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元末明初的義軍領袖張士誠自稱吳王,建立的地方割據政權,占據江浙、淮南的富庶地帶,東至海,北至濟寧,有地二千餘裏。 |
指三國時吳國 Refers to the Three Kingdoms Wu |
指 三國 時 吳國 。因其地處 江 東,故名。《文選·左思<詠史>之一》:“長嘯激清風,志若無 東吳 。” 李善 註:“ 東吳 ,謂 孫 氏也。” 明 梁辰魚 《浣紗記·謀吳》:“休憂慮,料堂堂廟謨,看瞬息間指揮談笑滅 東吳 。” |
泛指古吳地 Refers to the ancient Wu |
泛指古 吳 地。大約相當於現在 江蘇 、 浙江 兩省東部地區。《晉書·食貨志》:“ 東吳 有齒角之饒, 西蜀 有丹砂之富。” 唐 杜甫 《絶句》之三:“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 東吳 萬裏船。” 宋 陸遊 《鷓鴣天·送葉夢錫》詞:“傢住 東吳 近帝鄉,平生豪舉少年場。” 太平天囯 葉春森 《建天京於金陵論》:“﹝ 金陵 ﹞包 東吳 而連 北越 ,得其人主之,出可以戰,處可以守。” |
|
dōnɡ wú
1、泛指古吳地。大約相當於現在江蘇、浙江兩省東部地區。《晉書·食貨志》:“ 東吳有齒角之饒, 西蜀有丹砂之富。” 唐 杜甫《絶句》之三:“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 宋 陸遊《鷓鴣天·送葉夢錫》詞:“傢住 東吳 近帝鄉,平生豪舉少年場。”太平天囯 葉春森《建天京於金陵論》:“﹝金陵﹞包東吳而連北越,得其人主之,出可以戰,處可以守。”
2、吳國(222~280)是中國古代三國時期孫權建立的政權。史稱孫吳或東吳。孫權占據揚、荊、交,地處長江中下遊一帶,春秋時的吳國就建於此,曹魏也曾封孫權為吳王,故史稱“孫吳”;又以其位處江東,也稱“東吳”。
3.、東吳大學,創建於1900年,因為位於古城蘇州,蘇州古稱吳,所以名“東吳大學”。是中國早期教學大學之一,其法學領中國之風騷,有“北朝陽,南東吳”之譽。
4、三吳之一。古代有東吳,中吳,西吳之稱,東吳指蘇州。毛主席有詩“雲橫九派浮黃鶴,浪下三吳起白煙”。 |
|
222年,孫權稱王,229年孫權稱帝,定都武昌後遷還於建業,吳國建立,孫權就是吳大帝。
孫權統治時,江東經濟有顯著發展。北人南來,山越出居平地,勞動力增多。長江兩岸地區都設有屯田區,其中毗陵屯田區(今江蘇常州、鎮江、無錫一帶)最大。會稽郡農業生産比較發達。歷代陸續修成的浙東運河和江南運河在孫吳時發揮了通航效益。江南運河雲陽至京口(今江蘇丹陽至鎮江)一段流經山間,不便通航,吳未得到修整。雲陽以西開闢破岡瀆,使秦淮河和江南運河聯通,為三吳至建業的便捷水道。絲織業開始在江南興起,但織造技術還不高,所以蜀錦成為重要的輸入物資。銅鐵冶鑄繼承東漢規模而有發展規律,青瓷業也在東漢釉陶製造基礎上走嚮成熟。由於河海交通的需要,造船業很興旺,海船經常北航遼東,南通南海諸國。黃竜二年(230)萬人船隊到達夷洲,即今臺灣省,這是大陸與臺灣聯繫的最早記錄,吳國使臣朱應、康泰泛海至林邑(在今越南南部)、扶南(在今柬埔寨境)諸國。大秦商人和林邑使臣也曾到達建業。
經濟的發展,與外界交往的增加,促進了攻江南文化的提高,出現了一批知名的經學家和文史之士,如虞翻、陸績、韋昭。佛教開始在江南傳播,居士支謙從洛陽南來,世居天竺的西域僧康僧會稍晚從交趾北上。他們在建康譯經傳法,影響頗大。道教在南方民間繼續流傳。
孫吳諸將以私兵隨孫氏徵戰,孫吳屢以國傢佃客賜給功臣,功臣往往擁有多至於數縣的俸邑,因而逐漸形成吳國武將世襲領兵的制度。同時,江南也出現了象吳郡的顧、陸、朱、張那樣的占有大量土地和童僕,而且各有門風,世居高位的大族。他們和世襲領兵的武將同是孫吳政權的主要支柱。
280年,西晉軍隊攻破東吳,吳國滅亡。 |
|
廟號謚號君主名年號年期陵墓始祖武烈皇帝孫堅--高陵-長沙桓王孫策---太祖大皇帝孫權黃武註、黃竜、嘉禾、赤烏、太元、神鳳222年-229年、229年—231年、232年-238年、238年—251年、251年—252年、252年蔣陵-會稽王孫亮建興、五鳳、太平252年—253年、254年—256年、256年—258年--景皇帝孫休永安258年—264年宣陵-文皇帝孫和—-明陵-歸命侯孫皓元興、甘露、寶鼎、建衡、鳳凰、天册、天璽、天紀264年—265年、265年—266年、266年—269年、269年—271年、272年—274年、275年—276年、276年、277年—280年- |
|
東吳招親--弄假成真 |
|
東吳村 吳國, 孫吳 東吳鎮 |
|
歷史人物 | 影視人物 | 三國 | 少林寺傳奇 | 諸葛恪 | 歷史 | 三國人物 | 文學 | 三國演義 | 戰役 | 人物 | 年號 | 漢朝 | 隋末唐初 | 文化 | 中國歷史 | 更多結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