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推拿防治某些小儿病证的方法。由于小儿在生理、病理上的特点,故小儿推拿也有其特定的穴位和术式。手法应轻快柔和,常用的有推法、揉法、捏脊法和推脊法。常用穴位有脾土穴、大肠穴、板门穴、三关穴、六腑穴、天河水穴、七节穴、龟尾穴、丹田穴等。对腹泻、疳积、外感发热、小儿麻痹症及脱肛等病证的防治效果较好。用于5岁以下小儿适宜,年龄越小,疗效越好。
小儿推拿疗法历史悠久,易为患儿接受,用于治疗小儿的某些疾病有良好的疗效。
小儿推拿手法应轻快柔和,有的手法虽与成人推拿相同,但手法动作及操作方法却不一样。治疗穴位有时也和成人不同。
(一)常用手法
1.推法:用拇指面(正、侧两面均可)或食、中指面,在选定的穴位上作直线推动,称直推法;用双手拇指面在同一穴位起向两端分开推,称分推法(图2)。
2.揉法:用指端(食、中、拇指均可)或掌根,在选定的穴位上贴住皮肤,带动皮肉筋脉作旋转回环活动,称揉法(图3)。治疗部位小的用指端揉,大的用掌根揉。
3.捏脊法;用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对准食指前半段,然后顶住患儿皮肤,拇、食指前移,提拿皮肉。自尾椎两旁双手交替向前,推动至大椎两旁,算作捏脊一遍(图4)。此法多用于小儿疳积,故又称“捏积”。
4.推脊法:用食、中指(并拢)面自病儿大椎起循脊柱向下直推至腰椎处,称推脊法(图5)。此法适用于高热。
(二)常用穴位
小儿推拿的常用穴位(图6及表)。
━━━┯━━━━━━━━━┯━━━━━━━━━━┯━━━━━━━━━━━
穴名 │ 位 置 │ 主 治 │ 操 作
───┼─────────┼──────────┼───────────
脾土穴│拇指罗纹面 │腹泻、呕吐 │用推法,推200~500次
───┼─────────┼──────────┼───────────
大肠穴│自食指端桡侧边缘至│食积、腹泻 │用推法,推100~300次
│虎口,成一直线 │ │
───┼─────────┼──────────┼───────────
板门穴│大鱼际隆起处 │胸闷、呕吐、食积腹满│用推法或揉法,
│ │、食欲不振 │操作50~200次
───┼─────────┼──────────┼───────────
三关穴│前臂桡侧边缘,自腕│外感怕冷无汗、 │用推法,自腕部向上推至
│横纹直上至肘横纹成│营养不良 │肘部,推200~500次
│一直线 │ │
───┼─────────┼──────────┼───────────
六腑穴│前臂尺侧边缘,自腕│发热、多汗。 │用推法,自肘部向下推至
│横纹直上至肘横纹成│虚证忌用 │腕部,推100~500次
│一直线 │ │
───┼─────────┼──────────┼───────────
天河水│前臂掌侧正中,自腕│身热烦躁,外感发热 │用推法,自腕部向上推至
穴 │横纹中点直至肘横纹│ │肘弯处,推100~500次
│中点成一直线 │ │
───┼─────────┼──────────┼───────────
七节穴│第四腰椎至尾骶成一│腹泻、痢疾、食积腹胀│用推法,自上而下或自下
│直线 │、肠热便秘 │而上均可,推200~500次
───┼─────────┼──────────┼───────────
龟尾穴│尾椎骨处 │腹泻、脱肛、便秘 │用揉法,揉300~600次
───┼─────────┼──────────┼───────────
丹田穴│脐下2 寸 │少腹痛、遗尿、脱肛、│用摩法或揉法,
│ │小便赤少 │操作3~5分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