鵟亚科 > 棕尾鵟
目录
No. 1
  棕尾鵟
  拉丁学名:buteo rufinus
  英文名:long-legged buzzard
  中型猛禽,全长约56cm。上体棕褐色,除下背和腰以外,各羽均缘以棕色,并具暗褐色羽轴和轴纹。头和颈黄褐色,具褐色轴纹,头侧和耳羽沾白;翼暗褐色,飞羽基部多为白色;尾浅棕色,中央尾羽基部近白色;下体胸部近白色,杂有棕褐色羽轴纹,腹部和尾下覆羽多棕褐色。
  中国国内分布于新疆吐鲁番、和硕、库尔勒、阿图什、乌什、伽师及喀什。国外分布于希腊、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土耳其、蒙古、阿尔泰、克什米尔、印度等地。
  栖息于荒漠、半荒漠及砾石滩地区,多单独活动。食物主要为啮齿类、两栖爬行类和小型鸟类,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中列为稀有种。
No. 2
  棕尾鵟
  拉丁学名:Buteo rufinus
  英文名:Long-legged Buzzard
  分类:隼形目 > 鹰科 > 鵟属
  CICONIIFORMES > Accipitridae > Buteo rufinus
  描述:体大(64厘米)的棕色鵟。翼及尾长。头和胸色浅,靠近腹部变成深色,但有几种色型,从米黄色至棕色至极深色。近黑色型的飞羽及尾羽具深色横斑。尾上一般呈浅锈色至橘黄色而无横斑。飞行似普通鵟,棕色型翼下翼角处具黑色大块斑。滑翔时两翼弯折(c.f. 普通鵟两翼平伸),随气流翱翔时高举成一角度。幼鸟外侧尾羽及翼下暗色后缘均具横纹。与毛脚鵟的区别在尾上端无黑色带斑。
  虹膜-黄色;嘴-灰色;脚-黄色。
  叫声:响亮的似猫叫声。似普通鵟但少叫。
  分布范围:繁殖于欧洲东南部至古北界中部、印度西北部、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和中国西部;越冬南迁。
  分布状况:罕见留鸟及季候鸟。指名亚种繁殖于新疆喀什、乌鲁木齐及天山地区。迁徙或越冬至甘肃、云南、西藏南部及东南部。
  习性:懒散。一般从栖处捕食。高空翱翔且有时徘徊飞行。喜趋火光。
  中型猛禽,全长约56cm。上体棕褐色,除下背和腰以外,各羽均缘以棕色,并具暗褐色羽轴和轴纹。头和颈黄褐色,具褐色轴纹,头侧和耳羽沾白;翼暗褐色,飞羽基部多为白色;尾浅棕色,中央尾羽基部近白色;下体胸部近白色,杂有棕褐色羽轴纹,腹部和尾下覆羽多棕褐色。
  中国国内分布于新疆吐鲁番、和硕、库尔勒、阿图什、乌什、伽师及喀什。国外分布于希腊、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土耳其、蒙古、阿尔泰、克什米尔、印度等地。
  栖息于荒漠、半荒漠及砾石滩地区,多单独活动。食物主要为啮齿类、两栖爬行类和小型鸟类,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中列为稀有种。
英文解释
  1. lat.:  buteo rufinu
包含词
棕尾鵟鹰美洲棕尾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