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 : 建築 > 農田小氣候
目錄
No. 1
  fields,microclimate in
  農田貼地氣層與土層同作物群體間的生物過程和物理過程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種局部氣候。由土壤溫度和濕度、田間空氣溫度和濕度、貼地層與作物層中的輻射和光照、風速和二氧化碳濃度等要素組成。
  由於農田不同的農業耕作措施、不同的作物和作物群體動態變化的影響,不斷改變着農田活動面的狀況和各項物理特性,導致局部輻射平衡和熱量平衡各分量的變化,從而形成各種不同類型的農田小氣候特徵。一定的農田小氣候形成後,作為農作物生長的環境條件,又會反過來影響農作物的生長發育進程和産量的形成。
  研究農田小氣候的目的,是通過對農田小氣候各要素的分佈和變化特徵的分析,尋找改善作物生長環境條件(即農田小氣候條件)的措施,從而使這些小氣候條件有利於作物的生長發育,提高農作物的産量和質量。
  農田小氣候指農田中作物層裏形成的特殊氣候。農田小氣候對農作物的生長、發育和産量以及病蟲害都有很大影響。由於各種農作物的群體結構不同,株間的光能分佈、空氣溫濕度、風速和土壤溫濕度的特徵均與裸露地上有顯著差異。不同農作物,不同植株密度、株距、行距、行嚮,不同生育期和葉面積大小等都能形成特定的小氣候。農田小氣候既具有其固有的自然特徵,又還是一種人工小氣候,人類可以通過農業技術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農田小氣候。近些年來,在套種間作、耕耙、灌溉、地膜覆蓋、增溫保墒劑等方面已取得明顯效果。研究農田小氣候的根本目的,在於改善農田小氣候條件,以提高農作物産量。
百科大全
  農田小氣候
  microclimate in the fields
  間物理過程和現象的反映,而且是農田土壤(5011)一
  植物(plant)一大氣(atmosphere)所構成的係統
  (S PA)中各組成部分之間的物質和能量交換的最終體
  現。
  在農田SPA係統中,土壤一大氣之間的物質和
  能量交換,主要用活動層(或活動面)能量平衡方程表
  示;作物一大氣之間的物質和能量的交換,可用作物
  群體的能量平衡方程描述;土壤一作物之間的物質和
  能量交換,主要通過作物的輸導組織進行水分和熱量
  輸送,一方面為作物光合作用和蒸騰過程提供物質基
  礎,另一方面為生理過程提供能源。
  特徵作物群體同農田小氣候之間,既相互聯繫,
  又相互製約。𠔌類作物在生育初期,莖葉幼小、稀疏,
  植株覆蓋面積小,氣溫隨高度的分佈晝間為日射型,
  夜間為輻射型,幾乎和休閑地或裸地一樣。在生育盛
  期,特別在作物封行以後,群體結構得到充分發展,
  農田小氣候特徵有顯著變化,由於蒸騰消耗大量熱能,
  農田氣溫隨高度分佈的廓綫亦隨之改變,植株莖葉密
  集的高度處氣溫較低,其上、下層的氣溫較高;在生
  育末期,作物莖葉枯黃、部分脫落,農田蒸散銳減,
  陽光容易透入地面,氣溫隨高度的分佈型,同生育初
  期又頗相似,溫度廓綫上的最高點和最低點,又出現
  在地面附近了。在農田小氣候適合作物生育要求時,
  作物枝繁葉茂,株間鬱閉度逐步增大,當超出一定限
  度後,便會導致田間通風透光和溫濕度條件急劇惡化,
  抑製植株生長,引起病蟲害的發生和流行,以致造成
  作物群體的衰退、死亡。這種現象,在自然條件中,
  完全依賴於5 PA係統內部的適應性來調節。但在農
  田中,人們可以通過農田技術措施,對農田5 PA
  統進行調節。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農業氣象的平行觀測法,直
  接在大田條件下或控製環境中,研究氣象因子同作物
  産量形成、病蟲害發生、流行以對某些環節施加影響,
  改善作物的生育環境,達到高産、優質和低耗的目的。
  因此,農田技術措施對農田5 PA係統是一個很大的
  影響因素,也是一個獨立於係統之外的人為因素。人
  們通過土壤改良措施,改變土壤熱特性和水文特性,
  調節土壤水熱狀況,改善對作物水熱供應條件;通過
  農田種植措施,調節株間輻射和亂流交換狀況,改變
  作物群體和農田小氣候環境之間的物質交換和能量轉
  化的特徵。因此,在農田小氣候研究中,為了探求農
  田技術措施對SPA係統的調節作用及其生産潛力和
  實效,必須加強對農田技術措施小氣候效應的研究。
  研究概況在小氣候研究的發展道路上,德國R.
  蓋格1927年著的《近地面層氣候》和英國0.G.薩頓
  1953年著的《微氣象學》收集了大量資料,作出了重要
  貢獻。後來,蘇聯A.中.丘德諾夫斯基、H.n.魯辛、
  M.H.布德科等人,用熱量平衡法研究植被的發育條
英文解釋
  1. :  field microclimate
包含詞
農田小氣候綜合測定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