芨芨草属 : 中草药 > 醉马草
目录
草名 Grass name
  草名。 清 姚莹 《康輶纪行·道光二十五年十二月》:“番地有草,颇肥,马误食之輒醉,名醉马草。”
No. 2
  种中文名:醉马草
  种别名:药草
  种拉丁名:achnatherum inebrians (hance) keng
  属中文名:芨芨草属
  属拉丁名:achnatherum
  科中文名:禾本科
  中国植物志:9(3):326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60—100cm;节下贴生微毛。叶片较硬,卷折。圆锥花序紧缩近穗状;小穗灰绿色,成熟后变为褐铜色或带紫色;芒长约1cm,中部以下稍扭转。颖果圆柱形。花期夏秋季。
  地理分布:分布于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四川等省区。
  生境:
  多生于高海拔草原上。
  毒 性:
  全草有毒,马、骡采食鲜草达体重1%,在30—60分钟后即可出现中毒症状,口吐白沫、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头耳下垂、行走摇晃、酒醉状,有闭蠓⑿钥癖⒅豕簟⑵鹞圆话玻惺钡沟夭黄穑驶杷矗奶涌臁⒑粑倨取Q现刂卸镜穆砘褂信⒊恼汀⒏雇础⒈浅鲅凹毙晕赋ρ椎戎⒆碵11,12],芒刺刺入皮肤和口腔粘膜可发生红肿、血斑、硬结或小溃疡,刺伤角膜可致失明[a-11]。
  醉马草
  (《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异名】马绊肠、断肠草、醉马豆、勺草。
  【来源】为豆科植物小花棘豆的全草。
  【植物形态】小花棘豆 ,多年生草本,高20~30余厘米。多分枝,直立或平铺,被硬毛。托叶矩圆状卵形,基部连合,与叶柄分离,被稀毛;单数羽状复叶,小叶9~13,矩圆形,长7~18毫米,宽2~6毫米,先端渐尖,有突尖,基部圆,上面无毛,下面有疏柔毛。总状花序腋生,花稀疏;总花梗长5~9厘米,通常较叶长;花萼筒状,长约5毫米,宽约2毫米,疏生长柔毛,萼齿条形;花冠紫色,长约7毫米,旗瓣倒卵形,顶端近截形,浅凹或有细尖,龙骨瓣长约5毫米,先端有喙;子房、花柱都无毛。荚果下垂,长椭圆形,膨胀,顶端有一弯喙,长1~1.7厘米,宽约4~7毫米,密生长柔毛,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于沙漠地区的河流滩地、湖盆、草滩及盐演化土壤上。分布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山西等地。
  【采集】春季开花前采收。
  【功用主治】麻醉,镇静,止痛。治关节痛,牙痛,神经衰弱,皮肤瘙痒。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钱(鲜品1~2钱)。外用:揉烂塞患牙或煎水含漱。
  【宜忌】本品有毒,服用宜慎。
  【选方】①治关节痛:醉马草一钱五分,北五加皮二钱,地枸叶三钱。水煎服。
  ②治牙痛:醉马草一钱五分。水煎含漱,漱后吐出;或取根少许揉烂咬在患牙处,勿咽下。
  ③治神经衰弱:鲜醉马草二钱。水煎服。
  ④治皮肤瘙痒:醉马草适量。水煎外洗。
  醉马草又称为疯草,很早很早以前就已经出现在阿拉善的草原、戈壁,甚至贺兰山脉,最近几年由于干旱的原因,醉马草开始疯长。羊和马吃了这种草以后就开始像人醉酒一样疯疯癫癫,然后抽搐死亡,2004年上半年阿左旗北部乌力吉、银根、图克木、巴音洪格日等苏木发生特别严重的疯草中毒情况,69735头(只)牲畜中毒,2180多头(只)牲畜中毒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54万余元。而吉兰太、敖龙布拉格等19个苏木(镇)31个嘎查442个畜群每年因采食疯草中毒牲畜达20万头(只),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300多万元。
  醉马草真正的学名是小花棘豆和变异黄芪,其有毒成分是吲哚兹定生物碱-苦马豆素。国际研究表明,苦马豆素是一种崭新的抗癌药物,它具有杀伤肿瘤细胞作用,具有免疫调节的双向作用,能够刺激骨髓细胞的增殖。由于苦马豆素对肿瘤细胞的转移抑制和免疫激活的双重作用,在国内已经应用到防治人类癌症的ii期试验阶段,根据测定每公斤小花棘豆或变异黄芪可提炼出6mg苦马豆素,每mg价格为200美元。
  醉马草虽属于有毒植物,却有着丰富的营养价值,使用新疫苗免疫动物,就可使动物安全地利用疯草,从而改变目前化学防除及人工挖除疯草造成的环境污染、水土流失、草场退化现象。目前,政府已经开始主张对挖除的毒草晾干回收,合理利用。
No. 3
  醉马草
  (《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异名】马绊肠、断肠草、醉马豆、勺草。
  【来源】为豆科植物小花棘豆的全草。
  【植物形态】小花棘豆
  多年生草本,高20~30余厘米。多分枝,直立或平铺,被硬毛。托叶矩圆状卵形,基部连合,与叶柄分离,被稀毛;单数羽状复叶,小叶9~13,矩圆形,长7~18毫米,宽2~6毫米,先端渐尖,有突尖,基部圆,上面无毛,下面有疏柔毛。总状花序腋生,花稀疏;总花梗长5~9厘米,通常较叶长;花萼筒状,长约5毫米,宽约2毫米,疏生长柔毛,萼齿条形;花冠紫色,长约7毫米,旗瓣倒卵形,顶端近截形,浅凹或有细尖,龙骨瓣长约5毫米,先端有喙;子房、花柱都无毛。荚果下垂,长椭圆形,膨胀,顶端有一弯喙,长1~1.7厘米,宽约4~7毫米,密生长柔毛,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于沙漠地区的河流滩地、湖盆、草滩及盐演化土壤上。分布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山西等地。
  【采集】春季开花前采收。
  【功用主治】麻醉,镇静,止痛。治关节痛,牙痛,神经衰弱,皮肤瘙痒。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钱(鲜品1~2钱)。外用:揉烂塞患牙或煎水含漱。
  【宜忌】本品有毒,服用宜慎。
  【选方】①治关节痛:醉马草一钱五分,北五加皮二钱,地枸叶三钱。水煎服。
  ②治牙痛:醉马草一钱五分。水煎含漱,漱后吐出;或取根少许揉烂咬在患牙处,勿咽下。
  ③治神经衰弱:鲜醉马草二钱。水煎服。
  ④治皮肤瘙痒:醉马草适量。水煎外洗。
草业百科
  杂草名醉马草
  杂草学名Achnatherum inebrians (Hance)Keng
  杂草别名醉马芨芨、醉针茅、醉针草、马尿扫、米米蒿、徳里松霍尔、阿尔善、药老、药草
  杂草图片
  形态特征多年生杂草。春季出苗,花果期夏秋季。以种子和鳞芽繁殖。成株 秆直立,少数丛生,高60-1OO厘米,节下贴生微毛,基部具鳞芽。叶鞘稍粗涩,上部者通常短于节间,叶舌膜质,顶端截平或具齿裂,长约1毫米,叶片质地较硬,通常卷折,长10-30厘米,宽2-7毫米。圆锥花序线形,紧密而下部可有间隔,长10-25厘米,宽10-15毫米;小穗灰绿色,成熟后变褐铜色或带紫色,长5-6毫米,颖几等长,膜质,具3脉,外稃长约4毫米,顶端具2微齿,背部遍生柔毛,具3脉,基盘钝而有毛,长约0.5毫米,芒长10毫米,中部以下稍扭转,内稃具2脉,脊不明显,花药长约2毫米,顶生毫毛。子实 颖果圆柱形,长约3毫米。
  分布范围原产于欧亚两洲。在我国广泛分布于新疆、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陕西、西藏、四川等地,河北、山东、浙江也有分布。醉马草多生长于高山及亚高山草原、山坡草地、田边、路旁、河滩,海拔1700-420O米。在青藏高原3000-4200米的草原上,有时形成极大的群落。
  防治方法用防相结合的原则进行。但是目前只知醉马草的秆叶可供造纸及人造丝,而无其它有效利用的条件下,采取防除措施仍然是预防醉马草中毒的有效方法。1.综合防除 醉马草的繁生是和它的生态条件分不开的。由此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规定合理的利用方式,改变其生长地的环境条件,就可以抑制醉马草生长,使之逐渐减少,最后达到完全消除。如采取划区轮牧、封滩育草、草地施肥、灌溉等措施,可使草原上的优良牧草增多,醉马草减少。2.生物防除 生物防除就是以草治草,以畜治草。在毒草滋生的地段,补播一些适宜的优良牧草,应用生物竞争原理,抑制有毒植物的生长发育,改变生长地的环境条件,同样可使有毒植物的数量减少。3.人工铲除 这种方法虽然确实有效,但可破坏草原植被,促进草原沙化。4.焚烧 焚烧对醉马草越冬芽造成重大影响。可在2月底到3月底这段时间进行焚烧为宜。这种方法在醉马草生长密度较高的草地使用效果更好。5.化学防除 一般多采用除草剂进行灭除,在实际生产中常用下面两种除草剂:1.草甘磷(C8H8N2P)这种除草剂通过抑制杂草生物化合物酶的活性,抑制光合作用以阻碍植物生长。这种除草剂我国己开始生产。草甘磷可以清除一年生、多年生的禾本科杂草和一年生双子叶植物,尤其是对一年生禾本科毒草效果最好。30%的草甘磷混合皂粉每公顷草场喷13.5千克,可清除90%的醉马草。若草甘磷加上柴油使用,效果就更好。因柴油能很好粘附于草上。小面积草场每公顷喷洒13.3克草甘磷、13.3克皂粉和10千克水的混合液,清除效果很好。最好在无风、凉爽时喷洒,这样药液不会迅速蒸发,药效保持时间长。2.茅草枯每公顷喷洒7.5-22.5千克茅草枯,喷药后第5天醉马草叶片开始枯萎,变黑,10-20天后植株逐渐萎缩、卷曲,一个月后全部干枯死亡,根部腐烂。第二年春季,喷过药的草地上,醉马草无一返青。
  其它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