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羅庚教授1985年6月12日逝世後,華老的家乡——江蘇省金壇市即在市中心的中山公園內興建了一座設有3個展廳、總面積615平方米的華羅庚紀念館。作為江蘇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紀念館每年接待中外參觀者5萬多人。多年來,華羅庚不僅沒有被人們淡忘,反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尊敬和懷念,隨着參觀者的增加,館內設施日顯陳舊,展廳面積也難以容納衆多參觀者。在這種情況下,金壇市委、市政府决定遷建華羅庚紀念館。
新建的華羅庚紀念館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總投資500萬元,位於金壇市總體規劃中的城南風景區,臨近金壇博物館、段玉裁紀念館和市體育館,視綫開闊,水陸交織,風景優美。金壇有關方面表示,將把新館建成一座紀念華老一生軌跡,反映華老一生事業與追求、體現華老精神,具有特定氣質和魅力的建築。
大師的故鄉情
1985年6月,華羅庚因病逝世。隨後,他的骨灰被安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他臨終前留下了遺囑,希望自己的骨灰回歸故鄉金壇,撒到洮湖之中。
當2004年華羅庚的妻子吳筱元去世後,華羅庚的子女們想到了為父親了卻歸鄉心願。不久前,華老的子女嚮全國政協和民盟中央鄭重提出骨灰遷移申請,很快得到了中共中央辦公廳的同意批復。與此同時,華老的子女們還决定,將母親吳筱元的骨灰也遷回故鄉金壇。
華羅庚紀念館新館開館
華羅庚紀念館遷建則於2004年3月在金壇正式啓動,新館邀請了中科院院士、我國當代著名的建築大師齊康教授作為主設計師。華羅庚紀念館新館投資近千萬元。昨天,記者在紀念館內看到,館內展品分為文字、圖片、實物和聲像係統幾大部分。據悉,該館成為國內擁有華老圖文資料最全面的機構。
館內還直觀展示了華羅庚生活工作情景,有大量珍貴的實物原件。另外,展館裏還原樣擺放了華老生前使用的輪椅、辦公桌、手杖、萬能尺,以及大量手稿、書信、明信片原件。
據介紹,金壇市委副書記張建華,去年初從華老親屬處瞭解到一個重要信息:華老在北京的子女保存着一大批華老的生前遺物,正準備處理,中科院和清華大學都有意收藏,張建華立即嚮金壇市委書記徐惠中進行了匯報,金壇市委果斷决定:立即爭取傢屬支持,取回遺物,遷建新館。
幾天後,張建華帶着檔案館負責人火速趕到了北京,當晚,張建華租了一輛加長卡車,把上千件珍貴遺物全部運回了金壇。
華老子女動情流淚
昨天,華老的兒孫一共三代人及10來位院士以及國內數學界知名人士都到場參加了骨灰安放儀式。據華老的長子華俊東說,華羅庚是個極重鄉情的人,他非常熱愛他的故鄉金壇,任何時候,衹要碰到同鄉人,他都是講一口金壇話。有一年,金壇有老鄉進京,順道捎給華老兩斤家乡的茶葉,華老在回信中充滿深情地寫道:“香,香不過故鄉茶;親,親不過故鄉人!”
在骨灰安放儀式現場, 華老的長子華俊東緻辭。在長達近半個小時的時間裏,華俊東回憶了父親生前的一些往事。緻辭快結束的時候,記者看到,華俊東翻講話稿的手不斷顫抖,而聲音哽咽,並用手幾次擦拭眼淚。最後,他說道:“願父親長眠於故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