄所著《滿州考古學》第三章“滿州歷史考古學”中記載“開魯縣小塔子,遼金代,明代重修”。
其三,說建於元代。內蒙古自治區建築歷史編輯委員會編印的《內蒙古古建築》記載:蒙古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他們在建築方面修了很多城堡,遺留至今的建築以開魯白塔較完整。大連圖書館有關資料記載:“市內東南角有個喇嘛塔,高五丈計十三層,距今九百年前是元朝時代建築的。”《哲裏木概況》一書說:“該塔建於元代,即公元一二七九年至一三八六年間。”
古塔年代衆說不一,但認定為元代所建居多,有人從塔的造型和結構特點也認定為元代佛塔。
佛塔始建於公元1287年至1297年,為國傢級重點保護文物 |
|
每年4至10月,是呼和浩特最佳旅遊季節。要是去草原,要7月中旬到9月初之間去,這時的草原景緻迷人,而且正好有一年一度的“那達慕”大會舉行,屆時,逛古召,登古塔,觀賽馬,騎馬馳騁草原,其樂無比。 |
|
內蒙古草原旅遊節 每年8月前後 呼和浩特一年一度的大型旅遊交易節,1991年9月舉辦了第一屆,以後每年的8月前後都會舉行。它是在那達慕大會的基礎上融經貿洽談、物資交流和競技比賽、文娛活動於一體的民間傳統節日,其規模、形式和內容遠比過去的那達幕大會要豐富。並在呼和浩特市內蒙古賽馬場舉行開幕式,邀請來自世界各國、港臺及國內各界人士參加,節日隆重熱烈,有摩托車隊、駱駝隊、馬術隊、武術隊、安代舞、摔跤(即搏剋)等表演節目,最引入註目的是男子“三技”比賽,即摔跤,賽馬和射箭比賽。 內蒙古烏蘭牧騎藝術節 每兩年在呼和浩特市舉辦一次,各旗、縣烏蘭牧騎均前來參加會演,而且組織專傢評審,定出名次。烏蘭牧騎,蒙古語意為“紅色文化工作隊”,他們為中國少數民族藝術事業作出了可喜的貢獻。 烏蘭牧騎藝術節有時與內蒙草原旅遊節、內蒙那達慕大會(蒙古遊戲節)同時舉行,既可增添節日歡慶氣氛,又為開展草原旅遊事業助興,是內蒙人民最喜愛的節日之一。 烏蘭牧騎建隊以來,培養和造就了一批優秀的少數民族藝術人才,他們多為藝術院校畢業生,具有較高文化程度和藝術修養。如著名作麯傢圖力古爾;歌唱傢牧蘭、拉蘇榮、朝魯;舞蹈傢熬德木勒、敖登格日勒;麯藝表演藝術傢道爾吉仁欽;馬頭琴演奏傢達日瑪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