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平原
目錄
dōnɡ běi pínɡ yuán dōnɡ běi pínɡ yuán
  中國最大的平原,主體部分在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間,南臨遼東灣,由鬆花江、嫩江和遼河衝積而成,北部稱鬆嫩平原,南部稱遼河平原。通常將黑竜江、鬆花江、烏蘇裏江會合處的三江平原也包括在內。面積約35萬平方千米。大部分海拔在200米以下。中國重要農業基地,提供大量商品糧。石油資源豐富。
No. 2
  也稱 鬆遼平原 。在我國東北部。北起 嫩江 中遊,南至 遼東灣 ,長約一千公裏;東西最寬處約四百公裏。面積三十五萬平方公裏。是我國最大的平原。
No. 3
  東北平原
  Manchurian Plain
  亦作Northeast Plain、Tung-pei P'ing-yuan或Dongbei Pingyuan,又稱鬆遼平原(Sungliao Plain、Sung-liao P'ing-yuan或Songliao Pingyuan)。
  與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遊平原並成為中國三大平原.中國最大的平原。在中國東北部。由鬆嫩平原、遼河平原和三江平原組成。位於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之間,南北長約1,000公裏,東西寬約300∼400公裏,面積350,000平方公裏,大部分海拔在200米以下。鬆嫩平原和遼河平原在地形上連成一片,原來水係相通,後來由於地殼運動,長春、長嶺、通榆一帶隆起,形成西北-東南走嚮的鬆遼分水嶺,截斷河流南北通道。但鬆遼分水嶺地勢低緩,海拔200∼300米,高出兩側平原不過幾十公尺。三江平原位於中國東北角,由黑竜江、鬆花江、烏蘇裏江三江流經得名。大部分海拔不足50米,地勢低平,排水不暢,形成廣大的沼澤地。東北平原屬溫帶濕潤、半濕潤氣候,鼕季氣溫低,封凍期長,但夏季氣溫高,南部遼河平原可二年三熟,其他為一年一熟。土壤肥沃,是著名的「黑土」分佈區,被其他地區成為:"腳踏黑土地".腐殖質含量多,通氣和蓄水性能好,是大豆、高粱、玉米、小麥、甜菜、亞麻的重要産區。也可以種植水稻,是中國早熟粳稻的重要産區之一。其中長春平原(東北中部平原)是世界三大黃金玉米帶-吉林黃金玉米帶的核心區域,農業高度發達。中國十個産糧大縣有七八個來自吉林省,而其中大半位於長春平原。圍繞農業以及農産品深加工帶動長春平原農牧業發展動力強勁,2007年長春平原的玉米深加工能力超過美國,居世界第一。長春皓月集團是世界上最大的清真食品生産加工企業,其清真産品遠銷中東和阿拉伯世界,贏得廣泛贊譽。
  東北平原又稱鬆遼平原。位於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之間。北起嫩江中遊,南至遼東灣。長約1000公裏,東西最寬處約400公裏。主要由遼河、鬆花江、嫩江衝積而成。大部分海拔在200米以下。長春附近鬆遼分水嶺處地勢稍高(200~250米)。鬆遼分水嶺以南稱遼河平原,以北稱鬆嫩平原。
  東北平原在大興安嶺和長白山之間,包括遼寧、吉林、黑竜江三個省和內蒙古的一部分。面積約35萬平方公裏,是中國面積最大的平原。
  東北平原由三部分組成。北部叫鬆嫩平原,南部是遼河平原,東北部是三江平原。南北的兩塊平原又合稱鬆遼平原,是東北平原的主體。由於它們是由鬆花江和嫩江衝積而成,所以地面平坦,海拔多在200米以下,站在平原上遙望,平疇沃野,麥浪如波,好一派遼闊大平原的景象。
  舊時鬆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大部分是人煙稀少的荒地,稱為「北大荒」。遼河下遊也多未開墾的沼澤地,稱為「南大荒」。1949年以後大面積排乾沼澤,建立大型農場,出現許多村鎮和工廠;「北大荒」變成「北大倉」,「南大荒」也成為稻田遍布的盤錦墾區。東北平原的豐饒農産有力地支援著東北地區規模巨大的工業體係。平原石油儲藏豐富,平原周邊低山丘陵富含煤、鐵、銅等礦藏,現都已大規模開採,成為中國重要的石油、煤炭、鐵砂生産基地。重要的工業城市有渖陽、長春、哈爾濱、大慶、撫順等。
  東北的三江平原則是一個低窪的平坦平原。過去這裏是一個山間盆地,每到雨季,三條大江的洪水滾滾而來,一齊涌嚮這個排水不暢的低窪原野,造成江水泛濫。再加上這一地區緯度較高,鼕季漫長,氣溫較低,蒸發微弱,存於地面的積水蒸發不掉,滲不下去,更排不出去,長年纍月的積水就演變成中國有名的大沼澤地,成為“除了兔子就是狼,光長野草不打糧的北大荒”。
  1949年以後,成千上萬的部隊指戰員,知識青年和幹部群衆,懷着開發邊疆,建設祖國的豪情壯志,奔嚮“北大荒”,開墾了成千上萬畝的荒地,建立了數以萬計的農場,苦戰在這千古荒原上。
  東北平原雖然鼕季較冷,但夏季卻很熱,沼澤地雖然多,但土壤中水分充足。人民群衆充分利用不利條件中的有利因素。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層深厚,耕地遼闊,有大面積肥沃的黑土,宜林則林,宜牧則牧,采取農、林、牧、副、漁綜合發展的原則,在人跡罕至的茫茫荒原上,排幹沼澤,開墾荒地,建商品糧基地,設現代化工廠和新農村,使千古荒原變成萬頃良田,使“北大荒”變成了“北大倉”。
百科辭典
  Dongbei Pingyuan
  東北平原
  Dongbei Pingyuan
    中國最大平原。又稱鬆遼平原。位於東北地區中部。介於北緯40°25′~48°40′,東經118°40′~128°。南北長1000多公裏,東西寬300~400公裏,總面積約35萬平方公裏。平原東西兩側為長白山地和大興安嶺山地,北部為小興安嶺山地,南端瀕遼東灣。(見彩圖中國東北及內蒙古東部衛星影像、東北平原無尾河衛星影像、三江平原衛星影像、大興安嶺林區、遼闊的東北平原)
    地質 以開原─輝南綫(相當於北緯43°)為界,北部屬吉黑褶皺係鬆遼拗陷,南部屬中朝準地臺下遼河斷陷。中生代燕山運動伴隨兩側華夏嚮山地隆起,形成了華夏嚮沉降帶,奠定了現今地形的基本輪廓。第三紀後的新構造運動主要表現為具有明顯的繼承性和間歇性的地殼升降運動,將南北的構造體係連接起來,成為同一演化體係,平原繼續下沉,沉積了深厚的白堊係、第三係和第四係地層。
    地貌與水文 東北平原四周為山麓洪積衝積平原和臺地,海拔200米左右。目前,北部臺地形狀保存較明顯,南部強烈侵蝕呈淺丘外貌。平原西南部風沙地貌發育,形成大面積砂丘覆蓋的衝積平原。平原東北端循鬆花江𠔌地與三江平原相通。
    遼河與鬆花江水係流經平原南北,兩大水係之間為鬆遼分水嶺。在地形上東北平原分為3部分:北部為鬆花江和嫩江及其支流衝積而成的鬆嫩平原;南部為遼河水係衝積而成的遼河平原;中部是鬆遼分水嶺。
    ① 鬆嫩平原。西、北、東三面為大興安嶺、小興安嶺和東部山地的山麓平原和臺地,南為鬆遼分水嶺,大體呈菱形。海拔200米左右,以嫩江和第二鬆花江匯合處附近,即齊齊哈爾─白城─哈爾濱三角地帶為最低,排水不暢。在嫩江下遊、烏裕爾河、訥謨爾河、雅魯河下遊形成大面積的沼澤濕地,濕地上河麯發達,河漫灘寬廣,泡沼成群,還有沼澤濕地型的無尾河,如烏裕爾河和霍林河,為一特殊的閉流區。
    ② 遼河平原。位於遼東丘陵與遼西丘陵之間,鐵嶺─彰武之南,直至遼東灣,為一長期沉降區。地勢低平,海拔一般在50米以下,瀋陽以北較高,遼河三角洲近海部分僅2~10米。有遼河、 太子河、渾河、大小凌河、沙河等,各河中下遊比降小,水流緩慢,多河麯和沙洲,港汊縱橫,堆積旺盛,河床不斷擡高,汛期常導致排水不暢或河堤决潰,釀成洪澇災害。遼河攜帶豐富沉積物,使平原不斷嚮遼東灣延伸。近海部分和古河道內澇積水多成沼澤,繁育大片天然和人工蘆葦。
    ③ 鬆遼分水嶺。由衝積、洪積物組成,上覆黃土。分水嶺是更新世時沿斷裂上升而形成的。分水嶺東西長約200公裏,南北寬150公裏左右,海拔200~250米,高出鬆嫩平原50~100米。分水嶺外貌似波狀起伏的平原,與南北平原渾為一體。分水嶺位置,最初在法庫─鐵嶺一帶,由於遼河下遊平原長期下沉,河流溯源侵蝕,逐漸嚮北推移,直至目前的通榆─公主嶺一帶。
    東北平原西南部以西遼河為中心,呈沙丘與窪地相間、微波起伏的風沙地貌景觀。地勢西高東低,海拔170~250米。沙丘從西嚮東、從西南嚮東北,以流動沙丘為主逐漸過渡為半固定、固定沙丘;沙漠化程度循同方向減輕。沙丘主要由就地起沙形成。不合理的開發利用是沙丘和沙地形成的主要原因。目前,除甸子地墾為農田外,仍多為草原,科爾沁草原即分佈於此。地勢低窪積水的沼澤濕地則生長有蘆葦、蒲草、烏拉草等。
    為防止風沙,從1950年開始營造西部防護林帶。它是中國三北防護林的組成部分。南起新民縣,北到甘南縣,東自長春市,西至翁牛特旗,長達800公裏,寬約500公裏,防護農田面積達300多萬公頃。
    氣候 東北平原處於溫帶和暖溫帶範圍,有大
包含詞
東北平原自然資源世界著名的東北平原黑土帶東北平原農業氣候資源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