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 > 天然幹酪
  天然幹酪生産中,一般主要工藝流程都是通用的。生産特殊品種的幹酪時,可采用某些特殊的處理方法。
  工藝流程 原料乳→標準化→殺菌→冷卻→添加發酵劑→調整酸度→加入添加劑→加色素→加凝乳酶→凝塊切割→攪拌→加溫→排出乳清→成型壓榨→????漬→上色挂蠟→包裝→貯存
  製作方法 1.原料乳的要求:生産幹酪的原料,必須是健康奶畜分泌的新鮮優質乳。感官檢查合格後,測定酸度(牛奶18°t,羊奶10~14°t)或酒精試驗。必要時進行青黴素及其它抗生素試驗。然後進行嚴格過濾和淨化。並按照産品需要進行標準化。另外,不得使用近期內註射過抗生素的奶畜所分泌的乳。
  2.標準化:幹酪原料奶中的含脂率,决定於幹酪中所需要的脂肪含量,而脂肪含量必須與奶中的酪蛋白保持一定的比例關係。為了使每批産品的組成一致,必須先將原料奶進行標準化。也就是使原料奶中的脂肪與酪蛋白的比例符合成品要求。含脂率按成品要求,通常控製在25~30%左右。
  3.殺菌:殺菌的目的是為了消滅乳中的致病菌和有害菌並破壞有害酶類,使幹酪質量穩定。殺菌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産品質量。如果溫度過高,時間過長,則受熱變性的蛋白質增多,用凝乳酶凝固時,凝塊鬆軟,且收縮作用變弱,往往形成水分過多的幹酪。故殺菌方法多采用63℃的30分鐘的保溫殺菌或71~75℃、15秒鐘的高溫短時間殺菌(htst)。
  4.添加發酵劑:通過添加發酵劑,使乳糖分解産生乳酸來保藏幹酪。以及發酵菌對乳蛋白和乳脂肪的分解成熟。將殺菌乳冷卻到30℃左右,倒入幹酪槽中,添加1~2%的工業發酵劑(一般用乳油鏈球菌和乳酸鏈球菌的混合發酵劑),在加入之前,發酵劑本身應充分攪拌,必須沒有小凝結塊。經過1小時發酵後,其酸度達20~24°t時即可。發酵時的添加量應根據原料奶的情況、發酵時間長短、幹酪達到酸度和水分來反復試驗,以確定較合適的加入量。
  5.加入添加劑:為了抑製原料乳中的雜菌,提高加工過程中凝塊的質量,在生産幹酪的原料中需要添加下列幾種添加劑。
  (1)氯化鈣:當原料乳質量不夠理想時,往往會出現凝塊鬆散,切割後産生大量細粒,致使部分蛋白質流失,脂肪損失也很大。在凝塊加工過程中,凝塊顆粒中剩留的乳清也較多,發酵後可能使幹酪變酸。為了改進幹酪質量,可以在每100千克原料奶中加5~20毫剋的氯化鈣。但不得過多,過量的氯化鈣會形成太硬的凝塊,難於切割。
  (2)硝酸????:幹酪原料奶中含有丁酸菌或産氣菌時,就會産生異常發酵。這時可以使用硝酸????(硝酸鈉或鉀)來抑製這些細菌,但其用量應參照牛奶的成分和生産工藝等精確計算,不宜過多使用硝酸????。因為過多的使用硝酸????也將抑製發酵劑中細菌的生長,可能影響幹酪的成熟。通常最大的允許添加量為每100千克奶中加20剋硝酸????。
  6.添加色素:牛乳的色澤隨季節和所喂飼料而異。羊奶則因缺乏鬍蘿蔔素,使幹酪顔色發白。為使成品色澤一致,也就是使牛奶幹酪或羊奶幹酪均帶微黃色,為了達到這一目的,需在原料乳中加適量色素。
  所用色素及添加量:通常用安那舀(胭脂橙)有碳酸鈉抽出液或粉末。用量隨季節、市場需要而定,通常為每1000千克原料乳加30~60剋浸出液。
  加入方法:先將色素用6倍滅菌水稀釋,隨即加入殺菌後的原料中,充分攪拌,混合均勻。
  7.添加凝乳酶:牛乳的凝結是幹酪製造工藝中最重要的環節。一般使用皺胃酶或胃酶或胃蛋白酶來凝結,而以前者製作的幹酪品質優良。凝乳酶的添加量在使用前應測定其效價後再决定,一般1份皺胃酶在30~35℃溫度下,可凝結10000~15000份的牛奶。凝結過程取决於溫度、酸度、效價和鈣離子濃度。生産過程中在確定添加量後,保持35℃以下,經30~40分鐘後,凝結成半固體狀態,凝結稍軟,表面平滑無氣孔。
  8.凝塊切割、攪拌和加熱:當凝塊達到一定硬度後(約經30分鐘),用專門的幹酪刀或不銹鋼絲縱橫切割成7~10毫米立方體小塊。然後進行輕微的攪拌,使凝塊顆粒懸浮在乳清中,使乳清分離。加熱可使凝塊粒稍微收縮,有利於乳清從凝塊中排出。開始加熱要緩和,再逐漸提高溫度,一般每分鐘提高1~2℃,直到槽內溫度至32~36℃為止。在加熱時應不斷攪拌,以防凝塊顆粒沉澱。經加熱後的凝塊體積縮小為原來的一半。加熱溫度的提高和切割較細時,可加速乳清的排出而使幹酪製品含水量降低。加溫過快,會使凝塊表面結成硬膜,使顆粒內外硬度不一致而影響乳清排出,從而降低幹酪品質。
  9.乳清排出:當幹酪粒已收縮到適當硬度時,即可排出乳清。此時乳清酸度達到0.12%左右。排放時防止凝塊損失。當酸度未達到而過早排出乳清,會影響幹酪的成熟;而酸度過高則産品過硬,帶有酸味。
  10.成型壓榨:將排出乳清後的幹酪凝塊均勻地放在壓榨槽中,用壓板或幹酪壓榨機把凝塊顆粒壓成餅狀凝塊,使乳清進一步排出。再將凝塊分成相等大小的小塊,裝入專門模具,用壓榨機械壓製成型。必須防止空氣混入幹酪中。加壓的溫度為10~15℃,時間為6~10小時。
  11.加????:加????可改善幹酪風味、硬化凝塊和增強防腐作用。加????方法有幹????法和濕????法,前者是把粉碎的????撒在幹酪表面,通過幹酪的水分將????溶液而滲透到內部去。濕????法是將成型的幹酪,浸泡在22%濃度的食????水中,約經3~4天,????水溫度為8~10℃,最終使幹酪中食????含量達1~2%。
  為了防止各種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可將????水煮沸和加防腐作用的添加劑。
  12.發酵成熟:????漬後的幹酪,在一定溫度和濕度下存放經發酵成熟,才能使幹酪具有獨特風味,組織狀態細膩均勻。幹酪發酵成熟要求是貯存溫度為10~15℃,相對濕度為65~80%,軟質幹酪達90%。一般成熟時間為1~4個月,而硬質幹酪長達6~8個月。降低成熟溫度,會延長所需要的成熟時間,但産品風味較好。
  13.上色挂蠟:成熟後的幹酪,為了防止水分損失、外界的污染、黴菌的生長和良好的外形等,對幹酪都進行包裝。硬質幹酪通常塗挂有色素的石蠟,如我國生産的荷蘭硬質幹酪就是用紅色石蠟塗色。而半硬幹酪和軟質幹酪常用塑料薄膜包裝,再裝入紙盒或鋁箔中。
  14.貯藏:成品應在5℃及相對濕度80~90%的條件下貯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