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國立交通大學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校訓 知新致遠·崇實篤行
創校 1896年設立南洋公學
1921年改為交通大學
1958年在臺復校
類型 公立
校長 吳重雨
所在 臺灣,新竹市
校園 市區,76公頃
係所院 8學院、20學係、25研究所
教員 631人
學生 12,291人
大學部 4,786人
研究所 7,505人
歷史
交通大學創校於1896年上海,最初取名為南洋公學,即今日上海交通大學。當時中國教育風氣漸開,提倡新政的辦理輪船電綫事務大臣盛宣懷便决定於上海創設南洋公學。公學首任督辦為盛宣懷本人,總理則為何嗣焜。1912年南洋公學改稱上海工業專門學校。
中華民國創立以後,交通部長葉恭綽認為轄下的上海工業專門學校、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北平鐵路管理學校及北平郵電學校四校散居各地,管理睏難,便在1921年合併成為交通大學,分別稱各校為交通大學上海學校、唐山學校及北京學校。
1949年國民黨逃亡臺灣後,中國大陸的交通大學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接管,原國民政府下的交通大學校務則中斷。美國交通大學同學會的趙曾珏有鑒於核子科學已由臺灣公立清華大學成立的原子能研究所開始發展,但是與核子研究極其相關之電子研究則尚付闕如,力倡在臺成立公立交通大學電子研究所。1958年6月1日公立交通大學電子研究所正式成立,由當時的教育負責部門科學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李熙謀兼任研究所第一任所長。1964年恢復招收大學部,增設電子物理學係及電子工程學係。1967年正名為公立交通大學工學院。1979年7月,恢復為公立交通大學,分設理、工、管理三學院。目前,公立交通大學共有八個學院,學生一萬兩千餘人。
學校象徽
〈校徽〉
校徽上畫有中西圖書數册堆列於鐵鑽之上,書上所寫的esa代表工程(engineering)、科學(science)及管理(administration)。鐵鑽前倚放一錘,尖端懸著鐵環,表示學理間環環相扣,密不可分。鐵鑽基部的1896則是交通大學的創校年。校徽的背景是一盾形,盾紋歷歷可屬,勉人忠於一己,勇於前進。環盾作齒輪狀,略似電機中電樞之橫截面,表示交通大學各學科。
〈校歌〉
沿用交通大學時期,蕭友梅所作的麯,前校長盛慶琜曾改過歌詞,但是後來又改用原詞,歌詞如下:
美哉吾校,真理之花,青年之楷模,邦國之榮華,校旗飄揚,與日俱長,為世界之光!為世界之光!
美哉吾校,鼓舞群倫,啓發吾睿智,激勵吾熱忱,英俊濟蹌,經營四方,為世界之光!為世界之光!
校園
目前公立交通大學共有三個校區,位於新竹市大學路的光復校區是目前最主要的校區,靠近高速公路新竹交流道、科學工業園區,交通便捷。其他還有鄰近的博愛校區,以及位在臺北市的臺北校區。另外,竹北校區、嘉義校區和臺南校區正在籌備當中。
1958年交通大學在臺復校,為了設立電子研究所,於新竹市名勝十八尖山下博愛街徵收土地3公頃成立博愛校區,以校友會捐款及美援經費補助興建第一棟校捨,即今日博愛校區內為紀念凌前校長鴻勳先生而命名之竹銘館,至1960年添建小型圖書館一座。大學部恢復以後,陸續收購其他土地使校地面積增為12公頃。校捨建築除原有之竹銘館外,增添了實驗一館、教學大樓、圖書館、半導體中心、實驗二館、男生第一至第六宿舍、逸軒女生宿舍、學生餐廳、遊泳池及籃、排、足球場等,原本的小型圖書館則改為學生活動中心。
1978年,博愛校區校地不敷使用,遂有償撥用距離博愛校區四公裏,臨光復路及高速公路交流道旁的陸軍威武營區,並收購周邊民地,闢建為光復校區,土地面積約30公頃。其後校地一再擴建,1981年開始,將比鄰本校西南之陸軍日新營區有償撥交使用,並陸續徵購其他土地,目前全校面積有77.1725 公頃。光復校區是交通大學最主要的部份,設有行政大樓、中正堂、資訊館、浩然圖書資訊中心、活動中心、綜合一館、工程一館至六館、科學一館及二館、管理一館及二館、人社一館及二館、電子資訊研究大樓、交映樓、土木結構實驗室、學生第一及第二餐廳、學生第七至第十三宿舍、研究生第一及第二宿舍、竹軒女生宿舍和女生第二宿舍等多棟校捨,另運動設施部份闢建體育館、綜合球館、遊泳池和田徑場,籃球、排球、網球、棒壘球等各類球場多座。
臺北校區位於臺北北門郵電大樓,自1980年成立至今已超過二十五年,目前為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交通運輸研究所、emba以及教育推廣使用。
正在籌劃中的嘉義校區,由嘉義縣政府辦理專案預算辦理徵收,無償提供100公頃土地,將設立數位內容學院、生物工程學院及納米科技學院;亦正在籌劃中臺南校區,由臺南縣政府辦理專案預算辦理徵收,無償提供118公頃土地,將設立半導體學院、光電學院及係統設計學院。
藝術
光復校區內有青埔朝陽、風亭九思、思園春曉、荷塘月色、麯道夾蒻、竹園映亭、竹湖晨風、鬆林立翠、緑掩重樓、玉樹嚮榮、西庭笑語、緣慧潤生、碧草如茵、碧草如茵、康莊迎曦、南臺遠眺、率意通衢交大十六景。另外,校園中散布13件由知名藝術傢楊英風創作的景觀雕塑,當中還有三件大型雕塑。
除校園景觀外,學校在浩然圖書資訊中心內設有名為藝文空間的藝廊,展示繪畫、照片等藝術作品。活動中心則有演藝聽,可供戲劇、音樂或舞蹈等活動演出。同樣位於浩然圖書館內的楊英風藝術研究中心、楊英風數位美術館和臺灣藝術傢手稿收藏室,亦陸續將雕塑傢楊英風、音樂傢蘇森墉的手稿及相關文件整理並數位化。
教學研究
〔學術單位〕
* 電機學院
o 電機資訊學院學士班
o 電子工程係所
o 電機與控製工程係所
o 電信工程係所
o 光電工程學係所
o 顯示科技研究所
o 納米中心(原半導體中心)
o 電信研究中心
* 資訊學院
o 資訊工程學係
o 資訊科學與工程研究所
o 多媒體工程研究所
o 網絡工程研究所
* 工學院
o 機械工程係所
o 土木工程係所
o 環境工程係所
o 材料科學與工程係所
o 納米科技研究所
* 理學院
o 電子物理學係暨研究所
o 應用數學係暨研究所
o 應用化學係暨研究所
o 分子科學研究所
o 統計學研究所
o 物理研究所
o 分子科學研究中心
* 生物科技學院
o 生物科技係所
o 生化工程研究所
o 生物資訊研究所
o 生物醫學研究所
* 管理學院
o 運輸科技與管理學係
o 管理科學係所
o 工業工程與管理係所
o 交通運輸研究所
o 經營管理研究所
o 資訊管理研究所
o 科技管理研究所
o 科技法律研究所
o 財務金融研究所
o 資訊與財金管理學係
* 人文社會學院
o 外國語文學係暨語言與文化研究所
o 英語教學研究所
o 傳播研究所
o 應用藝術研究所
o 教育研究所
o 音樂研究所
o 社會與文化研究所
* 客傢文化學院
o 人文社會學係
o 傳播與科技學係
o 國際客傢研究中心
* 建築學院
o 建築研究所
〔研究單位〕
* 交大研究總中心
* 國際化推動小組
* 製造管理中心
* 電子與資訊研究中心
* 防災工程研究中心
* 納米科技中心
* 因特網推動小組
* 高效率能源技術研究中心
*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
* 李立臺揚網絡研究中心
* 思科網絡科技研發中心
* 新興文化研究中心
* 客傢研究中心
* 科幻研究中心
* 分子科學研究中心
* 腦科學研究中心
* 電影研究中心
〔實驗室〕
* 雷射診測實驗室(laser diagnostics laboratory)
* 納米元件實驗室(public nano device laboratories, ndl)
傳統與活動
「梅竹賽」
梅竹賽是臺灣交通大學與臺灣清華大學間,一係列包含十餘項目的大型學藝、體育活動。梅竹賽於每年的三月舉辦,競賽內容包括:棋賽、籃球、排球、足球、臺球、羽球、棒球、橋藝、網球等……,為交、清兩所大學間的年度盛事。第一屆梅竹賽是在1969年,期間停賽過7次,截至2006年,交通大學以15比12暫時領先,當中有三次平手。今日梅竹賽已成為這兩所大學共同的傳統,甚至是傢喻戶曉的活動。
人物
〖歷任校長〗
* 公立交通大學電子研究所時期
〔學術單位〕
* 電機學院
o 電機資訊學院學士班
o 電子工程係所
o 電機與控製工程係所
o 電信工程係所
o 光電工程學係所
o 顯示科技研究所
o 納米中心(原半導體中心)
o 電信研究中心
* 資訊學院
o 資訊工程學係
o 資訊科學與工程研究所
o 多媒體工程研究所
o 網絡工程研究所
* 工學院
o 機械工程係所
o 土木工程係所
o 環境工程係所
o 材料科學與工程係所
o 納米科技研究所
* 理學院
o 電子物理學係暨研究所
o 應用數學係暨研究所
o 應用化學係暨研究所
o 分子科學研究所
o 統計學研究所
o 物理研究所
o 分子科學研究中心
* 生物科技學院
o 生物科技係所
o 生化工程研究所
o 生物資訊研究所
o 生物醫學研究所
* 管理學院
o 運輸科技與管理學係
o 管理科學係所
o 工業工程與管理係所
o 交通運輸研究所
o 經營管理研究所
o 資訊管理研究所
o 科技管理研究所
o 科技法律研究所
o 財務金融研究所
o 資訊與財金管理學係
* 人文社會學院
o 外國語文學係暨語言與文化研究所
o 英語教學研究所
o 傳播研究所
o 應用藝術研究所
o 教育研究所
o 音樂研究所
o 社會與文化研究所
* 客傢文化學院
o 人文社會學係
o 傳播與科技學係
o 國際客傢研究中心
* 建築學院
o 建築研究所
〔研究單位〕
* 交大研究總中心
* 國際化推動小組
* 製造管理中心
* 電子與資訊研究中心
* 防災工程研究中心
* 納米科技中心
* 因特網推動小組
* 高效率能源技術研究中心
*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
* 李立臺揚網絡研究中心
* 思科網絡科技研發中心
* 新興文化研究中心
* 客傢研究中心
* 科幻研究中心
* 分子科學研究中心
* 腦科學研究中心
* 電影研究中心
〔實驗室〕
* 雷射診測實驗室(Laser Diagnostics Laboratory)
* 納米元件實驗室(Public Nano Device Laboratories, N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