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幻三界 > 巴西高原
目錄
No. 1
  南美洲中東部的大高原。因主要在巴西境內,故名。面積500多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除南極大陸外面積最大的高原。地表起伏和緩,大部分海拔600~900米,從東南嚮西北傾斜。東南邊緣近大西洋岸有著名的大崖壁。鐵、錳、有色金屬、水晶等礦藏豐富。
名稱
  巴西高原 ( Brazil Plateau),亦譯巴西利亞高原。葡萄牙語作Planalto Central。
概況
  巴西高原是世界面積最大的高原,位於巴西東南部。大部在米納斯吉拉斯(Minas Gerais)州和聖保羅州境內巴西高原。主要由低山、丘陵高地和平頂高原構成。平均海拔1,000公尺(3,300呎)。
  在南美洲巴西境內,有塊面積占巴西國土一半以上的大高原,叫巴西高原巴西高原的面積有500多萬平方公裏,除了南極洲的冰雪大高原,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位於南美洲中東部,介於亞馬孫平原和拉普拉塔平原之間,面積約500萬平方千米。海拔300~1500米,地面起伏平緩,嚮西、北傾斜。花崗岩、片麻岩、片岩、千枚岩、石英岩等古老基底岩係出露地表。其中東部岩性堅硬的石英岩、 片岩部分,表現為脊狀山嶺或斷塊山,凸出於高原之上;西部即戈亞斯高原和馬托格羅索高原,具有桌狀高地特徵。高原邊緣部分普遍形成緩急不等的崖坡,河流多陡落成為瀑布或急流,切成峽𠔌。
地理情況
  巴西高原位於南美大陸東部,介於南緯5°~30°之間,北鄰亞馬孫平原,西接安第斯山麓,南與拉普拉塔平原相連,東臨大西洋。巴西高原為一古老高原,發育於巴西陸臺,古老的基底岩係由花崗岩、片麻岩、片岩、千枚岩和石英岩等組成。地表起伏比較平緩,地勢嚮北和西北傾斜,大部分具有上升準平原特徵,海拔在300~1,500米之間。由於各部分構造的具體情況、升隆程度及岩性等不同,在地形特徵上具有明顯差異。東部(聖弗蘭西斯科河以東)屬大西洋地盾,曾經受元古代的褶皺運動及新第三紀的斷裂上升作用。經過長期的侵蝕和準平原化過程,形成了現今的波狀起伏高原。在岩性特別堅硬的石英岩、片岩等出露的地段,表現為脊狀山嶺或斷塊山。聖弗蘭西斯科河東側的愛斯賓哈索山是較典型的脊狀山嶺,大西洋沿岸的曼提凱臘山和馬爾山則是斷塊山的代表。西部(托坎斯廷河與馬代臘河之間)屬巴西地盾,缺乏顯著的山嶺,為一廣阔的高原。該區中東部的戈亞斯高原,廣泛出露着古老的結晶岩,表現為波狀起伏的上升準平原;中西部是具有桌狀高地特徵的馬托格羅索高原,地上覆有幾乎呈水平層次的白堊紀砂岩。巴西高原的中部,在構造上為陸臺的拗陷地帶,其後期沉積由於層次平展,岩性堅硬,在地形上均具有桌狀高地或方山特徵;巴拉那𠔌地的輝緑岩高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熔岩高原之一。巴西高原由於近期上升的結果,其邊緣普遍形成緩急不等的崖坡,河流流經其間多陡落成為瀑布或急流,並切割成峽𠔌,高原多森林、草原,礦産及水力資源非常豐富。
  巴西高原和寒冷的西藏高原不同。它的地勢南高北低,山嶽、地崗、高臺地之間起伏平緩,大多在海拔600-800米之間,稱為“桌狀高地”。在南緯20°以南的巴拉那河流域,地面上覆蓋着大面積熔岩。大部分地區屬熱帶草原氣候。雨季,草原上一片蔥緑,是良好的天然牧場。一年中有四五個月是旱季。在幹旱較嚴重的地方,生長着一種南美洲特有的植物--巴薩爾木。這種樹中間粗、兩頭細,像紡錘一樣,因此叫“紡錘樹”。它特別輕,有抗旱的本領,一棵10米高的紡錘樹衹要一個人就能舉起來。
礦産資源
  巴西高原不僅是巴西的農牧業重要産地,鐵、錳、金剛石等礦藏也很豐富。這裏的伊塔比拉鐵礦,是世界著名的優質大鐵礦。自1960年後,巴西首都已從裏約熱內盧遷到巴西高原中部的新城巴西利亞。
周圍情況
  巴西高原東部有高高的脊狀山嶺,在裏約熱內盧到聖多斯一帶,形成了大西洋沿岸大峭壁。大峭壁背負高原,面對大洋,從大西洋中遠遠望去,就像一座銅墻鐵壁屹立在大洋彼岸。
氣候類型
  分佈最廣的氣候是熱帶草原氣候,其次是熱帶雨林氣候,分佈最小的是亞熱帶濕潤氣候.
百科大全
  Baxi Gaoyuan
  巴西高原
  Planalto do Brasil
  位於南美洲中東部,介於亞馬孫平原和拉普拉塔平原之間,面積約500萬平方公裏。海拔300~1500米,大致嚮西、北方向傾斜。高原地面起伏和緩,邊緣部分普遍為緩急不等的崖坡(見南美洲、巴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