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本调五十二字,十句,前后片各三仄韵。
(2)后片次句五字,句法为上一下四,第一字应仄。但词家多作上二下三,在此情况下,第一字可平。
(3)此词为李清照代表作之一,“莫道”三句,久为脍炙人口之名句。作者不正面抒写与其夫别离之愁情,却借物喻人,移情于物,从艺术构思到语言,予人以奇妙之感。作者塑造的形象虽不适用于今天,但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却值得学习。据伊士珍《琅嬛记》载:李清照曾以此词寄给她的丈夫赵明诚。明诚赞叹,自愧不如,又很想超过她,于是谢绝宾客,废寝忘食达三个昼夜,填词五十阕,把李词混在其中,请友人陆德夫品评。“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洁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从这里也可看出前人对李作评价之高。 |
|
诗人: 毛滂 Mao Pang
金叶犹温香未歇。 尘定歌初彻。 暖透薄罗衣,一霎清风,人映团团月。 持杯试听留春阕。 此个情肠别。 分付与莺莺,劝取东君,停待芳菲节。 |
|
诗人: 张元干 Zhang Yuangan
紫枢泽笏趋龙尾。 平入钧衡位。 春殿听宣麻,争喜登庸,何似今番喜。 昆台宜有神仙裔。 奕世貂蝉贵。 玉砌长兰芽,好拥笙歌,长向花前醉。 |
|
诗人: 张元干 Zhang Yuangan
翠箔阴阴笼画阁。 昨夜东风恶。 芳径满香泥,南陌东郊,惆怅妨行乐。 伤春比似年时恶。 潘鬓新来薄。 何处不禁愁,雨滴花腮,和泪胭脂落。 |
|
诗人: 辛弃疾 Xin Qiji
黄花谩说年年好。 也趁秋光老。 绿鬓不惊秋,若斗尊前,人好花堪笑。 蟠桃结子知多少。 家住三山岛。 何日跨归鸾,沧海飞尘,人世因缘了。 |
|
请鉴赏:
|
|
①词牌名。双调,五十二字,押仄声韵。 ②曲牌名。属北曲黄钟宫。八句,前五句即词牌的半阕,稍有变化。一般作为黄钟套曲的第一曲。 |
|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 词篇名。南宋李清照作。题为“重阳”。作于北宋时,写作者在重阳节因与丈夫赵明诚离别而产生的忧愁。篇末“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最为人传诵。 |
|
词牌名。双调五十二字,仄韵。 宋 李清照 “莫道不消魂,帘捲西风,人比黄花瘦”一首,即用此调。 |
|
曲牌名。属北曲黄钟官。 |
|
醉花阴
又名《九日》
双调,五十二字。上阕下阕各五句,各三仄韵
此以《漱玉词》为例
词牌介绍
词牌名: 醉花阴
格律:
⊙●⊙○○●▲
⊙●○○▲
⊙●●○○
⊙●○○
⊙●○○▲
⊙○⊙●○○▲
⊙●○○▲
⊙●●○○
⊙●○○
⊙●○○▲
(○平●仄⊙平韵▲仄韵) |
|
轻红蔓引丝多少。
多著绣帘围绕。
剪青兰叶巧。
人向月中归,留下星钿,弹破真珠小。
等闲不管春知道。
只恐被东风,偷得馀香,分付闲花草。
仲殊
仲殊 北宋僧人、词人。字师利。安州(今湖北安陆)人。本姓张,名挥,仲殊为其法号。曾应进士科考试。生卒年不详。年轻时游荡不羁,几乎被妻子毒死,弃家为僧,先后寓居苏州承天寺、杭州宝月寺,因时常食蜜以解毒,人称蜜殊;或又用其俗名称他为僧挥。他与苏轼往来甚厚。徽宗崇宁年间自缢而死。 |
|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本词中千古流传的佳句就是“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译 文:
薄雾弥漫,云层浓密,烦恼白天太长,香料在金兽香炉中烧尽了。又到重阳佳节,洁白的瓷枕,轻薄的床纱中,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别说不忧愁,西风卷起珠帘,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注释:
永昼:漫长的白天。
瑞脑:一种香料,俗称冰片。
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纱橱:纱帐。
东篱:泛指采菊之地,取自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
暗香:这里指菊花的幽香。古诗《庭中有奇树》:“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这里用其意。
销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
作者简介
李清照,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南宋婉约派代表作家。早年生活优裕,晚年遭际坎坷,故其词从创作风格上看明显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多描写青少年时期生活,表现出她对大自然的喜爱或对爱情的追求和纯真;后期则主要描写个人遭遇,抒发故国之思,渗透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其词善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形象。描绘细腻心情,语言风格明快自然,朴素清新流转如珠,充分体现词应“协音律”、“别是一家”的创新主张。
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李清照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 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作品赏析
首二句就白昼来写:“薄雾浓云愁永昼。”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瑞脑销金兽”,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凄寂。次三句从夜间着笔,“佳节又重阳”点明时令,也暗示心绪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时本应该夫妻团圆、共同饮酒赏菊,而如今只有自己,所以,才会“玉枕纱厨,夜半凉初透”的。这种凉,既是身体之凉,更是心里之凄凉,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玉枕纱厨”这样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与词人特殊的感受中写出了透人肌肤的秋寒,暗示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境。)“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这三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佳节孤眠独寝、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玉枕”,瓷枕。“纱厨”,即碧纱厨,以木架罩以绿色轻纱,内可置榻,用以避蚊。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今日里“佳节又重阳”,词人又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一个“又”字,便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更何况,玉枕、纱厨往昔是与丈夫与共的,可如今自己却孤眠独寝,触景生情,自然是柔肠寸断心欲碎了。显然,这里的“凉”不只是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 而贯穿“永昼”与“一夜”的则是“愁”、“凉”二字。“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这两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节傍晚于东篱下菊圃前把酒独酌的情景,衬托出词人无语独酌的离愁别绪。“东篱”,是菊圃的代称,化用了陶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暗香”,菊花的幽香。“盈袖”,因饮酒时衣袖挥动,带来的香气充盈衣袖。重阳佳节,把酒赏菊,本来极富情趣,然而丈夫远游,词人孤寂冷清,离愁别恨涌上心头,即便“借酒销愁”,亦是“愁更愁”了。又哪有心情欣赏这“暗香浮动”的菊花呢?“深秋的节候、物态、人情,已宛然在目。这是构成下片“人比黄花瘦”的原因。下片则倒叙黄昏时独自饮酒的凄若。古人在旧历九月九日这天,有赏菊饮酒的风习。唐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中就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之句。宋时,此风不衰。所以重九这天,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然而她,却不禁触景生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方的亲人,这两句写的是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人的情状却有所不同了:末尾三句设想奇妙,比喻精彩,“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上下对比,大有物是人非,今昔异趣之感。匆匆离开东篱,回到闺房,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人感到一阵寒意,联想到把酒相对的菊花,顿感人生不如菊花之意,于是,末句“人比黄花瘦”,更成为千古绝唱。这三句,共同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销魂”极喻相思愁绝之情。“帘卷西风”即“西风卷帘”,暗含凄冷之意。这三句工稳精当,是作者艺术匠心之所在。先以“销魂”点神伤,再以“西风”点凄景,最后落笔结出一个“瘦”字。在这里,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菊花相比,展现出两个迭印的镜头: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
全词开篇点“愁”,结句言“瘦”。“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结果。贯穿全词的愁绪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体现。可以说,全篇画龙,结句点睛,“龙”画得巧,“睛”点得妙,巧妙结合,相映成辉,创设出了“情深深,愁浓浓”的情境。在这首词里,虽然写的是思亲,但是却没有出现思亲或相思之苦的语句,而是用了叙事的方式,表达出深深的思亲的愁苦。显的很沉重高雅。 古诗词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屡见不鲜。如“人与绿杨俱瘦”(宋无名氏《如梦令》),“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宋程垓《摊破江城子》),“天还知道,和天也瘦。”(秦观《水龙吟》)等等。但比较起来却均未及李清照本篇写得这样成功。原因是,这首词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十分紧密,比喻巧妙,极切合女词人的身份和情致,读之亲切。词的意境通过描述了重阳佳节作者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心情。 |
|
(仙剑奇侠传三 花楹结局)
锦瑟年华谁与度
莫问情归处
只影向斜阳
剑吼西风
欲把春留驻
天涯芳草无归路
回首花无数
解语自销魂
弱袂萦春
尘缘不相误 |
|
雪浮荷
一抹浮云风声破,别离愁未过。夏雨不消歇,君应有语,可怜浮荷落。
相思两地花语错,知是黄昏末。离愁渐远时,流水有情,芳菲不寂寞。
主旨:两地相思的缠绵情意。
雅艺飘泪
几缕青丝钓流年,韶华亦等闲。把盏指纤纤,千红一窟,道是梦翩跹。
落雨缓滴忆夕颜,素手挽青莲。追得半分醉,万艳同杯,倏然心成茧。
主旨:相思成灰无处诉,同上,缠绵的情意。 |
|
醉花阴
【宋】辛弃疾
黄花谩说年年好。也趁秋光老。绿鬓不惊秋,若斗尊前,人好花堪笑。
蟠桃结子知多少。家住三山岛。何日跨归鸾,沧海飞尘,人世因缘了。
醉花阴
【宋】陈亮
峻极云端潇洒寺。赋我登高意。好景属清游,玉友黄花,谩续龙山事。
秋风满座芝兰媚。杯酒随宜醉。行乐任天真,一笑和同,休问无携妓。
醉花阴
【宋】李弥逊
翠箔阴阴笼画阁。昨夜东风恶。香迳慢春泥,南陌东郊,惆怅妨行乐。
伤春比似年时觉。潘鬓新来薄。何处不禁愁,雨滴花腮,和泪胭脂落。
醉花阴
【宋】毛滂
檀板一声莺起速。山影穿疏木。人在翠阴中,欲觅残春,春在屏风曲。
劝君对客杯须覆。灯照瀛洲绿。西去玉堂深,魄冷魂清,独引金莲烛。
醉花阴
【宋】王庭珪
红尘紫阳春来早。晚市烟光好。灯发万枝莲,华月光中,天净开蓬岛。
老人旧日曾年少。年少还须老。今夕在天涯,烛影星桥,也似长安道。
醉花阴
【宋】杨无咎
金铃玉屑嫌非巧。生作文鸳小。西帝也多情,偷取佳名,分付闲花草。
渊明手把谁携酒。羞把簪乌帽。寄与绮窗人,百种妖娆,不似酴醿好。
醉花阴
【宋】张元干
紫枢泽笏趋龙尾。平入钧衡位。春殿听宣麻,争喜登庸,何似今番喜。
昆台宜有神仙裔。奕世貂蝉贵。玉砌长兰芽,好拥笙歌,长向花前醉。
醉花阴
【宋】赵长卿
老去悲秋人转瘦。更异乡重九。人意自凄凉,只有茱萸,岁岁香依旧。
登高无奈空搔首。落照归鸦后。六代旧江山,满眼兴亡,一洗黄花酒。 |
|
例词: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仄平平仄(韵)。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仄(韵)。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下片第二句是上一、下四句法。如改用上二、下三句法,则第一字可用平声。 |
|
一、人物生平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济南章丘人,婉约派代表词人。父李格非,为元祐后四学士之一,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崇宁元年(1102),徽宗以绍述神宗为名,任蔡京、赵挺之为左右相,立元祐党人碑,以司马光等百二十人为「奸党」,其父列名党籍,清照以诗上挺之。崇宁二年(1103),明诚出仕,矢志撰述以访求、著录古代金石文字为职志的《金石录》一书。大观元年(1107),蔡京复相,挺之卒。蔡京以挺之为元祐大臣所荐,为庇元祐「奸党」,追夺所赠官。明诚、清照夫妇因此屏居青州(今山东益都)乡里十年。宣和二年(1120)蔡京致仕后,明诚起知莱州(今山东掖县),此后又自莱移淄。靖康之难后。明诚奔母丧南下,知江宁府,清照载书至建康。建炎三年,赵明诚卒。离京自建康出走浙中,清照随亦入浙,经台、嵊、黄岩,从御舟海道至温州,复至越州,衢州,于绍兴二年(1132)赴杭州。绍兴四年,作《金石录后序》。绍兴中,以《金石录》表上于朝。卒年约七十馀。善属文,于诗尤工。《宋史·艺文志》著录《易安居士文集》七卷,俱不传。清照创词“别是一家”之说,创“易安体”,为宋词大家。词集名《漱玉集》,今本皆为后人所辑。
李清照是因为那首【声声慢】被人们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凉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于是,她成了愁的化身。当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咀嚼她的愁情时,才发现在中国三千内的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也就只有她一人。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沈去矜)
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四库提要》)
李易安作重阳《醉花阴》词,函致赵明诚云云。明诚自愧勿如。乃忘寝食,三日夜得十五阕,杂易安作以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有『莫道不销魂』三句绝佳。」正易安作也。(《词苑丛谈》)
李易安词,独辟门径,居然可观,其源自淮海、大晟,而铸语则多生造,妇人有此,可谓奇矣。(《白雨斋词话》)
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同上书)
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真堪携隐。(赵明诚)
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闺语”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第一位女诗人,亦称“一代词宗”
世人皆知李清照工诗能文,尤善填词,殊不知她还能作画,其《琵琶行图》直到明朝还被人收藏,而且她对当时流行的各种游戏也十分精通,玩起来游刃有余。 |
|
1.宋 仲殊 醉花阴
轻红蔓引丝多少。
多著绣帘围绕。
剪青兰叶巧。
人向月中归,留下星钿,弹破真珠小。
等闲不管春知道。
只恐被东风,偷得馀香,分付闲花草。
2.醉花阴·花楹
(仙剑奇侠传三 花楹结局)
锦瑟年华谁与度
莫问情归处
只影向斜阳
剑吼西风
欲把春留驻
天涯芳草无归路
回首花无数
解语自销魂
弱袂萦春
尘缘不相误
3.醉花阴·雪浮荷
一抹浮云风声破,别离愁未过。夏雨不消歇,君应有语,可怜浮荷落。
相思两地花语错,知是黄昏末。离愁渐远时,流水有情,芳菲不寂寞。
4.醉花阴·雅艺飘泪
几缕青丝钓流年,韶华亦等闲。把盏指纤纤,千红一窟,道是梦翩跹。
落雨缓滴忆夕颜,素手挽青莲。追得半分醉,万艳同杯,倏然心成茧。
5.醉花阴·戒酒词
衣红衫绿人面憔。还道夜色好。贪杯春不晓,觥筹杂错,魑魑魍魉多。
放歌纵情声声糜。逍遥毁意趣。沦落才把盏,今当谨记,定我男儿志。
6.醉花阴 宋 辛弃疾
黄花谩说年年好。也趁秋光老。绿鬓不惊秋,若斗尊前,人好花堪笑。
蟠桃结子知多少。家住三山岛。何日跨归鸾,沧海飞尘,人世因缘了。
7.醉花阴 宋 陈亮
峻极云端潇洒寺。赋我登高意。好景属清游,玉友黄花,谩续龙山事。
秋风满座芝兰媚。杯酒随宜醉。行乐任天真,一笑和同,休问无携妓。
8.醉花阴 宋 李弥逊
翠箔阴阴笼画阁。昨夜东风恶。香迳慢春泥,南陌东郊,惆怅妨行乐。
伤春比似年时觉。潘鬓新来薄。何处不禁愁,雨滴花腮,和泪胭脂落。
9.醉花阴 宋 毛滂
檀板一声莺起速。山影穿疏木。人在翠阴中,欲觅残春,春在屏风曲。
劝君对客杯须覆。灯照瀛洲绿。西去玉堂深,魄冷魂清,独引金莲烛。
10.醉花阴 宋 王庭珪
红尘紫阳春来早。晚市烟光好。灯发万枝莲,华月光中,天净开蓬岛。
老人旧日曾年少。年少还须老。今夕在天涯,烛影星桥,也似长安道。
11.醉花阴 宋 杨无咎
金铃玉屑嫌非巧。生作文鸳小。西帝也多情,偷取佳名,分付闲花草。
渊明手把谁携酒。羞把簪乌帽。寄与绮窗人,百种妖娆,不似酴醿好。
12.醉花阴 宋 张元干
紫枢泽笏趋龙尾。平入钧衡位。春殿听宣麻,争喜登庸,何似今番喜。
昆台宜有神仙裔。奕世貂蝉贵。玉砌长兰芽,好拥笙歌,长向花前醉。
13.醉花阴 宋 赵长卿
老去悲秋人转瘦。更异乡重九。人意自凄凉,只有茱萸,岁岁香依旧。
登高无奈空搔首。落照归鸦后。六代旧江山,满眼兴亡,一洗黄花酒。 |
|
醉花阴木犀 | 醉花阴生日 | 醉花阴试茶 | 醉花阴重九 | 醉花阴咏木犀 | 醉花阴鸳鸯菊 | 醉花阴建康重九 | 醉花阴再用前韵 | 醉花阴送夏立夫 | 醉花阴学士生日 | 醉花阴硕人生日 | 醉花阴次韵印师 | 醉花阴·黄花谩说年年好 |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 醉花阴(木犀) | 醉花阴(送夏立夫) | 醉花阴(次韵印师) | 醉花阴(咏木犀) | 醉花阴(试茶) | 醉花阴·重九 | 醉花阴(学士生日) | 醉花阴(硕人生日) | 醉花阴(再用前韵) | 醉花阴(建康重九) | 醉花阴(生日) | 醉花阴(鸳鸯菊) |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 醉花阴(和江宣德醉红妆词) | 醉花阴 重九,诸公招饮于兹者十有六人,偶掇醉花阴腔,折墍书之壁间,聊以志时耳 | 醉花阴(越州席上官妓献梅花) | 醉花阴(孙守席上次会宗韵) |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 醉花阴重九诸公招饮于兹者十有六人偶掇醉花阴腔折墍书之壁间聊以志时耳 | 醉花阴越州席上官妓献梅花 | 醉花阴和江宣德醉红妆词 | 醉花阴孙守席上次会宗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