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歷史人物 > 劉峙
  劉峙(1892~1971),字經扶。江西吉安人。國民黨軍高級將領,二級陸軍上將。卒於1971年1月15日。黃埔係早期骨幹將領,北伐名將。
  1892年6月,劉峙出生於江西省吉安縣廟背村的一戶農民家庭。劉峙7歲時,開始進私塾讀書,深受塾師劉部荃的喜愛。1905年鼕,他隨劉部荃的朋友黃某赴日留學。到達東京後,正值中國留學生抗議日本政府的罷課運動,他衹好離日回國,雖然沒有完成留學夢,但卻大大開闊了眼界。
  1907年,為生活所迫,他决定投筆從戎,考入湖南陸軍小學第三期,因是外鄉人,在小學中,備受同學的嘲弄和欺凌。劉峙有一套處世哲學,忍耐為上。他認為,為人渾厚容物,自有好處。古往今來,能成大事者莫不有一種渾容氣度,為了自勉,取其宅號為"渾容軒"。
  1911年,劉峙陸小畢業,又升入武昌陸軍中學第三期。不久,辛亥革命在武昌爆發。他加入了學生軍,守衛武昌。後來,他又離開隊伍返劉峙回吉安,考入憲兵,到南昌服務。
  1912年7月,全國各軍事學校恢復上課後,劉峙即北上進入北平附近清河鎮的陸軍第一預備學校。在校期間,他和一部分同學秘密組織了輔仁社,反對竊國大盜袁世凱。翌年,7月,江西都督李烈鈞在湖口誓師,發表討袁通電。劉峙藉故請假南下,參加國民黨的"二次革命"。不久,江西被北洋軍閥占領,他衹好重返學校。
  1914年6月,劉峙在陸軍第一預備學校畢業後,被分配到奉天省(今遼寧省)新民府陸軍第二十師第三十七旅進行為期半年的實習。同年12月,他考入河北保定軍官學校第二期步兵科學習。與他同期入學的有熊式輝、陳繼承等人。在保定軍官學校期間,劉峙除了認真學習所開的課程外,還利用課餘時間讀了大量的國內外政治書刊,並將步兵操典背得爛熟。
  1916年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歷任黃埔軍校戰術教官、第一軍團總指揮、河南省主席等職。1933年任贛粵閩湘鄂“剿匪”軍北路總司令,後改任豫皖綏靖主任。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國民黨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二集團軍司令。日軍占領平津後沿平漢路南犯時,率部在正面抵抗,未經激烈戰鬥便自行退卻,十餘天內潰退千裏,被稱為“逃跑將軍”。素有北伐中的"福將"、中原大戰中的"常勝將軍"、抗戰中的"長腿將軍"和解放戰爭中的"敗將"之稱。
  1938年改任鄂湘川黔邊區主任兼第五預備軍司令。1939年任重慶衛戍總司令。1945年2月,調任國民黨第五戰區司令。1946年1月任鄭州綏靖公署主任。1948 年任徐州“剿匪”總司令,在淮海戰役中被人民解放軍擊敗。1949年7月移居九竜。1953年去臺灣。翌年任臺灣“總統府”國策顧問,後改任“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委員。
  1930年剿共得力,蔣特將河南新集命名為經扶縣以示表彰。
  1949年1月因為戰敗被解除職務,後經香港到印尼養病。
  1953年去臺灣,任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委員,總統戰略顧問委員會委員。
  1971年1月15日病逝於臺中。保定軍校第二期步兵科。
  素有北伐中的福將、中原大戰中的常勝將軍、抗戰中的長腿將軍和解放戰爭中的敗將之稱。
  歷任軍政要職:
  國民政府河南省政府主席兼河南省保安司令;
  國民政府豫皖綏靖主任;
  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總司令;
  國民政府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
  抗戰中期任重慶衛戍總司令兼防空司令;
  抗戰後期任國民政府第五戰區司令長官,
  1946年任國民政府鄭州綏靖公署主任,
  中國國共二次內戰期間任徐州“剿匪”總司令部總司令。
  1930年剿共得力,蔣特將河南新集命名為經扶縣以示表彰。
  1949年1月因為戰敗被解除職務,後經香港到印尼養病。
  1953年去臺灣,任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委員,總統戰略顧問委員會委員。
  1971年1月15日病逝於臺中。
  劉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