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谓子宫收缩即是整个腹部觉得硬绑绑的,或是有紧绷感,甚至会有疼痛的现象。但是,当胎儿在活动或是胎儿长大,子宫带拉扯时,也感到似乎是有子宫收缩。 |
|
初产妇的胎动大约在20-24周,经产妇较早,约16周左右,胎动时除了母体有胎儿在子宫内滚动的感觉之外,胎儿背部或手脚也会因活动而推挤子宫壁,使部份子宫变硬或变形,这是正常的现象。
另外,在生产前几周,子宫会有自发性的子宫收缩,称为broaxton。
hick's收缩,一天可能会有数次之多,这是一种正常的假痛现象,并无大碍,只要多休息即可。
但是在尚未足月之前,子宫每小时都有规则的紧绷感,如10或15分钟一次,经过卧床休息之后仍无法改善的话,那么这就是子宫早期收缩了,如未达37周,很可能造成早产现象,须要卧床休息或立即来医院做适当的处置。 |
|
孕期为什么常有子宫收缩?妊娠期由于胎儿生长发育和以后分娩的需要,母体各系统发生一系列的适应性生理变化,其中生殖系统的子宫变化最明显。
子宫孕育着胎儿,随着胎儿的发育长大和胎盘产生激素的参与,子宫明显增大变软,其子宫腔容量增加1000倍,子宫重量增加20倍。组织学变化主要是子宫肌细胞肥大,胞浆内充满具有收缩活性的肌动蛋白和肌浆球蛋白,为临产后子宫收缩提供物质条件。子宫峡部位于子宫颈管内,非孕时长约0.8-1.0厘米,妊娠后随着子宫增大,峡部逐渐伸展拉长变薄,扩展成为子宫腔的一部分,形成子宫下段,临产时可伸展至7-10厘米。 |
|
孕期的子宫经常会出现收缩,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生理性
生量性子宫收缩自孕12-14周起即可出现,表现为不规则的无痛性收缩,孕妇可以感觉到腹部发紧,也可从腹部扪到子宫发硬,每日出现的次数稀少,以后随着妊娠进展,宫缩的频率和强度有所增加,但没有规律性,强度不会使宫腔内压力超过2kpa,所以没有分娩宫缩的疼痛咸。在生理性宫缩的作用下,子宫下段逐渐形成,宫颈趋于软化成熟,并且逐渐过渡到临产后的子宫收缩。
病理性
病理性子宫收缩见于流产或早产,孕期的病理性子宫收缩强度较大,可使宫腔内压力超过2kpa,故均为有痛性收缩。流产常伴有子宫出血,早产则表现为子宫规律性和有效性,如不及时处理,随即宫颈缩短,宫口扩大,并伴阴道血性分泌物,由先兆早产发展为不可免早产。 |
|
孕期出现子宫收缩时,应注意宫缩的频率和持续时间,一旦宫缩呈现规律性及疼感,就已超出了生理性收缩的范畴,进入了病理性状态。 |
|
子宫收缩
子宫收缩指子宫肌肉的收缩,简称宫缩,为分娩三因素之一——产力的主要力量(见“分娩”)。贯穿于整个分娩过程中。临产后,正常子宫收缩具有以下特点:①节律性:宫缩具有节律性,是临产的重要标志之一。正常宫缩是子宫体部不随意肌有节律的阵发性收缩。每次宫缩由弱渐强(进行期),维持一定时期(极期),随后由强渐弱(退行期)直至消失进入间歇期。间歇期子宫肌肉松弛,阵缩如此反复出现,直至分娩全过程结束。第1产程宫缩约每5分钟1次,持续30~40秒。第2产程则间歇1~2分钟,持续40~50秒;②对称性和极性:正常宫缩起自两侧子宫角部(受起搏点控制),以微波形式迅速向子宫底中线集中,左右对称,然后以每秒2cm速度向子宫下段扩散,约15秒均匀协调地遍及整个子宫。此为子宫收缩的对称性。宫缩以子宫底部最强最持久,向下逐渐减弱,子宫底部收缩力的强度几乎是子宫下段的两倍,此为宫缩的极性;③缩复作用:子宫体部为收缩段,每当宫缩时,子宫体部肌纤维短缩变宽,收缩以后肌纤维虽又重新松弛,但不能恢复到原来的长度,这种现象称为缩复作用,缩复作用随分娩进展使子宫腔内容积逐渐缩小,迫使胎先露部不断下降及颈管逐渐消失。 |
|
uterine tonic | uterotonic | belly shrink to feel exhausted | Belly shrink Guoqiang | uterine contraction transducer | Uterine tonic Jialei | Uterine tonic Yilei | Belly shrink reach Induced labor drug | Uterine tonic reach Induced labor drug | Accouchement companion Belly shrink abnormity | Accouchement companion Belly shrink badness | Child and Newborn baby suffer Belly shrink abnormal grow on | |
|