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札挂劍
目錄
季札挂劍
  三國吳直徑24.8釐米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延陵季子將西聘晉
  延陵季子將西聘晉,帶寶劍以過徐君,徐君觀劍,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為有上國之使,未獻也,然其心許之矣,使於晉,顧反,則徐君死於楚,於是脫劍致之嗣君。從者止之曰:“此吳國之寶,非所以贈也。”延陵季子曰:“吾非贈之也,先日吾來,徐君觀吾劍,不言而其色欲之,吾為上國之使,未獻也。雖然,吾心許之矣。今死而不進,是欺心也。愛劍偽心,廉者不為也。”遂脫劍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無命,孤不敢受劍。”於是季子以劍帶徐君墓即去。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脫千金之劍兮帶丘墓。”
  延陵季子要到西邊去訪問晉國,佩帶寶劍拜訪了徐國國君。徐國國君觀賞季子的寶劍,嘴上沒有說什麽,但臉色透露出想要寶劍的意思。延陵季子因為有出使上國的任務,就沒有把寶劍獻給徐國國君,但是他心裏已經答應給他了。季子出使在晉國,總想念着回來,可是徐君卻已經死在楚國。於是,季子解下寶劍送給繼位的徐國國君。隨從人員阻止他說:“這是吳國的寶物,不是用來作贈禮的。”延陵季子說:“我不是贈給他的。前些日子我經過這裏,徐國國君觀賞我的寶劍,嘴上沒有說什麽,但是他的臉色透露出想要這把寶劍的表情;我因為有出使上國的任務,就沒有獻給他。雖是這樣,在我心裏已經答應給他了。如今他死了,就不再把寶劍進獻給他,這是欺騙我自己的良心。因為愛惜寶劍就使自己的良心虛偽,廉潔的人是不這樣的。”於是解下寶劍送給了繼位的徐國國君。繼位的徐國國君說:“先君沒有留下遺命,我不敢接受寶劍。”於是,季子把寶劍挂在了徐國國君墳墓邊的樹上就走了。徐國人贊美延陵季子,歌唱他說:“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脫千金之劍兮帶丘墓。”
  ① 延陵季子②將西聘③晉,帶寶劍以過徐君④。徐君觀劍,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為有上國⑤之使,未獻也,然其心許之矣,使於晉,顧反⑥,則徐君死於楚,於是脫劍致之嗣君⑦。從者止之曰:“此吳國之寶,非所以贈也。”延陵季子曰:“吾非贈之也,先日吾來,徐君觀吾劍,不言而其色欲之;吾為有上國之使,未獻也。雖然,吾心許之矣。今死而不進,是欺心也。愛劍偽⑧心,廉者不為也。”遂脫⑨劍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無命,孤不敢受劍。”於是季子以劍帶徐君墓樹而去。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⑩,脫千金之劍兮帶丘墓。”
  〔註釋〕①本文選自《新序·雜事捲七》。作者劉嚮,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蘇省沛縣)人,西漢後期著名的經學家、目錄學家和文學家。《新序》和《說苑》是劉嚮在任校中秘書時編撰的兩部分類歷史故事集。②延陵季子:季札(zhá),春秋時期吳國人,因封地延陵而得名延陵季子。③聘:訪問,指古代諸侯之間或諸侯與天子之間派使節問候。④徐君:徐國國君。徐國在今安徽泗縣北。⑤上國:指春秋時中原諸侯國。⑥顧反:總想着回來。⑦嗣(sì)君:此指徐國即位的君主。⑧偽:欺。⑨脫:解下。⑩兮:語氣詞。故:故舊。
  〔譯文〕延陵季子要到西邊去訪問晉國,佩帶寶劍拜訪了徐國國君。徐國國君觀賞季子的寶劍,嘴上沒有說什麽,但臉色透露出想要寶劍的意思。延陵季子因為有出使上國的任務,就沒有把寶劍獻給徐國國君,但是他心裏已經答應給他了。季子出使在晉國,總想念着回來,可是徐君卻已經死在楚國。於是,季子解下寶劍送給繼位的徐國國君。隨從人員阻止他說:“這是吳國的寶物,不是用來作贈禮的。”延陵季子說:“我不是贈給他的。前些日子我經過這裏,徐國國君觀賞我的寶劍,嘴上沒有說什麽,但是他的臉色透露出想要這把寶劍的表情;我因為有出使上國的任務,就沒有獻給他。雖是這樣,在我心裏已經答應給他了。如今他死了,就不再把寶劍進獻給他,這是欺騙我自己的良心。因為愛惜寶劍就使自己的良心虛偽,廉潔的人是不這樣的。”於是解下寶劍送給了繼位的徐國國君。繼位的徐國國君說:“先君沒有留下遺命,我不敢接受寶劍。”於是,季子把寶劍挂在了徐國國君墳墓邊的樹上就走了。徐國人贊美延陵季子,歌唱他說:“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脫千金之劍兮帶丘墓。”
  原文:
  季札之初使,北過徐君。(1)徐君好季札劍,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為使上國,(2)未獻。還至徐,徐君已死,於是乃解其寶劍,係之徐君塚樹而去。(3)從者曰:“徐君已死,尚誰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吾心哉!”
  譯文:
  季札第一次出使,去造訪北方的徐國的君主。徐君十分喜歡季札(身上所佩)的劍,但是卻不說出來。季札心裏也知道(徐君喜歡自己的劍),但是他還要出使到別的國,所以沒有送給他。(後來他出使完後)再回到徐國,徐君已經死了,於是解下寶劍,挂在徐君墓前的樹上。他的隨從說:“徐君已經死了,這是要送給誰呢?”季札說:“不是這樣的,我當初心裏已經要把這劍送給他了,怎麽能因為徐君死了而違背自己的諾言呢!”
包含詞
彩繪季札挂劍圖漆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