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八目鰻魚
目錄
No. 1
  八目鰻學名叫七鰓鰻,漁民稱七星魚。它衹有一對眼睛,其餘七對所謂的小眼睛是鰓孔。早在一九五六年程佩儀觀察七星魚後,確認為生物講義中描述的脊椎動物亞門圓口綱的七鰓鰻,是脊椎動物亞門六個綱(魚綱、兩棲綱、鳥綱、爬行綱、哺乳綱、圓口綱)中最低的。這個圓口綱有七鰓鰻和盲鰻目,迄今未發現圓口綱動物的化石。因此,七鰓鰻的發現對研究動物進化的課題有着重要的價值。
  七鰓鰻五月中下旬在微波中産卵,卵在水中受精。大約經過一個月左右的孵化,發育出幼體。幼體經過四年左右,發育成成體魚。寧安七鰓鰻有兩種:一種是衹有三十釐米左右的河鰻;另一種是體長四十五釐米左右,吸附在石頭上的叫吸石鰻。
  七鰓鰻身體呈圓形,尾部扁平,體長因種類不同有差別:有的不到二十釐米,大的可達一米,軀體兩側沒有對偶鰭,在背中綫上有三個奇鰭,即兩個背鰭一個尾鰭。頭部腹面有一個杯形口漏鬥,是一個吸盤式的構造,內壁有黃色的兵齒,頭中間有鼻孔,圓口綱特有的鬆果眼就位於鼻口緊後方。
  七鰓鰻骨骼為軟骨,包括保護腦和頭部感覺器官的頭骨,支持鰓部的鰓籠,索脊背方神經管兩側分別排列的雛形神經弧。背索為膠質的棍狀結構,終生保留,有結締組織鞘包着。身體肌肉節明顯,排列成w型。口漏鬥肌肉稍有分化,支配漏鬥和舌的活動。圓口綱無頜。不能以下頜閉口,衹有活塞式的蛇口部開關。無胃,也無膽管。呼吸係統比較特殊,消化道從口腔後部嚮腹面分出一支盲管,稱呼吸管。管的左右兩側各有內鰓孔七個,每鰓孔通入一個鰓囊,鰓囊通過外鰓孔與外界相通。七鰓鰻呼吸時,水流進出都是通過外鰓孔,與一般魚類由口腔進水經過鰓裂出水的方式不同。這是因為七鰓鰻經常用口漏鬥吸附在它的食物體上,不能從口腔進水的緣故。七鰓鰻過着寄生的生活,用口漏鬥吸附在其他生物上得以生存。
有關
  這種奇怪的魚叫“lamprey”,有時也被稱為“lamprey eel”,它的中文譯名是“七鰓鰻”或“八目鰻”。因為它的身體兩側各有七個腮孔,所以被稱作“七鰓鰻”。又因為這七個腮孔像七衹小眼睛,再加上同側的眼睛,就好像有八衹眼睛,所以又被稱作“八目鰻”。七鰓鰻由於品種的不同成年時能長到13至100釐米( 5至40英寸)長,其外表和鰻魚相似,體表沒有鱗片,沒有成對的鰭,頭部的上方長有一對鼻孔,兩側則是大眼睛和七個鰓孔。七鰓鰻的顯著特徵是長有一個吸盤一樣的嘴,嘴裏密佈無數鋒利的牙齒。在捕食時七鰓鰻會死死咬住其它魚類的身體,甚至鑽入其它魚類的腮中吸吮血液,同時七鰓鰻還會分泌出一種抗凝血劑以方便吸血。更可怕的是這種吸血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寄生式吸血。七鰓鰻有40種,分屬九屬三亞科,它們大多生活在沿海和淡水水域,多分佈於溫帶地區,甚至在澳洲和南極洲之間也有分佈,但由於其幼蟲的高水溫低耐受性,因此在熱帶地區(如非洲)沒有分佈。七鰓鰻在淡水幼蟲階段是無牙的,衹靠微生物為生,成年後生成吸盤利齒移至海上,大約生活18個月後返回到淡水,建巢産卵,然後死去。七鰓鰻很早就被當作人類的食物,早在中世紀,它就被整個歐洲的上層階級廣泛食用,亨利一世就曾對它的美味贊不絶口。1953年3月4日,英國女王的加冕禮餅就是使用七鰓鰻做成的。尤其是在歐洲西南部(葡萄牙、西班牙和法國),較大的七鰓鰻如今仍然是非常珍貴的美食。在瑞典、芬蘭、波羅的海國傢和韓國,人們也都食用七鰓鰻。在英國七鰓鰻還被普遍當作釣魚的誘餌,它是釣鱸魚和白鮭的好材料。七鰓鰻還可以用來作為生物醫學研究的試驗對象。但七鰓鰻已成為一大公害,20世紀初對北美五大湖流域來說,七鰓鰻是一種沒有天敵的外來物種,它們破壞湖區裏的經濟魚類(如“湖鱒”),同時由於大多數北美消費者拒絶接受七鰓鰻做成的食品,所以大湖漁業已受到七鰓鰻入侵泛濫的不利影響,美國和加拿大兩國也正在聯手治理七鰓鰻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