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典是“五常”的又一种说法,指五种行为规则。语出《尚书•泰誓下》:“狎辱五常”。唐孔颖达疏云:“五常即五典,谓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五典 中国伊斯兰教伦理学概念。系清代伊斯兰学者刘智在其著作中论述人际关系规范时提出。亦称“五伦”。《古兰经》对孝敬父母、敦睦家庭、事上爱国、广惠乐群等问题,在第4章36节、第2章237节、第4章59节和第38章25节中,都分别做了具体、明确的规定,穆罕默德在这些方面的言行,也广见于六大《圣训集》之中,因而构成了伊斯兰教伦理观的基础。刘智以经、训为依据,在其《天方典礼择要解》中融汇了中国儒家的“五常”说,分别以夫妇、父子、君臣、兄弟、朋友为序列,建构成中国伊斯兰教伦理学的“五典”论。他没有按儒家“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义”规定其序次和内容,而是以伊斯兰教教义为本,重组“五典”的序列并扩大其内涵。他认为:“人之生也非一,听于阴阳之气自相摩荡而成者也。”(《天方性理》卷l《人》)。他说,安拉先造化“阿丹”(亚当)、“哈娃”(夏娃),阴阳摩荡,故“夫妇原为一体,生齿繁衍,互为配偶”,才衍化为人类,所以“夫妇为人道之首”,被列在“五典”之先。然后,有“夫妇而后有上下,在家为父子,在国为君臣;有上下而后有比肩,同出为兄弟,别氏为朋友”,如此则“人伦之要,五者备矣”。刘智认为“五典”的重要作用,即在于“五者为万物之本”。他说:“有天地而无人则天地设位何用?有万物而无人则万物之取用谁归?”因此他认为“五伦之礼尽,而生人之能事毕矣,天地之生义完矣”。可见此论正是以安拉造化人的目的、作用的伊斯兰教教义为依据的。然后,他将伊斯兰教的伦理观和儒家的伦理观加以融合,规范了“五典”之道是:(1)夫道有五:教之礼法,食之义粟,量丰歉以示宽俭,严内外以正闺阃,无伤毁以永缱绻。(2)妇道有五2言必遵夫,取与必听令,不私出,不外见,不违夫所欲。(3)父道有十:谨胎教,命美名,开乳(即初生食以甘物,然后哺乳),报牲(即七日宰牲谢主),防患害,洁衣食,严教训,择师董学,量才授业,及长男婚女嫁。(4)子道有十:敬事而顺,洁诚以养,奉以亲身,执守良业,勤学敏善,不危其身,奉父母于无过,亲在从其事,亲没守其爱。(5)君道有十:礼主,法圣,敬贤学,亲百姓,广仁惠,正法度,烛奸,从谏,日省己私,时察民患。(6)臣道有四:正其身,高其志,定其心(矢志无他),宽其量。(7)兄道有四:宽容、仁爱、体恤、涵养。(8)弟道有四:恭敬、顺安、循事而励、有屈不愠。(9)朋友之道有三:始于合志,中于合义,终于成全。刘智的上述规范,既严格依照经、训,出乎哲理,又使伊斯兰教和儒家的两种伦理观相得益彰,从而建构成一套完备的、严整的中国内地伊斯兰教的道德规范体系,并给予回族的伦理观念和行为以深远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