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三峽大學投訴電話宜昌市旅遊投訴電話:0717—6737511
湖北省旅遊投訴電話:027—87124701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三峽大學坐落在世界水電之都、中國旅遊名城、三峽工程所在地——湖北省宜昌市,是經教育部批準,於2000年6月29日由原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宜昌)和原湖北三峽學院合併組建而成立的一所地方綜合性大學。原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宜昌)的前身是於1978年成立的葛洲壩水電工程學院,直屬水利電力部管理,1996年與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合併,組成新的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原湖北三峽學院是由原宜昌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宜昌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宜昌職業大學於1996年合併而成。
三峽大學面嚮全國招生,學校已培養畢業生5萬餘名,他們已成為水利水電行業及湖北省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學校現有12個專業性學院,52個本科專業,32個碩士點,18個湖北省立項建設博、碩士點;現有全日製在校普通本科學生18880人,留學生309人,碩士研究生540人,校內繼續教育學歷生2006人。
三峽大學現有教職員工3348名,其中專任教師1553名。專任教師中有正高職稱者149名、副高職稱者666名、講師792名,博士78名、碩士580名;有“楚天學者計劃”特聘教授4名,“三峽學者計劃”特聘教授7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傢14名,省部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傢16名,首批湖北省新世紀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才人選10名,湖北省高校跨世紀學科帶頭人、學術骨幹培養計劃人選32名,有博士生導師9名、碩士生導師299名;學校聘請了包括10位院士在內的200餘名專傢擔任兼職教授。學校現有校園面積252萬平方米(3787畝),校捨總建築面積114萬平方米,有各類實驗室(實驗中心)50個,大中型教學科研儀器設備2萬多臺(件),總價值17285萬元;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212.9萬册,各類電子圖書43萬册(件)。
三峽大學現有1個國傢重點野外科學觀測試驗站,1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2個省部級重點學科,5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2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省級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近3年,學校教師共承擔各級各類教學研究課題245項,其中省部級項目56項;在近兩屆優秀教學成果奬評選中,共獲省級優秀教學成果奬16項。
三峽大學近3年來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1020項,其中國傢攻關課題、“973計劃”項目、“863計劃”項目、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國傢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國傢電力公司重大課題、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防治重大專項、水利部創新基金項目、霍英東基金項目等省部級重點科研項目52項,纍计項目經費達2億多元;有24項科研成果獲省部級及以上奬勵,其中,獲國傢科學技術進步二等奬1項,獲建設部科技進步二等奬1項,獲湖北省科技進步奬特等奬1項、一等奬4項、二等奬4項、三等奬3項,獲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奬1項、三等奬5項;出版學術專著25部,教材50部,授權專利11項;近3年教師共發表學術論文纍计4978篇;有30多項技術開發成果被應用於災害防治、大壩監測、高邊坡緑化、工程管理、生態環境保護、庫區移民、醫藥化工、旅遊規劃與開發等行業領域。
學校主辦有《三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實用醫學進修雜志》、《災害與防治工程》等學術期刊。近幾年,由學校參與主辦或承辦的國際國內學術會議30餘次。學校先後與亞洲、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等20個國傢的45所高校建立了教學、科研和互派留學生等合作關係。
學校創辦以來,得到了國傢、省、市等各級政府和領導的大力關心和支持,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原全國政協副主席、水利部部長錢正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湖北省委書記俞正聲,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梅穎等領導人先後來校視察指導工作。
三峽大學組建6年以來,全體師生員工團结拼搏,艱苦創業,求索奮進,通過實施“規劃工程”、“人才工程”、“質量工程”和“凝聚力工程”,推進實質性合併,促進實質性融合,實現了集中一地辦學,各項事業發展態勢良好,各方面工作取得了較顯著的成績。先後被授予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省級最佳文明單位”、“科技服務湖北先進單位”;2005年被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模範職工之傢”。同時,我校在2005年教育部組織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被評為“優秀”。目前,學校已經成為湖北省省屬高校中水電特色與優勢明顯、綜合辦學實力較強、享有一定社會聲譽的地方綜合性大學。 |
|
歷史沿革
三峽大學是經教育部批準,由原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宜昌)和原湖北三峽學院於2000年6月29日合併成立,是湖北省“十五”、“十一五”期間重點建設大學。原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宜昌)的前身是於1978年成立的葛洲壩水電工程學院,直屬水利電力部,1996年與原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合併,組成新的武漢水利電力大學,1998年11月通過教育部立項審查,成為“211工程”建設大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原湖北三峽學院是由原宜昌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宜昌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宜昌職業大學於1996年合併而成。學校具有62年的辦學歷史,其中舉辦本科教育31年,碩士研究生教育13年,挂靠武漢大學等兄弟高校培養博士研究生11年。學校面嚮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招生,是湖北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生自主招生學校,具有學士、碩士學位授予權和留學生及港澳學生招生資格,具有推薦優秀本科生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資格和工程碩士培養資格。2005年學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2008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為博士學位授予權立項建設單位。目前,學校已成為水電特色與優勢比較明顯、綜合辦學實力較強、享有一定社會聲譽的地方綜合性大學。
學科專業
學校現有21個學院,55個本科專業,涵蓋理、工、文、醫、經、管、法、教育等8大學科門類,其中國傢級特色專業建設點4個,省級本科品牌專業9個;現有33個碩士點,5個工程碩士領域,35個湖北省立項建設博士、碩士點,有3個一級學科省級重點學科,9個二級學科省級重點學科,6個湖北省優勢與特色學科。學校現有全日製在校普通本科生18546人,碩士研究生1640人,留學生537人,高職高專學生4515人,成人教育學生16499人,本科自學考試助學班學生1770人。
師資隊伍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1790人,其中教授240人,副教授623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300人;有“楚天學者計劃”設崗學科13個,已聘請“楚天學者計劃”特聘教授和講座教授15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傢18人,享受省政府專項津貼專傢13人,中國青年科技奬獲得者1人,國傢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傢1人,國傢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獲得者3人,省級跨世紀學科帶頭人16人,湖北名師1人,省部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傢18人,有14人入選湖北省新世紀人才工程;有博士生導師31人,碩士生導師477人;學校聘請了包括諾貝爾奬獲得者蒙代爾及16位院士在內的273名專傢擔任兼職教授。
基礎設施
學校占地面積3787畝,校捨總建築面積132.3萬平方米,固定資産17億元。建有3個標準田徑運動場,1座體育館,1座綜合訓練館;建有5個學生公寓小區,5個標準化食堂,有各類教學實驗中心(實驗室)58個,大中型教學科研儀器設備2萬臺(件),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達2.18億元;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260萬册,各類電子圖書42萬册(件);建有160多個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和産學研合作基地。校園網連通全校教學樓、辦公樓、實驗樓、教師公寓、學生公寓,網絡設施先進、性能穩定,現代信息技術及網絡技術應用範圍不斷拓展。2008年被授予“中國教育和科研網三峽地區節點單位”。
科學研究
學校建有長江三峽滑坡國傢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三峽庫區地質災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三峽庫區生態環境省部共建教育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水電站仿真實驗室、岩土工程研究中心2個原國傢電力公司重點實驗室(211工程建設項目),防災減災、水電工程施工與管理、天然産物研究與利用、水電機械設備設計與維護等4個湖北省重點實驗室;1個國傢級中藥藥理三級實驗室,2個湖北省地質災害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有三峽文化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水庫移民研究中心2個湖北省重點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研究基地、湖北省土傢族研究中心先後在我校挂牌成立。建有水電科學研究院、地質災害防治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長江三峽發展研究中心、三峽文化研究中心、武陵民族研究院、建築設計研究院、生物技術研究中心、分子生物學研究所、軟件工程研究中心、再生能源研究所、智能視覺與圖像信息研究所、應急安全管理研究所、腫瘤研究所、新型能源材料實驗室等60餘個校級科研機構。學校具有建築工程設計甲級資質,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設計、監理、勘測甲級資質,水利工程設計、電力工程設計乙級資質,是國傢電力公司授予的水電工程建設甲級監理單位,是湖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確認的電氣設備檢測中心、土木水電工程質量檢測中心。
學校近5年來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1679項,其中國傢攻關課題、“973計劃”項目、“863計劃”項目、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國傢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國傢重點科技攻關等重點科研項目200餘項,纍计項目經費達4億多元;有80餘項科研成果獲省部級及以上奬勵,其中,獲國傢科學技術進步二等奬4項,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奬2項,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一等奬3項,獲中國爆破工程學會特等奬1項;獲湖北省科技進步奬特等奬2項、一等奬7項、二等奬13項、三等奬22項;獲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奬5項、三等奬9項;獲授權發明專利100餘項;公開出版學術專著、譯著、教材250餘部,公開發表學術論文纍计12000餘篇,其中被三大檢索收錄、人大復印資料轉載的論文達1000餘篇;有600多項技術開發成果被應用於水電工程建設、災害防治、大壩監測、邊坡緑化、工程管理、生態環境保護、生物化工、醫藥衛生、旅遊規劃等行業領域。近3年,學校教師共承擔各級各類教學研究課題245項,其中省部級項目56項;在近兩屆優秀教學成果奬評選中,共獲省級優秀教學成果奬16項,其中一等奬5項。學校主辦有《三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三峽論壇》、《實用醫學進修雜志》、《水電工程進展》、《災害與防治工程雜志》等學術期刊。
人才培養
學校貫徹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方針,堅持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任務,確立“高素質、強能力、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不斷優化人才培養模式,大力實施學分製教學改革,註重學生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大力組織開展學科競賽和文體競賽活動。近5年來,本科畢業生考取研究生比例、英語四級通過率穩步上升;本科畢業生的一次性就業率均在92%以上,居省屬高校前列;在校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競賽取得了可喜成績。2008年,我校大學生在各類學科競賽中共獲得國傢級一等奬4項,二等奬11項,三等奬19項;獲得省級特等奬1項,一等奬7項,二等奬13項,三等奬2項,有11篇碩士論文獲省級優秀碩士論文。2009年,獲全國水利創新大賽特等奬1項,獲湖北省第七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奬1項;在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中,我校榮獲國傢一等奬1項、國傢二等奬2項、湖北省一等奬2項、湖北省二等奬6項。2009年我校共有107篇學士學位論文獲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一、二、三等奬。高水平足球隊獲得中國大學生足球聯賽總决賽三連冠、榮獲全國足球乙級聯賽第三名。
開放辦學
學校貫徹開放辦學方針,廣泛開展國內外交流與合作。先後與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等20多個國傢和地區的70多所高校建立了教學、科研和互派留學生等合作關係;設有HSK考點;開辦3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2007年我校第一所孔子學院在美國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挂牌成立。
學校與武漢大學、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等兄弟高校和科研院所簽定了“支持與合作協議”,與宜昌市人民政府、神農架林區人民政府等簽訂了産學研戰略合作協議,開展了廣泛的教學、科研合作與交流。
近5年,學校主辦或承辦了歐亞高校聯盟第五次年會、全國合併院校經驗交流暨發展戰略研討會、首屆中國水電論壇、第二十二屆中國控製會議、全國第九屆岩石動力學學術研討會、第四屆全國環境化學中青年學者研討會、中國計算力學大會2008暨第七屆南方計算力學學術會、第三屆全國電力人才網絡聯盟論壇、三峽物流中心論壇、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三峽高層論壇等國際國內學術會議200餘次。學校成立了由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中國水電工程顧問集團公司、中國水利水電建設集團公司、中國葛洲壩集團公司、長江水利委員會、香港方樹福堂基金會、湖北宜化集團、國務院三峽辦移民管理咨詢中心等95傢企事業單位、地方政府等組成的董事會;學校在全國40多個大中城市、地區以及美國成立有校友分會,參會校友達6萬餘人。
黨建與精神文明建設
學校廣泛開展以“圍繞中心、把握方向、促進和諧”為特色的黨建與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大力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廣泛開展師德師風、校風和學風建設,為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證。學校以培育“愛國、自強、求真、創新”為主旨的“求索”精神為主綫,着力營造科學與人文精神相融合的校園文化,逐步形成了具有三峽大學特色的校園文化氛圍,建立健全了規範有序、富有活力的教育教學管理體製,構築起團结、和諧、創新的育人生態環境。學校先後被授予“全國模範職工之傢”、“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湖北省最佳文明單位”、“湖北省城市園林式單位”等榮譽稱號。
目前,全校上下正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實施“學科立校、人才強校、科技興校、質量固本和特色發展”戰略,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大力推進內涵建設與發展,着力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和人才培養質量,不斷增強為水利電力行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能力,正朝着把學校建設成為“水電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地方綜合性大學”的目標邁進!
(數據統計截止到2009年10月) |
|
學校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區大學路8號
三峽大學校徽郵政編碼:443002
校訓:求索 。“求索”出自愛國詩人屈原《離騷》中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以“求索”為校訓,既能體現傳統文化,又可展現時代氣息;既具有三峽特色,又簡明扼要,避免與他校雷同。
校名標志字體:三峽大學 (用毛體) 這是毛澤東同志的筆跡組合體。這一組合體,雄渾遒勁,筆力挺拔,既體現藝術性,又具有權威性,展現了三峽大學這一“金字”招牌的神韻。
校標:揚帆索源 書海泛舟,索源蓄力,揚帆遠航,三峽大學人一定能乘勁風,高揚帆,達到理想的彼岸。
建校時間:1946年9月
校慶日:每年5月25日
國傢標準代碼:11075
學校目標:創建國際上有一定影響,全國一流的省屬綜合性大學。 三峽大學啓耀於水電之都,始映着世紀之光,盡占天時、地利、人和。一年多來,三峽大學以其勃勃生機、欣欣嚮榮之勢,譜寫出高校合併、改革、發展的絢麗篇章。三峽大學一定能實現“創建國際上有一定影響,全國一流省屬綜合性大學”的奮鬥目標。
官方網站:http://www.ctgu.edu.cn |
|
三峽大學下設土木水電學院、 機械與材料學院、電氣信息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理學院、文學院、醫學院、藝術學院、政法學院、化學與生命科學學院、外國語學院、體育學院、科技學院、國際文化交流學院、第一臨床醫學院、第二臨床醫學院、第三臨床醫學院、成教學院、職業技術學院、護理學院。 |
|
三峽大學本科教育始於1978年,已擁有31年的培養歷史。學校目前擁有55個本科專業,其中國傢特色專業建設點4個(水利水電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三峽大學理科樓化、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醫學影像學),湖北省本科品牌專業9個(分別是:水利水電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工程管理、漢語言文學、醫學影像學、臨床醫學、生物工程、化學)。學校本科生面嚮全國招生,現有全日製在校普通本科學生18546人。
55個本科專業分別如下:(註:★代表為國傢特色專業;●代表為湖北省本科品牌專業)
一、經濟學
020104 金融學
020102 國際金融與貿易
三峽大學圖書館二、管理學
110102 信息管理與信息係統
110104 工程管理 ●
110201 工商管理
110201 市場營銷
110204 財務管理
110105 人力資源管理
110106 旅遊管理
110301 行政管理
110302 公共事業管理
110103 工業工程
三峽大學逸夫教學樓三、工學
081801 生物工程 ●
080202 金屬材料工程
080301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
080302 材料成型及控製工程
081001 環境工程
080601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080602 自動化
080603 電子信息工程
080604 通信工程
080605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三峽大學沁苑學生公寓080701 建築學
080702 城市規劃
080703 土木工程
080801 水利水電工程 ●★
080802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
四、文學
050403 音樂表演
050101 漢語言文學 ●
050140 對外漢語
050302 廣播電視新聞學
050401 音樂學
050406 美術學
050408 藝術設計
050201 英語
050202 日語
050204 法語
五、理學
070101 數學與應用數學
070102 信息與計算科學
070201 物理學
071201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071203 光信息科學與技術
070301 化學 ●
070303 化學生物學
070401 生物科學
071402 生態學
六、教育學
040201 體育教育
040203 社會體育
040104 教育技術學
七、法學
030101 法學
八、醫學
100301 臨床醫學 ●
100303 醫學影像學 ●★
100501 中醫學(中西結合方向)
100701 護理學 |
|
三峽大學研究生教育始於1991年,初期與武漢大學等單位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1996年開始正式招生。學校具有碩士學位研究生招生資格和推薦優秀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資格,是碩士學位研究生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考點,是同等學力人員申請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和工程碩士培養單位,面嚮全國招生。學校現有32個碩士點,涵蓋理、工、醫、文、管、法、教七大學科門類;5個專業領域可授予工程碩士專業學位;另有35個湖北省立項建設博士點、碩士點;擁有博士生導師31人、碩士生導師477人。目前,在校研究生1640人。
學校現有的32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分別是水工結構工程、水利水電工程、工程力學、結構工程、岩土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地質工程、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設計及理論、電力係統及其自動化、控製理論與控製工程、計算機應用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技術經濟及管理、應用數學、凝聚態物理、中國現當代文學、文藝學、 漢語言文字學、高等教育學、免疫學、婦産科學、藥理學、外科學、馬剋思主義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中共黨史(含:黨的學說與黨的建設)、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有機化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生態學、英語語言文學。
學校現有的5個專業領域可授予工程碩士專業學位,分別是水利工程、建築與土木工程、機械工程、電氣工程、項目管理。
三峽大學2006年06月立項建設的擬增列博士點、碩士點一覽表
博士點(7個): 管理科學與工程、生態學、電力係統及其自動化、 岩土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水工結構工程、免疫學
碩士點(28個):
馬剋思主義理論、中國語言文學、物理學、電氣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基礎醫學、工商管理、區域經濟學、民俗學、教育技術學、體育教育訓練學、中國古代文學、美術學、運籌學與控製論、微生物學、機械電子工程、材料學、模式識別與智能係統、水力學及河流動力學、生物化工、環境科學、內科學、兒科學、影像醫學與核醫學、中西醫結合臨床、行政管理 |
|
三峽大學具有留學生招生資格。學校優美的教學環境和先進的教學設施吸引着來自海內外的學子。特別是2001年以來,學校相繼與國外多所高校開展了聯合培養項目,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聯合培養、學生互換等。學校現有來自美國、法國、韓國、印度、尼泊爾、越南、烏剋蘭、德國等國留學生537人,已成功送出100多名學生赴英國、法國、韓國、挪威等國留學深造。 |
|
一、國傢“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
01、水工結構工程
02、岩土工程
二、省級重點學科
01、土木工程(一級學科)
02、水利工程(一級學科)
03、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
04、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05、文藝學
06、應用數學
07、生態學
08、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
09、電力係統及其自動化
10、計算機應用技術
11、免疫學
12、藥理學 |
|
一、國傢重點試驗站
01、湖北長江三峽滑坡國傢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科技部 2001年
二、省部級重點實驗室
01、岩土工程研究中心 電力工業部 1996年
02、水電站仿真實驗室 電力工業部 1996年
03、防災減災重點實驗室 湖北省科技廳、教育廳 2002年
04、水電工程施工與管理重點實驗室 湖北省科技廳、教育廳 2003年
05、三峽庫區地質災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 2005年
06、天然産物研究與利用重點實驗室 湖北省科技廳、教育廳 2005年
07、水電機械設備設計與維護重點實驗室 湖北省科技廳 2009年
08、國傢級中藥藥理三級實驗室 2009年
三、省級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
01、三峽文化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 湖北省教育廳 2003年
02、水庫移民研究中心 湖北省教育廳 2008年
03、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研究基地 湖北省文化廳 2008年
04、湖北省土傢族研究中心
四、省部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01、湖北省地質災害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湖北省科技廳 2004年
02、湖北省庫區生態與環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湖北省教育廳 2004年
03、三峽庫區生態環境省部共建教育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教育部 2009年
五、校屬科研機構
01、水電施工技術研究中心
02、軟件工程研究中心
03、三峽文化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
04、現代建築環境藝術研究所
05、康復醫學研究中心
06、中外文化比較研究所
07、生物技術研究中心
08、分子生物學研究所
09、生態與環境科學研究中心
10、旅遊規劃與發展研究中心
11、地質災害防治工程研究中心
六、院屬科研機構
01、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所
02、土木工程研究所
03、環境與地質工程研究所
04、水文與水資源研究所
05、機械工程研究所
06、材料工程研究所
07、現代設計與製造技術研究中心
08、環境工程研究所
09、輸電綫路工程研究所
10、電氣工程研究所
11、電子信息技術研究所
12、機電工程技術研究所
13、仿真與控製研究中心
14、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所
15、經濟研究中心
16、心血管疾病研究所
17、正骨研究所
18、介入治療研究所
19、男科學研究所
20、兒童醫學研究所
21、生殖醫學研究所
22、三峽天然藥物研究所
23、診斷病理研究所
24、影視與戲劇文學研究所
25、古文獻研究所
26、語言學研究所
27、比較文學研究所
28、三峽美術研究所
29、藝術設計研究所
30、鄧小平理論研究所
31、三峽音樂研究所
32、應用化學研究所
33、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
34、理論物理研究所
35、生物工程研究所
36、數學與應用軟件研究所
37、三峽地區生物資源研究所
38、三峽武術研究中心
39、運動人體科學研究所
40、中外文化比較研究所
41、網絡及多媒體技術研究所
42、三峽語言文化研究所 |
|
三峽大學2000年3月經國傢教育部批準成立,同年5月25日,湖北省人民政府發文組建,6月29日正式挂牌。學校由原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宜昌校區和原湖北三峽學院合併組建而成。 而原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武漢校區則與武漢大學 武漢測繪科技大學 湖北醫科大學合併組建新的武漢大學
原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宜昌校區的前身是成立於1978年的葛洲壩水電工程學院,直屬國傢水利電力部,1996年與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合併,組成新的武漢水利電力大學,並進入國傢“211工程”建設行列。
原湖北三峽學院是由原宜昌師範高等專科學校(1946年建校)、宜昌醫學高等專科學校(1949年建校)、宜昌職業大學(1978年建校)於1996年合併而成的一所湖北省屬本科院校。 |
|
校級刊物
01、 《三峽大學報》(校黨委宣傳部主管,下設三峽大學大學生通訊社)
02、 《三峽青年》(校團委主管,下設《三峽青年》報社)
03、 《大學生論壇》(校團委、文學院團委主管,下設《大學生論壇》編輯部)學院刊物
01、《管理縱橫》經濟與管理學院
02、《機械之聲》機械與材料學院
03、《電氣學人》電氣與信息學院
04、《求 索》政法學院
05、《文學東山》文學院
06、《理學星光》理學院
07、《三峽醫學生》醫學院
08、《建築人生》土木水電學院
09、《藝 海》藝術學院
10、《科 苑 報》科技學院
11、《科 苑》 |
|
校黨委書記 | 人物 | 公安英烈 | 醫藥 | 大學 | 生物 | 化學 | 現代科技 | 文學 | 文學社 | 社團組織 | 校園文學 | 中央民族大學 | 歷史學家 | 四川人 | 文學史傢 | 圖書館 | 宜昌 | 新聞 | 媒體 | 更多結果... |
|
|
三峽大學北門 | 三峽大學教授 | 三峽大學校友會 | 三峽大學足球隊 | 三峽大學學生會 | 三峽大學廣播臺 | 三峽大學文學院 | 三峽大學理學院 | 三峽大學醫學院 | 三峽大學學通社 | 三峽大學圖書館 | 三峽大學藝術團 | 三峽大學體育係 | 三峽大學體育學院 | 三峽大學藝術學院 | 三峽大學後勤集團 | 三峽大學護理學院 | 三峽大學科技學院. | 三峽大學科技學院 | 三峽大學仁和醫院 | 三峽大學政法學院 | 三峽大學土木學院 | 三峽大學揚帆創業協會 | 三峽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 | 三峽大學田傢炳教育學院 | 三峽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 | 三峽大學足球俱樂部 | 三峽大學職業技術學院 | 三峽大學外國語學院 | 三峽大學附屬仁和醫院 | 三峽大學英語戲劇社 | 三峽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學院 | 三峽大學機械與材料學院 | 三峽大學土木水電學院 | 三峽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 三峽大學電氣信息學院 | 三峽大學索源文學社 | 三峽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 | 三峽大學成人教育學院 | 三峽大學大學外語部 | 7.三峽大學教授 | 三峽大學醫學院教授 | 三峽大學本科生學籍管理規定 | 三峽大學青年志願者活動指導中心 | 三峽大學化學與生命科學學院 | 三峽大學艾倫再生能源研究所 | 三峽大學宜昌緑野環保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 宜昌市多宜多超市有限公司三峽大學教師公寓店 | 宜昌市多宜多超市有限公司三峽大學教師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