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 : 中草药 > 金铁锁
目录
No. 1
  拉丁名 psammosilene tunicoides w. c. wu et c. y. wu
  中文名 金铁锁
  拉丁科名 caryophyllaceae
  中文科名 石竹科
  保护级别 2
  分布 贵州(威宁)、四川、云南、西藏(林芝、芒康)
  现状 稀有种。为常用中药之一,五百多年前,云南民歌就以利用。其根入药,用于跌打损伤和蛇咬伤等。时至今日,野生资源显著减少,而药材用量则日益扩大,以致资源有枯竭之危。
  海拔下限(米) 900
  海拔上限(米) 3800
  形态特征 多年生蔓生性草本,长20-35厘米;根肉质,长圆锥形,长达20-40厘米,直径15毫米,棕黄色。茎平卧,圆柱形,中空,紫绿色,被短柔毛。叶对生,近无柄,卵形,微带肉质,下部的小,上部的大,长5一20(一25)毫米,宽3一15毫米,先端锐尖,基部圆形,稀宽楔形,全缘。聚伞花序顶生,三歧出,花后稍下倾,有腺毛;花两性,小形,淡紫红色,直径约4毫米,有短梗;花萼狭钟形,长4-6毫米,有15棱,多腺毛,萼齿5;花瓣5,狭匙形,长7一8毫米;雄蕊5,与萼裂片对生,伸出萼外;子房窄倒卵圆形,长7一8毫米,胚珠2,花柱2,线形,长3.5毫米。蒴果棍棒状,长7毫米;种子1,长倒卵圆形。
  特性 分布区内干、湿季明显,冬春干旱,一年中四季温差不大,年平均温约14℃,最冷月平均温为7.7℃,极端最低温-6℃,最热月平均温约20℃,极端最高温不超过32℃,年降水量1000--1500毫米,相对湿度73--78%。土壤为紧实、干燥而贫瘠的石灰岩土或红壤。金铁琐为喜光植物,多沿干热河谷分布,生长在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anch.林下或生于以南烛lyonia ovalifolia (wall.) drude.、美丽马醉木pieris formosa (wall.) d.don.、毛杭子梢campylotropis hirtella (franch.) schindl.、水红木viburnum cylindricum buch--ham. ex d.don为优势的灌丛和以旱茅ermogogon delavayi (hack.) a. camus、四脉金茅eulalia quadrinervis (hack.) kuntze.、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var. major (nees) c.e.hubb.等为优势的草坡中。由于适应春旱,主根特别发达,可深入土内40--50厘米,4月萌发茎叶,平卧地面,6--9月陆续开花,果实于7--10月成熟,10月后地上茎叶干枯,进入休眠期。
  保护价值 为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是研究石竹科系统分类和进化极为宝贵的材料,又是常用的中药材,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保护措施 云南丽江县玉龙雪山已划为自然保护区,应将金铁琐列为重点保护对象。其它产地应合理挖采,进行种植试验,以扩大药源。
  栽培要点 用种子繁殖,但种子成熟期不一,采种较困难。夏季采种,随采随播,萌发力强,15--20天即能发芽,但生长缓慢。亦可用扦插法繁殖。
  【别名】独钉子、独定子、昆明沙参、金丝矮陀陀、对叶七、白马分鬃、独鹿角姜、百步穿杨、穿石甲、蜈蚣七[云南]
  【来源】石竹科金铁锁属植物金铁锁psammosilene tunicoides w. c. wu et c. y. wu,以根入药。秋冬挖根,刮去外皮,晒干备用。
  【性味归经】辛,温。有毒。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根有小毒。人食后咽部不适、呼吸不畅、呕吐[10,a-18]。小鼠腹腔注射20g/kg根的水提取物,2分钟后活动减少、翻正反射消失,全部死亡。根的乙醇提取物亦可使小鼠产生活动减少、翻正反射消失、共济失调、惊厥以至死亡。
  【功能主治】祛风活血,散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疼痛,胃痛;外用治创伤出血。
  【用法用量】 3~5分,水煎或泡酒服;外用适量,研粉敷患处。
  【注意】孕妇忌服。
  【备注】(1)本品有毒,内服慎用。中毒症状为咽喉不适,呼吸不畅。解救方法以甘草、红糖煎水服,或内服猪油。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No. 2
  金铁锁
  (《滇南本草》)
  【异名】昆明沙参(《植物名实图考》),独丁子(《昆明药植调查报告》),土人参、夷方草、金丝矮坨坨(《滇南本草》整理本),独定子、蜈蚣七、对叶七、白马分鬃、麻参(《云南中草药》)。
  【来源】为石竹科植物金铁锁的根。
  【植物形态】金铁锁
  多年生平卧蔓生草本。根圆锥形。茎柔弱,圆柱形,中空,长达32厘米。单叶对生;卵形,先端尖,基部近圆形;上部叶较大,长15~22毫米,宽7~13.5毫米;下部叶较小,成苞片状,长约2毫米,阔1毫米;近于无柄。2出聚伞花序,每一部分花序下有2苞片;花小,近于无柄,萼筒狭漏斗形。具15棱及5齿;花冠管状钟形,花瓣5片,紫黄色,狭匙形;雄蕊5,与萼片对生,花丝线形,药近圆形,背着;子房倒披针形,由二心皮合成,花柱线形,2枚,柱头不明显。果实长棒形,棱显,具宿萼。种子1枚,倒卵形,褐色。花期6~9月。果实稍后成熟。
  生于松林、山野荒地、山坡。分布云南、四川金沙江流域。
  【采集】秋后或春初发芽前采收,将根挖起,去净苗叶,泥土或除去栓皮,晒干。
  【药材】干燥根长圆锥形,长约8~15厘米,直径约0.5~1.5厘米,栓皮黄棕色,有多数纵皱纹;已除去栓皮者,呈黄白色,可见横孔纹。易折断,断面粉质状,维管束明显排列成黄色密集的放射状纹理。气无,味辛辣,尝之刺激喉舌。以支大者为佳。
  产于云南。
  【化学成分】含氨基酸、有机酸、皂甙、三萜。
  【性味】苦辛,温,有毒。
  ①《滇南本草》:"性大温,味辛辣,有小毒。"
  ⑧《云南中草药》:"苦辛麻,大温,有毒。"
  【功用主治】除风湿,定痛,止血,祛瘀。治风湿痹痛,胃痛,创伤出血,跌打损伤。
  ①《滇南本草》:"食之令人多吐,专治面寒疼痛,胃气、心气疼,攻痈疮,排脓。细末,每服五分,烧酒送下。"
  ②《云南中草药》:"止血止痛,活血祛瘀。除风湿。治跌打损伤,创伤出血,风湿疼痛,胃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分;研末或浸酒。外用:研末撒。
  【宜忌】《云南中草药》:"孕妇忌服。"
  【选方】治蛔虫:先服半个油煎鸡蛋,隔半小时,再服金铁锁粉末二分及剩余的半个油煎鸡蛋。(《云南中草药》)
No. 3
  拉丁名 Psammosilene tunicoides W. C. Wu et C. Y. Wu
  中文名 金铁锁
  拉丁科名 Caryophyllaceae
  中文科名 石竹科
  保护级别 2
  分布 贵州(威宁)、四川、云南、西藏(林芝、芒康)
  现状 稀有种。为常用中药之一,五百多年前,云南民歌就以利用。其根入药,用于跌打损伤和蛇咬伤等。时至今日,野生资源显著减少,而药材用量则日益扩大,以致资源有枯竭之危。
  海拔下限(米) 900
  海拔上限(米) 3800
  形态特征 多年生蔓生性草本,长20-35厘米;根肉质,长圆锥形,长达20-40厘米,直径15毫米,棕黄色。茎平卧,圆柱形,中空,紫绿色,被短柔毛。叶对生,近无柄,卵形,微带肉质,下部的小,上部的大,长5一20(一25)毫米,宽3一15毫米,先端锐尖,基部圆形,稀宽楔形,全缘。聚伞花序顶生,三歧出,花后稍下倾,有腺毛;花两性,小形,淡紫红色,直径约4毫米,有短梗;花萼狭钟形,长4-6毫米,有15棱,多腺毛,萼齿5;花瓣5,狭匙形,长7一8毫米;雄蕊5,与萼裂片对生,伸出萼外;子房窄倒卵圆形,长7一8毫米,胚珠2,花柱2,线形,长3.5毫米。蒴果棍棒状,长7毫米;种子1,长倒卵圆形。
  特性 分布区内干、湿季明显,冬春干旱,一年中四季温差不大,年平均温约14℃,最冷月平均温为7.7℃,极端最低温-6℃,最热月平均温约20℃,极端最高温不超过32℃,年降水量1000--1500毫米,相对湿度73--78%。土壤为紧实、干燥而贫瘠的石灰岩土或红壤。金铁琐为喜光植物,多沿干热河谷分布,生长在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anch.林下或生于以南烛Lyonia ovalifolia (Wall.) Drude.、美丽马醉木Pieris formosa (Wall.) D.Don.、毛杭子梢Campylotropis hirtella (Franch.) Schindl.、水红木Viburnum cylindricum Buch--Ham. ex D.Don为优势的灌丛和以旱茅Ermogogon delavayi (Hack.) A. Camus、四脉金茅Eulalia quadrinervis (Hack.) Kuntze.、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var. major (Nees) C.E.Hubb.等为优势的草坡中。由于适应春旱,主根特别发达,可深入土内40--50厘米,4月萌发茎叶,平卧地面,6--9月陆续开花,果实于7--10月成熟,10月后地上茎叶干枯,进入休眠期。
  保护价值 为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是研究石竹科系统分类和进化极为宝贵的材料,又是常用的中药材,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保护措施 云南丽江县玉龙雪山已划为自然保护区,应将金铁琐列为重点保护对象。其它产地应合理挖采,进行种植试验,以扩大药源。
  栽培要点 用种子繁殖,但种子成熟期不一,采种较困难。夏季采种,随采随播,萌发力强,15--20天即能发芽,但生长缓慢。亦可用扦插法繁殖。
  【别名】独钉子、独定子、昆明沙参、金丝矮陀陀、对叶七、白马分鬃、独鹿角姜、百步穿杨、穿石甲、蜈蚣七[云南]
  【来源】石竹科金铁锁属植物金铁锁Psammosilene tunicoides W. C. Wu et C. Y. Wu,以根入药。秋冬挖根,刮去外皮,晒干备用。
  【性味归经】辛,温。有毒。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根有小毒。人食后咽部不适、呼吸不畅、呕吐[10,A-18]。小鼠腹腔注射20g/kg根的水提取物,2分钟后活动减少、翻正反射消失,全部死亡。根的乙醇提取物亦可使小鼠产生活动减少、翻正反射消失、共济失调、惊厥以至死亡。
  【各家论述】
  1.《滇南本草》:食之令人多吐,专治面寒疼痛,胃气、心气疼,攻痈疮,排脓。细末,每服五分,烧酒送下。
  2.《云南中草药》:止血止痛,活血祛瘀,除风湿。治跌打损伤,创伤出血,风湿疼痛,胃痛。
  【功能主治】祛风活血,散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疼痛,胃痛;外用治创伤出血。
  【用法用量】 3~5分,水煎或泡酒服;外用适量,研粉敷患处。
  【注意】孕妇忌服。
  【备注】(1)本品有毒,内服慎用。中毒症状为咽喉不适,呼吸不畅。解救方法以甘草、红糖煎水服,或内服猪油。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花木百科
  金铁锁介绍
  金铁锁 (Psammosilene tunicoides W.C.Wu et C.Y.Wu)
  科属:
  石竹科
  别名:
  形态特征:
  多年生蔓生性草本,长20-25厘米;根肉质,长圆锥形,长达20-40厘米,直径15毫主,棕黄色。茎平卧,圆柱形,中空,紫绿色,被短柔毛。叶对生,近无柄,卵形,微带肉质,下部的小,上部的大,长5-20(-25)毫米,宽3-15毫米,先端税尖,基部圆形,稀宽楔形,全缘。聚伞花序顶生,三歧出,花后稍下倾,有腺毛;花两性,小淡紫红色,直径约4毫米,有短梗;花萼狭钟形,长4-6毫米,有15棱,多腺毛,萼齿5;花瓣5,狭匙形,长7-8毫米;雄蕊5,与萼裂片对生,伸出萼外;子房窄倒卵圆形,长7-8毫米,胚珠2,花柱2,线形,长3.5毫米。蒴果棍棒状,长7毫米;种子1,长倒卵圆形。
  分布与习性:
  分布于云南西北部德钦、中甸、维西、宁蒗、丽江、剑川、永胜及昆明、东川,西藏东部林芝、芒康,四川西闻至西南部巴塘、乡城、稻城、木里、米易及贵州西部威宁,海拔900-3800米地带。分布区内干、湿季明显,冬春干旱,一年中上季温差不大,年平均温约14℃,最冷月平均温为7.7℃,极端最低温约-6℃,最热月平均温约20℃,极端最高温不超过32℃,年降水量1000-1500毫米,相对工73-78%。土壤为紧实、干燥而贫瘠的石灰岩土或红壤。金铁锁为喜光植物,多沿干热河谷人布,生长在云南松PinusyunnanensisFranch.林下或生于以南烛Lyoniaovalifolia(Wall.)Drude、美丽马醉木Pierisfrmosa(Wall.)D.Don.、毛杭子梢Campylotropishirtella(Franch.)Schindl.、水红木viburnumcylindricumBuch-Ham.exD.Don为势的灌丛和以旱茅Eremogogondelavayi(Hack.)A.Camus、四脉金茅Eulliaquadrinervis(Hack.)Kuntze、白茅Imperatacylindricavar.major(Nees)C.E.Hubb.等为优势的草坡中。由于适应春旱,主根特别达,可深入土内40-50厘米,4月萌发茎叶,平卧地面,6-9月陆续开花,果实于7-10月成熟,10月后地上茎叶干枯,进入休眠期。
  繁殖与栽培:
  用种子繁殖,但种子成熟期不一,采种较困难。夏季采种,要随播,萌发强,15-20天即能发芽,但生长缓慢。亦要用扦播法繁殖。
  应用:
  稀有种。为我特有的单种属植物。是研究石竹科系统分类和进化极宝贵的材料,又是常用的中药材,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图片:
包含词
金铁锁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